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14613U - 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14613U
CN210814613U CN201921443341.0U CN201921443341U CN210814613U CN 210814613 U CN210814613 U CN 210814613U CN 201921443341 U CN201921443341 U CN 201921443341U CN 210814613 U CN210814613 U CN 210814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needle
inner electrode
needles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433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祁
马子健
季川茗
陈斌斌
翁俊霄
林杨健
杨傲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433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14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14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146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套筒状的阻挡介质层,阻挡介质层的外壁上设有外电极;所述阻挡介质层的中部设有内电极,内电极与阻挡介质层之间的空隙形成气体通道;所述内电极表面设有多个电极针,电极针的底端与内电极连接,电极针的针头与阻挡介质层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非常优越的NO的脱除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和处理成本较为低廉。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更宽的气体通道,可以处理更大流量的气体,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污染物控制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在大气处理方面NOx的控制和处理非常重要,为此我国制定了 NOx控制战略目标:到2020年、2030年、2050年NOx较2010年排放量分别降低10%、20%和40%。根据脱除原理的不同NOx脱除技术可以分为分解法、还原法和氧化法等。分解法是采用催化剂在高温下将NO分解为N2和O2,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效率会受到烟气粉尘等因素的严重影响。还原法是将NOx还原成无害的N2和H2O,目前常用的还原法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Reduction,SCR) 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 SNCR),但这两种方法一直面临还原剂NH3可靠存储,防腐等问题,系统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居高不下。氧化法是通过氧化剂将NOx中的 NO氧化成NO2等高阶氮氧化物,然后采用烃类催化还原、吸附、溶液吸收等多种方法去除烟气中的NOx。
氧化法中,将NO转化为NO2是整个方法的核心。由于NO活性较低,不易于氧化,常规方法下对反应条件和催化剂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在工程上不易于实现。而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能够通过在常温常压下产生等离子体,从而在气体中产生氧化性较强的粒子,最终对NO进行氧化转化。该方法具有转化效率高、设备简单、易于维护、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介质阻挡放电电源形式包括脉冲和交流两类,电源频率范围为50Hz~1MHz,脉冲电源较交流结构复杂,价格更贵,但是同样反应器结构下放电间隙也更宽。DBD反应器结构设计形式多样,典型结构可分为板式、线筒式和填充床式三大类,各有优缺点和适合场合。
由此可见,传统的线筒式NO脱除结构,一方面NO的脱除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能耗,一般会添加催化剂或者同时添加其他辅助气体,比如碳氢化合物,这样会增加费用、整体结构复杂程度及场地。此外,为了更加均匀的放电,放电气隙会被控制,但这样会造成处理气量减少,并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非常优越的NO的脱除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和处理成本较为低廉。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更宽的气体通道,可以处理更大流量的气体,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包括呈套筒状的阻挡介质层,阻挡介质层的外壁上设有外电极;所述阻挡介质层的中部设有内电极,内电极与阻挡介质层之间的空隙形成气体通道;所述内电极表面设有多个电极针,电极针的底端与内电极连接,电极针的针头与阻挡介质层之间形成放电间隙。
上述的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所述的内电极轴身上套设有多个橡胶套,所述的橡胶套内设有与内电极的表面相贴合薄铜箔,所述的电极针包括位于底部的限位环和针杆,针杆依次穿过薄铜箔和橡胶套且与内电极轴线垂直,电极针的限位环夹设在薄铜箔和内电极之间。
前述的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所述橡胶套的数量与内电极的长度成正比,每个橡胶套上的电极针的数量为2-4 个。
前述的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所述橡胶套上的电极针的数量为3个,相邻橡胶套上的电极针沿内电极轴向方向螺旋设置;且一个360°螺旋周期内分布有13个橡胶套。
