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1673U - 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71673U
CN220271673U CN202322369961.7U CN202322369961U CN220271673U CN 220271673 U CN220271673 U CN 220271673U CN 202322369961 U CN202322369961 U CN 202322369961U CN 220271673 U CN220271673 U CN 220271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djustable bracket
bases
human body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699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巩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699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71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71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71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头戴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可调支架包括两组底座、人体贴合部,底座包括由第一支撑部、折弯部和第二支撑部相连形成的U型结构,人体贴合部包括弧形贴合面、与弧形贴合面相背设置的安装面,第二支撑部与安装面相连,人体贴合部受到挤压时能够朝向底座变形并拉动底座变形,使人体贴合部贴紧用户身体表面;面罩包括可调支架、包覆在可调支架的外周侧上的软质外罩;头枕包括可调支架、包覆在可调支架的外周侧上的软质外罩;头戴设备包括主机、绑带结构以及安装于主机朝向用户面部一侧处的面罩和/或安装于绑带结构上的头枕;解决了现有头戴设备的重量大的问题,能够提高佩戴体验感及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头戴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VR类头戴设备、AR类头戴设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之中,通常,在头戴设备的主机上安装有面罩用于遮光以及对用户面部处进行缓冲,在头戴设备的绑带上安装有头枕用于对用户的后脑部进行缓冲,以提高佩戴体验感及舒适性。
目前,面罩、头枕通常由高密度海绵、硅胶等软质材料制作内部填充,再在外侧包覆由PU、布料等材料制成的外罩,形成一个整体部件使用,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受限于面罩、头枕的结构以及生产工艺导致头戴设备的重量比较大,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佩戴体验感及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旨在解决现有头戴设备的重量大的问题,能够提高佩戴体验感及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支架,应用于头戴设备,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由第一支撑部、折弯部和第二支撑部相连形成的U型结构,所述底座设置有两组,呈左右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头戴设备连接;
人体贴合部,所述人体贴合部包括朝向用户身体表面的弧形贴合面以及与所述弧形贴合面相背设置的安装面,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面相连;
所述人体贴合部受到用户身体挤压时能够朝向所述底座所在方向变形并拉动所述底座变形,从而使所述人体贴合部贴紧用户身体表面。
作为一种改进,两组所述底座形成的U型结构的开口相背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每组所述底座均包括两个所述折弯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设置为弧形状,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两端相连。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或所述折弯部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件。
作为一种改进,每组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两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为一体。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为弧形状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为弧形状的第二支撑板,所述折弯部为弧形状的过渡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两所述过渡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形成所述U型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人体贴合部包括对应左侧处的所述底座设置的左贴合板、对应右侧处的所述底座设置的右贴合板,所述左贴合板、所述右贴合板设置为弧形状,并且所述左贴合板的两端部与所述右贴合板的两端部邻近设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左贴合板的上端部与所述右贴合板的上端部之间的上贴合板、连接在所述左贴合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右贴合板的下端部之间的下贴合板,在所述左贴合板、所述上贴合板、所述右贴合板与所述下贴合板的前侧形成所述弧形贴合面。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左贴合板、所述上贴合板、所述右贴合板与所述下贴合板连接为一体形成环形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下贴合板的中部向靠近所述上贴合板的一侧弯曲形成避让区。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环形结构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可调支架还包括设置在两组所述底座远离所述人体贴合部一侧处的安装架,在两组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架之间分别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滑动连接机构。
作为一种改进,在两组所述底座之间连接有弹性连接件。
