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02180U - 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02180U
CN210802180U CN201921829968.XU CN201921829968U CN210802180U CN 210802180 U CN210802180 U CN 210802180U CN 201921829968 U CN201921829968 U CN 201921829968U CN 210802180 U CN210802180 U CN 210802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bellying
heat exchanger
fin body
chi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99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宏龙
郝拯明
周伟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ANGT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ANGT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ANGT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ANGT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299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02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02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02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包括翅片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翅片本体的若干个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均位于所述翅片本体的同一个面上,所述第一凸起部将所述翅片本体的表面导流为若干个风道,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在所述风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增大了散热翅片的换热表面积,提高了换热的效率,另外,第一凸起部对流体起到了导向的作用,第二凸起部设置在所述风道上,增大了流体与散热翅片之间的摩擦,提高流体的扰动,使得换热更充分。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散热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换热器通常是在一个容器内设置导热性较强的金属片,以加快导热的效率和增大换热器的换热表面积,而具有该功能的金属片称之为翅片。为了大幅增加换热的面积,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呈平板状的板翅式翅片,然而该种翅片主要存在以下缺点:板翅式翅片平滑,流体流动方向与翅片平行,流体流经板翅式翅片时,流动特性呈层流状态,流体与翅片间摩擦小,扰动小,使翅片与流体不能充分换热。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散热翅片方案,以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该散热翅片能有效增大换热的表面积,提高换热的效率,另外,还能提高散热翅片表面与流体的摩擦,实现充分换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包括翅片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翅片本体的若干个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均位于所述翅片本体的同一个面上,所述第一凸起部将所述翅片本体的表面导流为若干个风道,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在所述风道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的改进,所述翅片本体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边,所述第一凸边凸起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凸起的方向相同。第一凸边可起到降低翅片本体之间的挤压和导流的作用,另外,第一凸边向上凸起,可以保证多个翅片本体在叠置时均形成一定的换热空间,提高换热的效率。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的改进,所述翅片本体还设置有第二凸边和第三凸边,所述第二凸边和所述第三凸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边的两端圆弧过渡连接。增设第二凸边和第三凸边,加强了翅片本体的支承能力,同时,也可以对流体进行限流,起到导流的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的风道。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的改进,所述第一凸起部凸起的高度为1.0mm~10mm,所述第一凸边凸起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凸起的高度相匹配。由于多个翅片本体在叠置使用时,每个翅片本体之间会形成换热的空间,将第一凸边凸起的高度与第一凸起部凸起的高度相匹配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凸起部在凸起高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翅片本体的换热表面积,同时,也防止了第一凸起部由于凸起过高而使每个翅片本体之间相互顶抵变形,进而使每个换热空间大小不均匀,影响换热过程的稳定性。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的改进,所述第二凸起部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凸起的高度。将第二凸起部凸起的高度设置小于第一凸起部凸起的高度是为了防止对风道造成影响,降低风阻。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的改进,所述第二凸起部为条状结构,每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相交。由于第二凸起部设置在翅片本体上,将第二凸起部设置成条状结构,有助于增强翅片本体的结构强度,提高翅片本体的使用寿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的改进,所述第二凸起部为条状结构,每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为平行等距设置。将第二凸起部之间平行等距设置,可以使流体进入风道时与翅片本体之间的摩擦趋向均匀,因此,可以提高换热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二凸起部凸起的高度较小,将第二凸起部之间平行等距的设置有利于降低加工的复杂性,降低加工的难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的改进,所述第二凸起部凸起的高度为0.03mm~0.5mm。第二凸起部凸起的高度不能太大或太小,凸起的高度太小起不到增大流体与翅片本体摩擦的作用,而凸起的高度太大会增大流体的阻力,降低换热的速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的改进,所述翅片本体为经过亲水处理的金属箔片。由于翅片本体在换热的过程中由于温差可能会积霜,甚至结冰,因此,采用经过亲水处理的金属箔片,如亲水铝箔、不锈钢箔或普通光箔等,可以大大减少翅片本体之间的凝露水或融霜水的积聚现象,改善换热性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的改进,所述第一凸起部为三角形、方形、圆形、椭圆形、泪滴形中的任意一种。第一凸起部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只要保证能对流体起到导向的作用即可,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合理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增大了散热翅片的换热表面积,加快了换热的效率;
2)第一凸起部将翅片本体的表面导流成不同的风道,可改变流体流动的方向,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提高换热的效果;
3)第二凸起部设置在所述风道上,增大了流体与散热翅片之间的摩擦,提高流体的扰动,使得换热更充分。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翅片本体;2-第一凸起部;3-第二凸起部;11-第一凸边;12-第二凸边;13-第三凸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包括翅片本体1以及设置于翅片本体1的若干个第一凸起部2和第二凸起部3,第一凸起部2和第二凸起部3均位于翅片本体1的同一个面上,第一凸起部2将翅片本体1的表面导流为若干个风道,第二凸起部3设置在该风道上。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翅片本体1上设置第一凸起部2和第二凸起部3,增大了翅片本体1的换热表面积,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换热的效率;同时,第一凸起部2将翅片本体1的表面分为若干个风道,对通过翅片本体1的流体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提高换热的效果;再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将第二凸起部3设置在该风道上,增大了流体与翅片本体1之间的摩擦,从而可以提高流体的扰动,使得换热的效果更加充分。
