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3180U - 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3180U
CN210833180U CN201921267832.4U CN201921267832U CN210833180U CN 210833180 U CN210833180 U CN 210833180U CN 201921267832 U CN201921267832 U CN 201921267832U CN 210833180 U CN210833180 U CN 210833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nergy storage
water tank
waste heat
air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678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周毅
霍兆义
郭晓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Huarong Fu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Huarong Fu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Huarong Fu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Huarong Fu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678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3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3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3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包括储能水罐、冷水箱、换热器;空压机的余热给水管道与储能水罐的进水管连接,空压机的余热回水管道、可回收用水用户、不可回收用水用户与储能水罐出水管连接,储能水罐出水管与不可回收用水用户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换热器,换热器、可回收用水用户与冷水箱的进水口连接,冷水箱的出水口与空压机的余热回水管道连通。优点是:采用储能水罐调节余热回收供给侧与需求侧负荷波动;储能水罐内采用布水器和隔板,并将储能水罐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上部和下部,以避免发生由于温度分层导致的冷热不均现象,便于储能水罐内自然形成流动搅拌,保障温度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压机余热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通用机械,空压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工业领域中,主要用于向气动设备及工具提供动力源。空气压缩机的作用是压缩气体体积,增加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密度从而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是将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一种装置。空压机在运行时真正用于增加空气势能所消耗的电能只占总耗电量的15%,约85%的电能转化为热能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造成能源资源浪费,还会产生废热污染。在这些排放的热能当中,约有80%是可以进行回收利用的,回收这部分热能不仅可以降低环境废热污染,还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通过安装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不仅可以帮助空压机有效散热,提高其产气量,还可以实现热能的再次利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现有技术中,空压机余热回收的热能大部分以热水的方式被回收利用,在项目的推广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存在,回收的热量和用户需求的热量不匹配,导致热量不能被充分回收或者回收的热量被浪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能够调节余热回收供给侧与需求侧负荷波动的能源存储,避免在蓄热装置内发生温度分层导致的冷热不均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包括储能水罐、冷水箱、换热器;空压机的余热给水管道与储能水罐的进水管连接,空压机的余热回水管道、可回收用水用户、不可回收用水用户与储能水罐出水管连接,储能水罐出水管与不可回收用水用户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换热器,换热器、可回收用水用户与冷水箱的进水口连接,冷水箱的出水口与空压机的余热回水管道连通;
所述的储能水罐为密封的腔体结构,包括壳体、布水器、溢流口、排气管、隔板,壳体由内外两层钢板组成,两层钢板之间设有保温层;壳体顶部设有与内部连通的排气管,壳体内设有布水器,布水器与储能水罐的进水管连接;隔板固定在壳体内,并设置在布水器下方;壳体上部设有溢流口,壳体底位设有排污管;储能水罐的进水管设置在壳体上部,出水管设置在壳体的下部。
所述的冷水箱上设有补水口。
所述的储能水罐通过水箱基础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的储能水罐的出水管为三个以上。
所述的布水器包括喷嘴、水管,喷嘴均布在壳体内的同一平面上,水管与喷嘴连接,水管汇连后与储能水罐的进水管连接。
所述的储能水罐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隔板上均布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系统采用储能水罐调节余热回收供给侧与需求侧负荷波动;储能水罐内采用布水器和隔板,并将储能水罐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上部和下部,以避免发生由于温度分层导致的冷热不均现象,便于储能水罐内自然形成流动搅拌,保障温度均匀。布水器可引导储能水罐内进水处的水均匀的进入储能水罐内,并保持重力流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是储能水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布水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布水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壳体 2-布水器 3-隔板 4-进水管 5-出水管 6-箱底保温 7-水箱基础8-排污管 9-溢流口 10-排气管 11-温度传感器 12-压力传感器 21-喷嘴 22-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见图1-图4,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包括储能水罐、冷水箱、换热器;空压机的余热给水管22道与储能水罐的进水管4连接,空压机的余热回水管22道、可回收用水用户、不可回收用水用户与储能水罐出水管5连接,储能水罐出水管5与不可回收用水用户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换热器,换热器、可回收用水用户与冷水箱的进水口连接,冷水箱的出水口与空压机的余热回水管22道连通。
