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7760U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7760U
CN210837760U CN201921726793.XU CN201921726793U CN210837760U CN 210837760 U CN210837760 U CN 210837760U CN 201921726793 U CN201921726793 U CN 201921726793U CN 210837760 U CN210837760 U CN 210837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layer
sub
layer
display panel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267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方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267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7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7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7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包括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和蓝色子像素单元;盖帽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同层的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所述第一盖帽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的出光侧,所述第二盖帽层对应设置于所述蓝色子像素单元的出光侧;其中,所述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不同,且所述第一盖帽层的材料包括第一无机材料,所述第二盖帽层的材料包括第二无机材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善了大视角下的色偏现象,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显示面板在大视角观看时存在色偏,因此改善显示面板的视角色偏成为显示面板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改善大视角下的色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多个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包括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和蓝色子像素单元;
盖帽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同层的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所述第一盖帽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的出光侧,所述第二盖帽层对应设置于所述蓝色子像素单元的出光侧;
其中,所述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不同,且所述第一盖帽层的材料包括第一无机材料,所述第二盖帽层的材料包括第二无机材料。
当盖帽层设置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和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不同时,折射率较大的盖帽层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微腔作用比折射率较小的盖帽层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微腔作用更强,因此可以调整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和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不同,以降低大视角下因微腔作用导致的不同颜色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衰减差距,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的色偏现象,提高显示面板的域面积覆盖,即实现宽色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另外,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的材料为无机材料,无机材料的折射率可选范围较宽,有利于对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选择合适的折射率,从而有利于改善大视角下的色偏现象;以及无机材料具有较好的水氧阻隔能力,设置盖帽层的材料为无机材料有利于减少水氧对发光单元的侵蚀,从而有利于延长显示面板的寿命。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与红色子像素单元相比,蓝色子像素单元的微腔作用较强,因此,随着视角的增大,蓝光的衰减速度较快,红光的衰减速度较慢,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颜色偏青的现象。
可选地,在所述发光单元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盖帽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子盖帽层和第二子盖帽层,所述第二盖帽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三子盖帽层和第四子盖帽层,所述第二子盖帽层的材料为所述第一无机材料,所述第四子盖帽层的材料为所述第二无机材料,且所述第一无机材料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无机材料的折射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有利于避免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差异过大,从而有利于调控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控制红色子像素单元和蓝色子像素单元的微腔作用的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降低了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的调控难度,以及确保了红色子像素单元和蓝色子像素单元均具有较宽的色域,从而在宽色域的基础上改善了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可选地,所述第一无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为1.33~1.6,所述第二无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为1.75~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既使得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具有较大折射率,保证了盖帽层的光取出效果,确保了红色子像素单元和蓝色子像素单元均具有较宽的色域,又使得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改善了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从而在宽色域的基础上改善了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可选地,所述第一无机材料包括氟化钙、氟化镁和氯化钾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无机材料包括氧化铜和硫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盖帽层和所述第三子盖帽层位于同一层且材料相同,那么,第一子盖帽层和第三子盖帽层可以在同一道掩膜工艺中制作完成,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工艺步骤和制作成本。
