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6036U - 头戴式显示器及其面罩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显示器及其面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6036U
CN210776036U CN201921467819.3U CN201921467819U CN210776036U CN 210776036 U CN210776036 U CN 210776036U CN 201921467819 U CN201921467819 U CN 201921467819U CN 210776036 U CN210776036 U CN 210776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interface
fixedly connected
base
elastic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678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成
杨林林
林益邦
贾王欢
罗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6781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6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6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6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面罩及头戴式显示器。面罩包括底座、弹性支撑结构及弹性界面结构,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之间,所述弹性界面结构受到用户脸部挤压时能够朝向所述底座所在方向变形并拉动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变形,从而使所述弹性界面结构贴合用户脸部,以适应不同用户的脸部轮廓,即面罩具备自适应用户脸部轮廓的功能,提高了面罩的适配性,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从而提高了面罩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头戴式显示器及其面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器及其面罩。
背景技术
头戴式显示器(Head Mount Display,简称HMD)用来对用户提供增强和/或虚拟信息、和/或混合现实。因HMD的使用为佩戴在用户的头上,其面罩需与用户的脸部进行物理接触以进行脸部支撑。然而,不同的用户,脸部轮廓各不相同,而现有的面罩与用户脸部轮廓适配性较低,导致有些用户在佩戴使用时不舒适,造成用户的使用体验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一种能够提高适配性的头戴式显示器及其面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面罩,包括底座、弹性支撑结构及弹性界面结构,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之间,所述弹性界面结构受到用户脸部挤压时能够朝向所述底座所在方向变形并拉动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变形,从而使所述弹性界面结构贴紧用户脸部。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弹性支撑结构为弹性结构,在弹性界面结构受到用户脸部挤压时能够朝向底座所在方向变形并拉动弹性支撑结构变形,从而使弹性界面结构贴紧用户脸部以适应不同用户的脸部轮廓,即面罩具备自适应用户脸部轮廓的功能,提高了面罩的适配性,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从而提高了面罩的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撑结构与弹性界面结构之间具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处,换而言之,弹性界面结构与弹性支撑结构之间的连接为非连续性的,即弹性界面结构与弹性支撑结构之间的连接为断点连接,增加了弹性支撑结构的变形空间,提高了面罩的变形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面罩的适配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及第二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之间,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连接而形成至少一个连接处,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之间,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连接而形成至少一个连接处,通过独立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与第二弹性支撑件连接底座与弹性界面结构,有利于简化面罩的结构及降低面罩的制备难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均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固定连接而形成一个连接处,所述第二固定部由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延伸形成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由所述第一固定部背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而形成一个连接处。第一弹性支撑件及第二弹性支撑件均与底座通过两个连接处连接,第一弹性支撑件及第二弹性支撑件均与弹性界面结构通过一个连接处连接,有利于在简化面罩结构的同时,提高面罩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头戴式显示器的使用稳定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设凹槽,所述弹性界面结构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界面部、第二界面部、第三界面部及第四界面部,所述第二界面部与所述第四界面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界面部固定连接而形成一个连接处,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四界面部固定连接而形成一个连接处,所述第三界面部对应所述凹槽形成鼻托,所述鼻托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由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分别位于面罩的两侧,如此,提高面罩的结构稳定性。