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2441U - 防护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护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2441U
CN210822441U CN201921589794.4U CN201921589794U CN210822441U CN 210822441 U CN210822441 U CN 210822441U CN 201921589794 U CN201921589794 U CN 201921589794U CN 210822441 U CN210822441 U CN 210822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fixing
shaft
steering
intermediat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97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97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2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2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2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防护装置和车辆,防护装置与车身前围板连接,对转向中间轴做防护,防护装置包括固定件和防护件,固定件包括呈中空套筒状的成型部及位于成型部相对的两端的固定部和连接部,固定部用于与前围板固定连接,连接部用于与防护件连接,防护件套设在所述转向中间轴上,防护件包括中空管状的防护部,防护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防护部的中空空间与所述固定件的中空空间相通。成型部的硬度大于防护部的硬度,以使得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前围板及所述防护件组装过程易于操作。本申请通过防护装置对转向中间轴实现整体防护,有效的解决了腐蚀及石击问题,延长转向中间轴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防护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车辆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系统用来改变或者保持汽车行驶方向,是汽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汽车转向系统分驾驶室内的转向管柱和室外的转向器两个部分,这两部分需要用转向中间轴来连接,中间轴必须穿过车身前围板的过孔,而对于转向器前置布置的车型而言,中间轴有大部分是暴露在驾驶室外的,这部分中间轴极容易产生锈蚀或者遇到石头撞击产生,导致使用寿命变短。
现有的转向中间轴结构,只能的单一的与车身前围密封,外露的下轴部分的防护性能不理想,且不能抵御石击带来的零部件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装置,可以实现对转向中间轴整体的保护,有效防护因环境恶劣带来的腐蚀和石击。
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装置,与车身前围板连接,对转向中间轴做防护,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固定件和防护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呈中空套筒状的成型部及位于所述成型部相对的两端的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前围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防护件连接,所述防护件套设在所述转向中间轴上,所述防护件包括中空管状的防护部,所述防护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防护部的中空空间与所述固定件的中空空间相通;所述成型部的硬度大于所述防护部的硬度,以使得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前围板及所述防护件组装过程易于操作。
本申请提供的防护装置一方面通过固定件与车身前围板密封,保护转向中间轴的上轴,另一方面通过防护件将转向中间轴的下轴包裹在内,实现对转向中间轴的下轴的防护,避免了转向中间轴与环境直接接触。通过防护装置将转向中间轴整体密封包裹,有效的解决了腐蚀及石击问题,延长转向中间轴的使用寿命。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防护件为一体式结构。具体而言,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防护件的一体式结构,避免了固定件与防护件需要固定连接的操作,使安装更简单,操作更方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为硬质材料结构,有效保证其强度,比如可以采用硬质塑料等。所述防护件为具有延展性的材料结构,以使得所述防护件与所述固定件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具有柔性并不易发生扭转变形。在受到外部环境的撞击时,防护件可实现收缩并吸收能量,减轻对驾驶员的撞击,防护件可以采用橡胶或塑料等材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中间轴穿过所述固定部,所述成型部和连接部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成型部一端与固定部接触,另一端与连接部接触。换言之,固定件由固定部、成型部和连接部三部分依次组成,用于与车前身固定密封,并使转向中间轴穿过,防止异物进入车身,损坏转向中间轴及车身内其他部件。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橡胶垫,所述固定部背离成型部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橡胶垫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前围板固定连接,即所述橡胶垫位于固定部与车身前围板之间。橡胶垫过盈压装在固定件与车身前围板之间,能够提供良好的密封性,避免固定部与车身前围板之间存在缝隙,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车身内部,影响转向中间轴性能。