CN210838340U - 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8340U
CN210838340U CN201922289761.4U CN201922289761U CN210838340U CN 210838340 U CN210838340 U CN 210838340U CN 201922289761 U CN201922289761 U CN 201922289761U CN 210838340 U CN210838340 U CN 210838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nector
shell
conductor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897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汉波
王凯
吕文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CFC Hefe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CFC Hefe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CFC Hefe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CFC Hefe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897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8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8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83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连接器包括相连接的网卡接口和天线接口,网卡接口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一导体,天线接口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导体。第二壳体能够沿第一方向插入至第一壳体内,且当第二壳体插入至第一壳体内时,第一壳体的内壁与第二壳体的外壁相卡接;第二导体设于第二壳体内,当第二壳体插入至第一壳体内时,第二导体与第一导体电连接。通过将天线接口的第二壳体插入至网卡接口的第一壳体内,使得操作者能够直观的看到连接器的组装情况,且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壁相卡接,使得天线接口和网卡接口之间能够稳固连接,以有效地避免在天线受到外力的情况下,网卡接口和天线接口断开连接,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笔记本电脑使用的连接网卡和天线的连接器,其网卡接口和天线接口进行连接时,由于天线接口的外框尺寸大于网卡接口的外框尺寸,故在连接两个接口时,操作者无法看到连接器的组装情况,不便于组装,且连接器内没有设置防松托结构,导致天线在受到外力时,网卡接口和天线接口容易断开连接,影响用户使用和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该连接器既便于用户连接,还能够使接口稳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相连接的网卡接口和天线接口,所述网卡接口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导体,所述天线接口包括:
第二壳体,其能够沿第一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一壳体内,且当所述第二壳体插入至所述第一壳体内时,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相卡接;
第二导体,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当所述第二壳体插入至所述第一壳体内时,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导体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接口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导体外,且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形成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体具有柱状本体,所述第二导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弹片,两个所述弧形弹片之间形成夹持腔,所述夹持腔具有用于使所述柱状本体在第二方向插入其内的腔口,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口为喇叭口状,所述柱状本体用于插入所述夹持腔的一端具有导滑部,以引导所述柱状本体插入所述夹持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连接有天线,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天线穿过的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间隙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弧形本体,所述弧形本体的两端之间形成所述缺口,所述弧形本体的内壁周向设置所述凹槽;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所述弧形本体相适配的圆筒状本体,所述圆筒状本体的外壁周向设置所述凸起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主板,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上述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的网卡接口设于所述主板的网卡上,其天线接口连接有天线,以使所述天线和所述网卡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天线接口的第二壳体插入至网卡接口的第一壳体内,使得操作者能够直观的看到连接器的组装情况,且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壁相卡接,使得天线接口和网卡接口之间能够稳固连接,以有效地避免在天线受到外力的情况下,网卡接口和天线接口断开连接,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器的网线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器的天线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构件:
100-网卡接口;200-天线接口;300-主板;400-网卡;500-天线;1-第一壳体;11-缺口;12-凹槽;2-第一导体;3-第二壳体;31-凸起部;4-第二导体;41-弧形弹片;42-夹持腔;5-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包括相连接的网卡接口100和天线接口20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天线接口200和网卡接口100的连接能够将天线500和网卡400进行电连接。网卡接口100包括第一壳体1以及设于第一壳体1内的第一导体2,天线接口200包括第二壳体3和设于第二壳体3内的第二导体4。第二壳体3能够沿第一方向插入至第一壳体1内,且当第二壳体3插入至第一壳体1内时,第一壳体1的内壁与第二壳体3的外壁相卡接,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方向为天线接口200插入至网卡接口100内的插入方向,通过上述能够相卡接的第一壳体1的内壁和第二壳体3的外壁,使得天线接口200和网卡接口100之间的连接稳固,不易松脱导致断开连接;由于第二导体4设于第二壳体3内,当第二壳体3插入至第一壳体1内时,第二导体4与第一导体2电连接,也就是,连接网卡接口100的网卡400和天线接口200的天线500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天线接口200的第二壳体3插入至网卡接口100的第一壳体1内,使得操作者能够直观的看到连接器的组装情况,且上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的外壁相卡接,使得天线接口200和网卡接口100之间能够稳固连接,以有效地避免在天线500受到外力的情况下,网卡接口100和天线接口200断开连接,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接口200还包括设于第二壳体3内的保护套5,保护套5设于第二导体4外,且与第二导体4之间形成间隔。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体4在与第一导体2相连接时存在一定形变,通过设置上述第二导体4和保护套5之间的间隔,以满足第二导体4的形变空间,上述保护套5不仅能够为第二导体4的形变提供空间,还能够限定第二导体4的变形程度,以防止第二导体4过度弯折,导致第二导体4与第一导体2的连接失效。
