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10772U - 排风装置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排风装置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10772U
CN210810772U CN201921089552.9U CN201921089552U CN210810772U CN 210810772 U CN210810772 U CN 210810772U CN 201921089552 U CN201921089552 U CN 201921089552U CN 210810772 U CN210810772 U CN 210810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clamping
exhaust
exhaust devic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895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德旭
廖泓斌
任敏
陈勇
陈闪毅
黄月林
李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0895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10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10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10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风装置和吸尘器,排风装置包括:排风壳体,排风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出风部,出风部设置在主壳体上,出风部包括多个出风栅,多个出风栅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出风栅的间隔处形成排风口;其中,沿排风口的排风方向出风栅倾斜向上地设置,以使空气经排风口后倾斜向上地吹出;卡接部,可活动地设置在排风壳体上,卡接部具有卡接位置和避让位置;当卡接部处于卡接位置时,卡接部与待连接件卡接,以使排风装置设置在待连接件上;当卡接部处于避让位置时,卡接部避让待连接件,以使排风装置与待连接件分离。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风装置的舒适感较差、不便于拆装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排风装置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风装置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持式吸尘器的排风组件一般设置在手柄的上、下两端,且排风口比较靠近人体。这样,在清扫过程中排出的热风会吹到人体,导致用户体验效果不好,影响了使用舒适感。
同时,排风组件吹出的热风可能吹向地面,从而引起扬尘。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手持式吸尘器的排风组件不便于拆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风装置和吸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风装置的舒适感较差、不便于拆装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排风装置,排风装置包括:排风壳体,排风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出风部,出风部设置在主壳体上,出风部包括多个出风栅,多个出风栅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出风栅的间隔处形成排风口;其中,沿排风口的排风方向出风栅倾斜向上地设置,以使空气经排风口后倾斜向上地吹出;卡接部,可活动地设置在排风壳体上,卡接部具有卡接位置和避让位置;当卡接部处于卡接位置时,卡接部与待连接件卡接,以使排风装置设置在待连接件上;当卡接部处于避让位置时,卡接部避让待连接件,以使排风装置与待连接件分离。
进一步地,卡接部包括卡接主体和第一卡接结构,卡接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卡接主体的连接端与排风壳体连接,第一卡接结构设置在自由端上且突出于排风壳体设置,以通过改变第一卡接结构的位置进行卡接和避让。
进一步地,排风壳体上设置有连接结构,卡接主体的连接端设置在连接结构上,以使卡接主体的自由端相对连接结构运动至卡接位置或避让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结构为卡钩,卡钩包括卡接端面,卡接端面用于与待连接件的至少部分抵接,以使卡接部处于卡接位置。
进一步地,卡钩包括过渡端面,过渡端面与卡接端面连接,以在过渡端面的过渡作用下使卡接端面与待连接件的至少部分抵接。
进一步地,卡接部还包括按压部,按压部设置在卡接主体上,排风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按压部与第一通孔对应设置,以通过按压按压部运动至卡接位置或避让位置。
进一步地,排风装置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的一端与卡接部的至少部分连接,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排风壳体的至少部分连接,以通过复位件使卡接部由避让位置恢复至卡接位置。
进一步地,卡接部还包括第一定位结构,排风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复位件的一端与第一定位结构连接,复位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结构连接,以使复位件对卡接部进行复位。
进一步地,排风装置还包括:连接壳体,连接壳体与排风壳体连接,连接壳体上设置有连接口,连接口用于套设在待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上,以使排风壳体与待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排风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接结构相配合的第三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与第三卡接结构卡接,以使连接壳体与排风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结构为卡接凹槽,第三卡接结构为卡接凸起,卡接凸起卡设在卡接凹槽内,以使连接壳体与排风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排风装置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连接壳体上且位于连接口处,以通过密封件对待连接件和连接壳体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连接口处设置有第三定位结构,密封件上设置有与第三定位结构配合的第四定位结构,以通过第三定位结构和第四定位结构的配合对密封件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排风装置还包括:过滤件,设置在排风壳体内,过滤件为环形结构,以对待连接件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排风装置还包括:防尘件,设置在出风部处,以防止灰尘由排风口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和排风装置,排风装置为上述提供的排风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和排风装置,排风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吸尘器本体上;排风装置包括排风壳体,排风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出风部,出风部设置在主壳体上,出风部包括多个出风栅,多个出风栅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出风栅的间隔处形成排风口;其中,沿排风口的排风方向出风栅倾斜向上地设置,以使空气经排风口后倾斜向上地吹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沿排风口的排风方向出风栅倾斜向上地设置,这样能够使得过滤后的空气经排风口后倾斜向上地吹出,避免排风口排出的空气吹向地面,因而能够避免扬尘。