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07520U - 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07520U
CN210807520U CN201922415364.7U CN201922415364U CN210807520U CN 210807520 U CN210807520 U CN 210807520U CN 201922415364 U CN201922415364 U CN 201922415364U CN 210807520 U CN210807520 U CN 210807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system circuit
interface
ops
net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153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永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cai Audio Visu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cai Audio Visu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cai Audio Visu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cai Audio Visu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153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07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07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07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包括第一系统电路、第二系统电路、网络交换机、OPS子卡、第一网络接口;所述网络交换机与所述第一网络接口连接;且所述网络交换机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系统电路与所述OPS子卡;所述OPS子卡通过OPS接口与所述第二系统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网络交换机将网络信号一分为二,分别完成了第一系统电路、第二系统电路的同时联网;如此,通过简单的电路布局,实现了使用一条网线解决了双系统同时联网的网线布线繁琐问题,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方便使用,一般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上会设置两个使用系统,即安卓系统、Windows系统。然而,在现有使用过程中,当需要这两个系统同时与网络连接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需要为每个系统配置一条网线,如此,才能保证安卓系统与Windows系统均正常连接网络;然而该方式需要有至少两个本地网络接口。二是为安卓系统配置一条网线,保证安卓系统能正常连接网络;再从安卓系统引分出一条网线用于连接Windows系统;然而,该方式布线比较繁琐,影响美观。且这两种方式均需要两条网线,也增加了布线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克服现有技术中双系统一体机仅单独联网方式、不便于网络整合、同时联网,且布线繁琐、成本高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包括第一系统电路、第二系统电路、网络交换机、OPS子卡、第一网络接口;
所述网络交换机与所述第一网络接口连接;且所述网络交换机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系统电路与所述OPS子卡;
所述OPS子卡通过OPS接口与所述第二系统电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交换机通过变压器与所述第一网络接口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为HST-0041变压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系统电路为Android系统电路,所述第二系统电路为Windows系统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系统电路还连接有第二网络接口,所述第二网络接口可用于将所述第二系统电路独立联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交换机为RTL8306M交换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体机,通过采用网络交换机实现网络信号通路的一分为二,一者连接至第一系统电路,一者通过OPS子卡连接到第二系统电路,即通过简单的电路布局,实现了使用一条网线解决了双系统同时联网的网线布线繁琐问题,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OPS子卡接口电路设计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电压器电路设计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网络交换机电路设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有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包括第一系统电路14、第二系统电路18、网络交换机13、OPS子卡15、第一网络接口11;
所述网络交换机13与所述第一网络接口11连接;且所述网络交换机13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系统电路14与所述OPS子卡15;
所述OPS子卡15通过OPS接口与所述第二系统电路18连接。
其中,作为一体机,具有第一主板1,第一主板1上嵌入设置有第一网络接口11、网络交换机13、第一系统电路14以及OPS子卡。网络信号通过第一网络接口11进入至一体机,并经过网络交换机13分为两路网络信号,一路网络信号传输至第一系统电路,从而保证第一系统电路能够正常联网;一路网络信号传输至OPS子卡,并经由OPS接口连接传输至第二系统电路,从而保证第二系统电路能够正常联网,从而使的该一体机中的双系统能够同时联网。通过设置网络交换机将网络信号一分为二,并分别传输至双系统,使得双系统一体机能够在一个网络接口的情况下,同时联网。且该双系统联网一体机可仅采用一个网络接口进行网线连接,减少了布线,简化了布线的繁琐性,并节约了布线成本。
进一步,第一网络接口11为通用接口,例如RJ-45接口、RJ-11接口、SC光纤接口、FDDI接口、AUI接口、BNC接口、Console接口。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OPS子卡接口电路设计图,通过如此设置,可有效使得网络信号传输至第二系统电路。且进一步,OPS子卡通过80PIN座子可与OPS主板相连接,网络信号也可连接至OPS主板。需在此说明的是,附图中并未显示出OPS主板。
