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5570U - 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5570U
CN209415570U CN201822186004.XU CN201822186004U CN209415570U CN 209415570 U CN209415570 U CN 209415570U CN 201822186004 U CN201822186004 U CN 201822186004U CN 209415570 U CN209415570 U CN 209415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lectric heater
water tank
solar energy
inle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860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彬
李杨
骆俊杰
徐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YUAN SOLAR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YUAN SOLA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YUAN SOLAR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YUAN SOLA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860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5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5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5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涉及采暖设备。所述采暖系统包括储水箱,其内安装有盘管,所述盘管由下向上延伸,所述盘管的进水端位于其底部,组合电加热器,安装在所述储水箱内的顶部,所述组合电加热器包括有柱状的第一外壳,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集热器联箱、多个太阳能集热管、支架及尾架;所述集热器联箱包括第二外壳、内胆和保温层,暖气片机构,其进水端及出水端分别同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及进水端连接,所述暖气片机构内安装有第三电加热器;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所述第一电加热器、所述第二电加热器及所述第三电加热器连接,并且,所述控制器配套连接有控制面板。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北方冬季供暖,尤其是乡村供暖,往往是各家分别安装采暖设备,如太阳能光热、热泵、电热锅炉、生物质锅炉等设备,这样一方面满足供暖需求,另一方面尽可能的实现节能环保,因此这些供暖设备对于采暖和环保十分重要。
但是这些供暖设备并不能够充分根据冬季气候变化以及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及使用者的房屋结构进行灵活多样的适应性调节,由于现有的太阳能集热设备集热效果不好,使得配套有太阳能集热器的供暖设备能耗很高,因此,现在急需一种供暖方式灵活多样的并且能耗很低的太阳能供暖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以解决现有的配套有太阳能集热器的供暖设备能耗很高,并且供暖方式不能灵活多样而无法满足客户多种使用需要的问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包括:
储水箱,其内安装有盘管,所述盘管由下向上延伸,所述盘管的进水端位于其底部,所述盘管的出水端位于其顶端,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位于其上端,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位于其下端,所述储水箱内的顶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储水箱内安装有第一电加热器及第二电加热器,所述第一电加热器及所述第二电加热器与所述盘管交错设置;
组合电加热器,安装在所述储水箱内的顶部,所述组合电加热器包括有柱状的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的凹腔中安装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为直管状,所述第一外壳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凹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加热管的接线端伸出所述第一外壳并安装有双金属片接线柱,所述第一外壳形成有第一外壳法兰,所述第一外壳法兰与所述加热管的接线端对应设置,所述组合电加热器插入所述储水箱内,所述第一外壳法兰与所述储水箱可分离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形成有与所述凹腔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将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凹腔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连通;
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集热器联箱、多个太阳能集热管、支架及尾架;所述集热器联箱包括第二外壳、内胆和保温层,所述第二外壳呈竖向设置的立柱状,所述第二外壳内套装所述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套装所述内胆,所述集热器联箱的出水端及进水端分别设置在其上下两端,所述太阳能集热管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并且其一端插入所述集热器联箱内的所述内胆中,多个所述太阳能集热管呈两排并关于所述集热器联箱对称设置,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尾架上,所述尾架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集热器联箱连接,所述集热器联箱的出水端与所述盘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集热器联箱的进水端与所述盘管的出水端连接;
暖气片机构,其进水端同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暖气片机构的出水端同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暖气片机构内安装有第三电加热器;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所述第一电加热器、所述第二电加热器及所述第三电加热器连接,并且,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控制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暖气片机构为多个,所述暖气片机构的进水端位于其顶部的一侧,所述暖气片机构的出水端位于其底部的另一侧;
