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8455U - 热脱扣器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热脱扣器及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8455U
CN210778455U CN201922130290.2U CN201922130290U CN210778455U CN 210778455 U CN210778455 U CN 210778455U CN 201922130290 U CN201922130290 U CN 201922130290U CN 210778455 U CN210778455 U CN 210778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effect element
adjusting
traction rod
conducti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302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万军
杨娜
张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302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8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8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8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脱扣器及断路器,涉及电气技术领域。该热脱扣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脱扣机构、动触头、插接板、导电板、热效应元件和调节件。脱扣机构上设有牵引杆。导电板、热效应元件和插接板均连接于壳体。导电板的一端与插接板电连接,另一端与动触头电连接。热效应元件与牵引杆之间存在间隔,并且热效应元件能受热朝向牵引杆弯曲并带动牵引杆移动以带动脱扣机构脱扣。调节件活动连接于导电板,调节件能相对导电板移动并抵持热效应元件,以能带动热效应元件靠近或者远离牵引杆。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其采用了上述的热脱扣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脱扣器及断路器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热脱扣时间稳定,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热脱扣器及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脱扣器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电能已经成为现如今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但是电能同样也是存在潜在威胁的能源,所以在任何电路中均需要采用电路保护的装置,以保证电路的稳定,同时还能避免电能漏出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在现有技术中,脱扣器的应用随处可见,以保证电路在过载或者电路出现其他情况时,能通过脱扣器的脱扣作用实现电路的断开,避免电路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同时避免造成过多的电路损伤。
在现有技术中,脱扣器通常采用双金属片的热效应使得在电路过载等情况时,能通过双金属片的弯曲作用实现脱扣器的脱扣功能,现有技术热脱扣器体积大零件多,占用空间大无法适用于插入式断路器狭小的空间内。且零件间配合定位差,脱扣时间不稳定,进而使得断路器不能适应于多种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热脱扣器,其零件少、结构紧凑,热脱扣器脱扣时间稳定,生产一致性好,提高批量生产性能,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其零件少、结构紧凑,热脱扣器脱扣时间稳定,生产一致性好,提高批量生产性能,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脱扣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脱扣机构、动触头、插接板、导电板、热效应元件和调节件;
所述脱扣机构上设有牵引杆;
所述导电板、所述热效应元件和所述插接板均连接于所述壳体;
所述导电板的一端与所述插接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触头电连接;
所述热效应元件与牵引杆之间存在间隔,并且所述热效应元件能受热朝向所述牵引杆弯曲并带动所述牵引杆移动以带动所述脱扣机构脱扣;
所述调节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导电板,所述调节件能相对所述导电板移动并抵持所述热效应元件,以能带动所述热效应元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牵引杆。
可选择地,所述热效应元件包括双金属片和引弧板;
所述引弧板连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调节件相对应;
所述双金属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引弧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牵引杆之间存在间隔,并且所述双金属片受热能使得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牵引杆弯曲并带动所述牵引杆移动;
所述调节件能相对所述导电板移动以抵持所述引弧板,使得所述引弧板产生弹性形变并带动所述第二端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牵引杆。
可选择地,所述引弧板包括连接部和安装部;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部具有连接端和调节端,所述连接端与连接部连接,所述调节端与所述连接部相间隔并与所述调节件相对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调节端连接;
所述调节件能抵持所述调节端,并带动所述调节端靠近所述连接部,以带动所述第一端以所述连接端为中心转动并使得所述第二端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牵引杆。
