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11229U - 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11229U
CN210811229U CN201921477279.7U CN201921477279U CN210811229U CN 210811229 U CN210811229 U CN 210811229U CN 201921477279 U CN201921477279 U CN 201921477279U CN 210811229 U CN210811229 U CN 210811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aphenous vein
sliding
great saphenous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72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翔翔
门琛
马路遥
王海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4772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11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11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112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沿轴向开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均具有两端开口,所述第四腔体具有右端开口,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腔贯穿设置有导线,所述导线的左端伸出至套管的左侧并固定安装有腔镜,所述第二腔体的内腔设置有剥离器,所述第三腔体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动管,所述滑动管的左侧开设有活动槽,该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对分离器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组织与大隐静脉分离效果较好,进而方便医生对大隐静脉及其分支进行结扎、切断,提高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
背景技术
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为隐股点。
大隐静脉有5条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它们汇入大隐静脉的形式多样,相互间吻合丰富。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时,须分别结扎、切断各属支,以防复发。大隐静脉全长的管腔内,有9~10对静脉瓣。通常两瓣相对,呈袋状,可保证血液向心回流。此外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借穿静脉与深静脉交通。穿静脉的瓣膜朝向深静脉,可将浅静脉的血因流入深静脉。当深静脉回流受阻时,穿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深静脉血反流入浅静脉,可导致下肢浅静脉曲张。
在进行大隐静脉剥离手术的时候,需要使用装置对大隐静脉进行辅助剥离,剥离大隐静脉往往采用将皮肤全程切开、间断切开或腔镜获取等方法,但是传统腔镜获取装置在分离组织与大隐静脉时,由于微创手术时的切口小,且分离器的角度不能够进行调节,使得组织与大隐静脉分离效果差,进而方便医生对大隐静脉及其分支进行结扎、切断,降低了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的实用性。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具体为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腔镜获取装置在分离组织与大隐静脉时,由于微创手术时的切口小,且分离器的角度不能够进行调节,使得组织与大隐静脉分离效果差,进而不方便医生对大隐静脉及其分支进行结扎、切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沿轴向开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均具有两端开口,所述第四腔体具有右端开口,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腔贯穿设置有导线,所述导线的左端伸出至套管的左侧并固定安装有腔镜,所述第二腔体的内腔设置有剥离器,所述第三腔体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动管,所述滑动管的左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滑动管右端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活动槽连通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左端延伸至活动槽的内腔并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杆a,所述连接杆a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座,两个转动座同圆心轴且通过转轴a与活动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远离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b,所述连接杆b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分离板,所述套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套管位于连通孔内腔的表面开设有与第四腔体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第四腔体的右侧连通有连通管。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耳片,两个连接杆a的右端通过转轴b与两个固定耳片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管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气囊右侧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为环形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两侧均设置有圆角。
