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2286U - 移动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移动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32286U CN210832286U CN201921941615.9U CN201921941615U CN210832286U CN 210832286 U CN210832286 U CN 210832286U CN 201921941615 U CN201921941615 U CN 201921941615U CN 210832286 U CN210832286 U CN 2108322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or side
- heat exchanger
- side heat
- plate
- in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空调器,包括壳体、中隔板、室内侧风机壳以及室内侧换热器,中隔板安装于壳体内,室内侧风机壳安装于壳体内,室内侧风机壳安装在中隔板上,室内侧风机具有风机进口,室内侧换热器安装于壳体内,室内侧换热器安装在中隔板上,室内侧换热器设于室内侧风机壳的进风侧,且室内侧换热器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与风机进口的侧缘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室内侧换热器不仅设置在中隔板上,而且还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与风机进口的侧缘连接,多位置限位安装室内侧换热器,使得室内侧换热器的安装更加稳定,具有较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空调器。
背景技术
移动空调器相对于传统的立式空调、挂式空调而言更加小巧,无需安装,移动方便,风机与换热器是移动空调中常用的结构,常见的是将室内侧换热器直接安装在中隔板上,这样会使得室内侧换热器的安装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移动空调器,旨在解决移动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安装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空调器,包括:
壳体;
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室内侧风机壳,所述室内侧风机壳安装于壳体内,所述室内侧风机壳安装在所述中隔板上,所述室内侧风机具有风机进口;以及,
室内侧换热器,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安装于壳体内,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安装在所述中隔板上,所述室内侧换热器设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的进风侧,且所述室内侧换热器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风机进口的侧缘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进口的侧缘包括在所述风机进口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所述室内侧风机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缘、并向靠近所述第二侧缘方向折弯延伸的第一折弯板,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一端设有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折弯板连接;和/或,
所述风机进口的侧缘包括在所述风机进口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所述室内侧风机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侧缘、并向靠近所述第一侧缘方向折弯延伸的第二折弯板,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折弯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内侧风机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弯板的末端、并向靠近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方向折弯延伸的第三折弯板;
所述第一端板侧向凸出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以与所述第三折弯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三折弯板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和/或,
所述第三折弯板向一侧内凹以形成限位凹槽,所述第一端板的末端形成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卡接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内侧风机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折弯板的末端、并向靠近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方向折弯延伸的第四折弯板;
所述第二端板侧向凸出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以与所述第四折弯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四折弯板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和/或,
所述第四折弯板的末端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二端板的末端形成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内侧风机壳包括蜗壳及与所述蜗壳配合连接的蜗壳盖,所述蜗壳盖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向靠近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方向延伸,所述顶板设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上方,所述顶板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的下方凸设有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第二端板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可选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设有安装槽及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设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的下方,并对应所述移动空调器的室外侧换热器设置;
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向所述排水槽所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向靠近所述室内侧风机壳的方向倾斜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上凸设有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设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进风侧,所述安装凸部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端板连接;和/或,
所述中隔板上凸设有第一支撑凸部,所述第一支撑凸部设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进风侧,所述第一支撑凸部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的第一折弯部拼接;和/或,
所述中隔板上凸设有第二支撑凸部,所述第二支撑凸部设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进风侧,所述第二支撑凸部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的第二折弯部拼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不仅设置在所述中隔板上,而且还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风机进口的侧缘连接,多位置限位安装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使得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安装更加稳定,具有较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移动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移动空调器的右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移动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移动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移动空调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局部D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移动空调器 | 33a | 限位凹槽 |
1 | 壳体 | 34 | 第四折弯板 |
2 | 中隔板 | 34a | 卡槽 |
21 | 安装槽 | 35 | 蜗壳 |
22 | 排水槽 | 36 | 蜗壳盖 |
23 | 安装凸部 | 361 | 顶板 |
24 | 第一支撑凸部 | 362 | 连接凸部 |
25 | 第二支撑凸部 | 4 | 室内侧换热器 |
3 | 室内侧风机壳 | 41 | 第一端板 |
31 | 第一折弯板 | 411 | 第一翻边 |
32 | 第二折弯板 | 42 | 第二端板 |