橡胶垫可以为硬度较小的橡胶垫,比如可以采用软橡胶材质,也可以为其他密封材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件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防护部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转向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紧密套装在所述固定件的连接部外表面,可根据车身需要,用于拆卸所述固定件和防护件。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形成的内外套合的分体式结构通过固定结构固定连接。具体而言,固定件与防护件可以根据车身需要设置为分体式,并通过卡箍、卡扣、螺栓等方式固定连接,可实现安装及拆卸。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和橡胶垫对应位置上设置有通孔,螺栓依次穿过固定部和橡胶垫对应位置上的通孔与车身前围板固定连接。固定件与车身前围板也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还包括端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成型部形成台阶面,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端面与所述台阶面连接,所述台阶面对所述第二固定部起限位作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转向中间轴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轴承内部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增加所述轴承与所述转向中间轴的固定强度。换言之,轴承过盈压装在第一固定部与转向中间轴的下轴之间,实现防护件与转向中间轴的固定连接。因轴承的存在,此防护件结构不影响整个转向中间轴结构的旋转功能,通过轴承连接,还可以使得防护件与转向中间轴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外表面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防护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护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为长条状固定在所述防护部内表面,用于抵御扭转变形。具体而言,防护部内侧的第二加强筋可以为长方体,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第一固定部外表面的第一加强筋结构可以为三角形、梯形或者其他形状。防护件上设置的加强筋结构可以抵御一定的扭转变形,也可以增强防护件的强度,抵御石击等外部撞击。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防护件上的加强筋与防护件为一体式结构,可以采用橡胶或者塑料材质。
第二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转向中间轴、车身前围板、万向节和前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防护装置,所述转向中间轴包括上轴和下轴,所述上轴与所述下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上轴与所述下轴可以沿轴向产生滑动,在装配以及方向盘调节时提供余量,同时能在碰撞中产生滑移摩擦吸能,所述下轴为变径轴杆,用于限定所述轴承的位置,防止所述轴承沿所述转向中间轴滑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车身前围板密封,所述防护件套装在所述转向中间轴下轴,所述两个万向节分别用于连接所述转向中间轴与所述转向管柱和所述转向器。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防护装置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是防护装置和转向中间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防护装置和转向中间轴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防护装置和转向中间轴的剖视图;
图5是防护装置和转向中间轴近转向管柱侧俯视图;
图6是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台阶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防护件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防护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转向中间轴的下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护装置和车辆。防护装置用于密封包裹转向中间轴,实现对转向中间轴整体的防护。图1示意性的绘制了转向管柱3和转向器4之间的连接及防护结构。汽车转向系统分驾驶室内的转向管柱3和室外的转向器4两个部分,这两部分需要用转向中间轴2来连接,设置防护装置1对转向中间轴2进行保护,可有效避免转向中间轴2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导致的腐蚀和石击问题,延长转向中间轴2的使用寿命。
如图2及图3和图4所示,防护装置1包括固定件110和防护件120。固定件110与车身前围板连接密封,防止外部异物进入车身损坏转向中间轴2,同时满足驾驶室降噪的需求,固定件110用于保护位于车身内部的转向中间轴部分,即转向中间轴2的上轴。防护件120为中空管状结构,套装于转向中间轴2外围,用于保护与外部环境接触的转向中间轴部分,即转向中间轴2的下轴。固定件110和防护件12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固定连接,共同组成防护装置1,实现对转向中间轴2整体的防护。
固定件110包括连接部111、成型部112和固定部113。固定部113背离成型部112的表面上设有凹槽,橡胶垫114设置在固定部上的凹槽中(参见图6)。固定部113和橡胶垫114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15,通孔115位于固定部113的边缘区域。固定部113与车身前围板(未图示)固定连接。具体而言,螺栓依次穿过固定部113和橡胶垫114对应位置上的通孔与车身前围板固定连接,实现固定密封。橡胶垫114过盈压装在固定部113与车身前围板之间,能够提供较好的密封性能,避免固定部与车身前围板之间存在缝隙,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车身内部,影响转向中间轴2的性能。连接部111和成型部112为中空管状结构,用于穿过转向中间轴并保护转向中间轴。固定部113、成型部112和连接部111沿转向中间轴方向依次分布,共同组成固定件110。