可选择地,所述安装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背离所述牵引杆的开口,并且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可选择地,所述调节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调节件相对应的限位孔,部分所述调节件能伸入所述限位孔并抵持于所述限位孔的开口。
可选择地,所述安装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双金属片的二分之一的长度。
可选择地,所述引弧板还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部。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导电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动触头电连接。
可选择地,所述热脱扣器还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动触头;
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动触头;
所述第三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
一种断路器,包括热脱扣器。所述热脱扣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脱扣机构、插接板、导电板、热效应元件和调节件;
所述脱扣机构上设有牵引杆;
所述导电板、所述热效应元件和所述插接板均连接于所述壳体;
所述导电板的一端与所述插接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触头电连接;
所述热效应元件与牵引杆之间存在间隔,并且所述热效应元件能受热朝向所述牵引杆弯曲并带动所述牵引杆移动以带动所述脱扣机构脱扣;
所述调节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导电板,所述调节件能相对所述导电板移动并抵持所述热效应元件,以能带动所述热效应元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牵引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脱扣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脱扣器能通过调节件相对于导电板的移动,使得调节件抵持于热效应元件,并进一步移动调节件能通过调节件带动热效应元件远离或者靠近牵引杆,进而能增大或者缩短热效应元件和牵引杆之间的距离,当缩短热效应元件和牵引杆之间距离时能缩短热效应元件受热弯曲并带动牵引杆的反应时间,当增大热效应元件和牵引杆之间距离时能延长热效应元件受热弯曲并带动牵引杆的反应时间,进而能调整热效应元件受热弯曲打动牵引杆的时间,以实现调整该热脱扣器脱扣时间的目的,进而能在不同情况下保证热脱扣器的脱扣时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其采用了上述的热脱扣器,并且该断路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热脱扣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热脱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热脱扣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提供的热脱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提供的热脱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热效应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引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引弧板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热脱扣器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调节件和限位孔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热脱扣器;11-断路器;12-壳体;100-热效应元件;110-双金属片;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0-引弧板;121-安装部;1211-调节端;1212-连接端;1213-调节区;1214-安装区;1215-弯曲区;122-连接部;1221-连接区;1222-稳固区;123-弹性部;124-限位孔;200-调节件;210-圆头;220-调节螺钉;300-导电板;310-螺纹孔;400-插接板;500-脱扣机构;510-牵引杆;520-动触头;521-延伸部;610-第一导线;620-第二导线;630-第三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断路器11,其能应用于电路中,并且当该电路的负荷超过预设负荷时该断路器11能通过其脱扣功能实现电路的断路,避免对电路造成损伤,进而消除对于使用者的安全隐患。并且,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断路器11能够调整其灵敏度及其脱扣响应速度,进而提高断路器11的便利性。
其中,该断路器11包括热脱扣器10,该热脱扣器10能实现调整该断路器11的灵敏度及其脱扣响应速度的目的,其中,热脱扣器10能用于在电路过载时执行脱扣功能进而实现断路器11脱扣的目的,以使得电路断路。
请参阅图1,热脱扣器10包括壳体12和设置于壳体12内的脱扣机构500、动触头520、插接板400、导电板300、热效应元件100和调节件200。
脱扣机构500上设有牵引杆510,牵引杆510能相对于脱扣机构500移动并实现脱扣机构500的脱扣功能,当脱扣机构500执行其脱扣功能时,此时热脱扣器10断开断路器11所在电路,进而实现电路的断路。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导电板300、热效应元件100和插接板400均连接于壳体12。其中,插接板400用于插接外界电路端子,进而实现将断路器11接入电路的目的。导电板300的一端与插接板400电连接,另一端与脱扣机构500动触头520电连接,当插接板400插接于外界电路端子时,外界电路的电流经由插接板400流入,并通过导电板300导向至脱扣机构500动触头520。热效应元件100与牵引杆510之间存在间隔,并且热效应元件100能受热朝向牵引杆510弯曲并带动牵引杆510移动以带动脱扣机构500脱扣,进而能使得动触头520移动至断电工位上,实现热脱扣器10的脱扣。其中,当电路过载时,此时由于电路中电流增大,使得电路中产生的热量增大,便能使得热效应元件100受热弯曲,弯曲至一定程度的热效应元件100能抵持于牵引杆510,并在热效应元件100继续弯曲的情况下,热效应元件100便能带动牵引杆510移动,进而通过牵引杆510实现脱扣机构500的脱扣功能,进而使得动触头520移动至断电工位上,便能通过断路器11断开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板300和热效应元件100设置于脱扣机构500的同一侧,以使得热脱扣器10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
