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7676U - 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7676U
CN210827676U CN201921749433.1U CN201921749433U CN210827676U CN 210827676 U CN210827676 U CN 210827676U CN 201921749433 U CN201921749433 U CN 201921749433U CN 210827676 U CN210827676 U CN 210827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manifold
reducing
wat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494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宏
刘玉新
吴昌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angyuan Pump Indust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angyuan Pump Indust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angyuan Pump Indust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angyuan Pump Indust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494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7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7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7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包括汇总管、与汇总管连接的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包括与汇总管首端连接的第一管、与汇总管末端连接的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第二管均为弯管结构,使得出水管与汇总管的首端、末端之间均通过圆弧过渡。本实用新型的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两端采用弯管结构,彻底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问题,使水可以全部流动起来不形成死水,不容易变质,既保证了水质安全,又不腐蚀焊缝,不易漏水,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成套供水设备的水泵进水汇总管,通常包括汇总管、进水管与出水管,汇总管为直管,两端用封头封闭,出水管具有多个,连接在汇总管上,且所有的出水管都以垂直连接的形式焊接在汇总管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汇总管的两端与出水管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死角区,这个死角区内的水长期不能流动,很容易形成死水腐坏变质,腐蚀封头的焊缝,导致汇总管漏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它杜绝管道内死水的生成,既保证了水质安全,又避免腐蚀焊缝,避免导致漏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包括汇总管、与汇总管连接的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包括与汇总管首端连接的第一管、与汇总管末端连接的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第二管均为弯管结构,使得出水管与汇总管的首端、末端之间均通过圆弧过渡。
所述弯管结构包括第一变径管、圆弧管与第二变径管,所述圆弧管连接第一变径管与第二变径管,所述第一变径管的自由端连接汇总管外端,第二变径管的自由端连接出水法兰;所述圆弧管的圆心角为90°。
所述第一变径管的轴线与汇总管的轴线为共线,且第一变径管的管径是以汇总管的外端沿轴线向外呈递减,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外端与圆弧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变径管的轴线与第一变径管的轴线呈垂直,且第二变径管的管径是以圆弧管的另一端朝向出水法兰方向呈递减。
所述汇总管上还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三管,至少一个第三管处于在汇总管首端与末端之间位置,且第三管的结构与第二变径管一致。
所述圆弧管的管径与第一变径管的最小管径、第二变径管的最大管径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两端采用弯管结构,彻底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问题,使水可以全部流动起来不形成死水,不容易变质,既保证了水质安全,又不腐蚀焊缝,不易漏水,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第一变径管、第二变径管的管径设计成朝着出水管的出水方向呈递减,这样使得水在冲出时的水压更大,提高增压性能,且水的物理增压为分级增压,从而提高了增压的稳定性、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包括汇总管1、与汇总管1连接的进水管2与出水管3,所述出水管3包括与汇总管1首端连接的第一管4、与汇总管1末端连接的第二管5,所述第一管4、第二管5均为弯管结构6,使得第一管4、第二管5分别与汇总管1的首端、末端之间均通过圆弧过渡。
所述弯管结构6包括第一变径管7、圆弧管8与第二变径管9,所述圆弧管8连接第一变径管7与第二变径管9,所述第一变径管7的自由端连接汇总管1外端,第二变径管9的自由端连接出水法兰10,所述圆弧管8的弧度为90°。
所述第一变径管7的轴线与汇总管1的轴线为共线,且第一变径管7的管径是以汇总管1的外端沿轴线向外呈递减,所述第一变径管7的外端与圆弧管8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变径管9的轴线与第一变径管7的轴线呈垂直,且第二变径管9的管径是以圆弧管8的另一端朝向出水法兰10方向呈递减。
所述汇总管1上还可根据需要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三管11,至少一个第三管11处于在汇总管1首端与末端之间位置,且第三管11的结构与第二变径管9一致。
所述圆弧管8的管径与第一变径管7的最小管径、第二变径管9的最大管径一致。
本实施例的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仅采用一个第一管4与一个第二管5的设计,以达到水压、安装的要求,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第一变径管7可以由多个管径递减的管道组成,第二变径管9也可以由多个管径递减的管道组成,或者第一变径管7和第二变径管9选择其中一个使用,从而满足设计、装配的需求。
在使用使用过程中,水从进水管2进入汇总管1,并在汇总管1内分流至各个出水管3的第一管4、第二管5以及至少一个第三管11,由于第一管4、第二管5与至少一个第三管11与汇总管1之间的结构设计不存在死水区,汇总管1内的水都是通畅的从出水管3排出,避免了变质水的产生,避免了腐蚀管路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包括汇总管、与汇总管连接的进水管与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包括与汇总管首端连接的第一管、与汇总管末端连接的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第二管均为弯管结构,使得出水管与汇总管的首端、末端之间均通过圆弧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结构包括第一变径管、圆弧管与第二变径管,所述圆弧管连接第一变径管与第二变径管,所述第一变径管的自由端连接汇总管外端,第二变径管的自由端连接出水法兰;所述圆弧管的圆心角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径管的轴线与汇总管的轴线为共线,且第一变径管的管径是以汇总管的外端沿轴线向外呈递减,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外端与圆弧管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径管的轴线与第一变径管的轴线呈垂直,且第二变径管的管径是以圆弧管的另一端朝向出水法兰方向呈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总管上还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三管,至少一个第三管处于在汇总管首端与末端之间位置,且第三管的结构与第二变径管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管的管径与第一变径管的最小管径、第二变径管的最大管径一致。
CN201921749433.1U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 Active CN210827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9433.1U CN210827676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9433.1U CN210827676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7676U true CN210827676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6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49433.1U Active CN210827676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7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77842U (zh) 一种伸缩波纹管
CN205136880U (zh) 金属管道卡环式连接结构
CN210827676U (zh) 一种防陈水的水泵进水汇总管
CN202834533U (zh) 一种给水双螺纹接头
CN204554185U (zh) 一种采用法兰连接的保温三通
CN207122707U (zh) 一种应用于管道不停输维修的封堵装置
CN211315442U (zh) 一种流体输送用管路连接系统
CN205504232U (zh) 一种用于燃气管道的机械压紧式不锈钢波纹管
CN201177115Y (zh) 具有直管接头的金属软管
CN210600517U (zh) 一种塑料管件组成的消防给水管网
CN204099760U (zh) 一种高压金属软管
CN210600515U (zh) 一种设有螺纹接头的金属软管
CN209130327U (zh) 一种波纹软管管路结构
CN208886208U (zh) 一种固定连线装置
CN207161932U (zh) 一种偏心大小头
CN207455012U (zh) 一种高温高压管道无缝管件的双弯头带支管三通管件
CN215673983U (zh) 一种井口封堵导流装置
CN201193742Y (zh) 非焊接法兰连接ω型不锈钢金属软管
CN204554158U (zh) 一种采用法兰连接的保温变径管
CN219102348U (zh) 不锈钢与pe转换接头
CN201661784U (zh) 卡压式金属管接头
CN210890552U (zh) 一种承插异径四通管件
CN207145815U (zh) 新型人防变径管
CN209943722U (zh) 一种建筑工程钢管连接器
CN207514400U (zh) 一种s型管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