防护件120包括防护部121、第一固定部122和第二固定部123。防护部121为中空管状结构,用于包裹转向中间轴2,可防止环境对转向中间轴2的腐蚀和石击等问题。防护部121具有延展性和活动灵活性。第一固定部122用于防护件120与转向中间轴2的下轴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123用于防护件120与固定件110固定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13具有弹性形变,固定部113可根据车身前围板的形状,通过自身韧性形变更加紧密贴合车身前围板。
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13与车身前围板之间也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连接,实现防护装置与车身的密封。
一种实施方式中,橡胶垫114可以为硬度较小的橡胶垫,比如可以采用软橡胶材质,过盈压装在固定件110与车身前围板之间,也可以为其他密封材料。
一种实施方式中,成型部112的硬度大于防护部121的硬度,以使得固定件110与防护件120及前围板组装过程易于操作。换言之,成型部112硬度大,在组装过程中受力好,容易操作。
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10可以采用硬质塑料工艺结构,有效保证固定件110强度。防护件120可以采用橡胶或硬度较小的塑料结构,保证防护件120的延展性,有利于实现防护装置的轻量化,避免影响转向中间轴2的操作性能和灵活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10的连接部111和防护件120的第二固定部123连接。具体而言,固定件110与防护件120均为中空管状结构,防护件120的第二固定部123直径略大于固定件110的连接部111的直径,第二固定部123套装在连接部111外表面。
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10和防护件120为一体式结构,避免需要固定连接固定件110和防护件120的操作,使安装更简单。固定件110为硬质材料结构,有效保证固定件110的强度。防护件120具有柔性,可采用具有延展性的材料结构,在受到外部环境的撞击时,防护件可实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吸能。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123和连接部111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分体式,即固定件110和防护件120可以为分体式,第二固定部123套装于连接部111外表面,并通过卡箍、卡扣、螺栓等固定连接,便于根据不同车型的需要拆卸或组装固定件110和防护件120。
如图4和图7所示,连接部111与成型部112形成台阶面116,第二固定部123的端面128与台阶面116固定连接,台阶面116对第二固定部123起限位作用,使安装更精准,提高安装效率。
如图8和图9所示,防护件120上设置有加强筋结构。具体而言,防护件120的第一固定部122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加强筋124,第一固定部122的外表面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24可以为三角形、梯形或其它形状,第一加强筋124同时与第一固定部122和防护部121固定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护件120的防护部121内侧设有多个长方体的第二加强筋125。防护件120上设置的第二加强筋125可以抵御一定的扭转变形,也可以增强防护件120的强度,抵御石击或者其他外部撞击对防护件和转向中间轴带来的损害。第二加强筋125可以为一段式结构,也可以为分段式结构,一段式结构可以增强防护部121整体的强度,分段式结构能够增加防护部121的可延展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护件120上的第一加强筋124和第二加强筋125结构与防护件120为一体式结构。加强筋结构可以采用具有延展性的橡胶或者塑料材质。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向中间轴2包括上轴210和下轴220。上轴210和下轴220通过花键结构230连接,上轴210为内花键,下轴220为外花键,上轴210(外花键)与下轴220(内花键)相互配合,可以沿轴向产生滑动,在装配以及方向盘调节时提供余量,同时能在碰撞中产生滑移摩擦吸能。转向中间轴2的上轴210通过万向节240与驾驶室内的转向管柱(未图示)固定连接,转向中间轴2的下轴220通过万向节250与驾驶室外的转向器(未图示)固定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轴210与万向节240以及下轴220与万向节250均可以采用压装或焊装或者其它工艺固定连接。
如图4和图10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护件120的第一固定部122与转向中间轴2的下轴220通过轴承126连接。轴承126内部设有凸起结构127,使得轴承126与转向中间轴2紧密连接。换言之,轴承126内侧为下轴220,外侧为第一固定部122,轴承126过盈压装在下轴220和第一固定部122之间。因轴承126的存在,此防护件120结构不影响整个转向中间轴2结构的旋转功能,通过轴承连接,可以使得防护件与转向中间轴具有较小的间隙,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避免异物进入防护件与转向中间轴之间的空隙,影响转向中间轴的性能,损坏转向中间轴。
如图4和图11所示,下轴220为变径轴杆,即下轴220的直径发生了改变。具体而言,轴承126近万向节240侧的下轴220的直径略大于轴承126压装位置的下轴220的直径,即轴承126近万向节240侧的下轴220有一段凸起,用于限定轴承126的位置,避免轴承126沿下轴220滑动导致防护件120与转向中间轴2密封不完全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由固定件和防护件组成的防护装置,结构简单、灵活,安装方便,实现了对转向中间轴上轴和下轴的整体防护及与车身的密封,此防护装置上部(即固定件)与车身前围板配合,起到密封固定作用,防护装置下部分(即防护件)将转向中间轴外露部分包裹起来,可有效避免转向中间轴与环境直接接触导致的腐蚀和石击问题,有利于延长转向中间轴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护装置,与车身前围板连接,对转向中间轴做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固定件和防护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呈中空套筒状的成型部及位于所述成型部相对的两端的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前围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防护件连接,所述防护件套设在所述转向中间轴上,所述防护件包括中空管状的防护部,所述防护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防护部的中空空间与所述固定件的中空空间相通;
