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02166U - 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02166U
CN210802166U CN201921329583.7U CN201921329583U CN210802166U CN 210802166 U CN210802166 U CN 210802166U CN 201921329583 U CN201921329583 U CN 201921329583U CN 210802166 U CN210802166 U CN 210802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ixed
welding
seal
stack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295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云龙
王斌
丁振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Fangsheng Heat Exchange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Fangsheng Heat Exchange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Fangsheng Heat Exchange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Fangsheng Heat Exchange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295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02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02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021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的顶部对应两侧通过焊接分别固定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且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通过方形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正前方通过焊接固定有风机安装板,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背部通过焊接固定有L形封板,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包括第一封条、内翅片、隔板、第二封条、外翅片、盖板和封头组件,所述封头组件通过焊接固定在芯体组件的对应两侧,所述封头组件的顶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盖板。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以在有限空间内,能够尽可能的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保证对设备工作介质的冷却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能源和环境的重视,节能和减排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设备小型化、紧凑化越来越多的被研发并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因为小型和紧凑,预留给系统冷却器的空间极其有限,同时,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系统内工作介质的冷却降温必须保证,否则,设备会因为过热而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生产和生活。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极大增加换热面积同时冷却空气有较小压降的换热器结构来满足这一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该叠加式结构换热器,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以在有限空间内,能够尽可能的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保证对设备工作介质的冷却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的顶部对应两侧通过焊接分别固定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且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通过方形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正前方通过焊接固定有风机安装板,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背部通过焊接固定有L形封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包括芯体组件和封头组件,所述芯体组件包括第一封条、内翅片、隔板、第二封条、外翅片和盖板,所述封头组件通过焊接固定在芯体组件的对应两侧,所述封头组件的顶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盖板,所述封头组件的内部通过焊接固定有隔板,且隔板的对应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外翅片,且外翅片的一端通过第二封条与封头组件内壁连接,所述隔板的内部对称安装有内翅片,且内翅片通过第一封条与封头组件内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外翅片和第二封条组成第一通道,且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封条、内翅片和隔板组成第二通道,且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封头组件上的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上的第二流体出口通过方形连接管与第二换热器上的第二流体进口连通。
优选的,第一换热器上的第一流体进口旋接固定有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安装底板、螺杆、螺帽、支撑弹簧、底座和通孔,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对应两侧通过焊接分别固定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安装底板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开视有贯通的通孔,所述底座的顶部四个拐角位置处焊接固定有螺杆,且螺杆穿过通孔通过螺帽固定,所述螺杆上位于安装底板和底座之间套接固定有支撑弹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对称焊接固定有支撑脚,且支撑脚为一种橡胶材料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将高温的工作介质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通道进入,经过第一换热器冷却降温后,通过方形连接管进入到第二换热器的内部,然后经过第二换热器再次冷却降温后,从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流体出口流出,进入设备系统,参与工作,使其达到设备使用的温度要求,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配合使用,可以在有限空间内,能够尽可能的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保证对设备工作介质的冷却需要,且因为隔板、外翅片和第二封条组成第一通道,第一封条、内翅片和隔板组成第二通道,冷风流体在一通道的内部流通,高温流体在第二通道的内部流通,并且第二通道通过方形连接管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内侧流动,两个流体通过热量传递,达到热流体降温目的,且两个流体不互通,相同冷却风量下,风侧压降更低;
2、当需要调节换热器的安装高度时,通过转动螺帽,使螺帽在螺杆上运动,同时通过配合使用的支撑弹簧,在支撑弹簧的支撑力下,使安装底板紧紧的与螺帽的底端接触,从而实现了安装底板位置的调节,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减震功能,大大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组件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组件;2、风机安装板;3、第一换热器;4、L形封板; 5、方形连接管;6、第二换热器;7、第一封条;8、内翅片;9、隔板;10、第一流体进口;11、第二流体进口;12、第二流体出口;13、第二封条;14、外翅片;15、盖板;16、第一流体出口;17、封头组件;18、过滤器;19、安装底板;20、螺杆;21、螺帽;22、支撑弹簧;23、底座;2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包括底座组件1,底座组件1的顶部对应两侧通过焊接分别固定有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且第一换热器3与第二换热器6通过方形连接管5连接,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的正前方通过焊接固定有风机安装板2,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的背部通过焊接固定有L形封板4,将高温的工作介质从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流体进口10进入,经过第一换热器3冷却降温后,通过方形连接管5进入到第二换热器6的内部,然后经过第二换热器6再次冷却降温后,从第二换热器6的第一流体出口16流出,进入设备系统,参与工作,使其达到设备使用的温度要求,通过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的配合使用,可以在有限空间内,能够尽可能的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保证对设备工作介质的冷却需要。