调节件200活动连接于导电板300,调节件200能相对导电板300移动并抵持热效应元件100,以能带动热效应元件100靠近或者远离牵引杆510。当通过调节件200带动热效应元件100靠近牵引杆510时,能缩短热效应元件100和牵引杆510之间的距离,进而能缩短热效应元件100受热弯曲并带动牵引杆510的时间;当通过调节件200带动热效应元件100远离牵引杆510时,能增大热效应元件100和牵引杆510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延长热效应元件100受热弯曲并带动牵引杆510的时间,以实现调整该热脱扣器10脱扣时间的目的,进而能在不同情况下保证热脱扣器10的脱扣时间稳定。另外,通过上述方式还能实现调整断路器11灵敏度及脱扣反应速度的目的,进而能提高断路器11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5,热效应元件100包括双金属片110和引弧板120。引弧板120连接于壳体12,并与调节件200相对应,进而使得调节件200相对导电板300移动时能抵持引弧板120。双金属片1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其中,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分别为双金属片110在其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第一端111连接引弧板120,第二端112与牵引杆510之间存在间隔,并且双金属片110受热能使得第二端112朝向牵引杆510弯曲并带动牵引杆510移动,即在双金属片110受热时,此时能通过第二端112的弯曲实现抵持牵引杆510的目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双金属片110的第一端111焊接在引弧板120上,进而保证双金属片110和引弧板1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双金属片110和引弧板12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连接,例如,粘接,或者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固定连接于引弧板120上等。
需要说明的是,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111与导电板300电连接,第二端112与动触头520电连接,进而使得电流经由插接板400导向至导电板300时,能通过导电板300将电流导向至双金属片110。此时,当电路过载,流经双金属片110的电流增大,使得双金属片110自身发热增加,便能实现双金属片110受热朝向牵引杆510弯曲并带动牵引杆510移动的目的,进而实现脱扣机构500脱扣的功能。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热脱扣器10还包括第二导线620和第三导线630。其中第二导线62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端112,第二导线620的另一端连接于动触头520。第三导线630的一端连接于导电板300,第三导线63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端111,进而能实现将双金属片110接入至电路的目的。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双金属片110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接入电路中,例如取消第三导线630的设置,使得双金属片110直接连接于导电板300并与导电板300之间实现电连接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热脱扣器10还包括第一导线610,第一导线610的一端连接于导电板300,第一导线610的另一端连接于动触头520,进而能使得导电板300与动触头520之间实现电连接。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第一导线610的设置,进而使得导电板300直接连接于动触头520并实现动触头520和导电板300之间的电连接。
另外,动触头520还具有一延伸部521,该延伸部521朝向引弧板120延伸,并与引弧板120之间具有间距。当动触头520上产生电弧时,能通过引弧板120的引弧作用使得电弧从延伸部521传递至引弧板120,进而避免电弧对电路的其他元件造成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双金属片110也可以采用旁热式的方式实现受热弯曲并带动牵引杆510移动,进而带动脱扣机构500脱扣的目的。例如,将双金属片110靠近导电板300设置,当电路过载时,此时流经导电板300的电流增大,导电板300产生的热量则增加,导电板300的热量散发至双金属片110并向双金属片110提供加热作用,在热量升高的同时,双金属片110受热弯曲并能抵持牵引杆510,进而带动牵引杆510移动并使得脱扣机构500脱扣。
另外,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5,调节件200能相对导电板300移动以抵持引弧板120,使得引弧板120产生弹性形变并带动第二端112靠近或者远离牵引杆510。其中,当调节件200抵持于引弧板120并继续相对于导电板300移动时,此时调节件200能带动引弧板120产生弹性形变,产生弹性形变的引弧板120能带动第一端111移动,并进一步实现带动第二端112相对牵引杆510移动,并选择性地远离或者靠近牵引杆510的目的。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热效应元件100也可以作为一体式的开关,例如,热效应元件100仅包括一连接于壳体12上的双金属片110,双金属片110具有用于连接壳体12的端子,同时还具有对应于调节件200的第一端111,并且具有用于受热弯曲并带动牵引杆510移动的第二端112;另外,当然热效应元件100也可以看作是双金属片110和引弧板120一体成型为一个一体式开关。