33 | 第三折弯板 | 421 | 第二翻边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移动空调器相对于传统的立式空调、挂式空调而言更加小巧,无需安装,移动方便,风机与换热器是移动空调中常用的结构,常见的是将室内侧换热器直接安装在中隔板上,这样会使得室内侧换热器的安装不稳定。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空调器,图1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移动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中隔板2、室内侧风机壳3以及室内侧换热器4,所述中隔板2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安装于壳体1内,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安装在所述中隔板2上,所述室内侧风机具有风机进口,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安装于壳体1内,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安装在所述中隔板2上,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设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的进风侧,且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风机进口的侧缘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不仅设置在所述中隔板2上,而且还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风机进口的侧缘连接,多位置限位安装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使得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安装更加稳定,具有较好的效果。
所述风机进口的侧缘包括在所述风机进口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可以在所述第一侧缘设置安装结构,也可以在第二侧缘设置安装结构,也可以同时在所述第一侧缘以及第二侧缘设置安装结构,以下仅以所述第一侧缘或者所述第二侧缘处设置为安装结构来说明。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缘、并向靠近所述第二侧缘方向折弯延伸的第一折弯板31,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一端设有第一端板41,所述第一端板41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折弯板31连接,只需要将所述第一折弯板31与所述第一端板41连接,即可实现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在所述第一侧缘位置处的固定,如此设置,便于所述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的设置,也便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安装。
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风机进口的侧缘包括在所述风机进口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侧缘、并向靠近所述第一侧缘方向折弯延伸的第二折弯板32,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端板42,所述第二端板42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折弯板32连接,需要将所述第二折弯板32与所述第二端板42连接,即可实现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在所述第二侧缘位置处的固定,如此设置,便于所述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的设置,也便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安装。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9,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弯板31的末端、并向靠近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方向折弯延伸的第三折弯板33,所述第一端板41侧向凸出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以与所述第三折弯板33连接,通过进一步弯折形成第三折弯板33,便于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的设置。
所述第三折弯板33与所述第一端板41的安装方式,可以是卡接结构或者螺纹连接结构,也可以是两者的组合形式,以下仅以分别设置卡接结构或者螺纹结构进行叙述。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8及图10,所述第一端板41与所述第三折弯板33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如,可以在所述第一端板41或者第三折弯板33的其中之一上形成翻边孔,所述翻边孔内设有内螺纹,另一个上设置连接孔,通过螺接件的螺纹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固定于所述翻边孔内,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中,以远离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的进风口的方向为向外,以靠近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的进风口的方向为向内,所述第一端板41设于第三折弯板33的外侧,如此设置,所述第一端板41可以不需要设置翻边,便于所述第一端板41与所述第三折弯板33贴合,便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安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8及图9,所述第三折弯板33向一侧内凹以形成限位凹槽33a,所述第一端板41的末端形成有第一翻边411,所述第一翻边411卡接于所述限位凹槽33a内,通过所述限位凹槽33a与所述第一翻边411的卡接配合,具有更好的限位效果,安装的更稳定。
对于第二侧缘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折弯板32的末端、并向靠近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方向折弯延伸的第四折弯板34,所述第二端板42侧向凸出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以与所述第四折弯板34连接,通过在所述第二侧缘进一步弯折形成第四折弯板34,便于进一步地固定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折弯板34与所述第二端板42的安装方式,也可以是卡接结构或者螺纹连接结构,也可以是两者的组合形式,以下仅以分别设置卡接结构或者螺纹结构进行叙述。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板42与所述第四折弯板34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如,可以在所述第二端板42或者第四折弯板34的其中之一上形成翻边孔,所述翻边孔内设有内螺纹,另一个上设置连接孔,通过螺接件的螺纹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固定于所述翻边孔内,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中,以远离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的进风口的方向为向外,以靠近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的进风口的方向为向内,所述第二端板42设于第四折弯板34的外侧,如此设置,所述第二端板42可以不需要设置翻边,便于所述第二端板42与所述第四折弯板34贴合,便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安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8及图10,所述第四折弯板34的末端形成有卡槽34a,所述第一端板41的末端形成有第二翻边421,所述第二翻边421卡接于所述卡槽34a内,通过所述卡槽34a与所述第二翻边421的卡接配合,具有更好的限位效果,安装的更稳定。
通过对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沿所述风机进口长度方向进行限位后,为了进一步地限位固定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包括蜗壳35及与所述蜗壳35配合连接的蜗壳盖36,所述蜗壳盖36包括顶板361,所述顶板361向靠近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方向延伸,所述顶板361设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上方,所述顶板361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连接,进一步地对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沿所述风机进口宽度方向进行限位具有更好的限位效果,安装的更稳定。
具体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5,所述顶板361的下方凸设有连接凸部362,所述连接凸部362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第二端板42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如,可以在所述连接凸部362和第四折弯板34的其中之一上形成螺纹孔,另一个上设置连接孔,通过螺接件的螺纹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固定于所述螺纹孔内,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隔板2作为承载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结构,需要安装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述中隔板2设有安装槽21及与所述安装槽21连通的排水槽22,所述排水槽22设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的下方,并对应所述移动空调器100的室外侧换热器设置,所述安装槽21的槽底向所述排水槽22所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1内,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向靠近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的方向倾斜设置,通过将所述室外侧换热器设置倾斜设置,可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
