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15316U - 微柱芯片卡 - Google Patents

微柱芯片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15316U
CN210815316U CN201920718034.2U CN201920718034U CN210815316U CN 210815316 U CN210815316 U CN 210815316U CN 201920718034 U CN201920718034 U CN 201920718034U CN 210815316 U CN210815316 U CN 210815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micro
chip card
hole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180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勇
谢劲松
段生宝
丁少华
陈晔洲
王红梅
魏双施
李冬
李剑平
刘永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207180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15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15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153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柱芯片卡,包括卡体和设置在所述卡体内的微柱腔体,所述微柱腔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上端大管柱、反应槽、下端小管柱和检测槽。本实用新型的微柱芯片卡,通过在下端小管柱底部连通设置检测槽,使用时微柱芯片卡在离心后,比重大的颗粒物质能进入到检测槽内,并充分铺张开,通过肉眼观察即可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将检测槽直接置于仪器中进行检测即可,简化了检测流程,省去了将下端小管柱底部的物质吸出并涂覆在载玻片上的步骤,能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组件,离心处理时能防止样品和试剂飞溅,还能利于检测后样本与试剂的短暂保存、转运及作为医疗垃圾丢弃处理。

Description

微柱芯片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柱芯片卡。
背景技术
微柱凝胶检测方法被用于免疫复合物检测、血型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人球蛋白试验等许多方面。微柱凝胶检测方法中必须使用微柱芯片卡(微柱凝胶卡)。现有技术中,微柱芯片卡多采用6根或8根管柱的微柱凝胶卡,管柱一般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端大管柱、反应槽和下端小管柱;其上端大管柱上方加样口一般使用铝箔膜进行密封,使用时需要将铝箔膜去除,加注样本和试剂,待反应后对样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后肉眼观察红细胞凝集情况判定结果;若应用于标记的免疫复合物检测,则需将下端小管柱底部的物质吸出然后涂覆在载玻片上,再置于仪器下检测是否含有标记物质(荧光标记或量子点标记)。将下端小管柱底部的物质吸出然后再涂布的过程较为繁琐,降低了检测效率,且该过程有待测物被污染的风险,会增大检测误差。另一方面,使用这种微柱芯片卡,在离心时其中的样品与试剂容易产生飞溅,对操作者造成潜在的感染风险,另外试验后如需将带有反应结果的样本长时间保存,由于没有密封装置,微柱芯片卡中的试剂容易干掉,不利于试验结果保存,同时试验后微柱芯片卡需要作为医疗垃圾处理,如含有生物样本的微柱凝胶卡密封不严,将会带来转运过程中生物安全污染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微柱芯片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柱芯片卡,包括卡体和设置在所述卡体内的微柱腔体,所述微柱腔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上端大管柱、反应槽、下端小管柱和检测槽。
优选的是,所述上端大管柱呈圆柱形,所述下端小管柱呈圆柱形。
优选的是,所述检测槽与所述下端小管柱的底部连通,所述检测槽呈扁平的长方体状,且其厚度小于所述下端小管柱的厚度。
优选的是,所述上端大管柱和下端小管柱通过所述反应槽连通,所述反应槽的纵截面呈梯形。
优选的是,一个所述卡体内设置有6个或8个相互平行的所述微柱腔体。
优选的是,所述卡体上还设置有与每个所述微柱腔体一一对应的若干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微柱腔体侧部且与所述卡体可转动连接的密封盖以及开设在所述卡体上且处于所述密封盖对侧的固定孔。
优选的是,所述密封盖的底部中间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盖的底部外周还设置有固定柱;
所述密封盖在闭合状态时,所述密封塞配合插入所述上端大管柱内实现密封,所述固定柱配合插入所述固定孔内。
优选的是,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固定孔侧部的弹片孔、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弹片孔内的V型弹片以及底端与所述V型弹片固接且上端伸出所述弹片孔的连杆;
所述弹片孔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固定孔内的连通槽;
所述V型弹片的第一侧端与所述弹片孔的侧壁接触,所述V型弹片的第二侧端上连接有锁紧块,所述连杆的底端与所述V型弹片中间的V形底端固接;