前述的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所述气体通道的宽度与放电间隙的宽度之比为4-7:1。
前述的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所述内电极和电极针均为金属材料,电极针的直径为0.5-3mm;所述电极针的针头与阻挡介质层的距离为1-5mm,且电极针的针头为平头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放电的过程中,电极针与外电极之间的气体被击穿,由于阻挡介质层的作用,放电间隙内形成稳定细微的快脉冲放电通道,由此可在室温下产生大量具有强化学反应活性的自由基,如OH、O、03等,这些自由基容易和其它原子、分子或其它自由基发生反应而形成稳定的原子或分子,由此通过这些自由基将气体通道内NO氧化成NO2等高阶氮氧化物,而高阶氮氧化物容易被碱液去除,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优越的转化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放电所需的维持电压低,能量利用率高;同时,传统的DBD放电脱除装置放电间隙等于气体通道,而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多针-同轴的电极结构在保证良好效果下可以具有更宽的气体通道,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废气环境方便调节电极参数;在无需添加催化剂及辅助气体的情况下,NO转化和脱除效果非常优越。此外,本实用新型对内电极与电极针的固定方式进行了优选,申请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将电极针穿过薄铜箔和橡胶套后,再将橡胶套套在内电极上,该结构既可以快速、方便地完成电极针与内电极的装配,而且装配成本非常低廉,装配难度也较低。在试验过程中,采用橡胶套和薄铜箔的结构,除了上述优点外,申请人还惊喜地发现,由于内电极管身上套设有多个橡胶套,橡胶套的厚度使得在内电极管身与阻挡介质层之间的气体通道底部形成高低起伏的物理结构,在气体通道内通过的气体受到多个橡胶套轴面的层层阻挡,气体在气体通道内形成层流和/或紊流,使得自由基或准分子随着气体的层流或紊流快速、均匀地流窜至气体通道的各个位置内,从而显著提高了气体内的NO氧化的均匀性和完全性。经申请人试验,在含有NO浓度(体积浓度)为200ppm的气体中,NO 转化率(转化成高阶氮氧化物)可达100%,在含有NO浓度为250ppm 的气体中,NO转化率近100%以上,在含有NO浓度为300ppm的气体中,NO转化率可达97%以上,NO的转化和脱除效果非常显著。本实用新型还通过采用平头状的电极针,使得电极针针头的呈散射状产生放电电流,放电电流分散细丝多,能够更有效的对气体进行击穿,从而产生更多的具有强化学反应活性的自由基或准分子,再进一步地提高NO的转化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橡胶套和电极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平头状的电极针对NO转化的能力测试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针尖状的电极针对NO转化的能力测试结构图。
附图标记:
1-阻挡介质层,2-外电极,3-内电极,4-气体通道,5-橡胶套, 6-电极针,7-放电间隙,8-薄铜箔,9-嵌设槽,10-电极针组,11- 限位环,12-针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如图1-4 所示,包括呈套筒状的阻挡介质层1,阻挡介质层1的材料为石英玻璃管,壁厚为3mm,外直径为40mm,内直径为34mm;所述阻挡介质层1的外壁上设有外电极2,外电极2为目数200的不锈钢网;所述阻挡介质层1的中部设有内电极3,内电极3的材料为铝棒,直径为 20mm,且内电极3与外电极2之间的反应区长度为40cm,所述内电极3与阻挡介质层1之间的空隙形成气体通道4,气体通道4的宽度则为阻挡介质层1的内半径减去内电极3的半径等于7mm;所述气体通道内4的气体通入流量为240L/h;所述内电极3上套设有15个排列橡胶套5(为了方便显示,图中未显示完全),所述的橡胶套5内设有与内电极3的表面相贴合薄铜箔8,所述的电极针6包括位于底部的限位环11和针杆12,针杆12依次穿过薄铜箔8和橡胶套5且与内电极3轴线垂直,电极针6的限位环11夹设在薄铜箔8和内电极3之间,电极针6的长度为6mm,直径为1mm;所述电极针6的针头与阻挡介质层1之间空隙形成放电间隙7,放电间隙7的宽度为 1mm,所述气体通道的宽度与放电间隙的宽度之比约为6:1。
实施例2: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如图5-8 所示,包括呈套筒状的阻挡介质层1,阻挡介质层1的材料为石英玻璃管,壁厚为3mm,外径为40mm,阻挡介质层1的外壁上设有外电极 2,外电极2为目数200的不锈钢网;所述阻挡介质层1的中部设有内电极3,内电极3的材料为铝棒,直径为20mm,且内电极3与外电极2之间的反应区长度为40cm,所述内电极3与阻挡介质层1之间的空隙形成气体通道4,气体流量为240L/h;所述内电极3的表面开设有12个轴向的嵌设槽9,相邻嵌设槽9与内电极3轴心的形成夹角的角度为30°,所述嵌设槽9内沿其轴向方向螺旋设有15组电极针组10,每组中有三根电极针6,且一个360°螺旋周期内分布有13 组的电极针组10,所述电极针6的长度为6mm,直径为1mm,且所述电极针6的底端与嵌设槽9的槽底经焊接或导电胶连接,电极针6 的针头与阻挡介质层1之间的空隙形成放电间隙7,放电间隙7的宽度为1mm。
在电源接通后,电极针6与外电极2之间的气体被击穿,由于阻挡介质层1的作用,放电间隙7内形成稳定细微的快脉冲放电通道,由此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或准分子(自由基或准分子为如OH、O、03等,这些自由基容易和其它原子、分子或其它自由基发生反应而形成稳定的原子或分子,由此通过这些自由基将气体通道4内NO氧化成NO2等高阶氮氧化物),将气体通道4内NO氧化成NO2等高阶氮氧化物,由于NO氧化成NO2等高阶氮氧化物需要一定量的氧气,因此本实用新型流通的气体应当保证足够的氧气,由于普通空气和绝大多数含 NO的废气中氧气含量充足,可以保证充分反应,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均基于处理气体中氧气含量足够;当本实用新型在处理氧气含量较低、甚至无氧气的废气时,可以辅助补充一定的氧气,使得气体中NO能充分反应即可。当气体通道4内的气体中NO完全气体成高阶氮氧化物后,再通过碱液将高阶氮氧化物去除。