作为一种改进,在两组所述底座的上侧处的两所述折弯部之间、两组所述底座的下侧处的两所述折弯部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弹性连接件。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安装架上间隔设置有左视窗、右视窗,在所述安装架下侧的中部处设有缺口。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左视窗的上侧处、所述左视窗的下侧处、所述右视窗的上侧处、所述右视窗的下侧处分别设有所述滑动连接机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滑动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长形通孔,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长形通孔,在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长形通孔的端部处设有限位件。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面罩,所述面罩包括所述可调支架、包覆在所述可调支架的外周侧上的软质外罩。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头枕,所述头枕包括所述可调支架、包覆在所述可调支架的外周侧上的软质外罩。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头戴设备,所述头戴设备包括主机和绑带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机朝向用户面部一侧处的所述面罩和/或安装于所述绑带结构上的所述头枕。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支架,应用于头戴设备,包括底座和人体贴合部;底座包括由第一支撑部、折弯部和第二支撑部相连形成的U型结构,底座设置有两组,呈左右间隔设置,两组底座的第一支撑部与头戴设备连接;人体贴合部包括朝向用户身体表面的弧形贴合面以及与弧形贴合面相背设置的安装面,第二支撑部与安装面相连;人体贴合部受到用户身体挤压时能够朝向底座所在方向变形并拉动底座变形,从而使人体贴合部贴紧用户身体表面。本实用新型的面罩包括可调支架、包覆在可调支架的外周侧上的软质外罩。本实用新型的头枕包括可调支架、包覆在可调支架的外周侧上的软质外罩。本实用新型的头戴设备包括主机和绑带结构,还包括安装于主机朝向用户面部一侧处的面罩和/或安装于绑带结构上的头枕。
安装时,两组底座用于与头戴设备固定连接,人体贴合部的前侧形成的弧形贴合面用于与用户身体表面贴合;由于底座的第一支撑部、折弯部和第二支撑部相连形成U型结构,两组底座可以分别形成一个框架结构,而且在底座的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形成中空区,能够有效的降低可调支架的重量,从而降低头戴设备的重量,解决了现有头戴设备的重量大的问题,能够提高佩戴体验感及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可调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可调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底座;11、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3、折弯部;14、长形通孔;20、人体贴合部;21、左贴合板;22、右贴合板;23、上贴合板;24、下贴合板;241、避让区;30、安装架;31、左视窗;32、右视窗;33、缺口;34、导向柱;40、弹性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可调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可调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表述,图中只给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方向性指示(例如上、下、前、后等)仅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若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支架,应用于头戴设备,包括:
底座10,该底座10包括由第一支撑部11、折弯部13和第二支撑部12相连形成的U型结构,该底座10设置有两组,呈左右间隔设置,两底座10的第一支撑部11与头戴设备连接;
人体贴合部20,该人体贴合部20包括朝向用户身体表面的弧形贴合面以及与弧形贴合面相背设置的安装面,两组底座10的第二支撑部12与安装面相连,该人体贴合部20为与用户身体表面相适配的仿形结构;
人体贴合部20受到用户身体挤压时能够朝向底座10所在方向变形并拉动底座10变形,从而使人体贴合部20贴紧用户身体表面。
安装时,两组底座10用于与头戴设备固定连接,人体贴合部20的前侧形成的弧形贴合面用于与用户身体表面贴合;由于底座10的第一支撑部11、折弯部13和第二支撑部12相连形成U型结构,两组底座10可以分别形成一个框架结构,而且在底座10的第二支撑部12与第一支撑部11之间形成中空区,能够有效的降低可调支架的重量,从而降低头戴设备的重量,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支架解决了现有头戴设备的重量大的问题,能够提高佩戴体验感及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两组底座10形成的U型结构的开口相背设置,便于人体贴合部20的左侧部分、右侧部分受到用户身体挤压时产生形变,从而使人体贴合部20贴紧用户身体表面。
具体的说,每组底座10分别包括两个折弯部13,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分别设置为弧形状,该第一支撑部11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折弯部13与第二支撑部12的两端相连,该第一支撑部11、两个折弯部13与第二支撑部12连接形成U型结构。
为了便于进一步的使人体贴合部20贴紧用户身体表面,每组底座10的第二支撑部12和/或折弯部13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件,可以增强底座10的弹性,便于人体贴合部20受到挤压时产生变形,而且在底座10变形后产生反弹力,能够使人体贴合部20贴紧用户身体表面。
通常,每组底座10的第一支撑部11、两折弯部13与第二支撑部12连接为一体,可以由弹性塑料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还可以由金属弹片通过模切、弯曲成型。
为了便于理解,对可调支架的结构以及使用作如下说明:
可调支架用于面罩时,人体贴合部20用于与用户面部贴合,佩戴头戴设备后,人体贴合部20的左侧部分、右侧部分受到用户面部的挤压产生形变,会迫使两组底座10产生形变,两组底座10产生形变后会产生反弹力,并分别作用在人体贴合部20的左侧部分、右侧部分上,能够使人体贴合部20与用户面部贴合的更加紧密,而且,人体贴合部20产生形变后的形状与用户面部的形状更加适配;
可调支架用于头枕时,人体贴合部20用于与用户后脑部贴合,佩戴头戴设备后,人体贴合部20的左侧部分、右侧部分受到用户后脑部的挤压产生形变,会迫使两组底座10产生形变,两组底座10产生形变后会产生反弹力,并分别作用在人体贴合部20的左侧部分、右侧部分上,能够使人体贴合部20与用户后脑部贴合的更加紧密,而且,人体贴合部20产生形变后的形状与用户后脑部的形状更加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部11设置为弧形状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部12设置为弧形状的第二支撑板,折弯部13为弧形状的过渡板,第一支撑板、两过渡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形成U型结构。