所述固定孔的底部设有锥孔,所述V型弹片的V形底端伸入到所述锥孔内。
优选的是,所述锁紧块的侧部呈外凸的弧形状,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锁紧块配合的弧形锁紧槽;所述固定柱插入所述固定孔时,所述锁紧块的侧部可穿过所述连通槽伸入到所述固定孔内并卡设在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的弧形锁紧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的上端连接有压盘,所述弹片孔的端口上设置有卡盖,所述卡盖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杆穿过的开孔,所述弹片孔内的连杆上还连接有限位盘;所述压盘和限位盘的直径均大于所述开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微柱芯片卡,通过在下端小管柱底部连通设置检测槽,使用时微柱芯片卡在离心后,比重大的颗粒物质能进入到检测槽内,并充分铺张开,通过肉眼观察即可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将检测槽直接置于仪器中进行检测即可,简化了检测流程,省去了将下端小管柱底部的物质吸出并涂覆在载玻片上的步骤,能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本实用新型的微柱芯片卡,通过设置密封组件,离心处理时能防止样品和试剂飞溅,还能利于检测后样品试剂的短暂保存,同时试验后微柱芯片卡需要作为医疗垃圾处理,由于有了密封组件的保护,不会由于装有生物样本的微柱芯片卡密封不严,在转运过程中产生生物安全污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微柱芯片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微柱芯片卡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微柱芯片卡的厚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微柱芯片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微柱芯片卡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微柱芯片卡的密封组件(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微柱芯片卡的密封组件(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卡体;2—微柱腔体;3—密封组件;4—密封盖;5—固定孔;6—锁紧装置;20—上端大管柱;21—反应槽;22—下端小管柱;23—检测槽;40—密封塞;41—固定柱;60—弹片孔;61—V型弹片;62—连杆;63—锁紧块;64—压盘;65—卡盖;66—开孔;67—限位盘;410—弧形锁紧槽;600—连通槽;601—锥孔;610—第一侧端;611—第二侧端;612—V形底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微柱芯片卡,包括卡体1和设置在卡体1内的微柱腔体2,微柱腔体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上端大管柱20、反应槽21、下端小管柱22和检测槽23。
其中,上端大管柱20呈圆柱形,下端小管柱22呈圆柱形。上端大管柱20和下端小管柱22通过反应槽21连通,反应槽21的纵截面呈梯形。检测槽23与下端小管柱22的底部连通,检测槽23呈扁平的长方体状,且其厚度小于下端小管柱22的厚度。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一个卡体1内设置有6个或8个相互平行的微柱腔体2。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检测槽23的厚度为0.5-1mm。
使用时,下端小管柱22内填充分子筛层析颗粒。
通过在下端小管柱22底部连通设置扁平的检测槽23,微柱芯片卡在反应后,比重大的颗粒物质能穿过分子筛层析颗粒进入到检测槽23内,并充分铺张开,通过肉眼观察即可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将检测槽23直接置于仪器中进行检测即可;而传统的微柱芯片卡反应后,还需将下端小管柱22底部的物质吸出然后涂覆在载玻片上,再置于仪器下检测否含有标记物质(荧光标记或量子点标记)。本实施例中能减少将下端小管柱22底部的物质吸出并涂覆在载玻片上的步骤,检测效率更高,还能避免该过程中吸出物被污染等风险,能提高检测精度。
以下结合利用上述实施例的微柱芯片卡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微柱芯片卡的原理:
先在载体颗粒表面包被乙肝表面抗体,将配对的乙肝表面抗体标记上荧光素;然后将待检样本、包被乙肝表面抗体的载体颗粒和荧光素标记的乙肝表面抗体同时加入到上端大管柱20中,孵育、离心,使载体颗粒(比重大的载体颗粒进入下层)通过分子筛层析颗粒到达下端小管柱22底部,并进入到检测槽23内充分铺张开,然后通过仪器(如荧光显微镜)测量检测槽23内的荧光素。若载体颗粒表面带有荧光素,则为阳性;若载体颗粒表面没有荧光素,则为阴性。从而减少了将载体颗粒从下端小管柱22内吸出并涂布的步骤,检测效率更高,误差更小。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密封组件3,提供了密封功能。传统的微柱芯片卡一般是在加样口上使用铝箔膜进行密封,使用时将其去除,但在离心时缺少密封,容易产生飞溅的风险;另外试验后如需将带有反应结果的样本长时间保存,由于没有密封装置,微柱芯片卡中的试剂容易干掉,不利于试验结果保存,同时试验后微柱芯片卡需要作为医疗垃圾处理,如含有生物样本的微柱凝胶卡密封不严,将会带来转运过程中生物安全污染风险。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密封组件3能克服以上问题。