优选的,所述滑动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滑动杆为圆杆。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右端伸出至滑动管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推拉圆块,且推拉圆块的直径大于滑动杆的直径,推拉圆块的右侧开设有圆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套管上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通过在第三腔体中设置由滑动管、滑动杆、连接杆a、固定架、转动座、连接杆b和分离板组成的分离器,使用时,通过推拉滑动管,使滑动管在第三腔体中滑动,当滑动管滑动至需要进行组织分离的时候,推动推拉圆块,推拉圆块带动滑动杆在活动槽中滑动,滑动杆通过连接杆a推动两个固定架绕着转动座的轴心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固定架通过转动座带动连接杆b转动,进而使得两个分离板张开,将组织拨开,然后再通过推动滑动杆,使得组织与大隐静脉进一步分离,方便医生的结扎、切断操作;
通过在第一腔体中设置连接腔镜的导线,利用腔镜对手术处进行拍摄,医生根据获取的图像进行手术操作,方便医生使用;
通过在第二腔体中设置剥离器,将剥离器穿过大隐静脉,将大隐静脉的两个断端与剥离器的剥离头结扎,然后通过抽拉剥离器,即可将切断后的大隐静脉抽出,进而达到剥离大隐静脉的效果;
通过在第四腔体、连通孔、气囊和连通管的配合使用,通过连通管和第四腔体向气囊中充气,使气囊膨胀,进而对切口密封,防止液体的流出,使得手术台处较为干净,有利于医生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管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动杆、连接杆a、固定架、转动座、连接杆b和分离板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套管;101、第一腔体;102、第二腔体;103、第三腔体;104、第四腔体;105、连通孔;2、导线;3、腔镜;4、滑动管;401、活动槽;402、滑动孔;5、滑动杆;6、连接杆a;7、固定架;8、转动座;9、连接杆b;10、分离板;11、气囊;12、连通管;13、剥离器;14、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包括套管1,套管1的两侧均设置有圆角,利用套管1两侧圆角的设置,能够减小在向切口插入套管1时套管1对切口处皮肤的伤害,套管1的内部沿轴向开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第三腔体103和第四腔体104,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和第三腔体103均具有两端开口,第四腔体104具有右端开口,
第一腔体101的内腔贯穿设置有导线2,导线2的左端伸出至套管1的左侧并固定安装有腔镜3,导线2的右端与腔镜仪器相连,在进行手术时,将腔镜3插入至切口内,利用腔镜3对手术处进行拍摄,医生根据获取的图像进行手术操作,方便医生使用;
第二腔体102的内腔设置有剥离器13,通过剥离器13的设置,剥离器13包括金属导丝和金属导丝两端的剥离头,使用时,将剥离器13穿过大隐静脉,将大隐静脉的两个断端与剥离器13的剥离头结扎,然后通过抽拉剥离器13,即可将切断后的大隐静脉抽出;
第三腔体103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动管4,滑动管4的左侧开设有活动槽401,滑动管4右端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活动槽401连通的滑动孔402,滑动孔40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动杆5,滑动孔402的横截面为圆形,滑动杆5为圆杆,滑动杆5的左端延伸至活动槽401的内腔并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杆a6,具体的,滑动杆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耳片,两个连接杆a6的右端通过转轴b与两个固定耳片转动连接,连接杆a6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架7,固定架7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座8,两个转动座8同圆心轴且通过转轴a与活动槽401的内壁转动连接,转动座8远离固定架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b9,连接杆b9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分离板10,滑动杆5的右端伸出至滑动管4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推拉圆块,且推拉圆块的直径大于滑动杆5的直径,推拉圆块的右侧开设有圆槽,滑动管4、滑动杆5、连接杆a6、固定架7、转动座8、连接杆b9和分离板10组成一个分离器,用于将大隐静脉与其附近的组织分离开,方便医生对大隐静脉及其分支进行解结扎、切断,使用时,医生通过推拉滑动管4,使滑动管4在第三腔体103中滑动,当滑动管4滑动至需要进行组织分离的时候,推动推拉圆块,推拉圆块带动滑动杆5在活动槽401中滑动,滑动杆5通过连接杆a6推动两个固定架7绕着转动座8的轴心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固定架7通过转动座8带动连接杆b9转动,进而使得两个分离板10张开,将组织拨开,然后再通过推动滑动杆5,使得组织与大隐静脉进一步分离,方便医生的结扎、切断操作;相反,拉动推拉圆块可使两个分离板10闭合,进而能够将滑动管4从第三腔体103中取出;
套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11,套管1位于连通孔105内腔的表面开设有与第四腔体104连通的连通孔105,第四腔体104的右侧连通有连通管12,连通管12的右端与充气泵相连,使用时,气囊11刚穿过切口,开启充气泵通过连通管12和第四腔体104向气囊11中充气,使气囊11膨胀,进而对切口密封,防止液体的流出,使得手术台处较为干净,有利于医生操作,另外连通管12上还设置有截止阀,用于在充气完毕后封闭连通管12,将连通管12从充气泵上取下(截止阀的结构在附图中并未示出);
另外,套管1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气囊11右侧的定位环14,定位环14为环形橡胶块,通过定位环14的设置,一方面防止套管1完全进入至切口中,另一方便为医生提供拉动的位置,增大医生手部与套管1表面的摩擦力,进而方便使用者对套管1的位置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手术时,医生测量需要截取大隐静脉的长度,然后在大隐静脉的两端位置分别开两个切口,首先将套管1插入至一个切口中,通过连通管12和第四腔体104向气囊11中充气,使气囊11膨胀,进而对切口密封,防止液体的流出,将腔镜3进入至切口内,利用腔镜3对手术处进行拍摄,然后医生根据腔镜仪器上的图像将大隐静脉与其四周的组织分离开,具体操作为:推拉滑动管4,使滑动管4在第三腔体103中滑动,当滑动管4滑动至需要进行组织分离的时候,推动推拉圆块,推拉圆块带动滑动杆5在活动槽401中滑动,滑动杆5通过连接杆a6推动两个固定架7绕着转动座8的轴心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固定架7通过转动座8带动连接杆b9转动,进而使得两个分离板10张开,将组织拨开,然后再通过推动滑动杆5,使得组织与大隐静脉进一步分离,然后医生对大隐静脉做结扎、切断;相同的在另一个切口上也做上述相同的处理,然后将剥离器13穿过大隐静脉,将大隐静脉的两个断端与剥离器13的剥离头结扎,再通过抽拉剥离器13,即可将切断后的大隐静脉抽