可选地,所述盖帽层还包括第三盖帽层,所述第三盖帽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的出光侧;在所述发光单元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三盖帽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五子盖帽层和第六子盖帽层,所述第五子盖帽层和所述第六子盖帽层的材料相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表明,仅调整第一盖帽层和第三盖帽层的折射率,无需对第三盖帽层的折射率进行调整,使得绿色子像素单元的微腔作用的强度介于蓝色子像素单元和红色子像素单元的微腔作用的强度之间,随着视角的增大,蓝光的衰减速度较快,绿光的衰减速度较慢,红光的衰减速度最慢,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颜色偏青的现象。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帽层包括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掺杂有所述第一无机材料;所述第二盖帽层包括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掺杂有所述第二无机材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减少了盖帽层的层数,从而减少了盖帽层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另外,可以根据掺杂比灵活调节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有利于增大红色子像素单元和蓝色子像素单元调控的工艺范围。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33~2.2,所述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7~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实现了对红光和蓝光色偏的调控,使得蓝光的衰减速度较快,绿光的衰减速度较慢,红光的衰减速度最慢,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颜色偏青的现象。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因此具有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盖帽层中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和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不同,折射率较大的盖帽层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微腔作用比折射率较小的盖帽层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微腔作用更强,因此可以调整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和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不同,以降低大视角下因微腔作用导致的不同颜色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衰减差距,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的色偏现象,提高显示面板的域面积覆盖,即实现宽色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另外,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的材料为无机材料,无机材料的折射率可选范围较宽,有利于对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选择合适的折射率,从而有利于改善大视角下的色偏现象;以及无机材料具有较好的水氧阻隔能力,设置盖帽层的材料为无机材料有利于减少水氧对发光单元的侵蚀,从而有利于延长显示面板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现有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 一般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在OLED发光过程中,当给OLED 提供驱动电流时,电子由阴极注入有机发光层,空穴由阳极注入有机发光层,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发光层复合形成激发态的激子,激发态的激子衰减,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即有机发光层发光。当OLED显示面板为顶发射器件时,并且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形成微腔结构,光线会在微腔中产生微腔作用,使特定波长的光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得到增强,从而增强了显示面板中OLED的发光强度。不同波长的光在同种材料下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在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在同一视角下不同波长的光的偏折方向不同,不同波长的光在微腔作用下,衰减程度也不同。当OLED显示面板发混色光时,形成混色光的多种单色光在同一视角下的偏折方向不同,亮度衰减程度也不同,因此混色光会发生色偏现象,且色偏现象在大视角下比较突出。例如,正视角 (垂直于OLED显示面板出光面时的观看视角)下显示的白光在非正视角(非垂直于OLED显示面板出光面时的观看视角)的条件下会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色偏,在非正视角下,红光的偏折方向与蓝光的偏折方向不同,红光的衰减程度大于蓝光的衰减程度,因此会造成OLED显示面板发出的白光出现偏青现象。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单元和盖帽层。多个发光单元设置于基板上,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和蓝色子像素单元。盖帽层设置于发光单元远离基板的一侧,且覆盖发光单元,盖帽层包括同层的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第一盖帽层对应设置于红色子像素单元的出光侧,第二盖帽层对应设置于蓝色子像素单元的出光侧。其中,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和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不同,且第一盖帽层的材料包括第一无机材料,第二盖帽层的材料包括第二无机材料。
具体地,盖帽层对发光单元的出射光具有选择、窄化和加强的作用,用于提高发光单元的光取出效率,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经发光单元的微腔作用以及盖帽层的作用后射出,当显示面板的微腔定义为对出射光具有选择、窄化和加强的作用的膜层时,盖帽层可以作为显示面板的微腔的其中一层。盖帽层的光学厚度越大,显示面板的微腔作用越强,盖帽层对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的取出作用越好,同时在大视角下的色偏更加严重。
盖帽层的光学厚度为盖帽层的物理厚度与折射率的乘积,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盖帽层的物理厚度和/或盖帽层的折射率调节盖帽层的光学厚度。当盖帽层设置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和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不同时,折射率较大的盖帽层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微腔作用比折射率较小的盖帽层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微腔作用更强,因此可以调整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和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不同,以降低大视角下因微腔作用导致的不同颜色子像素单元的亮度衰减差距,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的色偏现象,提高显示面板的域面积覆盖,即实现宽色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另外,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无机材料的折射率可选范围较宽,有利于对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选择合适的折射率,从而有利于改善大视角下的色偏现象;以及无机材料具有较好的水氧阻隔能力,设置盖帽层的材料为无机材料有利于减少水氧对发光单元的侵蚀,从而有利于延长显示面板的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可以利用两道掩膜工艺分别形成,通过掩膜版实现对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的光学厚度的控制。示例性地,可以采用蒸镀工艺形成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在制作第一盖帽层的掩膜工艺中,掩膜版的开口位于红色子像素单元上,蒸镀红色子像素单元的盖帽层的材料,形成第一盖帽层。在制作第二盖帽层的掩膜工艺中,掩膜版的开口位于蓝色子像素单元上,蒸镀蓝色子像素单元的盖帽层的材料,形成第二盖帽层。以及,可以在两道掩膜工艺中蒸镀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从而实现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不同;或者,也可以在两道掩膜工艺中采用掺杂蒸镀工艺在同一材料中掺杂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从而实现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不同。另外,制作第一盖帽层的掩膜工艺和制作第二盖帽层的掩膜工艺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图2 为沿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0、多个发光单元200和盖帽层300。多个发光单元200设置于基板100上,发光单元200包括红色子像素单元210、绿色子像素单元230和蓝色子像素单元220。盖帽层300设置于发光单元200远离基板100的一侧,且覆盖发光单元200,盖帽层300包括同层的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第一盖帽层310对应设置于红色子像素单元210的出光侧,第二盖帽层320对应设置于蓝色子像素单元220的出光侧。其中,第一盖帽层310的折射率和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不同,且第一盖帽层310的材料包括第一无机材料,第二盖帽层320的材料包括第二无机材料。