同时,通过在排风壳体上设置卡接部,通过使卡接部分别运动至卡接位置和避让位置,能够便于拆装。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风装置的舒适感较差、不便于拆装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排风装置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排风装置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排风装置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排风装置的右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排风装置的仰视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B-B向视图;
图7示出了图5中的C-C向视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5中的A-A向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排风壳体;11、主壳体;12、出风栅;13、连接结构;14、第二定位结构;15、第三卡接结构;20、卡接部;21、卡接主体;22、第一卡接结构;221、卡接端面;222、过渡端面;23、按压部;24、第一定位结构;30、复位件;40、连接壳体;41、第二卡接结构;42、第三定位结构;50、密封件;51、第四定位结构;60、过滤件;70、防尘件;80、吸尘器本体;90、排风装置;100、电机罩;101、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排风装置90,该排风装置90包括排风壳体10和卡接部20。排风壳体10包括主壳体11和出风部,出风部设置在主壳体11上,出风部包括多个出风栅12,多个出风栅12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出风栅12的间隔处形成排风口。其中,沿排风口的排风方向出风栅12倾斜向上地设置,以使过滤后的空气经排风口后倾斜向上地吹出。卡接部20可活动地设置在排风壳体10上,卡接部20具有卡接位置和避让位置。当卡接部20处于卡接位置时,卡接部20与待连接件卡接,以使排风装置90设置在待连接件上。当卡接部20处于避让位置时,卡接部20避让待连接件,以使排风装置90与待连接件分离。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排风装置90,经排风装置90过滤后的空气将经排风口倾斜向上地吹出,以避免排风口排出的空气吹向地面,进而能够避免扬尘现象,也使得排风远离用户,从而提高了使用舒适感。同时,通过使卡接部20运动至卡接位置,能够使卡接部20与待连接件卡接,以使排风装置90与待连接件连接。通过使卡接部20运动至避让位置,能够使卡接部20与待连接件脱离,从而使得排风装置90与待连接件分离,进而便于用户进行拆装。
为了更好地进行出风,本实施例中的出风部包括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第一出风部与第二出风部间隔设置,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均可用于出风。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卡接部20包括卡接主体21和第一卡接结构22。卡接主体21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卡接主体21的连接端与排风壳体10连接。第一卡接结构22设置在自由端上且突出于排风壳体10设置,以通过改变第一卡接结构22的位置进行卡接和避让。本实施例中的卡接结构用于与待连接件的至少部分进行卡接,这样,用户通过第一卡接结构22能够方便地进行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排风壳体10上设置有连接结构13,卡接主体21的连接端设置在连接结构13上,以使卡接主体21的自由端相对连接结构13运动至卡接位置或避让位置。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卡接主体21的连接端具有圆弧部,连接结构13为圆弧槽,卡接主体21的连接端的圆弧部卡入圆弧槽内,这样,自由端可相对圆弧槽进行一定的摆动,从而分别摆动至卡接位置和避让位置,以更好地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卡接结构22为卡钩,卡钩包括卡接端面221,卡接端面221用于与待连接件的至少部分抵接,以使卡接部20处于卡接位置。卡钩的结构简单,卡接牢靠稳定,能够使得排风装置90稳定地设置在待连接件上。对应的,在连接件上设置卡接槽101,卡钩与卡接槽101进行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卡钩还包括过渡端面222,过渡端面222与卡接端面221连接,以在过渡端面222的过渡作用下使卡接端面221与待连接件的至少部分抵接。采样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卡接端面221与待连接进行卡接,方便操作。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过渡端面222为倾斜面,以通过倾斜面使卡接端面221与待连接件的至少部分进行抵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便捷性,本实施例中的卡接部20还包括按压部23,按压部23设置在卡接主体21上。排风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按压部23与第一通孔对应设置,以通过按压按压部23使卡接部20运动至卡接位置或避让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排风装置90还包括复位件30,复位件30的一端与卡接部20的至少部分连接,复位件30的另一端与排风壳体10的至少部分连接,以通过复位件30使卡接部20由避让位置恢复至卡接位置。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误操作导致使得卡接部20由卡接位置运动至避让位置,并使排风装置90与待连接件进行稳定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复位件30可以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卡接部20的至少部分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排风壳体10的至少部分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卡接部20还包括第一定位结构24,排风壳体1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14,复位件30的一端与第一定位结构24连接,复位件30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结构14连接,以使复位件30对卡接部20进行复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24可以为卡接柱,卡接柱的截面可以为十字筋结构,弹簧的一端套设在卡接柱上。第二定位结构14可以为定位卡槽,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定位卡槽内。为了便于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的排风壳体10包括定位壳体,定位壳体设置在主壳体11上,定位壳体可以与主壳体11垂直设置,第二定位结构14设置在定位壳体上。