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包括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内部沿轴向开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第三腔体(103)和第四腔体(104),所述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和第三腔体(103)均具有两端开口,所述第四腔体(104)具有右端开口,所述第一腔体(101)的内腔贯穿设置有导线(2),所述导线(2)的左端伸出至套管(1)的左侧并固定安装有腔镜(3),所述第二腔体(102)的内腔设置有剥离器(13),所述第三腔体(103)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动管(4),所述滑动管(4)的左侧开设有活动槽(401),所述滑动管(4)右端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活动槽(401)连通的滑动孔(402),所述滑动孔(40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动杆(5),所述滑动杆(5)的左端延伸至活动槽(401)的内腔并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杆a(6),所述连接杆a(6)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座(8),两个转动座(8)同圆心轴且通过转轴a与活动槽(40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8)远离固定架(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b(9),所述连接杆b(9)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分离板(10),所述套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11),所述套管(1)位于连通孔(105)内腔的表面开设有与第四腔体(104)连通的连通孔(105),所述第四腔体(104)的右侧连通有连通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耳片,两个连接杆a(6)的右端通过转轴b与两个固定耳片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气囊(11)右侧的定位环(14),所述定位环(14)为环形橡胶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两侧均设置有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孔(402)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滑动杆(5)为圆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5)的右端伸出至滑动管(4)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推拉圆块,且推拉圆块的直径大于滑动杆(5)的直径,推拉圆块的右侧开设有圆槽。
CN201921477279.7U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11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7279.7U CN210811229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7279.7U CN210811229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11229U true CN210811229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66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727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11229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112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3766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inimally-invasive surgical procedures
US8523759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ardiac surgery
CA2350101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secting and retracting elongate structures
EP1098596B1 (en) Specially shaped balloon device for use in surgery and method of use
JP4754754B2 (ja) Ima切開用器械
US5211624A (en) Surgical closure device method
US6712831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astomotic sites
US5797947A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harvesting blood vessels with balloons
JP5781597B2 (ja) 心臓とポンプとの接続器具および流入導管を心臓に取り付けるための外科用ツール
US20040049208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ein harvesting and fistula creation
US20030130668A1 (en) Endoscopic cannu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0516107A (ja) 血管採取器具
JP2002522149A (ja) 無縫合動脈切開シールを有する灌流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WO2016007917A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end-to-side anastomosis
US2003022542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ein harvesting and fistula creation
CN210811229U (zh) 一种腔镜取大隐静脉装置
AU2016315862B2 (en) Device to aid in arterial 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
CN116271425B (zh) 一种高稳定性导引导管装置
CN211674379U (zh) 一种腹腔镜用挤压充气式肝脏撑开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