可选择地,请结合参阅图5、图6和图7,引弧板120包括连接部122和安装部121。连接部122与壳体12固定连接。安装部121具有连接端1212和调节端1211,连接端1212与连接部122连接,调节端1211与连接部122相间隔并与调节件200相对应,第一端111与调节端1211连接,并且第二端112与连接端1212之间具有间距。调节件200能抵持调节端1211,并带动调节端1211靠近连接部122,以带动第一端111以连接端1212为中心转动并使得第二端112靠近或者远离牵引杆510。其中,连接部122能用于引弧,进而使得断路器11内部产生电弧时,能将电弧引至连接部122上。
在引弧板120处于未发生形变时,调节件200能相对于导电板300移动并抵持调节端1211,当调节件200继续相对于导电板300移动,便能通过调节件200推动调节端1211并带动调节端1211朝向连接部122移动,进而使得安装部121朝向连接部122弯曲,此时可以将调节端1211的移动看作为以连接端1212为中心的转动,所以连接于调节端1211的第一端111则同样能看作为以连接端1212为中心转动,进而能带动双金属片110整体以连接端1212为中心转动,进而使得第二端112以连接端1212为中心转动,便能实现第二端112选择性的靠近或者远离牵引杆5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安装部121处于未发生形变的状态时,安装部121成呈长条片状,并且双金属片110的第一端111贴合于调节端1211,即双金属片110能沿安装部121的表面延伸,并且第二端112伸出安装部121同时与连接端1212之间具有间距,以使得当第一端111以连接端1212为中心转动时,第二端112同样能以连接端1212为中心转动并实现选择性地远离或者靠近牵引杆51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21的长度大于双金属片110的二分之一的长度,以提高安装部121带动双金属片110移动并调节双金属片110和牵引杆510之间距离的调节便利性,能便于调节时的调节精度,并且能便于安装部121复位时带动双金属片110回复至初始位置,避免安装部121出现永久变形进而造成调节失效的情况。
可选择地,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端1211的宽度大于连接端1212的宽度,并使得安装部121呈L形。其中,安装部121可以看作包括弯曲区1215、安装区1214和调节区1213,其中弯曲区1215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连接端1212位于弯曲区1215的其中一端,即弯曲区1215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22。另外,调节区1213设置于弯曲区1215远离连接端1212的一端,安装区1214则设置于调节区1213的一侧并共同形成调节端1211,其中调节端1211沿第二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进而使得调节端1211和弯曲区1215共同形成L形的安装部12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111安装于安装区1214,并且双金属片110与安装区1214相贴合,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双金属片110沿第一方向延伸。调节区1213与调节件200相对应。调节件200能相对于导电板300移动并抵持调节区1213,当调节件200继续相对于导电板300移动便能带动调节区1213靠近连接部122,进而使得弯曲区1215弯曲,此时调节区1213和安装区1214可以看作为以连接端1212为中心转动,进而实现第一端111以连接端1212为中心转动,进一步实现第二端112以连接端1212为中心转动并选择性地靠近或者远离牵引杆510。
在本实施例中,将安装部121设置为L形,并且将双金属片110的第一端111贴合设置于安装区1214,同时使得双金属片110沿第一方向延伸,能使得双金属片110大致与弯曲区1215相平行,能使得当弯曲区1215产生弹性形变并弯曲时,便能在弯曲区1215弯曲的情况下,避免拱起或者翘起的弯曲区1215对双金属片110施加外力,进而避免造成双金属片110在受热以外的情况下弯曲而影响双金属片110对牵引杆510的推动时间以及影响双金属片110灵敏度的情况。
可选择地,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21和连接部122之间形成背离牵引杆510的开口,并且连接端1212位于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双金属片110和弯曲区1215相互平行,并且双金属片110贴合于安装区1214,在忽略双金属片110的厚度的情况下,第一端111、第二端112和连接端1212位于同一平面上,所以,连接端1212位于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指代的是,双金属片110的长度大于弯曲区1215的长度,并且连接端1212在双金属片11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以使得当第一端111以连接端1212为中心转动时,可以看作双金属片110以双金属片110上对应于连接端1212的一点为中心转动,此时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位于转动中心相对的两侧,此时双金属片110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可以看作杠杆,其中双金属片110上对应连接端1212的部分为支点,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以该支点为中心形成杠杆,即以图1为视角时,当调节件200带动调节区1213向连接部122移动,此时安装区1214带动第一端111向下移动,而第二端112则向上移动并靠近牵引杆510。需要说明的是,当安装部121和连接部122共同形成的开口背离牵引杆510时,此时引弧板120的连接部122具有引弧功能,进而能将断路器11内部的电弧引向连接部122并通过连接部122将电流导向指定位置。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部121和连接部122之间形成开口的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请参阅图3,安装部121和连接部122之间形成朝向牵引杆510的开口,此时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位于连接端1212的同一侧。此时,当调节件200带动调节区1213靠近连接部122时,弯曲区1215弯曲并使得安装区1214带动双金属片110整体以连接端1212为中心转动,此时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朝向同一方向移动,即以图3为视角时,当调节件200带动调节区1213向连接部122移动,此时安装区1214带动第一端111向下移动,同时第二端112向下移动并远离牵引杆510。需要说明的是,当安装部121和连接部122形成的开口朝向牵引杆510时,此时引弧板120不具备引弧功能。