所述中隔板2位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下方,为了进一步地限位安装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2上凸设有安装凸部23,所述安装凸部23设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进风侧,所述安装凸部23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端板连接,如此设置,限位了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进一步地提高了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安装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2上凸设有第一支撑凸部24,所述第一支撑凸部24设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进风侧,所述第一支撑凸部24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的第一折弯部拼接,所述第一支撑凸部24起到限位所述室内侧换热的一侧端的作用,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安装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2上凸设有第二支撑凸部25,所述第二支撑凸部25设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进风侧,所述第二支撑凸部25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3的第二折弯部拼接,所述第一支撑凸部24起到限位所述室内侧换热的另一侧端的作用,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安装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凸部23、第一支撑凸部24以及第二支撑凸部25对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限位固定可以择一选择,也可以同时选择,当然,同时设置所述安装凸部23、第一支撑凸部24以及第二支撑凸部25时,所述室内侧换热器4的安装更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室内侧风机壳,所述室内侧风机壳安装于壳体内,所述室内侧风机壳安装在所述中隔板上,所述室内侧风机具有风机进口;以及,
室内侧换热器,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安装于壳体内,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安装在所述中隔板上,所述室内侧换热器设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的进风侧,且所述室内侧换热器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风机进口的侧缘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进口的侧缘包括在所述风机进口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所述室内侧风机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缘、并向靠近所述第二侧缘方向折弯延伸的第一折弯板,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一端设有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折弯板连接;和/或,
所述风机进口的侧缘包括在所述风机进口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所述室内侧风机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侧缘、并向靠近所述第一侧缘方向折弯延伸的第二折弯板,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折弯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弯板的末端、并向靠近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方向折弯延伸的第三折弯板;
所述第一端板侧向凸出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以与所述第三折弯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三折弯板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和/或,
所述第三折弯板向一侧内凹以形成限位凹槽,所述第一端板的末端形成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卡接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折弯板的末端、并向靠近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方向折弯延伸的第四折弯板;
所述第二端板侧向凸出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以与所述第四折弯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四折弯板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和/或,
所述第四折弯板的末端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二端板的末端形成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包括蜗壳及与所述蜗壳配合连接的蜗壳盖,所述蜗壳盖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向靠近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方向延伸,所述顶板设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上方,所述顶板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通过卡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结构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凸设有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第二端板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设有安装槽及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设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的下方,并对应所述移动空调器的室外侧换热器设置;
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向所述排水槽所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向靠近所述室内侧风机壳的方向倾斜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上凸设有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设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进风侧,所述安装凸部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端板连接;和/或,
所述中隔板上凸设有第一支撑凸部,所述第一支撑凸部设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进风侧,所述第一支撑凸部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的第一折弯部拼接;和/或,
所述中隔板上凸设有第二支撑凸部,所述第二支撑凸部设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进风侧,所述第二支撑凸部与所述室内侧风机壳的第二折弯部拼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41615.9U CN210832286U (zh) | 2019-11-11 | 2019-11-11 | 移动空调器 |
PCT/CN2020/081453 WO2021093252A1 (zh) | 2019-11-11 | 2020-03-26 | 移动空调器 |
EP20887781.1A EP4043806A4 (en) | 2019-11-11 | 2020-03-26 | MOBILE AIR CONDITIONING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41615.9U CN210832286U (zh) | 2019-11-11 | 2019-11-11 | 移动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32286U true CN210832286U (zh) | 2020-06-23 |
Family
ID=71256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941615.9U Active CN210832286U (zh) | 2019-11-11 | 2019-11-11 | 移动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32286U (zh) |
-
2019
- 2019-11-11 CN CN201921941615.9U patent/CN2108322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476123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0832286U (zh) | 移动空调器 | |
TW593941B (en) | Outdoor unit of split type air conditioner | |
CN215062466U (zh) | 空调加湿器和空调器 | |
CN210463251U (zh) | 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12183223U (zh) | 一种电机支架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1925940U (zh) | 窗式空调 | |
CN218672364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 |
CN108758810B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7504670B (zh) | 天花机 | |
CN109425026B (zh) | 空调一体机 | |
CN110160169B (zh) | 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 |
CN209944545U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302996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743099U (zh) | 一种吊顶开孔收边结构 | |
CN211854231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0267519U (zh) | 公共空间空调安装结构 | |
CN216897755U (zh) | 壳体组件和除湿机 | |
CN112283810B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0374093U (zh) | 底盘组件及热水机组 | |
CN216281691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1854218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801560U (zh) | 移动空调 | |
CN209944547U (zh) | 移动空调器 | |
CN219037017U (zh) | 壳体组件及风管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