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1081U - 支撑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1081U
CN210831081U CN201921202659.XU CN201921202659U CN210831081U CN 210831081 U CN210831081 U CN 210831081U CN 201921202659 U CN201921202659 U CN 201921202659U CN 210831081 U CN210831081 U CN 210831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lexible
supporting
connecting mechanism
suppo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026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晓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026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1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1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1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撑设备。支撑设备包括:支撑组件,设置有连接机构;第一设备通过连接机构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组件;第一设备和连接机构连接的状态,在外力作用下第一设备通过连接机构相对于支撑组件的位置能够调整,在外力撤销时连接机构能够维持第一设备相对于支撑组件的位置;支撑组件抵接于承载面,承载面为支承支撑组件的面;第一柔性件,与支撑组件连接;通过连接机构调整第一设备在支撑组件上的位置,使第一柔性件通过第一设备的支撑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调整第一设备相对于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支撑组件支撑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设备支撑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支撑设备适应性强、用户体验好。

Description

支撑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支撑设备。
背景技术
支撑设备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设备,人们一般通过支撑设备支撑第一设备。然而,现有技术的支撑设备在支撑第一设备时,支撑设备支撑第一设备的角度无法改变,支撑设备适应性差,用户体验差。
实现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支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设备,所述支撑设备包括:
支撑组件,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位置能够调整,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连接机构能够维持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位置;所述支撑组件抵接于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为支承支撑组件的面;
第一柔性件,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
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位置,使所述第一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柔性件支撑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端部,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承载面抵接;所述第一端部的支撑位置基于所述第一柔性件调整的状态下,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相对。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一设备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位置能够调整,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连接机构能够维持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位置;
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抵接于所述承载面;
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
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位置,使所述第一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柔性件连接;所述第一柔性件位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三支撑件抵接于所述承载面;
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位置,使所述第一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三支撑件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连接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侧;第一设备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侧;
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侧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第三支撑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支撑件分别抵接于所述承载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相对设置;
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上的位置,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的所述第一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三支撑件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件由柔性材料制成;在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能够逐渐地改变;或,
所述第一柔性件包括至少一个刚性部和至少两个柔性部;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中相邻柔性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中的一个刚性部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的第一端的柔性部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在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能够分级地改变。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件包括:
至少一个刚性部;
至少两个柔性部;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中相邻柔性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中的一个刚性部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的第一端的柔性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的第二端的柔性部与所述第三支撑件连接;
在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能够分级地改变。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具有磁性,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能够产生吸附力,通过所述吸附力能够锁定所述第一柔性件相对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位置,使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中的一个柔性部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与所述承载面抵接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三支撑件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
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位置,使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使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中的至少一个刚性部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正面吸附而锁定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位置,使所述第一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支撑设备适应性强、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支撑组件;111、第一支撑件;112、第二支撑件;120、第一柔性件;121、柔性部;122、刚性部;130、第三支撑件;200、第一设备;300、承载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9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支撑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支撑设备用于支撑第一设备200,支撑设备包括:支撑组件110和第一柔性件120。支撑组件110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设备20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110;所述第一设备200和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设备20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110的位置能够调整,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连接机构能够维持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110的位置;所述支撑组件110抵接于承载面300,所述承载面300为支承支撑组件110的面。第一柔性件120与所述支撑组件110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在所述支撑组件110上的位置,使所述第一柔性件120通过所述第一设备200的支撑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110;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支撑组件110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改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20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设备200可以为平板电脑,也可以为游戏机,还可以为手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1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6所示,支撑组件110可以为块状结构。这里,为了减小支撑组件110的重量,支撑组件110可以为空心结构。又例如,如图2和图7所示,支撑组件110也可以为支架形结构。