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均包括芯体组件和封头组件17,芯体组件包括第一封条7、内翅片8、隔板9、第二封条13、外翅片14和盖板15,封头组件17通过焊接固定在芯体组件的对应两侧,封头组件17的顶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盖板15,封头组件17的内部通过焊接固定有隔板9,且隔板9的对应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外翅片14,且外翅片14的一端通过第二封条13与封头组件17内壁连接,隔板9的内部对称安装有内翅片8,且内翅片8通过第一封条7与封头组件 17内壁连接。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隔板9、外翅片14和第二封条13组成第一通道,且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流体进口10和第一流体出口16连通,便于冷风流体的通过。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第一封条7、内翅片8和隔板9组成第二通道,且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封头组件17上的第二流体进口11和第二流体出口12连通,第一换热器3上的第二流体出口12通过方形连接管5与第二换热器6上的第二流体进口11连通,且因为隔板9、外翅片 14和第二封条13组成第一通道,第一封条7、内翅片8和隔板9组成第二通道,冷风流体在一通道的内部流通,高温流体在第二通道的内部流通,并且第二通道通过方形连接管5在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内侧流动,两个流体通过热量传递,达到热流体降温目的,且两个流体不互通,相同冷却风量下,风侧压降更低。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第一换热器3上的第一流体进口10旋接固定有过滤器18,通过设置的过滤器18,可以有效的过滤高温的工作介质中的杂质。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3给出,底座组件1包括安装底板19、螺杆20、螺帽21、支撑弹簧22、底座23和通孔24,安装底板19的顶部对应两侧通过焊接分别固定有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安装底板19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开视有贯通的通孔24,底座23的顶部四个拐角位置处焊接固定有螺杆20,且螺杆20穿过通孔24通过螺帽21固定,螺杆20 上位于安装底板19和底座23之间套接固定有支撑弹簧22,当需要调节换热器的安装高度时,通过转动螺帽21,使螺帽21在螺杆20上运动,同时通过配合使用的支撑弹簧22,在支撑弹簧22的支撑力下,使安装底板19紧紧的与螺帽21的底端接触,从而实现了安装底板19位置的调节,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减震功能,大大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底座23的底部对称焊接固定有支撑脚,且支撑脚为一种橡胶材料构件。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高温的工作介质从第一换热器3的第二通道进入,经过第一换热器3冷却降温后,通过方形连接管5进入到第二换热器6的内部,然后经过第二换热器6再次冷却降温后,从第二换热器6的第二流体出口12流出,进入设备系统,参与工作,使其达到设备使用的温度要求,通过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的配合使用,可以在有限空间内,能够尽可能的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保证对设备工作介质的冷却需要,且因为隔板9、外翅片14和第二封条13组成第一通道,第一封条7、内翅片8和隔板9组成第二通道,冷风流体在一通道的内部流通,高温流体在第二通道的内部流通,并且第二通道通过方形连接管5在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内侧流动,两个流体通过热量传递,达到热流体降温目的,且两个流体不互通,相同冷却风量下,风侧压降更低;
当需要调节换热器的安装高度时,通过转动螺帽21,使螺帽21在螺杆 20上运动,同时通过配合使用的支撑弹簧22,在支撑弹簧22的支撑力下,使安装底板19紧紧的与螺帽21的底端接触,从而实现了安装底板19位置的调节,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减震功能,大大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包括底座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1)的顶部对应两侧通过焊接分别固定有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且第一换热器(3)与第二换热器(6)通过方形连接管(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均包括芯体组件和封头组件(17),所述芯体组件包括第一封条(7)、内翅片(8)、隔板(9)、第二封条(13)、外翅片(14)和盖板(15),所述封头组件(17)通过焊接固定在芯体组件的对应两侧,所述封头组件(17)的顶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盖板(15),所述封头组件(17)的内部通过焊接固定有隔板(9),且隔板(9)的对应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外翅片(14),且外翅片(14)的一端通过第二封条(13)与封头组件(17)内壁连接,所述隔板(9)的内部对称安装有内翅片(8),且内翅片(8)通过第一封条(7)与封头组件(17)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9)、外翅片(14)和第二封条(13)组成第一通道,且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流体进口(10)和第一流体出口(1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条(7)、内翅片(8)和隔板(9)组成第二通道,且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封头组件(17)上的第二流体进口(11)和第二流体出口(12)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3)上的第二流体出口(12)通过方形连接管(5)与第二换热器(6)上的第二流体进口(1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换热器(3)上的第一流体进口(10)旋接固定有过滤器(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1)包括安装底板(19)、螺杆(20)、螺帽(21)、支撑弹簧(22)、底座(23)和通孔(24),所述安装底板(19)的顶部对应两侧通过焊接分别固定有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所述安装底板(19)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开视有贯通的通孔(24),所述底座(23)的顶部四个拐角位置处焊接固定有螺杆(20),且螺杆(20)穿过通孔(24)通过螺帽(21)固定,所述螺杆(20)上位于安装底板(19)和底座(23)之间套接固定有支撑弹簧(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3)的底部对称焊接固定有支撑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为一种橡胶材料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的正前方通过焊接固定有风机安装板(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的背部通过焊接固定有L形封板(4)。
CN201921329583.7U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 Active CN210802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9583.7U CN210802166U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9583.7U CN210802166U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02166U true CN210802166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1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29583.7U Active CN210802166U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021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7929B (zh) 集成式换热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8238294U (zh) 一种半导体换热器
CN205014863U (zh) 组合换热器及汽车热泵供热和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CN210802166U (zh) 一种叠加式结构换热器
CN203604345U (zh) 一种冷却器
CN204495131U (zh) 高效旋流式烟气冷却换热装置
CN205940230U (zh) 一种压缩空气用水冷却器
WO2023173940A1 (zh) 充电桩散热装置
CN103196260A (zh) 不耗水气囊呼吸冷凝器
CN209768053U (zh) 一种换热系统及采用其的直流充电机
CN206347904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1425437Y (zh) 平行翅片式热交换器
CN210155094U (zh) 带有冷却结构的热导检测器
CN210668001U (zh) 一种输变电变压器用风冷却器
CN106247832A (zh) 一种汽车用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CN210070299U (zh) 一种采用热管水冷的汽车空调用节能冷凝器
CN112562978A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冷却装置
CN206352989U (zh) 一种充注量少的紧凑型热管换热器
CN205860833U (zh) 一种双排冷却器装置
CN110230933A (zh) 一种新型空气冷却器
CN202993397U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220834503U (zh) 一种一体式换热过滤装置
CN210533124U (zh) 一种铝制板翅式燃油冷却器
CN219145985U (zh) 压铸式热交换器
CN201757603U (zh) 一种高效闭式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