且由于第三界面部形成鼻托,用于接触保护用户鼻部,而底座形成凹槽,用于避让用户鼻部,从而方便用户佩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界面部对应所述第一侧边设置,所述第二界面部对应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所述第三界面部对应所述第三侧边设置,所述第四界面部对应所述第四侧边设置,所述第三侧边朝向所述第一侧边所在一方凹陷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三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三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分别与第二界面部、第一侧边及第三侧边固定,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有利于提高面罩的结构稳定性;第二弹性支撑件分别与第四界面部、第一侧边及第三侧边固定,亦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有利于提高面罩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侧边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及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三侧边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及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段朝向所述第一侧边所在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三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所述鼻托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三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第三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第三固定部相对设置,有利于提高弹性支撑结构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界面部包括连接设置第一装设段及第二装设段,所述第一装设段连接于所述第二界面部与所述第二装设段之间,所述第二装设段连接于所述第四界面部与所述第一装设段之间,所述第一装设段远离所述第二界面部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段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固定相接,所述第二装设段远离所述第四界面部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段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固定相接,从而形成所述鼻托。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装设段远离所述第二界面部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段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固定相接,所述第二装设段远离所述第四界面部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段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固定相接,以更贴合用户脸部弧度,提高面罩的适配性,且使面罩的鼻托所在一侧形成蝶形结构,提高了面罩的轻便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及所述弹性界面结构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围成镂空区域,或者,所述弹性支撑结构为镂空结构而形成镂空区域。由于具有镂空区域,增加了弹性支撑结构的变形空间,从而提高面罩的弹性变形能力,有利于提高面罩与用户脸部的适配性。进一步地,由于面罩上具镂空区域,提高了面罩的透气性,亦减少了面罩的重量,使得面罩轻便小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面罩还包括遮光透气件,所述遮光透气件固定于所述底座及所述界面结构上并遮盖所述镂空区域,用于阻挡外界光进入面罩内部,提高头戴式显示器的显示质量。由于遮光透气件具透气性,当用户佩戴面罩时,用户脸部、面罩的内腔与面罩的外界空气相通,减少用户佩戴时的闷热感受,使用户佩戴更为舒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界面结构在投影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要大于所述底座于所述投影平面的正投影面积,所述弹性界面结构与所述底座的层叠方向与所述投影平面相垂直,在确保弹性界面结构具与用户脸部贴合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减小面罩的重量及占用空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面罩还包括柔性件,所述柔性件沿所述弹性界面结构背离所述底座一侧的轮廓设置,用于与用户脸部接触以保护用户脸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件包括海绵及包裹所述海绵的包覆件,具备较好的透气性能及吸汗性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以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器,包括上述的面罩及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用于显示信息。
由于头戴式显示器中的弹性支撑结构为弹性结构,在弹性界面结构受到用户脸部挤压时能够朝向底座所在方向变形并拉动弹性支撑结构变形,从而使弹性界面结构贴紧用户脸部以适应不同用户的脸部轮廓,即面头戴式显示器具备自适应用户脸部轮廓的功能,提高了头戴式显示器的适配性,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从而提高了头戴式显示器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头戴式显示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器的另一角度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器的面罩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面罩的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面罩的支架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6为支架的又一视角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面罩的侧视图。