可选择地,引弧板120还包括弹性部123,弹性部123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22,另一端连接于安装部12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1212连接于弹性部123,弹性部123呈弧形,弹性部123的其中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22,并且连接部122与弹性部123的弧形相切;弹性部123的另一端连接于安装部121。并且安装部121与弹性部123的弧形相切。当调节件200带动调节区1213朝向连接部122移动时,此时能通过弹性部123的弯曲降低弯曲区1215的弯曲程度,能向安装部121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能通过弹性部123的设置降低连接端1212和连接部122之间的剪切应力,提高安装部121和连接部1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当调节件200带动安装部121朝向连接部122移动时,仅弹性部123弯曲,从而实现安装部121靠近连接部122,并使得双金属片110相对牵引杆510移动的目的。
另外,请参阅图4,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部123还可以是设置于连接部122和安装部121之间的其他弹性件,例如弹簧或者弹片,进而使得调节件200在带动安装部121靠近连接部122时,安装部121的移动方式为平移,进而能使得安装部121能带动双金属片110沿直线移动,同样能实现双金属片110选择性靠近或者远离牵引杆510的目的。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连接部122的设置,直接将弹性部123连接于壳体12上,即,此时引弧板120包括安装部121和弹性部123,安装部121用于安装双金属片110,弹性部123的一端连接于安装部121,另一端连接于壳体12。
另外,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9,调节端1211上还设置有与调节件200相对应的限位孔124,部分调节件200能伸入限位孔124并抵持于限位孔124的开口。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200为通过螺纹连接于导电板300上的调节螺钉220,即在导电板300上开设有与调节螺钉220相适配的螺纹孔310,调节螺钉220活动设置于螺纹孔310内部,并且调节螺钉220能通过旋入或者旋出的方式调整调节螺钉220伸出螺纹孔310的长度,进而选择性地抵持或者脱离引弧板120,并且在抵持于引弧板120的情况下还能带动引弧板120产生弹性形变,进而实现带动双金属片110移动的目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螺钉220靠近引弧板120的一端设置圆头210,并且该圆头210的最大直径大于限位孔124的直径,避免圆头210和调节螺钉220穿过限位孔124。当调节螺钉220抵持于调节件200时,圆头210的顶端伸入限位孔124的内部,并且圆孔的球面抵持于限位孔124的开口处,能通过圆头210和限位孔124的配合避免调节螺钉220在引弧板120上滑动,进而能保证通过调节件200调节断路器11灵敏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螺钉220的端部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台形、棱台型或者锥形等。
另外,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2包括连接区1221和稳固区1222,其中连接区1221连接于弹性部123,稳固区1222设置于连接区1221远离弹性部123的一端,并且连接区1221和稳固区1222均连接于壳体12,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稳固区1222呈工字型,进而能提高稳固区1222和壳体12之间接触面积,便能通过稳固区1222提高引弧板120与壳体12的连接稳定性。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例如稳固区1222的宽度大于连接区1221的宽度等。当然,也可以取消连接区1221的设置,使得弹性部123直接连接于稳固区1222。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2、弹性部123和安装部121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进而能保证引弧板120的整体稳定性,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122、弹性部123和安装部121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形成,例如,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固定连接等。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断路器11及热脱扣器10能通过调节件200相对于导电板300的移动,使得调节件200抵持于热效应元件100,并进一步移动调节件200能通过调节件200带动热效应元件100远离或者靠近牵引杆510,进而能增大或者缩短热效应元件100和牵引杆510之间的距离,当缩短热效应元件100和牵引杆510之间距离时能缩短热效应元件100受热弯曲并带动牵引杆510的反应时间,当增大热效应元件100和牵引杆510之间距离时能延长热效应元件100受热弯曲并带动牵引杆510的反应时间,进而能调整热效应元件100受热弯曲打动牵引杆510的时间,以实现调整该热脱扣器10脱扣时间的目的,进而能在不同情况下保证热脱扣器10的脱扣时间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热脱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脱扣机构、动触头、插接板、导电板、热效应元件和调节件;
所述脱扣机构上设有牵引杆;
所述导电板、所述热效应元件和所述插接板均连接于所述壳体;
所述导电板的一端与所述插接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触头电连接;
所述热效应元件与牵引杆之间存在间隔,且所述热效应元件能受热朝向所述牵引杆弯曲并带动所述牵引杆移动以带动所述脱扣机构脱扣;