具体的说,位于左侧处的底座10的第一支撑部11的形状与主机前侧位于左侧处的周侧部分的形状相适配,位于右侧处的底座10的第一支撑部11的形状与主机前侧位于右侧处的周侧部分的形状相适配,便于安装,而且不会对视线产生干涉。
当然,第二支撑部12与第一支撑部11之间的两个折弯部13也可以设置为锐角形连接部(图中未示出)。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也可以设置为如下结构形式,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第二支撑部12的两端部分别与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人体贴合部20包括对应左侧处的底座10设置的左贴合板21、对应右侧处的底座10设置的右贴合板22,该左贴合板21、右贴合板22设置为弧形状并且左贴合板21的两端部与右贴合板22的两端部邻近设置,还包括连接在左贴合板21的上端部与右贴合板22的上端部之间的上贴合板23、连接在左贴合板21的下端部与右贴合板22的下端部之间的下贴合板24,在左贴合板21、上贴合板23、右贴合板22与下贴合板24的前侧形成上述弧形贴合面,该弧形贴合面为与用户面部相适配的仿形结构。
具体的说,左贴合板21、上贴合板23、右贴合板22与下贴合板24连接为一体形成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为弹性件,可以由弹性塑料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还可以由金属弹片通过模切一体成型,生产加工非常方便。
当然,左贴合板21与上贴合板23、下贴合板24之间,右贴合板22与上贴合板23、下贴合板24之间也可以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左贴合板21与上贴合板23、下贴合板24之间,右贴合板22与上贴合板23、下贴合板24之间可以通过注塑、热熔、螺钉等方式固定连接。
通常,下贴合板24的中部向靠近上贴合板23的一侧弯曲形成避让用户的鼻部的避让区241。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人体贴合部20也可以设置为面部贴合板,在面部贴合板上间隔设有左视窗、右视窗。
由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支架还包括设置在两组底座10远离人体贴合部20一侧处的安装架30,在两组底座10与安装架30之间分别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滑动连接机构。
佩戴头戴设备时,两组底座10受到挤压时,能够分别沿安装架30进行滑动,便于人体贴合部20与用户身体表面贴合。
为了进一步增强支撑性能,在两组底座10之间连接有弹性连接件40。
具体的说,在两组底座10的上侧之间、两组底座10的下侧之间分别连接有弹性连接件40,也就是,两弹性连接件40分别连接在两组底座10的上侧处的两折弯部13、两组底座10的下侧处的两折弯部13之间;通常,弹性连接件40为弹性板,能够产生弯曲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30为安装面板,在安装面板上间隔设置有左视窗31、右视窗32,在安装面板下侧的中部处设有缺口33。
具体的说,安装面板的形状与主机的前侧的形状相适配,便于安装面板与主机进行固定连接,通常,通过双面胶粘接、磁铁吸附、卡扣卡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30还可以设置为如下结构,包括呈弧形状的左安装板、呈弧形状的右安装板,该左安装板的两端部与右安装板的两端部邻近设置,还包括连接在左安装板的上端部与右安装板的上端部之间的上安装板、连接在左安装板的下端部与右安装板的下端部之间的下安装板,在下安装板的中部处形成缺口33。具体的说,左安装板的形状与主机前侧的左侧部分的周边处的形状相适配,右安装板的形状与主机前侧的右侧部分的周边处的形状相适配,上安装板的形状与主机前侧的上侧部分的周边处的形状相适配,下安装板的形状与主机前侧的下侧部分的周边处的形状相适配。
为了便于加工以及安装,左安装板、上安装板、右安装板与下安装板连接为一体形成环形板,可以通过注塑、模切等方式一体成型。
当然,左安装板与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之间为分体式结构,右安装板与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之间为分体式结构,左安装板与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之间,右安装板与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之间可以通过注塑、热熔、螺钉等方式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滑动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30上的导向柱34、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1的长形通孔14,该导向柱34穿过长形通孔14,在导向柱34穿过长形通孔14的端部处设有限位件,例如端帽、螺母等。
具体的说,在左视窗31的上侧处、左视窗31的下侧处、右视窗32的上侧处、右视窗32的下侧处分别设有滑动连接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面罩,该面罩包括上述可调支架、包覆在可调支架的外周侧上的软质外罩,将可调支架包覆在软质外罩的内部,不仅能够提高佩戴舒适度,也能使面罩更加美观。
具体的说,软质外罩由具有透气布、纱布等制成;当然,软质外罩也可以由软质橡胶制成,在其侧壁上设有多个透气孔增加透气性能。通常,在软质外罩对应两组底座10的第一支撑部11的一侧设有开口,可通过在开口侧边设置挂扣、松紧带的方式实现开口处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头枕,该头枕包括上述可调支架、包覆在可调支架的外周侧上的软质外罩,可以将可调支架包覆在软质外罩的内部,不仅能够提高佩戴舒适度,也能使面罩更加美观。
具体的说,头枕的软质外罩的结构与面罩的软质外罩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头戴设备,该头戴设备包括主机和绑带结构,还包括安装于主机朝向用户面部一侧处的上述面罩和/或安装于绑带结构上的上述头枕。
具体的说,在绑带结构的后侧中部处安装有载体,头枕安装于载体上,通常,该载体为载板、松紧调节机构或者电池模组等。当然,该头枕也可以直接安装于绑带结构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可调支架,应用于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由第一支撑部、折弯部和第二支撑部相连形成的U型结构,所述底座设置有两组,呈左右间隔设置,两组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头戴设备连接;
人体贴合部,所述人体贴合部包括朝向用户身体表面的弧形贴合面以及与所述弧形贴合面相背设置的安装面,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面相连;