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与热水主管连接,所述热水主管安装在每一所述暖气片机构上方,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与回水主管连接,所述回水主管安装在每一所述暖气片机构下方,每一所述暖气片机构的进水端通过热水支管与所述热水主管连接,每一所述暖气片机构的出水端通过回水支管与所述回水主管连接,所述回水支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回水主管的内径,所述热水支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热水主管的内径;
多个所述第三电加热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高于每一所述暖气片机构的进水端,所述热水主管相对水平方向倾斜2°至10°;
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低于每一所述暖气片机构的出水端,所述回水主管相对水平方向倾斜2°至10°;
多个所述暖气片机构的安装高度相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集热器联箱的出水端连接有排气补气管,以使所述集热器联箱处于非承压状态,所述排气补气管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集热管为内聚焦减容太阳能集热管、全玻璃热管式太阳能集热管或金属热管式太阳能集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还包括膨胀罐及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盘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泵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集热器联箱的进水端及所述膨胀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顶部开设有与其内连通的排气溢流口,所述储水箱顶部安装有补水箱,所述补水箱的侧壁为透明状,所述补水箱顶部与标准大气压连通,所述排气溢流口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从所述补水箱顶部伸入其内,所述补水箱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还包括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热水主管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热水支管及每一所述回水支管上安装一第一阀门,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及所述第二阀门均为电动球阀。
对于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暖气片机构内安装有第三电加热器,并且组合电加热器插入储水箱内,其第一外壳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将第一外壳内的凹腔与储水箱的出水端连通,储水箱内安装有第一电加热器及第二电加热器,第一电加热器及第二电加热器分别与盘管交错设置,而盘管外接太阳能集热器,从而可以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对盘管加热,利用清洁能源以降低能耗并提高加热效果,对于不同的加热需求,可以灵活的采用相应的加热方式,如仅仅需要局部加热的情况下,控制器只需使第三电加热器直接加热暖气片机构便可以,而不需要对储水箱内的水全部加热,当需要轻微使用储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时,控制器可以使第三电加热器及加热管同时加热,由于合电加热器插入储水箱内,其第一外壳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将第一外壳的凹腔与储水箱的出水端连通,因此加热管仅仅对储水箱的出水端处的水进行加热,而不需要对储水箱内的全部水加热。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耗。而当需要提供更高温度时,控制器可以使第一电加热器、第二电加热器、第三电加热器及加热管同时工作进行加热。
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太阳能集热管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并且其一端插入集热器联箱内的内胆中,多个太阳能集热管呈两排并关于集热器联箱对称设置”提高了对太阳光的集热效率,使得对阳光进行充分的吸收,并结合“第二外壳呈竖向设置的立柱状,第二外壳内套装保温层,保温层内套装内胆”,从而大大提高了集热效果。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能耗。
另外,组合电加热器结构简单,仅包括很普通的加热管和具有通孔和出水管的第一外壳。当需要更换和维修组合电加热器,拆卸第一外壳和加热管之间的法兰连接即可抽出加热管进行相关维护。
同时,加热管采用双金属片接线柱,当电加热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双金属片弯曲脱离接线柱,则实现电路自动保护。
这样充分解决了现有的供暖设备并不能够充分根据冬季气候变化以及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及使用者的房屋结构进行灵活多样的适应性调节,导致供暖设备的能耗居高不下的问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的示意性管路连接图;
图2是所述组合电加热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所述控制器的示意性逻辑控制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所述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的示意性管路连接图;图2是所述组合电加热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所述控制器的示意性逻辑控制连接图。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包括:储水箱100、组合电加热器200、太阳能集热器300、暖气片机构400以及控制器500。储水箱100内安装有盘管101,盘管101由下向上延伸,盘管101的进水端位于其底部,盘管101的出水端位于其顶端,储水箱100的出水端及进水端分别位于其上下两端,储水箱100内的顶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2,储水箱100内安装有第一电加热器103及第二电加热器104,第一电加热器103及第二电加热器104与盘管101交错设置;太阳能集热器300包括集热器联箱301、多个太阳能集热管302、支架303及尾架304;集热器联箱301包括第二外壳、内胆和保温层,第二外壳呈竖向设置的立柱状,第二外壳内套装保温层,保温层内套装内胆,集热器联箱301的出水端及进水端分别设置在其上下两端,太阳能集热管302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并且其一端插入集热器联箱301内的内胆中,多个太阳能集热管302呈两排并关于集热器联箱301对称设置,太阳能集热管302的另一端固定在尾架304上,尾架304通过支架303与集热器联箱301连接,集热器联箱301的出水端与盘管101的进水端连接,集热器联箱301的进水端与盘管101的出水端连接。