所述调节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导电板,所述调节件能相对所述导电板移动并抵持所述热效应元件,以能带动所述热效应元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牵引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效应元件包括双金属片和引弧板;
所述引弧板连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调节件相对应;
所述双金属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引弧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牵引杆之间存在间隔,且所述双金属片受热能使得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牵引杆弯曲并带动所述牵引杆移动;
所述调节件能相对所述导电板移动以抵持所述引弧板,使得所述引弧板产生弹性形变并带动所述第二端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牵引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板包括连接部和安装部;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部具有连接端和调节端,所述连接端与连接部连接,所述调节端与所述连接部相间隔并与所述调节件相对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调节端连接;
所述调节件能抵持所述调节端,并带动所述调节端靠近所述连接部,以带动所述第一端以所述连接端为中心转动并使得所述第二端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牵引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背离所述牵引杆的开口,并且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调节件相对应的限位孔,部分所述调节件能伸入所述限位孔并抵持于所述限位孔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双金属片的二分之一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板还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导电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动触头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脱扣器还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动触头;
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动触头;
所述第三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
10.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脱扣器。
CN201922130290.2U 2019-11-29 2019-11-29 热脱扣器及断路器 Active CN210778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0290.2U CN210778455U (zh) 2019-11-29 2019-11-29 热脱扣器及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0290.2U CN210778455U (zh) 2019-11-29 2019-11-29 热脱扣器及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8455U true CN210778455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34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30290.2U Active CN210778455U (zh) 2019-11-29 2019-11-29 热脱扣器及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8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82270A (en) Thermal fuse
EP2930735B1 (en) Overload protection device, and thermomagnetic adjustable release for breaker comprising same
CN112885670A (zh) 热脱扣器及断路器
CN210778455U (zh) 热脱扣器及断路器
US2144120A (en) Thermal contactor
CN108305820B (zh) 一种断路器
CN201298474Y (zh) 微动开关
JP5324640B2 (ja) 配線用遮断器のバイメタル組立体
EP2801995B1 (en) Circuit breaker
CN213781968U (zh) 脱扣机构及具有该脱扣机构的断路器
CN212517093U (zh) 一种新型电热脱扣机构
US20100308952A1 (en) Safety Device For Switch
CN205354984U (zh) 电流过载保护器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CN214542102U (zh) 断路器用保护机构
CN209859882U (zh) 触头机构及热过载继电器
JP3731380B2 (ja)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この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を用いた電池パック
CN209766325U (zh) 导电弹片的支撑件结构
CN217740457U (zh) 用于断路器的过载保护装置和断路器
EP2913834B1 (en) Contact assembly of switching device and switching device thereof
CN211150479U (zh) 一种动触头及断路器
CN219203073U (zh) 一种热磁式脱扣器及具有其的塑壳断路器
CN114267568B (zh) 户外电力保护开关
CN212874392U (zh) 一种动静触头可互换位置装配的开关装置
US3011037A (en) Thermostatic and magnetically actuated flasher
WO2024027774A1 (zh) 一种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