具体的,参照图4-7,本实施例中,卡体1上还设置有与每个微柱腔体2一一对应的若干密封组件3,密封组件3包括设置在微柱腔体2侧部且与卡体1可转动连接的密封盖4以及开设在卡体1上且处于密封盖4对侧的固定孔5。密封盖4与卡体1可通过塑料弹片软连接,实现密封盖4的可转动功能。参照图5,为微柱芯片卡的俯视图,密封盖4均打开并向下摊开,便于观察理解。
其中,密封盖4的底部中间设置有密封塞24,密封盖4的底部外周还设置有固定柱41;
密封盖4在闭合状态时,密封塞24配合插入上端大管柱20内实现密封,固定柱41配合插入固定孔5内。
其中,密封组件3还包括锁紧装置6,锁紧装置6包括开设在固定孔5侧部的弹片孔60、可上下滑动设置在弹片孔60内的V型弹片61以及底端与V型弹片61固接且上端伸出弹片孔60的连杆62;
弹片孔60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至固定孔5内的连通槽600;
V型弹片61的第一侧端610与弹片孔60的侧壁接触,V型弹片61的第二侧端611上连接有锁紧块63,连杆62的底端与V型弹片61中间的V形底端612固接;
固定孔5的底部设有锥孔601,V型弹片61的V形底端612伸入到锥孔601内。锥孔601越向小直径越小。其中,锁紧块63的侧部呈外凸的弧形状,固定柱4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锁紧块63配合的弧形锁紧槽410;固定柱41插入固定孔5时,锁紧块63的侧部可穿过连通槽600伸入到固定孔5内并卡设在固定柱41的侧壁上的弧形锁紧槽410内。
其中,连杆62的上端连接有压盘64,弹片孔60的端口上设置有卡盖65,卡盖65上开设有供连杆62穿过的开孔66,弹片孔60内的连杆62上还连接有限位盘67;压盘64和限位盘67的直径均大于开孔66的直径。从而使V型弹片61不会从弹片孔60能弹出。
V型弹片61优选使用塑料弹片,密封塞24优选使用弹性材质,可为橡胶塞,利于密封。
在锁紧块63未受力的状态时(固定柱41未插入,密封盖4处于打开状态),V型弹片61的V形底端612部分伸入到锥孔601内,限位盘67顶贴在卡盖65的下表面,连杆62将V型弹片61卡设在锥孔601的上部,由于弹力作用,V型弹片61的第一侧端610和第二侧端611均产生有外张的弹力,第一侧端610(左侧)顶压在固定孔5的侧壁上,第二侧端611(右侧)向右扩展,使其上的锁紧块63穿过连通槽600伸入到固定孔5内。
密封组件3的工作原理为:当完成样品和试剂加入后,盖上密封盖4,密封塞24配合插入到上端大管柱20内实现密封,固定柱41配合插入固定孔5内。固定柱41插入过程中,固定柱41会突破锁紧块63,将锁紧块63向左挤压,固定柱41插入到底后,固定柱41左侧的弧形锁紧槽410正好与锁紧块63正对,锁紧块63在弹力作用下卡入到弧形锁紧槽410内,实现锁紧,如图6所示状态。需打开密封盖4时,向下按压压盘64(下压到底时,压盘64贴压在卡盖65上表面),通过连杆62带动V型弹片61的中间向下移动进一步伸入到锥孔601内,从而使V型弹片61两侧的第一侧端610和第二侧端611向内收缩,第二侧端611上的锁紧块63向内收缩(向左)同时向下运动,脱离固定柱41左侧的弧形锁紧槽410,实现解锁,如图7所示状态,然后通过密封盖4外缘将密封盖4上拉,拔出密封塞24,打开密封盖4;V型弹片61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到原来位置(锥孔601上端口对V型弹片61两侧的作用力时V型弹片61向上运动,直至连杆62上部的限位盘67顶压到卡盖65下表面,同时锁紧块63向右上方运动,重新伸入到固定孔5内)。从而实现了密封盖4的方便打开和盖合密封。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Claims (9)

1.一种微柱芯片卡,包括卡体和设置在所述卡体内的微柱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柱腔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上端大管柱、反应槽、下端小管柱和检测槽;
所述卡体上还设置有与每个所述微柱腔体一一对应的若干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微柱腔体侧部且与所述卡体可转动连接的密封盖以及开设在所述卡体上且处于所述密封盖对侧的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柱芯片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大管柱呈圆柱形,所述下端小管柱呈圆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柱芯片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槽与所述下端小管柱的底部连通,所述检测槽呈扁平的长方体状,且其厚度小于所述下端小管柱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柱芯片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大管柱和下端小管柱通过所述反应槽连通,所述反应槽的纵截面呈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柱芯片卡,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卡体内设置有6个或8个相互平行的所述微柱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柱芯片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的底部中间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盖的底部外周还设置有固定柱;
所述密封盖在闭合状态时,所述密封塞配合插入所述上端大管柱内实现密封,所述固定柱配合插入所述固定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柱芯片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固定孔侧部的弹片孔、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弹片孔内的V型弹片以及底端与所述V型弹片固接且上端伸出所述弹片孔的连杆;
