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4204U - 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4204U
CN210834204U CN201922296036.XU CN201922296036U CN210834204U CN 210834204 U CN210834204 U CN 210834204U CN 201922296036 U CN201922296036 U CN 201922296036U CN 210834204 U CN210834204 U CN 210834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gie
point
pressing
load tes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960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成昆
田双强
邓铁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Yi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Yi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Yi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Yi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960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4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4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4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竖直地固定连接有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上还包括压杆,在压杆上包括有压紧点A和调节点B,压紧点A与转向架的纵梁上表面接触,通过调节点B可调节压紧点A与转向架纵梁上表面的垂向距离。通过压紧装置的压紧点A可对转向架产生下压力,从而固定住转向架,避免其因外力而晃动。压紧装置的调节点B可调节压紧力的大小,并可完全松脱,方便转向架的吊装和搬运。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地铁转向架作为地铁车辆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地铁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转向架制造组装好后需要对其进行空载试验,以确定转向架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技术标准。在转向架的空载试验过程中,转向架放置于试验台上,驱动装置在驱动转向架轮以及紧急制动时,转向架因振动极易产生晃动,如此将影响试验结果数据的准确性并且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通过专利检索,没有发现与本专利相同的专利文献公开,与本专利相关的对比文件有以下几个:
1、申请号为“CN201510378654.2”,名称为“车辆转向架综合试验台”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架综合试验台,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底座上的静载试验装置、跑合试验装置和升降支撑系统;静载试验装置包括龙门架、下压装置和固定钢轨,固定钢轨的顶部用来支撑车辆转向架的车轮外侧踏面,每个固定钢轨的轨槽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跑合试验装置包括跑合系统和升降机构,跑合系统的摩擦轮位于车轮底部内侧轮缘的正下方;车辆转向架的每个车轮配备有一个固定钢轨和一个跑合试验装置,升降支撑系统位于车辆转向架质心的正下方。该对比文件公开的试验台主要针对转向架进行静载试验以及跑合试验,并未针对空载试验,且未包含转向架压紧装置。
2、申请号为“CN201080018499.9”,名称为“用于转向架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和装配试验台”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转向架(12)的检测方法和一种适于实施该方法的检测试验台,该检测试验台还作为装配试验台适于拆卸和安装相应转向架的结构组件。根据建议的技术方案如已知的那样,在转向架按规定使用时在该转向架(12)上出现的载荷在为此构成的检测试验台上在仍未完成的转向架(12)上模拟。对此将力导入转向架(12)中,如这些力在转向架按运行使用时由于车厢重力和由于其它由运行引起的载荷状态导致。这些载荷状态对转向架(12)和/或对由转向架(12)驶过的轨道的作用通过借助测值传感器获得的并以计算技术处理的测量值描述。该对比文件公开的用于转向架的检测方法同样针对其载荷试验且未包含转向架压紧装置。
3、申请号为“CN201120317686.9”,名称为“轨道车辆转向架动载试验台制动试验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对制作、检修后的动车组转向架进行制动工况性能试验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动载试验台制动试验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龙门架,固定在底座上的引导轨和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的轨道轮,安装在所述龙门架上的加载气缸,与所述加载气缸相连的加载适配器,固定在底座上的切削装置和制动器。该对比文件公开的试验装置系针对转向架的动载试验且未包含转向架压紧装置。