组合电加热器200安装在储水箱100内的顶部,组合电加热器200包括有柱状的第一外壳201,第一外壳201内安装加热管202,加热管202为直管状,第一外壳201开设有多个通孔203,加热管202的接线端伸出第一外壳201并安装有双金属片接线柱204,第一外壳201形成有第一外壳法兰205,第一外壳法兰205与加热管202的接线端对应设置,组合电加热器200插入储水箱100内,第一外壳法兰205与储水箱100可分离密封连接,第一外壳201安装有出水管206,出水管206将第一外壳201内的凹腔与储水箱100的出水端连通;暖气片机构400的进水端及出水端分别同储水箱100的出水端及进水端连接,暖气片机构400内安装有第三电加热器401;控制器500与温度传感器102、加热管202、第一电加热器103、第二电加热器104及第三电加热器401连接,并且,控制器500配套连接有控制面板。
通水时,水从暖气片机构400的出水端流向储水箱100的进水端,水流到储水箱100内顶部时由通孔203进入第一外壳201内,然后由第一外壳201的出水管206流到暖气片机构400的进水端,如此往复循环。同时,加热管202、第一电加热器103、第二电加热器104及第三电加热器401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加热。
对于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暖气片机构400内安装有第三电加热器401,并且组合电加热器200插入储水箱100内,其第一外壳201安装有出水管206,出水管206将第一外壳201与储水箱100的出水端连通,储水箱100内安装有第一电加热器103及第二电加热器104,第一电加热器103及第二电加热器104与盘管101交错设置,而盘管101外接太阳能集热器300,从而可以通过太阳能集热器300对盘管101加热,利用清洁能源以降低能耗并提高加热效果,对于不同的加热需求,可以灵活的采用相应的加热方式,如仅仅需要局部加热的情况下,控制器500只需使第三电加热器401直接加热暖气片机构400便可以,而不需要对储水箱100内的水全部加热,当需要轻微使用储水箱100内的水进行加热时,控制器500可以使第三电加热器401及加热管202同时加热,由于合电加热器插入储水箱100内,其第一外壳201安装有出水管206,出水管206将第一外壳201与储水箱100的出水端连通,因此加热管202仅仅对储水箱100的出水端处的水进行加热,而不需要对储水箱100内的全部水加热。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耗。而当需要提供更高温度时,控制器500可以使第一电加热器103、第二电加热器104、第三电加热器401及加热管202同时工作进行加热。考虑到盘管101可能接生活用水,为了实现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使第一电加热器103及第二电加热器104与盘管101交错设置,并使盘管101与生活用水管道连接,从而保证对盘管101的加热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太阳能集热管302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并且其一端插入集热器联箱301内的内胆中,多个太阳能集热管302呈两排并关于集热器联箱301对称设置”提高了对太阳光的集热效率,使得对阳光进行充分的吸收,并结合“第二外壳呈竖向设置的立柱状,第二外壳内套装保温层,保温层内套装内胆”,从而大大提高了集热效果。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能耗。
另外,组合电加热器200结构简单,仅包括很普通的加热管202和具有通孔203和出水管206的第一外壳201。当需要更换和维修组合电加热器时,拆卸第一外壳201和加热管202之间的法兰连接即可抽出加热管202进行相关维护。
同时,加热管202采用双金属片接线柱204,当电加热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双金属弯曲脱离接线柱,则实现电路自动保护。
这样充分解决了现有的供暖设备并不能够充分根据冬季气候变化以及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及使用者的房屋结构进行灵活多样的适应性调节,导致供暖设备的能耗居高不下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地,暖气片机构400为多个,暖气片机构400的进水端位于其顶部的一侧,暖气片机构400的出水端位于其底部的另一侧;储水箱100的出水端与热水主管601连接,热水主管601安装在每一暖气片机构400上方,储水箱100的进水端与回水主管602连接,回水主管602安装在每一暖气片机构400下方,每一暖气片机构400的进水端通过热水支管603与热水主管601连接,每一暖气片机构400的出水端通过回水支管604与回水主管602连接,回水支管604的内径小于回水主管602的内径,热水支管603的内径小于热水主管601的内径;多个第三电加热器401与控制器500连接。
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地,储水箱100的出水端高于每一暖气片机构400的进水端,热水主管601相对水平方向倾斜2°至10°;储水箱100的进水端低于每一暖气片机构400的出水端,回水主管602相对水平方向倾斜2°至10°;多个暖气片机构400的安装高度相一致。
这样设置,可以利用非承压的方式,并结合温度传导特点,实现自动循环。
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地,集热器联箱301的出水端连接有排气补气管,以使集热器联箱301处于非承压状态,排气补气管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地,太阳能集热管302为内聚焦减容太阳能集热管、全玻璃热管式太阳能集热管或金属热管式太阳能集热管。
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地,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还包括膨胀罐106及第二循环泵105,第二循环泵105的输入端与盘管101的进水端连接,第二循环泵105的输出端同时与集热器联箱301的进水端及膨胀罐106连接。
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地,储水箱100顶部开设有与其内连通的排气溢流口107,储水箱100顶部安装有补水箱108,补水箱108的侧壁为透明状,补水箱108顶部与标准大气压连通,排气溢流口107连接有导管,导管从补水箱108顶部伸入其内,补水箱108底部通过管道与储水箱100的进水端连接。
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地,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还包括第一循环泵605,第一循环泵605的输入端与储水箱100的出水端连接,第一循环泵605的输出端与热水主管601连接。
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地,每一热水支管603及每一回水支管604上安装一第一阀门606,储水箱100的进水端安装有第二阀门607,第一阀门606及第二阀门607均为电动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使用方法至少包括如下,开启储水箱100内的第一电加热器103及第二电加热器104,提高储水箱100内的水温。当储水箱100内的水温高于储水箱100外部的循环管路,特别是暖气片机构400内的水温时,因为低温水密度大于高温水密度,从而形成了外部冷水和储水箱100内部热水的压力差。