这里,连接机构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连接机构可以为设置于支撑组件110的滑槽,第一设备200的至少部分可以插设于滑槽内,滑槽的内壁设置有防止第一设备200滑动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一设备200插设于滑槽的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设备200通过所述滑槽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110的位置能够调整,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凸起结构能够维持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110的位置;这里,滑槽的滑向为第一设备200靠近或远离第一柔性件120的方向。又例如,连接机构可以为设置于支撑组件110的吸附结构,吸附结构与第一设备200之间能够产生磁场力,第一设备200基于磁场力能够吸附于所述支撑组件110;所述第一设备200和所述吸附结构吸附的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设备200通过所述吸附结构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110的位置能够调整,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吸附结构能够维持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110的位置。
这里,所述支撑组件110抵接于承载面300,以便支撑组件110支撑第一设备200。所述承载面300为支承支撑组件110的面。例如,支撑设备放置于桌子上时,承载面300为桌子支承支撑组件110的桌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柔性件12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由柔性材料制成,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一示例,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由柔性材料制成;在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支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支撑组件110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能够逐渐地改变,也即,第一设备200可以沿第一柔性件120平滑地移动。又例如,第一柔性件120的第一部分由柔性材料制成,第一柔性件120的第二部分由刚性材料制成,如图5至图9所示。作为一示例,所述第一柔性件120包括至少一个刚性部122和至少两个柔性部121;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121中相邻柔性部121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122中的一个刚性部122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121的第一端的柔性部121与所述支撑组件110连接;在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支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支撑组件110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能够分级地改变,也即,第一设备200无法沿第一柔性件120平滑地移动,这里,刚性部122只能整体相对于第一设备200移动。
这里,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在所述支撑组件110上的位置,使所述第一柔性件120通过所述第一设备200的支撑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110;也即,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使第一设备200靠近或远离第一柔性件120,并通过第一设备200支撑第一柔性件120,使第一柔性件120通过第一设备200的支撑能够支撑所述支撑组件110。第一柔性件120通过第一设备200的支撑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110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柔性件120通过第一设备200的支撑与所述承载面300抵接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110,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又例如,第一柔性件120通过第一设备200的支撑与所述承载面300形成第一间隙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110,如图5所示;这里,第一柔性件120与第三支撑件130连接,所述第一柔性件120位于所述第三支撑件130和所述支撑组件110之间;所述第三支撑件130抵接于所述承载面300;第一柔性件120通过第三支撑件130与承载面300抵接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110。
这里,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支撑位置,也即,调整第一设备200支撑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第一长度,而使所述支撑组件110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改变;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使第一设备200沿第一柔性件120移动,使第一设备200支撑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第一长度改变,而使所述支撑组件110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改变。这里,第一长度为第一柔性件120在所述支撑组件110的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上形成的长度,如图1所示,B为第一长度。第一长度的范围为零至第一柔性件120的长度。
如图2至4,以及图7和图9所示,所述支撑组件110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夹角为A,当第一柔性件120未支撑支撑组件110时,也即,第一长度为零时,夹角A的值最大,如图3和图8所示;当第一设备200支撑第一柔性件120的第一长度增大时,夹角A的值逐渐减小,如图2和图7所示;当第一设备200支撑全部支撑第一柔性件120时,也即,第一长度为第一柔性件120的长度,夹角A的值最小,如图4和图9所示。使用过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支撑组件110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改变,使用方便,适应性强。
作为一示例,所述第一柔性件120通过所述第一设备200的支撑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110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柔性件120支撑所述支撑组件110的第一端部,所述支撑组件110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承载面300抵接,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端部的支撑位置基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调整的状态下,也即,所述第一端部与承载面300之间的距离基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调整的状态下,所述支撑组件110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改变;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相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11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2。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第一设备20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所述第一设备200和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设备20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位置能够调整,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连接机构能够维持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位置。第二支撑件112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12抵接于所述承载面30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上的位置,使所述第一柔性件120通过所述第一设备200的支撑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2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改变。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2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2均为板状结构;以便减小支撑组件110的质量。
这里,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2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2固定连接。又例如,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2活动连接,第二支撑件112相对于第一支撑件111能够转动;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二支撑件112与承载面300抵接,第一支撑件111通过第一柔性件120与承载面300抵接时,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2之间的夹角不变。