具体地,第一盖帽层310的折射率影响红色子像素单元210的微腔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调整第一盖帽层310的折射率实现对红光色偏的调控;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影响蓝色子像素单元220的微腔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调整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实现对蓝光色偏的调控。示例性地,第一盖帽层310的折射率小于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与红色子像素单元210 相比,蓝色子像素单元220的微腔作用较强,因此,随着视角的增大,蓝光的衰减速度较快,红光的衰减速度较慢,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颜色偏青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显示面板在发白光的情况下,白光随视角的运动轨迹改善,色偏分布变小,显示面板的色偏情况改善,实现了改善显示面板的色偏情况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可实施的子像素排布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红色子像素单元210、绿色子像素单元230和蓝色子像素单元220的排布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其他情况下的大视角偏色,例如大视角偏红,则对应红色子像素单元210的第一盖帽层310的折射率大于对应蓝色子像素单元220 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与红色子像素单元210相比,蓝色子像素单元220 的微腔作用较弱,因此,随着视角的增大,蓝光的衰减速度较慢,红光的衰减速度较快,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颜色偏红的现象。针对其他情况,本申请不一一列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在发光单元200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上,第一盖帽层31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子盖帽层311和第二子盖帽层312,第二盖帽层32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三子盖帽层321和第四子盖帽层322,第二子盖帽层 312的材料为第一无机材料,第四子盖帽层322的材料为第二无机材料,且第一无机材料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无机材料的折射率。示例性地,第一子盖帽层311 和第三子盖帽层321可以是折射率相同的基础盖帽层,第二子盖帽层312和第四子盖帽层322可以是折射率不同的调控盖帽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有利于避免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差异过大,从而有利于调控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控制红色子像素单元210和蓝色子像素单元220的微腔作用的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降低了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的调控难度,以及确保了红色子像素单元210和蓝色子像素单元220均具有较宽的色域,从而在宽色域的基础上改善了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盖帽层311和第三子盖帽层321材料可以为有机材料,也可为无机材料。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无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为1.33~ 1.6,第二无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为1.75~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既使得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具有较大折射率,保证了盖帽层300 的光取出效果,确保了红色子像素单元210和蓝色子像素单元220均具有较宽的色域,又使得第一盖帽层310的折射率小于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改善了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从而在宽色域的基础上改善了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可选地,第一无机材料包括氟化钙、氟化镁和氯化钾中的至少一种,和/或第二无机材料包括氧化铜和硫化锌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氟化钙的折射率为 1.43,氟化镁的折射率为1.39,氯化钾的折射率为1.45,氧化铜即铜氧化物的折射率为2.7,硫化锌的折射率为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可以满足第一无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为1.33~1.6,以及第二无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为 1.75~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子盖帽层311和第三子盖帽层 321位于同一层且材料相同,那么,第一子盖帽层311和第三子盖帽层321可以在同一道掩膜工艺中制作完成,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工艺步骤和制作成本。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盖帽层311和第三子盖帽层321位于同一层指的是第一子盖帽层311和第三子盖帽层321靠近基板一侧表面相接触的膜层为同一功能膜层,例如,本实施例中为阴极层。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子盖帽层311和第三子盖帽层321 的材料为有机材料,例如,第一子盖帽层311和第三子盖帽层321的材料包括芳胺类或氮杂环类材料,作为优选,可以选用如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CAS:123847-85-8)。其中,有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一般为1.7~2.2,该折射率的范围介于第一无机材料和第二无机材料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有利于避免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差异过大,从而有利于调控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调控红色子像素单元210和蓝色子像素单元220的微腔作用的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降低了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的调控难度,以及确保了红色子像素单元210和蓝色子像素单元220均具有较宽的色域,从而在宽色域的基础上改善了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子盖帽层311和第二子盖帽层312 的总厚度范围为20nm~300nm,第三子盖帽层321和第四子盖帽层322的总厚度范围为20nm~300nm,第一子盖帽层311、第二子盖帽层312、第三子盖帽层321 和第四子盖帽层322的厚度范围均为10nm~150n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调节第一子盖帽层311和第二子盖帽层312的总厚度范围,可以调节第一盖帽层310 的光学厚度,从而可以调控红色子像素单元210的微腔作用;通过调节第三子盖帽层321和第四子盖帽层322的总厚度范围,可以调节第二盖帽层320的光学厚度,从而可以调控蓝色子像素单元220的微腔作用。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这一厚度范围,有利于红色子像素单元210和蓝色子像素单元220均具有较宽的色域。