进一步,OPS接口为分别设置在OPS子卡15的第一OPS接口16、第二主板20上的第二OPS接口17。网络信号可通过第一OPS接口16、第二OPS接口17过渡传输至第二主板20上,进一步传输至第二系统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交换机通过变压器与所述第一网络接口连接。通过设置变压器将第一网络接口、网络交换机联通,保证了网络信号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电压器电路设计图。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为HST-0041变压器。网络信号从HST-0041芯片中的第2、7引脚输入,并经由变压后采用HST型号的网络变压器可有效增强网络信号,在保证网络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时,使得网络信号传输距离更远;另一方面,能够很好的增强网络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大了多后续部件的保护。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系统电路为Android系统电路,所述第二系统电路为Windows系统电路。进一步,Android系统可以为3288Android系统,其性能优越,包含4核GPU、4核CPU。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系统电路还连接有第二网络接口,所述第二网络接口可用于将所述第二系统电路独立联网。
进一步,第二网络接口19为通用接口,例如RJ-45接口、RJ-11接口、SC光纤接口、FDDI接口、AUI接口、BNC接口、Console接口。
具体的,所述网络交换机13为RTL8306M交换机。如图4所示,当网络交换机为RTL8306M交换机时,本实用新型的网络交换机的电路连接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一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系统电路、第二系统电路、网络交换机、OPS子卡、第一网络接口;
所述网络交换机与所述第一网络接口连接;且所述网络交换机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系统电路与所述OPS子卡;
所述OPS子卡通过OPS接口与所述第二系统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交换机通过变压器与所述第一网络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为HST-0041变压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电路为Android系统电路,所述第二系统电路为Windows系统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电路还连接有第二网络接口;其中,所述第二网络接口可用于将所述第二系统电路独立联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交换机为RTL8306M交换机。
CN201922415364.7U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 Active CN210807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5364.7U CN210807520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5364.7U CN210807520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07520U true CN210807520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2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15364.7U Active CN210807520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075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8613A (zh) * 2021-04-28 2021-08-10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机设备及其麦克风使用方法、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8613A (zh) * 2021-04-28 2021-08-10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机设备及其麦克风使用方法、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8396B2 (en) Master control board that switches transmission channel to local commissioning serial port of the master control board
CN100511200C (zh) 单串口多cpu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US2008012355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less backplane controller using existing standards-based backplanes
CN210807520U (zh) 一种双系统联网一体机
CN102055634B (zh) 一种基于光纤的can节点互联装置
US8830992B1 (en) Fabric car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7506322A (zh) 实现USB设备检测的Type‑C适配器、通道控制方法
CN103105895A (zh) 计算机系统及其显示卡及该系统进行图形处理的方法
CN114676082B (zh) 一种ampere服务器接口扩展结构及配置方法
CN207367120U (zh) 一种基于amd平台的pcie扩展架构及双路服务器的cpu互联系统
CN114116584A (zh) 接口板卡、用户设备及cpu的测试系统
CN103023823B (zh) 一种用于pxi便携平台的5槽异形背板
CN104765707A (zh) 一种基于Openpower平台的PCIe Gen3 IO扩展箱设计方法
CN101217379A (zh) 一种背板和通信设备
CN202135122U (zh) 信号分离器和信号分离器组件
CN107643990B (zh) 可配置架构的通信设备
CN209860929U (zh) 一种通信总线结构
CN207164746U (zh) 一种实现USB设备检测的USB Type‑C适配器
CN216310776U (zh) 接口板卡、用户设备及cpu的测试系统
CN111258943A (zh) 单输入兼容安卓和ops设备上网的电路、主板及设备
CN216310774U (zh) 一种基于spi总线的多协议多通道可复用扩展装置
CN101582055A (zh) 一种串口接管方法及装置
CN112399175B (zh) 一种arinc818子卡的试验平台
CN216956919U (zh) 支持双系统联网的显示屏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20528085U (zh) 一种交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