因此提出一种转向架的空载试验压紧装置在本技术领域内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出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竖直地固定连接有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上还包括压杆,在压杆上包括有压紧点A和调节点B,压紧点A与转向架的纵梁上表面接触,通过调节点B可调节压紧点A与转向架纵梁上表面的垂向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点A位于压杆前端并 延伸至转向架纵梁的正上方,所述调节点B位于压杆末端,压杆中部具有支撑点C,压紧点A、支撑点C和调节点B通过压杆构成以支撑点C为支点的杠杆。
进一步地,压杆中部包括安装座一,安装座一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支承座上,安装座一与压杆中部通过销轴连接;压杆末端开设螺纹通孔,螺杆贯穿螺纹通孔后与延伸至支承座上表面,旋转螺杆可调节调节点B与支承座上表面的垂向距离,通过压杆中部安装座一的支撑以及通过销轴的杠杆作用带动压紧点A相对转向架纵梁上表面运动,从而调节压紧点A与转向架纵梁上表面的垂向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前端通过销轴连接有安装座二、安装座二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块一。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紧装置包括四组呈矩形分布于底座上,每组的压紧点A在处于压紧状态时与转向架纵梁靠近轮对轴处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贯穿转向架前轮对上方,压杆上有两个压紧点A,所述压紧点A在压紧状态时与转向架纵梁靠近轮对轴处接触,压杆上还包括两个调节点B,所述调节点B位于压紧点A的外侧,通过调节点B可调节压紧点A和转向架纵梁上表面的垂向距离。
进一步地,压杆的两端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压块二,所述压紧点A即所述的压块二;调节点B处开设螺纹通孔,螺杆贯穿螺纹通孔后延伸至底座的上表面,通过旋转螺杆可调节调节点B距离底座上表面的垂向距离,由此通过压杆调节压块二和转向架纵梁间的垂向距离。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压紧装置的压紧点A可对转向架产生下压力,从而固定住转向架,避免其因外力而晃动。
2、压紧装置的调节点B可调节压紧力的大小,并可完全松脱,方便转向架的吊装和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压紧装置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紧装置的实施例一结构侧视图;
图3为压紧装置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压紧装置在转向架试验台中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充分实施本实用新型内容,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内容。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上竖直地固定连接有支承座2,所述支承座2上还包括压杆3,在压杆3上包括有压紧点A和调节点B,压紧点A与转向架4的纵梁上表面接触,通过调节点B可调节压紧点A与转向架4纵梁上表面的垂向距离从而产生并调节压杆3对转向架4的下压力。
所述压紧点A位于压杆3前端并延伸至转向架4纵梁的正上方,所述调节点B位于压杆3末端,压杆3中部具有支撑点C,压紧点A、支撑点C和调节点B通过压杆3构成以支撑点C为支点的杠杆。如需增加压紧点A与转向架4之间的下压力,则通过增加调节点B与支承座2上表面间的垂向距离利用所述的杠杆原理减小压紧点A与转向架4纵梁的垂向距离,从而增加下压力,反之亦然。
压杆3中部包括安装座一5,安装座一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支承座上,松开螺栓,压杆3以及安装座一5可绕螺栓旋转,方便转向架4的搬运和吊装。安装座一5与压杆3中部通过销轴连接;压杆3末端开设螺纹通孔,螺杆6贯穿螺纹通孔后与延伸至支承座2上表面。螺杆6的末端与支承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顶块10,当旋转螺杆6的末端接触顶块10后到达极限位置,继续旋转螺杆6,在顶块10的支撑作用下,调节点B支承座2上表面的距离将增加。因此旋转螺杆6可调节调节点B与支承座上2表面的垂向距离,通过压杆中部安装座一5的支撑以及通过销轴的杠杆作用带动压紧点A相对转向架4纵梁上表面运动,从而调节压紧点A与转向架4纵梁上表面的垂向距离。
所述压杆3前端通过销轴连接有安装座二7、安装座二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块一8。压块一8可通过安装座二7绕销轴转动,使得压杆3在相对转向架4上下摆动压块一8可时刻保持与转向架4纵梁上表面呈平行状态,以获得更大的接触面积达到最优的压紧效果。
所述的压紧装置包括四组呈矩形分布于底座1上,每组的压紧点A在处于压紧状态时与转向架4纵梁靠近轮对轴处接触。由此四个压紧点A同时对转向架4产生下压力,更好地稳固转向架4。
压紧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压杆3贯穿转向架4前轮对上方,压杆3上有两个压紧点A,所述压紧点A在压紧状态时与转向架4纵梁靠近轮对轴处接触,压杆3上还包括两个调节点B,所述调节点B位于压紧点A的外侧,通过调节点B可调节压紧点A和转向架4纵梁上表面的垂向距离。
压杆3的两端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压块二9,所述压紧点A即所述的压块二9;调节点B处开设螺纹通孔,螺杆6贯穿螺纹通孔后延申至底座1的上表面,通过旋转螺杆6可调节调节点B距离底座1上表面的垂向距离,由此通过压杆3调节压块二9和转向架4纵梁间的垂向距离。