在本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支撑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支撑件130。第三支撑件130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连接;所述第一柔性件120位于所述第三支撑件130和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之间;所述第三支撑件130抵接于所述承载面30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上的位置,使所述第一柔性件120通过所述第一设备200的支撑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2和所述第三支撑件130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改变;以便通过第三支撑件130和所述第三支撑件130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使支撑设备的支撑更牢靠。
当然,所述支撑设备也可以不包括第三支撑件130,如图1和图6所示。
这里,第三支撑件13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三支撑件130为板状结构。
这里,第三支撑件130与所述承载面300的抵接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第三支撑件130的第一表面抵接于所述承载面300,如图2和图7所示。又例如,第三支撑件130的端部抵接于所述承载面300,如图5所示。
这里,连接机构、第二支撑件112和第三支撑件130分别相对于第一支撑件111的位置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连接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一侧;第一设备20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支撑件11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支撑件112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一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支撑件13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一侧;以便通过第三支撑件130和第一支撑件111在第一支撑件111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第一支撑件111,使支撑设备支撑更可靠。
这里,第一夹角的值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夹角为60度。
这里,第二支撑件112和第三支撑件130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11连接的位置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柔性件120与所述第三支撑件13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1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支撑件130分别抵接于所述承载面300;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1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2的第一端相对设置;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二端上的位置,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二端的所述第一柔性件120通过所述第一设备200的支撑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2和所述第三支撑件130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改变。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第一柔性件1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刚性部122和至少两个柔性部121;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121中相邻柔性部121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122中的一个刚性部122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121的第一端的柔性部12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121的第二端的柔性部121与所述第三支撑件130连接;在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支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能够分级地改变。
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设备200相对于第一支撑件111移动的过程中,刚性部122作为一个整体移动,第一设备200可以完全支撑刚性部122,如图7和图9所示;第一设备200可以不支撑刚性部122,如图8所示;也即,第一设备200相对于第一支撑件111移动的过程中,第一设备200遇到刚性部122时,第一设备200需要直接移动刚性部122的长度,因此,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能够分级地改变。
在本实现方式中,柔性部121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柔性部121能够平滑地移动即可。例如,柔性部121由柔性材料制成。
在本实现方式中,刚性部122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刚性部122具有磁性。当然,刚性部122也可以不具有磁性。
这里,柔性部121和刚性部122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柔性部121的数量为两个,刚性部122的数量为一个,如图7和图9所示。又例如,柔性部121的数量为三个,刚性部122的数量为两个,如图8所示。
示例一,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122具有磁性,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122与所述第一设备200之间能够产生吸附力,通过所述吸附力能够锁定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相对所述第一设备200的位置。
在示例一中,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上的位置,使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121中的一个柔性部121通过所述第一设备200的支撑与所述承载面300抵接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2和所述第三支撑件130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支撑位置,也即,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122和至少两个柔性部121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改变;此时,支撑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
这里,第一设备200支撑的柔性部121位于第一设备200的背面,第一设备200的背面为第一设备200与第一支撑件111接触的面。
这里,第三支撑件130的第一表面与承载面300抵接。
这里,如图7至图8所示,所述支撑组件110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夹角为A,当第一柔性件120未支撑支撑组件110时,也即,第一长度为零时,夹角A的值最大,图8所示;当第一设备200支撑第一柔性件120的第一长度增大时,夹角A的值逐渐减小,当第一设备200与刚性部122接触时,刚性部122整体移动至第一设备200的背面,如图7所示;当第一设备200支撑全部支撑第一柔性件120时,也即,第一长度为第一柔性件120的长度,夹角A的值最小,如图9所示。使用过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支撑组件110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改变,使用方便,适应性强。
在示例一中,如图5所示,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上的位置,使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121通过所述第一设备200的支撑与所述承载面30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使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122中的至少一个刚性部122与所述第一设备200的正面吸附而锁定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121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200的位置;所述第三支撑件1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12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改变;此时,支撑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
这里,至少两个柔性部121中的第二端的柔性部121位于第一设备200的正面。至少两个柔性部121中的第一端的柔性部121可以绕设于第一设备200的第一端,如图5所示。第一设备200的正面为第一设备200的工作面。
当然,至少两个柔性部121中的第一端的柔性部121也可以位于第一设备200的背面。这里,至少两个柔性部121中的一个柔性部121绕设于第一设备200的第一端。
这里,第三支撑件130的端部与承载面300抵接。
这里,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组件110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夹角为A,当调整第一设备200支撑第一柔性件120的第一长度时,夹角A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当支撑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刚性部122时,至少两个刚性部122中的一个刚性部122与所述第一设备200的正面吸附,至少两个刚性部122中的其他刚性部122可以与所述第一设备200的正面吸附,也可以与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背面吸附。
在示例一中,如图8所示,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上的位置,使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121中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侧的柔性部121通过所述第一设备200的支撑与所述承载面300抵接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2和所述第三支撑件130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使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122与所述第一设备200的第一端吸附锁定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122的位置而维持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位置;以便通过刚性部122和连接机构使第一设备200相对于第一支撑件111的位置固定;此时,所述支撑设备处于第三使用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200在所述支撑组件110上的位置,使所述第一柔性件120通过所述第一设备200的支撑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110;所述第一设备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20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支撑组件110支撑所述第一设备200的角度改变,支撑设备适应性强、用户体验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支撑设备,用于支撑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设备包括:
支撑组件,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位置能够调整,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连接机构能够维持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位置;所述支撑组件抵接于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为支承支撑组件的面;
第一柔性件,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
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位置,使所述第一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柔性件支撑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端部,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承载面抵接;所述第一端部的支撑位置基于所述第一柔性件调整的状态下,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一设备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位置能够调整,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连接机构能够维持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位置;
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抵接于所述承载面;
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
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位置,使所述第一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设备还包括:
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柔性件连接;所述第一柔性件位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三支撑件抵接于所述承载面;
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位置,使所述第一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三支撑件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侧;第一设备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侧;
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侧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第三支撑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支撑件分别抵接于所述承载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相对设置;
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上的位置,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的所述第一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三支撑件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由柔性材料制成;在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能够逐渐地改变;或,
所述第一柔性件包括至少一个刚性部和至少两个柔性部;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中相邻柔性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中的一个刚性部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的第一端的柔性部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在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能够分级地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包括:
至少一个刚性部;
至少两个柔性部;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中相邻柔性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中的一个刚性部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的第一端的柔性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的第二端的柔性部与所述第三支撑件连接;
在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能够分级地改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具有磁性,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能够产生吸附力,通过所述吸附力能够锁定所述第一柔性件相对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位置,使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中的一个柔性部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与所述承载面抵接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三支撑件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
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调整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位置,使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支撑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使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部中的至少一个刚性部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正面吸附而锁定所述至少两个柔性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调整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支撑位置,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设备的角度改变。
CN201921202659.XU 2019-07-26 2019-07-26 支撑设备 Active CN210831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2659.XU CN210831081U (zh) 2019-07-26 2019-07-26 支撑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2659.XU CN210831081U (zh) 2019-07-26 2019-07-26 支撑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1081U true CN210831081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61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02659.XU Active CN210831081U (zh) 2019-07-26 2019-07-26 支撑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1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5263B2 (en) Integrated magnetic tablet stand
CN107636557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线平衡环架连接
US9241422B2 (en) Multidirectional support structure for tablet display apparatus
US20130181903A1 (en) Protection cover support seat structure for tablet display apparatus
CN110580082B (zh) 电子装置
US10477000B2 (en) Headset with magnetic frictional coupler
US20210140579A1 (en) Mounting devic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A2960475A1 (en) Magnetic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7111336B (zh) 计算配件安装装置
US8925878B2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tablet display apparatus
CN210831081U (zh) 支撑设备
CN112344162B (zh) 支撑设备
CN112671118A (zh) 无线充电设备
US20080067297A1 (en) Sliding mechanism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220413550A1 (en) Apparatuses to selectively support electonic devices in first and second orientations
TWM577514U (zh) 鏡頭活動結構與電子總成
US87115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ulti-orientation
CN210771312U (zh) 一种夹持机构、组合桌子及电子设备夹持装置
CN220286996U (zh) 一种磁吸支架
AU2018101301A4 (en) A smart table
CN220340604U (zh) 一种可磁吸手机的平板电脑保护套
CN211959283U (zh) 移动通讯装置的配件固定架
CN213899611U (zh) 一种外圈配合间隙可调式调心滚子轴承
TWM486802U (zh) 鍵盤與保護套及其組合結構
TWM528549U (zh) 伸縮卡合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