进一步地,上述保护套5可包括圆柱状本体,其材质可以采用弹性材料,以达到保护第二导体4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体2具有柱状本体(如图3所示),第二导体4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弹片41,如图4所示,上述柱状本体和弧形弹片41能够在网卡接口100和天线接口200连接时,相接触且导电连接。进一步地,两个弧形弹片41之间形成夹持腔42,如图5所示,夹持腔42具有用于使柱状本体在第二方向插入其内的腔口,也就是,两个弧形弹片41相对设置围成柱状的能够夹紧上述柱状本体的夹持腔42,第一导体2由上述夹持腔42的腔口进入夹持腔42内,其中,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向为网卡接口100被天线接口200插入的插入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腔口为喇叭口状,如图5所示,柱状本体用于插入夹持腔42的一端具有导滑部,以引导柱状本体插入夹持腔42内。由于弧形弹片41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其厚度较薄,当第二壳体3插入至第一壳体1内时,若柱状本体和弧形弹片41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未对准,此时持续施力会破坏弧形弹片41的结构,导致弧形弹片41难以再夹紧柱状本体,使得二者之间的电连接失效。而通过将夹持腔42的腔口设置为喇叭口状,在柱状本体上设置便于上述夹持腔42向靠近柱状本体的方向运动的导滑部,使得柱状本体能够顺滑地插入至夹持腔42内,实现第一导体2和第二导体4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上连接有天线500,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壳体1上设有用于使天线500穿过的缺口11,通过上述缺口11,能够在不增加连接器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的情况下,便于天线500和网卡400进行连接,且通过缺口11能够对天线500进行定位,防止在天线500与网卡400连接后,天线接口200与网卡接口100相对转动,影响二者之间的稳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2(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3的外壁上设有与凹槽12相适配的凸起部31(如图2所示),继续结合图5,通过上述第一壳体1上的凹槽12和第二壳体3上的凸起部31,使得第一壳体1的内壁和第二壳体3的外壁之间能够卡接连接,以在天线接口200和网卡接口100连接后,通过上述凹槽12和凸起部31之间的配合,使二者之间能够稳定连接,不会在受到轻微的外力影响下,就断开天线接口200和网卡接口100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的内壁与第二壳体3的外壁间隙配合,优选地,第一壳体1的内壁与第二壳体3的外壁之间的间隙为0.05毫米。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间隙配合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能够在网卡接口100和天线接口200相连接时,起到初步地定位的作用,便于用户将天线接口200插入至网卡接口10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具有弧形本体,弧形本体的两端之间形成缺口11,如图3所示,弧形本体的内壁周向设置凹槽12;第二壳体3具有能够适配的套设于弧形本体外的圆筒状本体,圆筒状本体的外壁周向设置凸起部31。通过在弧形本体的内壁周向设置凹槽12,且在第二壳体3的外壁周向设置上述凸起部31,增加凹槽12和凸起部3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网卡接口100和天线接口200的连接更加稳定,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包括主板300和上述连接器。通过将上述连接器的天线接口200的第二壳体3插入至网卡接口100的第一壳体1内,使得操作者能够直观的看到连接器的组装情况,且上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的外壁相卡接,使得电子设备内的天线接口200和网卡接口100之间能够稳固连接,以有效地避免在天线500受到外力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网卡接口100和天线接口200断开连接,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网卡接口100设于主板300的网卡400上,其天线接口200连接有天线500,以使天线500和网卡400相连接。通过连接器的网卡接口100和天线接口200,使得电子设备内的网卡400和天线500能够有效地保持稳定的连接,避免接口松脱连接不良。
此外,尽管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实用新型。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网卡接口和天线接口,所述网卡接口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导体,所述天线接口包括:
第二壳体,其能够沿第一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一壳体内,且当所述第二壳体插入至所述第一壳体内时,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相卡接;
第二导体,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当所述第二壳体插入至所述第一壳体内时,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导体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接口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导体外,且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形成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具有柱状本体,所述第二导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弹片,两个所述弧形弹片之间形成夹持腔,所述夹持腔具有用于使所述柱状本体在第二方向插入其内的腔口,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口为喇叭口状,所述柱状本体用于插入所述夹持腔的一端具有导滑部,以引导所述柱状本体插入所述夹持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连接有天线,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天线穿过的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弧形本体,所述弧形本体的两端之间形成所述缺口,所述弧形本体的内壁周向设置所述凹槽;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所述弧形本体相适配的圆筒状本体,所述圆筒状本体的外壁周向设置所述凸起部。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的网卡接口设于所述主板的网卡上,其天线接口连接有天线,以使所述天线和所述网卡相连接。
CN201922289761.4U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838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9761.4U CN210838340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9761.4U CN210838340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8340U true CN210838340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62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89761.4U Active CN210838340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83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51960B2 (en) AC adapter connector assembly
US630925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wer contacts for providing high electrical power
JP2009524913A (ja) 取り外し可能なプラグ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US9923321B2 (en) Composite connection socket
CN102468551A (zh) 连接埠
US11901678B2 (en) Contact memb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4411661U (zh) 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
CN110148866A (zh) 导电滑环
US7399209B2 (en) Coaxial cable with plug
CN211017647U (zh) 一种板对板平接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0838340U (zh) 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CN213212443U (zh) 一种弹性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CN104737387A (zh) 用于电缆的端子连接结构
CN219040949U (zh) 连接器屏蔽套筒定位结构
JP644672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電気コネクタ
CN108736276B (zh) 射频连接器
CN110943319A (zh) 低断面ac入口
KR200482852Y1 (ko) 플렉서블 외부케이블이 구비된 단말기 연결용 케이블
CN10773256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9929586U (zh) 一种音频接口以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
US20170352976A1 (en) Composite connection socket
CN212304026U (zh) 屏蔽式外壳
CN20900126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10277684B (zh) 连接器
TW202141861A (zh) 一種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