由于回水主管602及热水主管601直径较大,管阻显著小于压力差时,在压力差作用下,暖气片机构400的冷水下沉,进入回水管,并进入到储水箱100。储水箱100内的热水进入热水主管601并持续流向到暖气片机构400。通过暖气片机构400向相应采暖区域供热。
由于储水箱100属于保温水箱,散热量较低,且内置电加热器不断加热水温,而外部循环管路和暖气片机构400没有保温,且散热功率较大。因此,在电加热持续启动的条件下,可始终实现储水箱100内的水温始终高于暖气片机构400内的水温,从而实现相对稳定的动态自循环供暖功能。
暖气片机构400较少时,可去掉第一循环泵605(为微循环泵),实现自主温差循环供热。当采用循环管路加粗时,循环效果将更好。
当暖气片机构400较多较远时,需要在储水箱100出水口增加第一循环泵605,进行辅助循环。以增加循环供热速度。一般供暖面积为100㎡的建筑,一般采用1寸供热热水主管601和回水主管602接口额。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整体优点还有:
一、对比现有的蓄热式采暖系统,本系统可在循环泵条件下实现供热系统的稳定循环供热,大幅度降低系统的运行能耗和成本。也显著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
二、外置透明补水箱108及排气溢流装置,相对于传感器之类的电子元器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在实现可视补水的条件下,可以实现排气冷凝水的回收再利用。
三、当采用组合电加热器200时,以及在相关管路上增加阀门时,可实现系统的灵活加热和供热。同时各暖气片机构400增加独立的第三电加热器401,实现灵活采暖应用。安装维护简单、方便。
四、储水箱100内置换热盘管101,可增加生活热水供热功能。
五、采用内聚焦减容太阳能集热管302集热器,可有效提高太阳能集热的集热效率,实现有效的采暖应用,特别适合在白天采暖时段应用太阳能辅助采暖。当采用4㎡太阳能集热器300时,日均有用的热量可达到10kWh以上,采暖季按平均150天计算,可节能1500kWh。非采暖季节可利用太阳能集热系统提供生活热水,满足热水需求。且对于一般家庭不会出现太阳能系统过热的问题。全年系统节能量可达到4000kWH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
另外,当客户需要增加循环泵时,仅需要10-20W的第一循环泵605即可。功率仅为常规循环泵功率的10%左右。综合节能效果极为显著。
当储水箱100内的热水膨胀或产生气体时,可通过排气溢流口107和排气溢流管排除,回流到透明补水箱108内。
本系统可以外置太阳能热水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实现对储水箱100的加热,实现多能源互补供热。
系统可在储水箱100进出水口、各暖气片机构400进出水口增加电动球阀,通过控制电动球阀的开启控制对整个暖气片机构400或部分暖气片机构400的集中供热或局部供热。
当太阳能集热器300内工质温度高于储水箱100内温度时,开启温差循环进行太阳能集热器300的集热和换热,利用太阳能对储水箱100进行间接加热,实现太阳能对电加热的有益补充。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水箱,其内安装有盘管,所述盘管由下向上延伸,所述盘管的进水端位于其底部,所述盘管的出水端位于其顶端,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位于其上端,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位于其下端,所述储水箱内的顶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储水箱内安装有第一电加热器及第二电加热器,所述第一电加热器及所述第二电加热器与所述盘管交错设置;
组合电加热器,安装在所述储水箱内的顶部,所述组合电加热器包括有柱状的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的凹腔中安装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为直管状,所述第一外壳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凹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加热管的接线端伸出所述第一外壳并安装有双金属片接线柱,所述第一外壳形成有第一外壳法兰,所述第一外壳法兰与所述加热管的接线端对应设置,所述组合电加热器插入所述储水箱内,所述第一外壳法兰与所述储水箱可分离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形成有与所述凹腔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将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凹腔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连通;
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集热器联箱、多个太阳能集热管、支架及尾架;所述集热器联箱包括第二外壳、内胆和保温层,所述第二外壳呈竖向设置的立柱状,所述第二外壳内套装所述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套装所述内胆,所述集热器联箱的出水端及进水端分别设置在其上下两端,所述太阳能集热管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并且其一端插入所述集热器联箱内的所述内胆中,多个所述太阳能集热管呈两排并关于所述集热器联箱对称设置,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尾架上,所述尾架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集热器联箱连接,所述集热器联箱的出水端与所述盘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集热器联箱的进水端与所述盘管的出水端连接;
暖气片机构,其进水端同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暖气片机构的出水端同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暖气片机构内安装有第三电加热器;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所述第一电加热器、所述第二电加热器及所述第三电加热器连接,并且,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控制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暖气片机构为多个,所述暖气片机构的进水端位于其顶部的一侧,所述暖气片机构的出水端位于其底部的另一侧;
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与热水主管连接,所述热水主管安装在每一所述暖气片机构上方,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与回水主管连接,所述回水主管安装在每一所述暖气片机构下方,每一所述暖气片机构的进水端通过热水支管与所述热水主管连接,每一所述暖气片机构的出水端通过回水支管与所述回水主管连接,所述回水支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回水主管的内径,所述热水支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热水主管的内径;