图8为柔性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头戴式显示器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器的另一角度的侧视示意图。一种头戴式显示器100,包括面罩101及固定于面罩101上的显示器103。显示器103用于显示信息。可以理解,头戴式显示器100还可包括其他部件,例如电源、处理器、接口等等,在此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3,图3为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器的面罩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面罩101包括支架10及柔性件30。支架10包括底座12、弹性界面结构13及弹性支撑结构15。弹性支撑结构15固定连接于底座11与弹性界面结构13之间。柔性件30固定于弹性界面结构15上并沿弹性界面结构15的轮廓设置。弹性界面结构13受到用户脸部挤压时能够朝向底座12所在方向变形并拉动弹性支撑结构15变形,从而使弹性界面结构13带动柔性件30贴紧用户脸部而自适应用户脸部轮廓。
由于弹性支撑结构15为弹性结构,在弹性界面结构受到用户脸部挤压时能够朝向底座12所在方向变形并拉动弹性支撑结构变形,从而使弹性界面结构13带动柔性件30贴紧用户脸部,以适应不同用户的脸部轮廓,即面罩101具备自适应用户脸部轮廓的功能,提高了面罩101的适配性,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从而提高了面罩101的使用体验。
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图3所示的面罩的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具体的,底座12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侧边121、第二侧边122、第三侧边123及第四侧边124,第一侧边121与第三侧边123相对设置,第二侧边122与第四侧边124相对设置。第三侧边123为弯曲结构,第三侧边123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连接段1231、第二连接段1233及第三连接段1235。第一连接段1231连接于第二侧边122与第二连接段1233之间。第二连接段1233大致位于第三侧边123的中部并朝向第一侧边121所在方向凹陷形成凹槽126。凹槽126对应用户的鼻部设置,用于避让用户鼻部,方便将面罩101佩戴在用户头部。第三连接段1235连接于第四侧边124与第二连接段1233之间。底座12还具两个通孔127。一个通孔127设置于凹槽126与第一连接段1231相邻一侧,另一个通孔125设置于凹槽126与第三连接段1235相邻的一侧。两个通孔127对应用户眼睛设置,用于固定显示器103。
弹性界面结构13大致呈片体状。弹性界面结构13的轮廓贴合人体脸部弧度。弹性界面结构13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界面部131、第二界面部132、第三界面部133及第四界面部134。第二界面部132与第四界面部134相对设置。第一界面部131对应第一侧边121设置,第二界面部132对应第二侧边122设置,第三界面部133对应第三侧边123设置,第四界面部134对应第四侧边124设置。第三界面部133包括连接设置第一装设段1331及第二装设段1333。第一装设段1331连接于第二界面部132与第二装设段1333之间,第二装设段1333连接于第四界面部134与第一装设段1331之间。第一装设段1331远离第二界面部132的一端朝向第二连接段1233延伸并与第二连接段1233固定相接,第二装设段1333远离第四界面部134的一端朝向第二连接段1233延伸并与第二连接段1233固定相接,从而形成鼻托136。鼻托136对应凹槽126设置,用于接触及保护用户鼻部,方便用户佩戴。
另外,弹性界面结构13在投影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要大于底座12于所述投影平面的正投影面积,所述弹性界面结构13与所述底座12的层叠方向与所述投影平面相垂直,以在确保弹性界面结构13与用户脸部贴合的具足够接触面积的同时,减小面罩101的重量及占用空间。可以理解,不限定弹性界面结构13在投影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底座12于所述投影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弹性界面结构13在投影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也可小于或等于底座12于所述投影平面的正投影面积。
弹性支撑结构15与底座13之间围成镂空区域150,弹性支撑结构15、弹性界面结构13及底座12共同围成镂空区域150。由于具有镂空区域150,增加了弹性支撑结构15的变形空间,从而提高面罩10的弹性变形能力,有利于提高面罩101与用户脸部的适配性。进一步地,由于面罩101上具镂空区域150,减少了面罩101的重量,使得面罩101轻便小巧。
弹性支撑结构15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151与第二弹性支撑件153,第一弹性支撑件151固定连接于弹性界面结构13与底座11之间,第二弹性支撑件153固定连接于弹性界面结构13与底座11之间。通过独立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151与第二弹性支撑件153连接底座12与弹性界面结构13,有利于简化面罩101的结构及降低面罩101的制备难度。
第一弹性支撑件151与第二弹性支撑件153均大致呈筋条状。请结合参阅图5,第一弹性支撑件151与第二弹性支撑件153均包括第一固定部154、第二固定部155及第三固定部156。其中,第一弹性支撑件151的第一固定部154与第二界面部132固定连接而形成一个连接处,第一弹性结构156的第二固定部155由第一固定部154的一端延伸并与第一侧边121固定连接,第一弹性结构151的第三固定部156由第一固定部154远离第二固定部155的另一端弯曲延伸并与第一连接段1231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支撑件157的第一固定部154与第四界面部134固定连接而形成一个连接处,第二弹性支撑件157的第二固定部155由第一固定部154的一端延伸并与第一侧边121固定连接而形成一个连接处,第二弹性支撑件157的第三固定部156由第一固定部154远离第二固定部155的另一端弯曲延伸并与第三连接段1235固定连接而形成一个连接处。如此,从面罩101的鼻托136所在一侧来看,面罩101大致呈蝶形结构。第一弹性支撑件151的第二固定部155与第三固定部156相对设置,第二弹性支撑件153的第二固定部155与第三固定部156相对设置,有利于提高弹性支撑结构15的支撑稳定性。
弹性界面结构13与弹性支撑结构15仅通过两个第一固定部154固定连接,即通过两个间隔设置的两个连接处固定连接,换而言之,弹性界面结构13与弹性支撑结构15之间的连接为非连续性的,即弹性界面结构13与弹性支撑结构15之间的连接为断点连接,增加了弹性支撑结构15的变形空间,提高面罩101的变形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面罩101的适配性。
第一弹性支撑件151及第二弹性支撑件153均与底座12通过两个连接处连接,而第一弹性支撑件151及第二弹性支撑件153均与弹性界面结构13通过一个连接处连接,有利于在简化面罩101结构的同时,提高面罩101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头戴式显示器100的使用稳定性。