对照例:市面上常规销售的DBD反应器。
申请人对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照例中的反应器进行氮氧化物脱除的检测,其中输入的电源频率为20KHz,在100-150J/L的能量密度下,气体氛围为空气+NO,流量为240L/h,由此检测含有不同NO 浓度的气体中的NO(单位ppm)转化率(通过气体通道后的气体中NO的浓度),其检测的结构如表1所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471316480000081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NO转化能力明显好于对照例中常规的DBD反应器,本实用新型对NO浓度为200ppm的气体中的NO转化率可达100%,NO浓度为250ppm的气体中的NO转化率可达95%以上,NO浓度为300ppm的气体中的NO的转化率可达90%以上,而且实施例1中的自由基或准分子可以更加均匀分布在气体通道内,方便自由基或准分子与NO接触,使得NO能够尽可能的氧化。
申请人还对实施例1在不同结构参数下对NO的转化率进行了检测,通过采用控制变量法依次改变电压峰值、电极针组数量和输入功率,得到如表2-4所示的检测结果。
表2是本实用新型的阻挡介质层和内电极之间的气体通道中气体的NO初始浓度分别为200ppm、250ppm和300ppm,当放电间隙的击穿电压峰峰值为10KV、10.5KV、11KV、11.5KV.12KV时,通过气体通道后的气体中NO的浓度测定情况。
表3是本实用新型的阻挡介质层和内电极之间的气体通道中气体内的NO初始浓度分别为200ppm、250ppm和300ppm,当内电极上的橡胶套数量分别为12、13、15、16时,通过气体通道后的气体中 NO的浓度测定情况。
表4是当橡胶套为15个时,本实用新型的阻挡介质层和内电极之间的气体通道中气体的NO初始浓度分别为200ppm、250ppm和 300ppm,当内电极上的通电功率为6.1478、7.8822、10.8726和14.576 时,通过气体通道后的气体中NO的浓度(单位ppm)测定情况。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471316480000091
表2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471316480000092
表3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471316480000093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471316480000101
表4
从表2中可以看到从11Kv开始,随着放电电压的增加,含有不同NO浓度的气体的NO去除效果下降,所以在一定放电间隙下,存在一定范围放电电压,最优选为11V,其对于NO浓度为200ppm的气体中的NO转化率可以做到100%,NO浓度为250ppm的气体中的NO转化率也可以做到近100%,NO浓度为300ppm的气体中的NO转化率可以做到97%以上。
从表3中可以看到橡胶套数量也存在一个较好的范围,这是因为电极针之间会相互影响,根据表3可以看出,橡胶套数量在15个时,其达到的效果是最优的,但是也看到在200ppm浓度的时候,实验针对数都可以100%转化。其对于NO浓度为200ppm的气体中的NO转化率可以做到100%,NO浓度为250ppm的气体中的NO转化率也可以做到近100%,NO浓度为300ppm的气体中的NO转化率可以做到97%以上。
从表4中可以看到,在15个橡胶套数量的条件下,以非常低的功率就可以完全的将NO转化完成,对其换算成输入能量密度约为 60J/L-150J/L,其节能效果显著。
从上述控制变量法的试验可以看出,实施例2中的橡胶套的数量控制在15个,其在相同长度的气体通道内可以达到最优的NO转化能力,而且能量消耗减少,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申请人还优选了电极针的针头形状,即平头状。申请人也采用控制变量法将平头状和针尖状的电极针分别进行了NO转化能力的测试,其结果如图9-图10所示,图9是相同实验条件下平头状的电极针对NO转化的能力测试结构图,图10是相同实验条件下针尖状的电极针对NO转化的能力测试结构图。对比图9和图10可以发现,采用平头状的电极针头具有更好的NO转化能力,这是因为平头状的针头产水的电流为散射状放电电流,其分散细丝多,能够更有效的对气体进行击穿,从而产生更多的具有强化学反应活性的自由基,提高对 NO的转化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放电的过程中,电极针与外电极之间的气体被击穿,由于阻挡介质层的作用,放电间隙内形成稳定细微的快脉冲放电通道,由此可在室温下产生大量具有强化学反应活性的自由基,如OH、O、03等,这些自由基容易和其它原子、分子或其它自由基发生反应而形成稳定的原子或分子,由此通过这些自由基将气体通道内NO氧化成NO2等高阶氮氧化物,而高阶氮氧化物容易被碱液去除,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优越的转化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放电所需的维持电压低,能量利用率高;同时,传统的DBD放电脱除装置放电间隙等于气体通道,而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多针-同轴的电极结构在保证良好效果下可以具有更宽的气体通道,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废气环境方便调节电极参数;在无需添加催化剂及辅助气体的情况下,NO转化和脱除效果非常优越。

Claims (6)