继续参见图4,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盖帽层300还包括第三盖帽层330,第三盖帽层330对应设置于绿色子像素单元230的出光侧;在发光单元200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上,第三盖帽层33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五子盖帽层 331和第六子盖帽层332,第五子盖帽层331和第六子盖帽层332的材料相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表明,仅调整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无需对第三盖帽层330的折射率进行调整,使得绿色子像素单元230 的微腔作用的强度介于蓝色子像素单元220和红色子像素单元210的微腔作用的强度之间,随着视角的增大,蓝光的衰减速度较快,绿光的衰减速度较慢,红光的衰减速度最慢,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颜色偏青的现象。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子盖帽层311、第三子盖帽层321 和第五子盖帽层331位于同一层且材料相同,那么,第一子盖帽层311、第三子盖帽层321和第五子盖帽层331可以在同一道掩膜工艺中制作完成,形成共通的盖帽层,从而无需采用精细掩模版(FMM)进行三道掩膜工艺,降低了工艺步骤和制作成本。以及,由于现有工艺多采用同一道掩膜工艺制作盖帽层,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子盖帽层311、第三子盖帽层321和第五子盖帽层 331可以采用现有的工艺设备进行制备。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子盖帽层311、第三子盖帽层321 和第五子盖帽层331的材料为有机材料,例如,第一子盖帽层311、第三子盖帽层321和第五子盖帽层331的材料包括芳胺类或氮杂环类材料,作为优选,可以选用如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CAS: 123847-85-8)。其中,有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一般为1.7~2.2,该折射率的范围介于第一无机材料和第二无机材料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有利于避免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差异过大,从而有利于控制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控制红色子像素单元210和蓝色子像素单元220的微腔作用的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降低了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的调控难度。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盖帽层310包括第一有机层,第一有机层掺杂有第一无机材料;第二盖帽层320包括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掺杂有第二无机材料。示例性地,可以采用掺杂蒸镀的方式形成该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具体地,首先使用精细掩模版(FMM)对第一盖帽层310掺杂蒸镀第一无机材料,然后使用精细掩模版(FMM)对第二盖帽层320 掺杂蒸镀第二无机材料;或者,首先使用精细掩模版(FMM)对第二盖帽层320掺杂蒸镀第二无机材料,然后使用精细掩模版(FMM)对第一盖帽层310的部分掺杂蒸镀第一无机材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减少了盖帽层300的层数,从而减少了盖帽层300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另外,可以根据掺杂比灵活调节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有利于增大红色子像素单元210和蓝色子像素单元220调控的工艺范围。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盖帽层310的折射率范围为1.33~ 2.2,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范围为1.7~3.0。其中,有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一般为1.7~2.2;第一无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小于有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为 1.33~1.6;第二无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大于有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为1.75~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实现了对红光和蓝光色偏的调控,使得蓝光的衰减速度较快,绿光的衰减速度较慢,红光的衰减速度最慢,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颜色偏青的现象。
第一盖帽层310包括第一有机层,第一有机层掺杂有第一无机材料;所述第二盖帽层320包括第二有机层,第二有机层掺杂有述第二无机材料。通过选择不同折射率的材料或者选择相同材料采用不同的掺杂比例,既实现了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具有不同的折射率,进而实现了对红光和蓝光色偏的调控,改善色偏,同时盖帽层折射率调整范围广,可在较薄膜层范围内实现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的折射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同层设置,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可以为同一有机材料层,通过选择折射率不同的第一无机材料和第二无机材料实现第一盖帽310和第二盖帽层320折射率的调整;可以理解的是,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可以为同一有机材料层,第一无机材料和第二无机材料为同一材料,通过调整掺杂比例实现第一盖帽层310和第二盖帽层320折射率的调整。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红色子像素单元2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阳极层211、第一空穴注入层212、第一空穴传输层213、红色发光层 214、第一电子传输层215、第一电子注入层216和第一阴极层217;蓝色子像素单元2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阳极层221、第二空穴注入层222、第二空穴传输层223、蓝色发光层224、第二电子传输层225、第二电子注入层226和第二阴极层227;绿色子像素单元2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阳极层231、第三空穴注入层232、第三空穴传输层233、绿色发光层234、第三电子传输层235、第三电子注入层236和第三阴极层237。
可选地,第一空穴注入层212和第二空穴注入层222的折射率不同、或第一空穴传输层213和第二空穴传输层223的折射率不同、或第一电子传输层215 和第二电子传输层225的折射率不同或者第一电子注入层216和第二电子注入层226的折射率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实现了对红光和蓝光色偏的进一步调控,有利于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颜色偏青的现象。
可选地,第一空穴注入层212、第二空穴注入层222和第三空穴注入层232 的材料和厚度相同,形成共通的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213、第二空穴传输层223和第三空穴传输层233的材料和厚度相同,形成共通的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传输层215、第二电子传输层225和第三电子传输层235的材料和厚度相同,形成共通的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216、第二电子注入层226和第三电子注入层236的材料和厚度相同,形成共通的电子注入层;第一阴极层217、第二阴极层227和第三阴极层237的材料和厚度相同,形成共通的阴极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样设置,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多个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包括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和蓝色子像素单元;