当用户佩戴头戴式显示器100,弹性界面结构13受到用户脸部挤压而向底座12方向(如图6所示的X1、X2方向)变形,弹性界面结构13拉动弹性支撑结构15的第一弹性支撑件151与第二弹性支撑件153向面罩101的内部(如图2所示的6方向)变形,使得弹性界面结构13上的柔性件30贴紧用户脸部。
支架10可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备,可采用一射注射成型;也可以采用二次注射成型。在采用二次注射成型时,弹性界面结构13与面罩101的其他部分分开成型。
可以理解,底座12及弹性界面结构13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与弹性支撑结构15围成镂空区域150,或者,弹性支撑结构15为镂空结构而形成镂空区域。
请参阅图7,图7为柔性件的剖视图,柔性件30包括海绵31及包覆于海绵的包覆件33,所述包覆件可以为织布或皮革。柔性件30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于弹性界面结构13背离底座12的一面上。由于柔性件30包括海绵及包覆件,具备较好的透气性能及吸汗性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可以理解,柔性件30可以直接为布料或皮革,也可以为透气性能较好的材料替代,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不限定弹性支撑结构15的结构,即不限定弹性支撑结构15包括间隔独立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151及第二弹性支撑件153,例如,弹性支撑结构15可以为一网格结构,弹性支撑结构15与弹性界面结构13之间具两个以上的连接处,以提高弹性支撑结构15与弹性界面结构1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头戴式显示器100的使用稳定性及延长头戴式显示器100的使用寿命;弹性支撑结构15与底座12之间亦具两个以上的连接处,以提高弹性支撑结构15与底座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头戴式显示器100的使用稳定性及延长头戴式显示器100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弹性支撑结构15与弹性界面结构13之间的连接处也可以为一个,例如弹性支撑结构15与弹性界面结构13之间的连续性连接;弹性支撑结构15与底座12之间的连接处也可以为一个,例如弹性支撑结构15与底座12之间的连续性连接。弹性支撑结构15支撑连接底座12与弹性界面结构13即可。
在一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撑结构15为一整体结构,弹性支撑结构15可以包括镂空区域150。
可以理解,不限定底座12及弹性界面结构13的形状及结构。
可以理解,可以省略柔性件30,弹性界面结构13在使用时直接与用户脸部接触。
请参阅图8,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面罩的侧视图。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面罩201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面罩101大致相同,不同在于,面罩201还包括遮光透气件60。遮光透气件60固定于支架40的侧部。遮光透气件60固定于弹性界面结构(图未示)与底座42并遮盖镂空区域(图未示),从而阻挡外界光进入面罩201的内腔,提高具面罩201的头戴式显示器的显示质量。由于弹性支撑结构与弹性界面结构断点连接,及遮光透气件60具透气性,当用户佩戴面罩201时,用户脸部、面罩201的内腔与面罩201的外界空气相通,减少用户佩戴时的闷热感受,使用户佩戴更为舒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弹性支撑结构及弹性界面结构,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之间,所述弹性界面结构受到用户脸部挤压时能够朝向所述底座所在方向变形并拉动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变形,从而使所述弹性界面结构贴紧用户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结构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之间具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及第二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之间,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连接而形成至少一个连接处,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之间,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连接而形成至少一个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均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固定连接而形成一个连接处,所述第二固定部由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延伸形成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由所述第一固定部背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而形成一个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凹槽,所述弹性界面结构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界面部、第二界面部、第三界面部及第四界面部,所述第二界面部与所述第四界面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界面部固定连接而形成一个连接处,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四界面部固定连接而形成一个连接处,所述第三界面部对应所述凹槽形成鼻托,所述鼻托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界面部对应所述第一侧边设置,所述第二界面部对应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所述第三界面部对应所述第三侧边设置,所述第四界面部对应所述第四侧边设置,所述第三侧边朝向所述第一侧边所在一方凹陷形成所述凹槽,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三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三侧边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边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及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段朝向所述第一侧边所在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三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所述鼻托