所述人体贴合部受到用户身体挤压时能够朝向所述底座所在方向变形并拉动所述底座变形,从而使所述人体贴合部贴紧用户身体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底座形成的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相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底座均包括两个所述折弯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设置为弧形状,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两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或所述折弯部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两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为弧形状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为弧形状的第二支撑板,所述折弯部为弧形状的过渡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两所述过渡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形成所述U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贴合部包括对应左侧处的所述底座设置的左贴合板、对应右侧处的所述底座设置的右贴合板,所述左贴合板、所述右贴合板设置为弧形状,并且所述左贴合板的两端部与所述右贴合板的两端部邻近设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左贴合板的上端部与所述右贴合板的上端部之间的上贴合板、连接在所述左贴合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右贴合板的下端部之间的下贴合板,在所述左贴合板、所述上贴合板、所述右贴合板与所述下贴合板的前侧形成所述弧形贴合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贴合板、所述上贴合板、所述右贴合板与所述下贴合板连接为一体形成环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贴合板的中部向靠近所述上贴合板的一侧弯曲形成避让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结构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架还包括设置在两组所述底座远离所述人体贴合部一侧处的安装架,在两组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架之间分别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滑动连接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在两组所述底座之间连接有弹性连接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在两组所述底座的上侧处的两所述折弯部之间、两组所述底座的下侧处的两所述折弯部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弹性连接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架上间隔设置有左视窗、右视窗,在所述安装架下侧的中部处设有缺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视窗的上侧处、所述左视窗的下侧处、所述右视窗的上侧处、所述右视窗的下侧处分别设有所述滑动连接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长形通孔,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长形通孔,在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长形通孔的端部处设有限位件。
17.一种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可调支架、包覆在所述可调支架的外周侧上的软质外罩。
18.一种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可调支架、包覆在所述可调支架的外周侧上的软质外罩。
19.一种头戴设备,包括主机和绑带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机朝向用户面部一侧处的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面罩和/或安装于所述绑带结构上的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头枕。
CN202322369961.7U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 Active CN220271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9961.7U CN220271673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9961.7U CN220271673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71673U true CN220271673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06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69961.7U Active CN220271673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71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90977A (zh) 一种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
CN220271673U (zh) 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头枕及头戴设备
CN209911664U (zh) 头戴显示设备
CN115460496A (zh) 耳挂连接结构及蓝牙耳机
CN210776036U (zh) 头戴式显示器及其面罩
CN116990978A (zh) 一种面罩支架及面罩
CN210573019U (zh) 一种头戴设备瞳距调节用间隙遮挡机构及头戴设备
CN220709468U (zh) 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后头垫及头戴设备
CN220419707U (zh) 一种面罩支架及面罩
CN113154235B (zh) 头戴支架及头戴设备
CN220438684U (zh) 一种面罩支架及面罩
CN220419705U (zh) 一种支架、面罩、脑垫及头戴显示设备
CN216450311U (zh) 一种曲面显示模组
CN210431787U (zh) 降噪耳机
CN220271674U (zh) 一种面罩支架及面罩
CN220419706U (zh) 一种可调支架、面罩、后头垫及头戴显示设备
CN218391427U (zh) 眼罩
CN214041871U (zh) 头戴设备
CN219999541U (zh) 一种头戴装置
CN117031760A (zh) 一种面罩支架及面罩
CN215420703U (zh) 一种头带及头戴耳机
CN113851754B (zh) 电池收纳装置及头戴显示设备
CN220271672U (zh) 一种面罩支架及面罩
CN116990976A (zh) 一种面罩及头戴设备
CN117784428A (zh) 一种面罩及头戴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