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2268U - 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2268U
CN210772268U CN201921658967.3U CN201921658967U CN210772268U CN 210772268 U CN210772268 U CN 210772268U CN 201921658967 U CN201921658967 U CN 201921658967U CN 210772268 U CN210772268 U CN 210772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heat
coal
recovery device
heat recovery
fi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89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瑞褒
刘志
姚小辉
吴秉华
高梦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Horui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Herui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Herui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Herui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589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2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2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2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包括烟气管道、散热片组件、热管换热器以及挂杆,所述烟气管道的上方设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烟气管道的顶部,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右侧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散热片组件。该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通过将余热回收装置和散热片组件结合在一起,较好的解决了燃煤余热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传统的燃煤余热利用都是产生热水供给工段使用,在供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该供热设备通过将散热片组件的加热组件替换为余热回收装置,可以很好的利用高温燃煤烟气来对散热片组件所需的液体进行加热,充分的利用燃煤余热来达到循环供热的目的,整体结构简单,较为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余热供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
背景技术
燃煤锅炉是指燃料燃烧的煤,煤炭热量经转化后,产生蒸汽或者变成热水,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燃煤锅炉也称为余热锅炉。
现市面上的燃煤余热利用大多数都是利用燃煤余热来生产加工热水供给工段使用,利用的方式较为单一,且无法将余热利用和供热设备结合起来,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时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燃煤余热利用大多数都是利用燃煤余热来生产加工热水供给工段使用,利用的方式较为单一,且无法将余热利用和供热设备结合起来,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时较为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包括烟气管道、散热片组件、热管换热器以及挂杆,所述烟气管道的上方设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烟气管道的顶部,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右侧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散热片组件,所述散热片组件底部的左侧设为进水口,所述散热片组件底部的右侧设为出水口,所述进水管的右侧连通进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右侧连通出水管,所述散热片组件的内部镶嵌通管。
优选的,所述烟气管道和余热回收装置的内部均镶嵌热管换热器,所述热管换热器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内部设有加热液体。
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顶部设有安全阀门,所述安全阀门的右侧设有排汽管,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左侧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顶部设有控制阀门。
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右侧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热水出管,所述热水出管的右侧通过法兰盘连接进水管,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右侧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冷水进管,所述冷水进管的右侧通过法兰盘连接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之间固定连接水泵。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组件采用铝制散热片串联而成,所述散热片组件顶部的左侧镶嵌丝堵,所述散热片组件顶部的右侧设有排泄口,所述散热片组件的两侧固定连接挂杆,所述挂杆呈对称分布形式。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组件的两侧固定连接晾杆,所述晾杆呈对称分布形式。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通过将余热回收装置和散热片组件利用水管以及水泵结合在一起,较好的解决了燃煤余热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传统的燃煤余热利用都是产生热水供给工段使用,在供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该供热设备通过将散热片组件的加热组件替换为余热回收装置,可以很好的利用高温燃煤烟气来对散热片组件所需的液体进行加热,充分的利用燃煤余热来达到循环供热的目的,整体结构简单,功能性较强,较为实用。