显然,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上竖直地固定连接有支承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上还包括压杆(3),在压杆(3)上包括有压紧点A和调节点B,压紧点A与转向架(4)的纵梁上表面接触,通过调节点B可调节压紧点A与转向架(4)纵梁上表面的垂向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点A位于压杆(3)前端并延伸至转向架(4)纵梁的正上方,所述调节点B位于压杆(3)末端,压杆(3)中部具有支撑点C,压紧点A、支撑点C和调节点B通过压杆(3)构成以支撑点C为支点的杠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杆(3)中部包括安装座一(5),安装座一(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支承座上,安装座一(5)与压杆(3)中部通过销轴连接;压杆(3)末端开设螺纹通孔,螺杆(6)贯穿螺纹通孔后与延伸至支承座(2)上表面,旋转螺杆(6)可调节调节点B与支承座上(2)表面的垂向距离,通过压杆中部安装座一(5)的支撑以及通过销轴的杠杆作用带动压紧点A相对转向架(4)纵梁上表面运动,从而调节压紧点A与转向架(4)纵梁上表面的垂向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3)前端通过销轴连接有安装座二(7)、安装座二(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块一(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装置包括四组呈矩形分布于底座(1)上,每组的压紧点A在处于压紧状态时与转向架(4)纵梁靠近轮对轴处接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3)贯穿转向架(4)前轮对上方,压杆(3)上有两个压紧点A,所述压紧点A在压紧状态时与转向架(4)纵梁靠近轮对轴处接触,压杆(3)上还包括两个调节点B,所述调节点B位于压紧点A的外侧,通过调节点B可调节压紧点A和转向架(4)纵梁上表面的垂向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杆(3)的两端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压块二(9),所述压紧点A即所述的压块二(9);调节点B处开设螺纹通孔,螺杆(6)贯穿螺纹通孔后延伸至底座(1)的上表面,通过旋转螺杆(6)可调节调节点B距离底座(1)上表面的垂向距离,由此通过压杆(3)调节压块二(9)和转向架(4)纵梁间的垂向距离。
CN201922296036.XU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 Active CN210834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6036.XU CN210834204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6036.XU CN210834204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4204U true CN210834204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60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96036.XU Active CN210834204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4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72334B1 (en) Vehicle-body integrated test bench
RU2546913C2 (ru)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и монтажный стенд
CN105334040B (zh) 多点激励荷载下比例车体疲劳强度及载荷谱研究试验台
CN106198258B (zh) 岩石抗剪断强度尺寸效应试验机
CN205209792U (zh) 多点激励荷载下比例车体疲劳强度及载荷谱研究试验台
CN107255545A (zh) 测力轮对标定试验台
CN110823535B (zh) 一种转向架试验台
CN108225666B (zh) 一种用于平板式制动检验平台的检定装置
CN109632346A (zh) 一种用于轮胎刚度测试的固定装置
CN107389242A (zh) 一种扶梯主驱动轴刹车力矩测试机及测试方法
CN210834204U (zh) 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压紧装置
CN111413113A (zh) 一种铁道车辆车体与转向架连接处载荷加载装置及方法
CN207396059U (zh) 一种带测速滚筒的汽车制动实验台举升装置
CN113340747A (zh) 锚杆剪切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0849641A (zh) 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方法
CN107727413B (zh) 一种带测速滚筒的汽车制动实验台举升装置
CN210834205U (zh) 一种转向架空载试验驱动轮摩擦力调整装置
RU2658510C1 (ru) Стенд для оценки уровня и характера силов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колеса с рельсом
CN106813764B (zh) 测重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检测系统
CN104897422A (zh) 车辆转向架综合试验台
JPS6140535A (ja) 自動車圧縮試験機
CN211954413U (zh) 平板式制动检验平台的称重传感器检定装置
CN113640007A (zh) 一种驻车制动性能测试装置
CN211504520U (zh) 用于平板式制动检验平台的检定装置
RU2415395C1 (ru)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й на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е усталости надрессорных балок тележек грузовых вагон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