所述成型部的硬度大于所述防护部的硬度,以使得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前围板及所述防护件组装过程易于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与所述固定件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硬质材料结构,所述防护件为具有延展性的材料结构,以使得所述防护件与所述固定件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具有柔性并不易发生扭转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橡胶垫,所述固定部背离所述成型部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橡胶垫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防护部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转向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紧密套装在所述连接部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形成的内外套合的分体式结构通过固定结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端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成型部形成台阶面,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所述端面与所述台阶面连接,所述台阶面对所述第二固定部起限位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转向中间轴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轴承内部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增加所述轴承与所述转向中间轴的固定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外表面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防护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护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为长条状固定在所述防护部内表面,用于抵御扭转变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中间轴、车身前围板、万向节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所述转向中间轴包括上轴和下轴,所述上轴与所述下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下轴为变径轴杆,用于限定所述轴承的位置,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车身前围板连接,所述防护件套装在所述转向中间轴下轴,所述两个万向节分别用于连接所述转向中间轴与所述转向管柱和所述转向器。
CN201921589794.4U 2019-09-23 2019-09-23 防护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0822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9794.4U CN210822441U (zh) 2019-09-23 2019-09-23 防护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9794.4U CN210822441U (zh) 2019-09-23 2019-09-23 防护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2441U true CN210822441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4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9794.4U Active CN210822441U (zh) 2019-09-23 2019-09-23 防护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2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1664B2 (en) Bracket assembly
US7866640B2 (en) Bush
US20080314678A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for vehicle and utility vehicle therewith
US20020173362A1 (en) Elastic shaft joint and elastic bush forming method
CN210822441U (zh) 防护装置及车辆
KR101788134B1 (ko) 가혹한 내구평가 만족을 위한 언더커버 마운팅 강성 보완구조
US8328648B2 (en) Cardan joint assembly and a cardan joint protector device
JP2006189095A (ja) 弾性継手及び自動車用ホイールの連結構造
US20170276231A1 (en) Dust cover, steering device, and damper
CN219432782U (zh) 注油管保护结构
CN220410691U (zh) 转向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KR20200050263A (ko) 자동차 조향장치의 랙바 지지장치
CN203362876U (zh) 一种带过载保护的农用传动轴节叉
KR200147118Y1 (ko) 부쉬
JP3883380B2 (ja) 車両用軸継手
JPS6227708Y2 (zh)
CN107600179B (zh) 一种万向节处带防护罩的转向传动轴总成
KR100456539B1 (ko) 유니버설 조인트 연결장치
KR200141896Y1 (ko) 자동차 조향핸들의 충격흡수구조
KR20000013172U (ko) 자동차용 리어휠하우징
WO2023058042A1 (en) A vehicle
KR101293848B1 (ko) 랙과 피니언 방식 조향장치
CN103362972A (zh) 一种带过载保护的农用传动轴节叉
KR0136325Y1 (ko) 차량용 스티어링 컬럼의 충격에너지 흡수 구조
KR20150024553A (ko) 랙 피니언 방식 조향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