多个所述第三电加热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高于每一所述暖气片机构的进水端,所述热水主管相对水平方向倾斜2°至10°;
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低于每一所述暖气片机构的出水端,所述回水主管相对水平方向倾斜2°至10°;
多个所述暖气片机构的安装高度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联箱的出水端连接有排气补气管,以使所述集热器联箱处于非承压状态,所述排气补气管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为内聚焦减容太阳能集热管、全玻璃热管式太阳能集热管或金属热管式太阳能集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还包括膨胀罐及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盘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泵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集热器联箱的进水端及所述膨胀罐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顶部开设有与其内连通的排气溢流口,所述储水箱顶部安装有补水箱,所述补水箱的侧壁为透明状,所述补水箱顶部与标准大气压连通,所述排气溢流口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从所述补水箱顶部伸入其内,所述补水箱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还包括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热水主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热水支管及每一所述回水支管上安装一第一阀门,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及所述第二阀门均为电动球阀。
CN201822186004.XU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 Active CN209415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6004.XU CN209415570U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6004.XU CN209415570U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5570U true CN209415570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40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86004.XU Active CN209415570U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55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0211A (zh) * 2020-07-10 2020-10-16 马鞍山盛泰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家庭水暖设备
CN116499015A (zh) * 2023-06-27 2023-07-28 广东南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效散热技术的建筑节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0211A (zh) * 2020-07-10 2020-10-16 马鞍山盛泰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家庭水暖设备
CN116499015A (zh) * 2023-06-27 2023-07-28 广东南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效散热技术的建筑节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6499015B (zh) * 2023-06-27 2024-01-02 广东南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效散热技术的建筑节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2628B (zh) 一种整体式平板太阳能光热光电系统
CN101319821A (zh) 建筑平板形分体壁挂真空太阳能超导集热装置
CN209415570U (zh) 一种太阳能并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
CN209415550U (zh) 一种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
CN205316696U (zh) 一种三合一太阳能热水器
CN208735956U (zh) 一种太阳能采暖系统
CN106822927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电加热的消毒炉装置
CN201059798Y (zh) 建筑平板形分体壁挂真空太阳能超导集热装置
CN205980359U (zh) 一种太阳能热泵联动热水器
CN203024437U (zh) 一种气水复合型太阳能高效集热装置
CN2913949Y (zh) 多功能热虹吸对流双循环太阳热水器
CN209101579U (zh) 一种两仓温控分体式直热太阳能热水器
CN209415549U (zh) 一种太阳能串联耦合自循环蓄热式采暖系统
CN209415551U (zh) 一种自循环蓄热式太阳能耦合采暖系统
CN202133136U (zh) 一种阳台壁挂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692589Y (zh) 太阳能热水器水套式集热组件
CN205137952U (zh) 一种相变储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07350873U (zh) 一种光伏空气热能热水器
CN209819645U (zh) 一种太阳能辅热式供暖装置
CN201407830Y (zh) 分体壁挂敞开式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
CN205014318U (zh) 一种电加热多功能真空锅炉
CN201028809Y (zh) 一种组合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5717969U (zh) 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546814Y (zh) 快速太阳能开水器
CN204593561U (zh) 一种复合新能源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