(2)、该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通过在散热片组件的外部设有多个晾杆和挂杆,可以在供热的同时在散热片组件的外部进行衣物的烘干,避免了使用者直接将异物覆盖在散热片组件上从而造成无法散热的情况,操作起来较为便捷,非常的方便使用者进行日常不同需求的使用,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烟气管道-1、余热回收装置-2、排污管-3、控制阀门-4、安全阀门-5、冷水进管-6、热水出管-7、排汽管-8、法兰盘-9、水泵-10、进水管-11、出水管-12、散热片组件-13、通管-14、丝堵-15、进水口-16、出水口-17、排泄口-18、热管换热器-19、挂杆-20、晾杆-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包括烟气管道1、散热片组件13、热管换热器19以及挂杆20,所述烟气管道1的上方设有余热回收装置2,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烟气管道1的顶部,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的右侧通过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连接散热片组件13,所述散热片组件13底部的左侧设为进水口16,所述散热片组件13底部的右侧设为出水口17,所述进水管11的右侧连通进水口16,所述出水口17的右侧连通出水管12,所述散热片组件13的内部镶嵌通管14。
所述烟气管道1和余热回收装置2的内部均镶嵌热管换热器19,所述热管换热器19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的内部设有加热液体,通过设有的多根热管换热器19,可以将燃煤产生的高温烟气余热利用起来,从而实现对余热回收装置2内部的液体进行高温加热,实用性较强。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的顶部设有安全阀门5,所述安全阀门5的右侧设有排汽管8,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的左侧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排污管3,所述排污管3的顶部设有控制阀门4,通过在余热回收装置2的左侧设有排污管3,可以在长期时候该装置后,将其内部的液体排放出来,重新更换新的加热液体,操作起来较为便捷。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的右侧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热水出管7,所述热水出管7的右侧通过法兰盘9连接进水管11,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的右侧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冷水进管6,所述冷水进管6的右侧通过法兰盘9连接出水管12,所述进水管11之间固定连接水泵10,通过设有的水泵10,可以提供吸取余热回收装置2内部高温液体的动力,较为实用。
所述散热片组件13采用铝制散热片串联而成,所述散热片组件13顶部的左侧镶嵌丝堵15,所述散热片组件13顶部的右侧设有排泄口18,所述散热片组件13的两侧固定连接挂杆20,所述挂杆20呈对称分布形式,通过设有的挂杆20,可以在其底部挂置一些体积较小的衣物,便于使用者将其烘干,功能性较强。
所述散热片组件13的两侧固定连接晾杆21,所述晾杆21呈对称分布形式,通过设有在散热片组件13的外部设有多根晾杆21,避免了使用者直接将异物覆盖在散热片组件13上从而造成无法散热的情况,提升了使用时的安全防护性能,较为实用。
工作原理:在应用该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时,首先在余热回收装置2的内部添加加热液体,然后当燃煤锅炉开始使用时,产生的高温烟气会从烟气管道1穿过,同时通过在烟气管道1的顶部设有余热回收装置2,且在烟气管道1和余热回收装置2的内部设置多个热管换热器19,从而将使得高温烟气经过热挂换热器的换热功能,将热量传递到余热回收装置2内部,以此来加热余热回收装置2内部的加热液体,接着高温烟气就会变成低温烟气从烟气管道1中排出去,接着通过将余热回收装置2和散热片组件13利用水管以及水泵10结合在一起,可以解决燃煤余热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当余热回收装置2内部的加热液体温度升高后,就可以打开水泵10,然后高温液体就会从热水出管7被吸取到进水管11,由进水管11将热水传递到散热片组件13内部,通过多根散热片将热水的温度进行发散,以此来对周围的空间进行供热,接着失去高温的水就会从出水口17排出,经过出水管12流回到余热回收装置2的内部,然后再次利用热管换热器19对液体进行加热,使其达到循环供热的目的,充分的利用了燃煤余热来进行供热,功能性较强,最后在供热的时候,通过在散热片组件13的外部设有的晾杆21和挂杆20,可以在供热的同时在对散热片组件13的外部的衣物进行烘干,避免了使用者直接将异物覆盖在散热片组件13上从而造成无法散热的情况,操作起来较为便捷,较为的安全,方便了使用者进行日常不同需求的使用,实用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的烟气管道1、余热回收装置2、排污管3、控制阀门4、安全阀门5、冷水进管6、热水出管7、排汽管8、法兰盘9、水泵10、进水管11、出水管12、散热片组件13、通管14、丝堵15、进水口16、出水口17、排泄口18、热管换热器19、挂杆20、晾杆2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市面上的燃煤余热利用大多数都是利用燃煤余热来生产加工热水供给工段使用,利用的方式较为单一,且无法将余热利用和供热设备结合起来,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时较为麻烦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将余热回收装置和散热片组件利用水管以及水泵结合在一起,较好的解决了燃煤余热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传统的燃煤余热利用都是产生热水供给工段使用,在供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该供热设备通过将散热片组件的加热组件替换为余热回收装置,可以很好的利用高温燃煤烟气来对散热片组件所需的液体进行加热,充分的利用燃煤余热来达到循环供热的目的,功能性较强,同时通过在散热片组件的外部设有多个晾杆和挂杆,可以在供热的同时在散热片组件的外部