盖帽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同层的第一盖帽层和第二盖帽层,所述第一盖帽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的出光侧,所述第二盖帽层对应设置于所述蓝色子像素单元的出光侧;
其中,所述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不同,且所述第一盖帽层的材料包括第一无机材料,所述第二盖帽层的材料包括第二无机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光单元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盖帽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子盖帽层和第二子盖帽层,所述第二盖帽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三子盖帽层和第四子盖帽层,所述第二子盖帽层的材料为所述第一无机材料,所述第四子盖帽层的材料为所述第二无机材料,且所述第一无机材料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无机材料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为1.33~1.6,所述第二无机材料的折射率范围为1.75~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材料包括氟化钙、氟化镁和氯化钾中的一种,和/或所述第二无机材料包括氧化铜和硫化锌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盖帽层和所述第三子盖帽层位于同一层且材料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层还包括第三盖帽层,所述第三盖帽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的出光侧;
在所述发光单元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三盖帽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五子盖帽层和第六子盖帽层,所述第五子盖帽层和所述第六子盖帽层的材料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帽层包括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掺杂有所述第一无机材料;所述第二盖帽层包括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掺杂有所述第二无机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帽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33~2.2,所述第二盖帽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7~3.0。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21726793.XU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837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6793.XU CN210837760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6793.XU CN210837760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7760U true CN210837760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26793.XU Active CN210837760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776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8997A (zh) * 2021-09-24 2021-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4883508A (zh) * 2022-07-08 2022-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50304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8997A (zh) * 2021-09-24 2021-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38997B (zh) * 2021-09-24 2023-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50304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14883508A (zh) * 2022-07-08 2022-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83508B (zh) * 2022-07-08 2022-1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37760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3496176B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US9065079B2 (en) Fabrication method of a pixel structure of a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US8922112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2459045B1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08695359A (zh)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0756144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stacked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unit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unit,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205112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US8227978B2 (en)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color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CN110429200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20090102362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color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881976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493350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026546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389978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335953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CN11021201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930711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CN106206968B (zh) Oled显示器件的像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器件
US11170709B2 (en) Multi-mode OLED display
CN110311048B (zh)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US11223031B2 (en) Full color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US20230247893A1 (en) Color film base pl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2230151A (ja) 電気光学装置
KR100752620B1 (ko) 백색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