1.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套筒状的阻挡介质层(1),阻挡介质层(1)的外壁上设有外电极(2);所述阻挡介质层(1)的中部设有内电极(3),内电极(3)与阻挡介质层(1)之间的空隙形成气体通道(4);所述内电极(3)表面设有多个电极针(6),电极针(6)的底端与内电极(3)连接,电极针(6)的针头与阻挡介质层(1)之间形成放电间隙(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电极(3)轴身上套设有多个橡胶套(5),所述的橡胶套(5)内设有与内电极(3)的表面相贴合薄铜箔(8),所述的电极针(6)包括位于底部的限位环(11)和针杆(12),针杆(12)依次穿过薄铜箔(8)和橡胶套(5)且与内电极(3)轴线垂直,电极针(6)的限位环(11)夹设在薄铜箔(8)和内电极(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5)的数量与内电极(3)的长度成正比,每个橡胶套(5)上的电极针(6)的数量为2-4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5)上的电极针(6)的数量为3个,相邻橡胶套(5)上的电极针(6)沿内电极(3)轴向方向螺旋设置;且一个360°螺旋周期内分布有13个橡胶套(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4)的宽度与放电间隙(7)的宽度之比为4-7: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3)和电极针(6)均为金属材料,电极针(6)的直径为0.5-3mm;所述电极针(6)的针头与阻挡介质层(1)的距离为1-5mm,且电极针(6)的针头为平头状。
CN201921443341.0U 2019-09-02 2019-09-02 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14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3341.0U CN210814613U (zh) 2019-09-02 2019-09-02 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3341.0U CN210814613U (zh) 2019-09-02 2019-09-02 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14613U true CN210814613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4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4334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14613U (zh) 2019-09-02 2019-09-02 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14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5020B (zh) 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脱除方法及反应器
JP4300737B2 (ja) プラズマ反応器及び空気浄化装置
Fan et al. Conversion of dilute nitrous oxide (N 2 O) in N 2 and N 2–O 2 mixtures by plasma and plasma-catalytic processes
CN108970348B (zh) 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污染物的方法及其应用
Liang et al. Combination of spontaneous polarization plasma and photocatalyst for toluene oxidation
US20210308622A1 (en) Engine tail gas ozone purify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10874832U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活性炭的烟气脱硝实验系统
CN102935326A (zh) 用于气态污染物预处理的阵列式窄间隙同轴流光放电反应器
CN210814613U (zh) 用于氮氧化物脱除的多针同轴式放电反应器
Wu et al. Enhanced oxidation of xylene using plasma activation of an Mn/Al 2 O 3 catalyst
CN112316679B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VOCs净化装置及方法
US6395144B1 (en) Method for treating toxic compounds-containing gas by non-thermal plasma
CN107417493B (zh) 一种气体放电协同溶液吸收轻烃改性的方法和装置
CN203610027U (zh) 一种气态污染物一体化净化装置
DE19808098C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bgasreinigung
CN212492881U (zh) 一种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和有机废水的处理装置
CN108479329A (zh) 一种促进等离子体脱硫脱硝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16913B (zh) 一种湿式放电反应器在去除废气中二氧化硫气体中的应用
CN208526254U (zh) 一种促进等离子体脱硫脱硝的装置
CN206500015U (zh) 一种等离子脱硝反应器
CN214106407U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协同纳米催化VOCs净化装置
CN110844975A (zh) 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水处理方法
CN219701535U (zh) 一种VOCs脱除系统
Huang et al. Removal of NO2 produced by corona discharge in indoor air cleaning
CN219111315U (zh) 一种等离子-催化强耦合烟气VOCs/汞协同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