见图2,储能水罐为密封的腔体结构,包括壳体1、布水器2、溢流口9、排气管10、隔板3,壳体1由内外两层钢板组成,两层钢板之间设有保温层,也就是说储能水罐不仅侧壁和顶部有保温层,底部也有箱底保温6,确保储能水罐不向外散热;壳体1顶部设有与内部连通的排气管10,保证储能水罐内恒压,壳体1内设有布水器2,布水器2与储能水罐的进水管4连接;隔板3固定在壳体1内,并设置在布水器2下方;壳体1上部设有溢流口9,防止储能水罐水位过高,壳体1底位设有排污管8;储能水罐的进水管4设置在壳体1上部,出水管5设置在壳体1的下部。储能水罐的壳体1可采用圆柱形结构,顶部为球形,此种结构表面积相对小、耗费钢材少、散热面小,易于布置,更加实用,采用的高度和直径之比(H/D)为大于1.5;此外,还可采用长方体结构,便于加工。储能水罐内用水全部为软化水或除盐水。储能水罐通过水箱基础7固定在地面上,与地面隔离,提高储能水罐的保温效果。
储能水罐的出水管5为三个以上,采用多口出水的结构形式,以保障用户用水温度。使用时,可将与可回收用水用户的出水管5按照高、中、低三点供水方案,保证给水温度均匀。储能水罐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1、压力传感器12,可在储能水罐的纵向位置设置若干温度传感器11和压力传感器12,便于检测储能水罐内的水温、压力,以确保储能水罐的安全性。
见图1,冷水箱上设有补水口,冷水箱水量不足时用于对冷水箱补水。隔板3上均布有通孔。
见图2-图4,布水器2包括喷嘴21、水管22,喷嘴21均布在壳体1内的同一平面上,水管22与喷嘴21连接,水管22汇连后与储能水罐的进水管4连接,即,水管22采用一根母管进入水罐,多个喷嘴21出水;喷嘴21数量,根据储能水罐截面积进行设计,一般为4的倍数。
当空压机余热回收生产能力过剩时,通过余热给水管22道向储能水罐供水,储能水罐蓄热,并为用户提供热量,当热源生产无法满足用户用热需求时,储能水罐再通过余热回水管22道放热,宜储则储、随需随用。储能水罐分别给可回收用水用户和不回收用水用户供热量;可回收用户直接和储能水罐连接;不回收用户可通过换热器连接;可回收用户及换热器使用后的冷水进入冷水箱供系统循环再次使用;储能水罐系统水位降低时,可通过冷水箱向系统进行补水。
本实用新型可将空压机余热能达到最大限度回收,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后,原空气冷却模块停运,节省大量电能。

Claims (7)

1.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水罐、冷水箱、换热器;空压机的余热给水管道与储能水罐的进水管连接,空压机的余热回水管道、可回收用水用户、不可回收用水用户与储能水罐出水管连接,储能水罐出水管与不可回收用水用户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换热器,换热器、可回收用水用户与冷水箱的进水口连接,冷水箱的出水口与空压机的余热回水管道连通;
所述的储能水罐为密封的腔体结构,包括壳体、布水器、溢流口、排气管、隔板,壳体由内外两层钢板组成,两层钢板之间设有保温层;壳体顶部设有与内部连通的排气管,壳体内设有布水器,布水器与储能水罐的进水管连接;隔板固定在壳体内,并设置在布水器下方;壳体上部设有溢流口,壳体底位设有排污管;储能水罐的进水管设置在壳体上部,出水管设置在壳体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水箱上设有补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水罐通过水箱基础固定在地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水罐的出水管为三个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水器包括喷嘴、水管,喷嘴均布在壳体内的同一平面上,水管与喷嘴连接,水管汇连后与储能水罐的进水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水罐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上均布有通孔。
CN201921267832.4U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 Active CN210833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7832.4U CN210833180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7832.4U CN210833180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3180U true CN210833180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9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67832.4U Active CN210833180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31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8502A (zh) * 2020-08-26 2020-11-13 庄梦瑶 基于太阳能系统用热水箱进水口水流均流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8502A (zh) * 2020-08-26 2020-11-13 庄梦瑶 基于太阳能系统用热水箱进水口水流均流设备
CN111928502B (zh) * 2020-08-26 2022-01-07 庄梦瑶 基于太阳能系统用热水箱进水口水流均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5017A (zh) 一种多级恒压压缩空气储能装置
CN210833180U (zh) 一种用于空压机余热回收的水蓄热系统
CN103762396A (zh) 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3359972U (zh) 集成加料池于内部的分层导热干燥架构的水解制氢装置
CN102829459A (zh) 移动式高效相变蓄热供蒸汽装置
CN114976118A (zh) 氢燃料电池新能源专用车动力装置
CN214666206U (zh) 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
CN202575982U (zh) 一种磷蒸汽安全高效回收装置
CN103253630A (zh) 集成加料池于内部的分层导热干燥架构的水解制氢装置
CN209561489U (zh) 纯电动稀土新电源重型卡车
CN207006650U (zh) 一种集成式储液器
CN114388840A (zh) 一种储氢装置和氢燃料电池
CN202894341U (zh) 铝粉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CN201864591U (zh) 低压节水高效蒸馏水器
CN112897461A (zh) 一种金属制氢循环系统
CN212082103U (zh) 一种lng冷量回收系统
CN201280061Y (zh) 一种用于氢气动力汽车的氢气发生装置
CN207660827U (zh) 喷油螺杆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CN205975812U (zh) 一种小型供水箱式一体化设备
CN207234527U (zh) 一种储能装置
CN218385297U (zh) 一种用于房车备电用的高安全性制氢装置
CN110131573A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储氢气瓶快速加注系统
CN209626382U (zh) 一种汽车底盘电池水冷系统
CN212692640U (zh) 一种谷电高效纳米复合金属相变储能蓄热装置
CN220780286U (zh) 一种便于冷却水循环利用的碳化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