所述弹片孔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固定孔内的连通槽;
所述V型弹片的第一侧端与所述弹片孔的侧壁接触,所述V型弹片的第二侧端上连接有锁紧块,所述连杆的底端与所述V型弹片中间的V形底端固接;
所述固定孔的底部设有锥孔,所述V型弹片的V形底端伸入到所述锥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柱芯片卡,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块的侧部呈外凸的弧形状,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锁紧块配合的弧形锁紧槽;所述固定柱插入所述固定孔时,所述锁紧块的侧部可穿过所述连通槽伸入到所述固定孔内并卡设在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的弧形锁紧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柱芯片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上端连接有压盘,所述弹片孔的端口上设置有卡盖,所述卡盖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杆穿过的开孔,所述弹片孔内的连杆上还连接有限位盘;所述压盘和限位盘的直径均大于所述开孔的直径。
CN201920718034.2U 2019-05-20 2019-05-20 微柱芯片卡 Active CN210815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8034.2U CN210815316U (zh) 2019-05-20 2019-05-20 微柱芯片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8034.2U CN210815316U (zh) 2019-05-20 2019-05-20 微柱芯片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15316U true CN210815316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1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18034.2U Active CN210815316U (zh) 2019-05-20 2019-05-20 微柱芯片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153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11794B2 (en) Upon a cartridge for containing a specimen sample for optical analysis
US4994240A (en) Suction head and carrying reaction cups used in biochemical reaction analyzing apparatus
CN1262351C (zh) 试样容器
WO2012103447A1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molecules or particles
CN1977165A (zh) 可被安装到容纳着待分析试样的容器上的集成分析装置
GB2460956A (en) Fluid specimen testing devices
CN210815316U (zh) 微柱芯片卡
EP0321145A2 (en) Immunodiagnostic device
US9790535B2 (en) Disposable container for bioburden sample collection and detection
US20220288580A1 (en) Liquid transfer device
US20070172941A1 (en) Disposable vessels or tips having ultra-thin areas therein,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e of same
CN101027545A (zh) 容器
CN112798774A (zh) 注样与芯片压合模块、包括其的系统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9414694A (zh) 用于收集靶物质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217677507U (zh) 一种采样管、采样管架、采样组件及移液系统
CN212975175U (zh) 牛衣原体检测用离心管
CN219770231U (zh) 一种应用于扩增仪器自动封膜和撕膜的装置
CN105745318A (zh) 用于收集靶物质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208109497U (zh) 一种微孔滤膜过滤的滤液提取装置
CN211358868U (zh) 一种适用于微流控芯片的封装装置
CN212601836U (zh) 净化装置
CN217709405U (zh) 一种密封孔板、试剂密封孔板及移液系统
CN216718446U (zh) 一种用于收集和快速检测液体的装置
EP1547691A1 (en) Microtiter pla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amples
CN219792966U (zh) 一种线粒体检测试剂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