为了便于与待连接件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排风装置90还包括连接壳体40。连接壳体40与排风壳体10连接,连接壳体40上设置有连接口,连接口用于套设在待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上,以使排风壳体10与待连接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壳体40上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41,排风壳体10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接结构41相配合的第三卡接结构15。在安装时,第二卡接结构41与第三卡接结构15卡接,以便于使连接壳体40与排风壳体10连接。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连接壳体40与排风壳体10的安装和拆卸,便于用户操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卡接结构41为卡接凹槽,第三卡接结构15为卡接凸起。卡接凸起卡设在卡接凹槽内,以使连接壳体40与排风壳体10连接。卡接凹槽和卡接凸起的结构简单,且二者的配合稳定,便于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排风装置90还包括密封件50,密封件50设置在连接壳体40上且位于连接口处,以通过密封件50对待连接件和连接壳体40进行密封。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50由软胶材料制成,以提高密封性能。为了更好地提高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50可以为环状结构,环状密封件50套设在连接口处。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口处设置有第三定位结构42,密封件50上设置有与第三定位结构42配合的第四定位结构51,以通过第三定位结构42和第四定位结构51的配合对密封件50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定位结构42可以为定位凸起,第四定位结构51可以为定位凹槽,定位凸起卡设在定位凹槽内以进行定位,从而能够使得密封件50稳定地设置在连接壳体40上。
在本实施例中,排风装置90还包括过滤件60,过滤件60设置在排风壳体10内。过滤件60为环形结构,以对待连接件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过滤件60可以为HEPA滤网。在连接壳体40上设置有环形挡筋,在排风壳体10上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环形挡筋相对设置,HEPA滤网的一端与环形挡筋通过胶水粘接固定,HEPA滤网的另一端通过胶水粘接在环形凹槽上,以对HEPA滤网进行固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排风装置90还包括防尘件70,防尘件70设置在出风部处,以通过防尘件70防止灰尘由排风口排出。本实施例中的防尘件70包括第一防尘件70和第二防尘件70,第一防尘件70设置在第一出风部处,第二防尘件70设置在第二出风部处,第一防尘件70和第二防尘件70均可以设置为防尘海绵。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排风装置90,用户在安装时,可以单手拖住排风装置90向待连接件靠近,具体的,这里的待连接件可以为吸尘器本体80。并使连接壳体40上的密封件50的软胶唇边与吸尘器本体80的电机罩100下壳的圆柱部对其套入,圆柱部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同时,卡钩通过电机罩100下壳上的卡接槽101后与电机罩100下壳进行卡接。具体的,卡钩的过渡端面222与卡接槽101先接触,并带动卡钩继续运动,同时使卡接主体21绕连接端转动,卡钩卡入卡槽并卡紧后,密封件50的软胶唇边将与电机罩100下壳弧面贴近密封,以起到排风密封的作用。
通过本实施例的排风装置90,电机所吸收的热风通过电机罩100的下壳沿周边电机罩100下壳的排气孔向HEPA过滤网进行过滤,随后通过防尘件70的进一步过滤,能够更好地提高过滤效果。经两道过滤后的空气将从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倾斜向上地排出,避免热风直吹人体,提高了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80和排风装置90,排风装置90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排风装置9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80和排风装置90,排风装置90可拆卸地设置在吸尘器本体80上。排风装置90包括排风壳体10,排风壳体10包括主壳体11和出风部,出风部设置在主壳体11上,出风部包括多个出风栅12,多个出风栅12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出风栅12的间隔处形成排风口。其中,沿排风口的排风方向出风栅12倾斜向上地设置,以使过滤后的空气经排风口后倾斜向上地吹出。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拆装方便,有效过滤细小灰尘,改善用户操作舒适度;通过出风栅引导风倾斜向上吹出,防止排风装置接近清洁面直吹扬尘,且前置的排风组件远离人体,避免热风直吹人体,提高了用户使用舒适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装置包括:
排风壳体(10),所述排风壳体(10)包括主壳体(11)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1)上,所述出风部包括多个出风栅(12),多个所述出风栅(12)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出风栅(12)的间隔处形成排风口;其中,沿所述排风口的排风方向所述出风栅(12)倾斜向上地设置,以使空气经所述排风口后倾斜向上地吹出;
卡接部(2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排风壳体(10)上,所述卡接部(20)具有卡接位置和避让位置;当所述卡接部(20)处于所述卡接位置时,所述卡接部(20)与待连接件卡接,以使所述排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待连接件上;当所述卡接部(20)处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卡接部(20)避让所述待连接件,以使所述排风装置与所述待连接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20)包括卡接主体(21)和第一卡接结构(22),所述卡接主体(21)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卡接主体(21)的连接端与所述排风壳体(10)连接,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2)设置在所述自由端上且突出于所述排风壳体(10)设置,以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2)的位置进行卡接和避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壳体(10)上设置有连接结构(13),所述卡接主体(21)的连接端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13)上,以使所述卡接主体(21)的自由端相对所述连接结构(13)运动至所述卡接位置或所述避让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2)为卡钩,所述卡钩包括卡接端面(221),所述卡接端面(221)用于与所述待连接件的至少部分抵接,以使所述卡接部(20)处于所述卡接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包括过渡端面(222),所述过渡端面(222)与所述卡接端面(221)连接,以在所述过渡端面(222)的过渡作用下使所述卡接端面(221)与所述待连接件的至少部分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20)还包括按压部(23),所述按压部(23)设置在所述卡接主体(21)上,所述排风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按压部(23)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以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23)运动至所述卡接位置或所述避让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装置还包括:
复位件(30),所述复位件(30)的一端与所述卡接部(20)的至少部分连接,所述复位件(30)的另一端与所述排风壳体(10)的至少部分连接,以通过所述复位件(30)使所述卡接部(20)由所述避让位置恢复至所述卡接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20)还包括第一定位结构(24),所述排风壳体(1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14),所述复位件(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4)连接,所述复位件(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4)连接,以使所述复位件(30)对卡接部(20)进行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装置还包括:
连接壳体(40),所述连接壳体(40)与所述排风壳体(10)连接,所述连接壳体(40)上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用于套设在所述待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上,以使所述排风壳体(10)与所述待连接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体(40)上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41),所述排风壳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41)相配合的第三卡接结构(15),所述第二卡接结构(41)与所述第三卡接结构(15)卡接,以使所述连接壳体(40)与所述排风壳体(10)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41)为卡接凹槽,所述第三卡接结构(15)为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卡设在所述卡接凹槽内,以使所述连接壳体(40)与所述排风壳体(10)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装置还包括:
密封件(50),所述密封件(50)设置在所述连接壳体(40)上且位于所述连接口处,以通过所述密封件(50)对所述待连接件和所述连接壳体(40)进行密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处设置有第三定位结构,所述密封件(5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定位结构配合的第四定位结构(51),以通过所述第三定位结构和所述第四定位结构(51)的配合对所述密封件(50)进行定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装置还包括:
过滤件(60),设置在所述排风壳体(10)内,所述过滤件(60)为环形结构,以对所述待连接件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装置还包括:
防尘件(70),设置在所述出风部处,以防止灰尘由所述排风口排出。
16.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80)和排风装置(90),所述排风装置(90)为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风装置。
17.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80)和排风装置(90),所述排风装置(9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吸尘器本体(80)上;所述排风装置(90)包括排风壳体(10),所述排风壳体(10)包括主壳体(11)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1)上,所述出风部包括多个出风栅(12),多个所述出风栅(12)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出风栅(12)的间隔处形成排风口;其中,沿所述排风口的排风方向所述出风栅(12)倾斜向上地设置,以使空气经所述排风口后倾斜向上地吹出。
CN201921089552.9U 2019-07-11 2019-07-11 排风装置和吸尘器 Active CN210810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9552.9U CN210810772U (zh) 2019-07-11 2019-07-11 排风装置和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9552.9U CN210810772U (zh) 2019-07-11 2019-07-11 排风装置和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10772U true CN210810772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49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89552.9U Active CN210810772U (zh) 2019-07-11 2019-07-11 排风装置和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10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1290B2 (en) Vacuum cleaner
EP3741280A1 (en) Dust box and cleaning robot
US10485394B2 (en) Dust collection box and robot vacuum cleaner
JP2016049141A (ja) 電気掃除機
EP3741279B1 (en) Dust collecting bin and sweeping robot
CN210810772U (zh) 排风装置和吸尘器
CN109549561A (zh) 刷头及吸尘器
CN210408275U (zh) 拖布支架以及扫地机器人
CN211187051U (zh) 排风装置及设有其的吸尘器
AU2021100203A4 (en) Air purifier
CN114587222A (zh) 尘盒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US11076732B2 (en) Vacuum cleaner
KR200241184Y1 (ko) 대류식 칠판지우개
CN213488589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111973061A (zh) 尘盒水箱的连接结构及清洁设备
CN217907653U (zh) 尘盒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KR200289005Y1 (ko) 방진 마스크
CN218325356U (zh) 风机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09808201U (zh) 手持式清洁设备
CN110250992A (zh) 排风装置和吸尘器
CN217137887U (zh) 一种地刷头组件
CN219939455U (zh) 除螨仪
WO2022172484A1 (ja) 電気掃除機
CN211633059U (zh) 过滤组件、尘盒组件及除螨仪
KR100555825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유니트 착탈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