进行衣物的烘干,避免了使用者直接将异物覆盖在散热片组件上从而造成无法散热的情况,操作起来较为便捷,非常的方便使用者进行日常不同需求的使用,实用性较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管道(1)、散热片组件(13)、热管换热器(19)以及挂杆(20),所述烟气管道(1)的上方设有余热回收装置(2),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烟气管道(1)的顶部,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的右侧通过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连接散热片组件(13),所述散热片组件(13)底部的左侧设为进水口(16),所述散热片组件(13)底部的右侧设为出水口(17),所述进水管(11)的右侧连通进水口(16),所述出水口(17)的右侧连通出水管(12),所述散热片组件(13)的内部镶嵌通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1)和余热回收装置(2)的内部均镶嵌热管换热器(19),所述热管换热器(19)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的内部设有加热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的顶部设有安全阀门(5),所述安全阀门(5)的右侧设有排汽管(8),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的左侧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排污管(3),所述排污管(3)的顶部设有控制阀门(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的右侧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热水出管(7),所述热水出管(7)的右侧通过法兰盘(9)连接进水管(11),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的右侧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冷水进管(6),所述冷水进管(6)的右侧通过法兰盘(9)连接出水管(12),所述进水管(11)之间固定连接水泵(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组件(13)采用铝制散热片串联而成,所述散热片组件(13)顶部的左侧镶嵌丝堵(15),所述散热片组件(13)顶部的右侧设有排泄口(18),所述散热片组件(13)的两侧固定连接挂杆(20),所述挂杆(20)呈对称分布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组件(13)的两侧固定连接晾杆(21),所述晾杆(21)呈对称分布形式。
CN201921658967.3U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 Active CN210772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8967.3U CN210772268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8967.3U CN210772268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2268U true CN210772268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50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8967.3U Active CN210772268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2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42831U (zh) 一种冷热电联产系统
CN201599788U (zh) 一种带夹套径向热管省煤器
CN210772268U (zh) 一种燃煤余热利用供热设备
CN209415570U (zh) 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
CN208735956U (zh) 一种太阳能采暖系统
CN203024437U (zh) 一种气水复合型太阳能高效集热装置
CN209944466U (zh) 单井循环地热供热系统
CN201081423Y (zh) 太阳能辅助锅炉节能装置
CN208671135U (zh) 电加热取暖系统
CN203177294U (zh) 一种光板太阳能与燃气组合式供暖供热系统
CN201488124U (zh) 一种太阳能集中供水装置
CN102353143A (zh) 角管式热水锅炉中复合型水循环系统
CN201748650U (zh) 储水式燃气壁挂炉的换热装置
CN202229411U (zh) 角管式热水锅炉中复合型水循环装置
CN102538239A (zh) 一种平板太阳能热水器
CN214949874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燃气采暖供热壁挂炉装置
CN209147211U (zh) 一种智能家用供暖设备
CN203964276U (zh) 一种用于空调余热回收的系统
CN210740723U (zh) 一种冷凝式零冷水燃气热水器
CN216347042U (zh) 一种有高温水回用的高效节能燃气锅炉
CN210861806U (zh) 一种土壤源热泵节能补热装置
CN220621980U (zh) 热网凝汽余热回收系统以及汽轮机系统
CN209688991U (zh) 一种储水式电加热取暖水路系统及壁挂炉
CN216281307U (zh) 一种节能型电加热蒸汽发生器
CN212657876U (zh) 一种快速预热的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30032 4th floor, Zhonglu building, No. 15, development road, Taiyuan Xuefu Park, Shanxi comprehensive reform demonstration zone,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xi horui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030032 4th floor, Zhonglu building, No. 15, development road, Taiyuan Xuefu Park, comprehensive reform demonstration zone,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XI HERUI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