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三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第三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第三固定部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界面部包括连接设置第一装设段及第二装设段,所述第一装设段连接于所述第二界面部与所述第二装设段之间,所述第二装设段连接于所述第四界面部与所述第一装设段之间,所述第一装设段远离所述第二界面部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段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固定相接,所述第二装设段远离所述第四界面部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段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固定相接,从而形成所述鼻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及所述弹性界面结构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围成镂空区域,或者,所述弹性支撑结构为镂空结构而形成镂空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还包括遮光透气件,所述遮光透气件固定于所述底座及所述弹性界面结构上并遮盖所述镂空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界面结构在投影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要大于所述底座于所述投影平面的正投影面积,所述弹性界面结构与所述底座的层叠方向与所述投影平面相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还包括柔性件,所述柔性件沿所述界面结构背离所述底座一侧的轮廓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包括海绵及包裹所述海绵的包覆件。
14.一种头戴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面罩及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用于显示信息。
CN201921467819.3U 2019-09-04 2019-09-04 头戴式显示器及其面罩 Active CN210776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67819.3U CN210776036U (zh) 2019-09-04 2019-09-04 头戴式显示器及其面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67819.3U CN210776036U (zh) 2019-09-04 2019-09-04 头戴式显示器及其面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6036U true CN210776036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5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67819.3U Active CN210776036U (zh) 2019-09-04 2019-09-04 头戴式显示器及其面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60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6308A (zh) * 2019-09-06 2020-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面罩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WO2023197863A1 (zh) * 2022-04-15 2023-10-19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面罩的支撑架、面罩以及头戴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6308A (zh) * 2019-09-06 2020-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面罩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WO2021043305A1 (zh) * 2019-09-06 2021-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面罩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WO2023197863A1 (zh) * 2022-04-15 2023-10-19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面罩的支撑架、面罩以及头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76036U (zh) 头戴式显示器及其面罩
CN215416108U (zh) 一种贴脸面罩及头戴设备
CN206321884U (zh) 一种用于头戴设备的贴面装置
CN212933136U (zh) 面罩支架及头戴显示装置
CN206096626U (zh) 一种vr头盔
CN116990978A (zh) 一种面罩支架及面罩
CN209746272U (zh) 一种头戴设备遮光罩
CN214311112U (zh) 一种视角度广的vr透气面罩
CN212185275U (zh) 一种口罩的支架结构
CN211698434U (zh) 一种面罩以及智能眼镜
CN220709468U (zh) 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后头垫及头戴设备
CN213848918U (zh) 舒适型面罩
CN220419705U (zh) 一种支架、面罩、脑垫及头戴显示设备
CN220419707U (zh) 一种面罩支架及面罩
CN212723533U (zh) 一种vr设备
CN218240563U (zh) 头戴显示设备的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CN220438684U (zh) 一种面罩支架及面罩
CN219046155U (zh) 一种头戴设备前额托组件及头戴设备
CN218446227U (zh) 一种双目显示面罩及其智能头戴显示装置
CN215006110U (zh) 智能眼镜
CN220271673U (zh) 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
CN220419706U (zh) 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后头垫及头戴显示设备
CN220709469U (zh) 一种面罩支架及面罩
CN217279128U (zh) 一种vr眼镜
CN213276130U (zh) 一种具有眼部护理效果的vr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