优选的,翅片本体1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边11,第一凸边11凸起的方向与第一凸起部2凸起的方向相同。第一凸边11可起到降低翅片本体1之间的挤压和导流的作用,另外,第一凸边11向上凸起,可以保证多个翅片本体1在叠置时均形成一定的换热空间,提高换热的效率。
优选的,第一凸起部2凸起的高度为1.0mm~10mm,第二凸起部3凸起的高度为0.03mm~0.5mm,第二凸起部3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凸起的高度,第一凸边11凸起的高度与第一凸起部2凸起的高度相匹配。由于多个翅片本体1在叠置使用时,每个翅片本体1之间会形成换热的空间,将第一凸边11凸起的高度与第一凸起部2凸起的高度相匹配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凸起部2在凸起高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翅片本体1的换热表面积,同时,也防止了第一凸起部2由于凸起过高而使每个翅片本体1之间相互顶抵变形,进而使每个换热空间大小不均匀,影响换热过程的稳定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凸起部3凸起的高度不能太大或太小,凸起的高度太小起不到增大流体与翅片本体1摩擦的作用,而凸起的高度太大会增大流体的阻力,降低换热的速度。
优选的,第二凸起部3凸起的高度小于第一凸起部2凸起的高度。将第二凸起部3凸起的高度设置小于第一凸起部2凸起的高度是为了防止对风道造成影响,降低风阻。
优选的,第二凸起部3为条状结构,其中,每个第二凸起部3之间相交,或者每个第二凸起部3之间为平行等距设置。由于第二凸起部3设置在翅片本体1上,将第二凸起部3设置成条状结构,有助于增强翅片本体1的结构强度,提高翅片本体1的使用寿命;另外,将第二凸起部3之间平行等距设置,可以使流体进入风道时与翅片本体1之间的摩擦趋向均匀,因此,可以提高换热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二凸起部3凸起的高度较小,将第二凸起部3之间平行等距的设置有利于降低加工的复杂性,降低加工的难度。
优选的,翅片本体1为经过亲水处理的金属箔片。由于翅片本体1在换热的过程中由于温差可能会积霜,甚至结冰,因此,采用经过亲水处理的金属箔片,如亲水铝箔、不锈钢箔或普通光箔等,可以大大减少翅片本体1之间的凝露水或融霜水的积聚现象,改善换热性能。
优选的,第一凸起部2为三角形、方形、圆形、椭圆形、泪滴形中的任意一种。第一凸起部2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只要保证能对流体起到导向的作用即可,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合理适配。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翅片本体1还设置有第二凸边12和第三凸边13,第二凸边12和第三凸边13分别与第一凸边11的两端圆弧过渡连接。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增设第二凸边12和第三凸边13,加强了翅片本体1的支承能力,同时,同时,也可以对流体进行限流,起到导流的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的风道。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本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翅片本体(1)的若干个第一凸起部(2)和第二凸起部(3),所述第一凸起部(2)和所述第二凸起部(3)均位于所述翅片本体(1)的同一个面上,所述第一凸起部(2)将所述翅片本体(1)的表面导流为若干个风道,所述第二凸起部(3)设置在所述风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本体(1)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边(11),所述第一凸边(11)凸起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凸起部(2)凸起的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本体(1)还设置有第二凸边(12)和第三凸边(13),所述第二凸边(12)和所述第三凸边(13)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边(11)的两端圆弧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凸起的高度为1.0mm~10mm,所述第一凸边(11)凸起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凸起部(2)凸起的高度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3)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凸起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3)为条状结构,每个所述第二凸起部(3)之间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3)为条状结构,每个所述第二凸起部(3)之间为平行等距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3)凸起的高度为0.03mm~0.5mm。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本体(1)为经过亲水处理的金属箔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换热器的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为三角形、方形、圆形、椭圆形、泪滴形中的任意一种。
CN201921829968.XU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 Active CN210802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9968.XU CN210802180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9968.XU CN210802180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02180U true CN210802180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0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9968.XU Active CN210802180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02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29988A (en) Heat exchanger
US20200284530A1 (en)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core and fin structure thereof
US11754348B2 (en) Microchannel flat tube an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201449173U (zh) 一种两排管翅式换热器
CN102927719A (zh) 组合式换热器
CN210802180U (zh) 一种换热器的散热翅片
US10451352B2 (e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103256834A (zh) 椭圆管翅片式换热器及顶出风空调室外机
CN203249530U (zh) 一种微通道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换热器
CN213546405U (zh) 一种口琴管及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4308296U (zh) 微翅式换热装置
CN203274549U (zh) 椭圆管翅片式换热器及顶出风空调室外机
EP2224198A1 (en) Fin and 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CN209689460U (zh) 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9744773U (zh) 用于空调器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9085382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07487450U (zh) 一种蜂窝状空冷翅片管换热器
CN202915778U (zh) 板式冷风机
CN207407725U (zh) 一种高效微通道换热器结构
CN105547042A (zh) 一种新型百叶窗翅片换热器
CN206176822U (zh) 换热器及包括该换热器的空调设备
CN220507308U (zh) 宽片距扰风结构高效换热器
CN210980900U (zh) 一种快速散热型换热器
CN205425534U (zh)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204286190U (zh) 换热器翅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