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6847U - 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6847U
CN210766847U CN201920992182.3U CN201920992182U CN210766847U CN 210766847 U CN210766847 U CN 210766847U CN 201920992182 U CN201920992182 U CN 201920992182U CN 210766847 U CN210766847 U CN 210766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ring beam
steel
transition sec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921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红岩
冯尊涛
张浦阳
乐丛欢
郭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9921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6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6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68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7Off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的基础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包括带有分舱结构的钢筒结构,钢筒结构顶部连接有钢顶板,钢顶板上设置有混凝土板,混凝土板上分布有梁板体系,中环梁上坐落有混凝土过渡段,混凝土过渡段上部嵌装连接有钢制塔筒,钢制塔筒上部和下部连接处均通过弹性缓冲装置与混凝土过渡段和内环梁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筒型基础的优点,适用范围广、运输安装方便、可回收利用、承载力高,施工期、运行期可以通过上下两部分的弹性缓冲装置将上部荷载传递到过渡段以及梁板体系上。

Description

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工程的基础结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筒型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海上风电筒型基础过渡段作为传力结构,关系到基础结构能否将上部荷载转化为可控的应力并传递到地基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地基承载力。随着水深的增加,基础受到的环境荷载和上部风机传递的荷载增大,因此需要更大的过渡段结构。提出传递荷载更为有效、安全性更高的过渡段结构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着力解决的是目前海上筒型基础结构荷载传递不够合理及施工安装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巧妙地将施工期、运营期上部结构的荷载有效传递到直线型过渡段和混凝土顶板上,进而传递到下部的筒型基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包括带有分舱结构的钢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筒结构顶部连接有钢顶板,所述钢顶板上部设置有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上部设置有混凝土过渡段,所述混凝土过渡段为圆环截面的直线型薄壁结构,且底部圆环直径大于顶部圆环直径;所述混凝土过渡段的上部设置有一段钢制塔筒,所述钢制塔筒下部穿过所述混凝土过渡段并与所述混凝土板接触;
所述混凝土板顶面设置有外环梁、中环梁、第一内环梁、第二内环梁;所述外环梁位于所述混凝土板顶面外侧边缘处;所述中环梁位于所述混凝土板顶面中部,并设置于所述混凝土过渡段下部;所述第一内环梁设置于所述钢制塔筒内侧,所述第二内环梁设置于所述钢制塔筒外侧;所述钢制塔筒底端插入于所述第二内环梁和所述第一内环梁之间;
所述混凝土板顶面径向均匀布置有混凝土主梁,所述混凝土主梁由所述第二内环梁延伸至所述外环梁;所述混凝土板顶面在每两根相邻的所述混凝土主梁之间径向均匀布置有混凝土次梁,所述混凝土次梁由所述中环梁延伸至所述外环梁;
所述钢制塔筒与所述混凝土过渡段顶部之间通过弹性缓冲装置接触,所述钢制塔筒底部与所述第一内环梁之间、所述钢制塔筒底部与所述第二内环梁之间均通过弹性缓冲装置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钢筒结构的半径为10-25m,高度为5-15m,筒壁厚度为10-50mm。
进一步地,所述钢筒结构通过分舱板分隔为多个舱室,多个舱室包括一个中间舱和围在中间舱周边的多个边舱;所述钢筒结构的筒壁和分舱板之间、分舱板和分舱板之间均通过焊接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顶板周边设置有向上的钢制肋板,所述钢制肋板插入于所述混凝土板和所述外环梁。
进一步地,所述钢筒结构与所述混凝土板、所述钢顶板的轮廓一致,所述混凝土板的厚度为0.3-1m。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过渡段为等厚结构,其壁厚为0.5-1.5m,中间分布有预应力钢绞线。
进一步地,所述外环梁的外缘与所述混凝土板外缘齐平,且形状与所述混凝土板的边缘一致;所述外环梁的宽度为0.5-1.5m,高度为0.8-1.8m;所述中环梁位于所述混凝土板顶面中部,形状为圆环形,宽度为0.5-1.5m,高度为0.8-1.8m;所述中环梁的半径为所述钢制塔筒半径的1.5-2.5倍;所述第一内环梁的外径小于所述钢制塔筒内径0.2m-1m,宽度为0.5-2.5m,高度为0.8-1.8m;所述第二内环梁的内径大于所述钢制塔筒的外径0.2m-1m,宽度为0.5-2.5m,高度为0.8-1.8m。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主梁的宽度为0.5-1.5m,高度为0.8-1.8m;相邻所述混凝土主梁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混凝土次梁包括12-18根,每两根相邻的所述混凝土主梁之间布置有2-3根所述混凝土次梁,相邻所述混凝土次梁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装置12由防水层a、抗氧化层b、弹性金属线圈c、第一橡胶层d、橡胶凸起层e、第二橡胶层f依次组成,厚度为0.2-1m,高度为0.8-1.8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将带有分舱结构钢筒结构与钢顶板和混凝土板连成整体,有利于增加钢筒结构的抗倾覆力矩,提高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钢筒结构直接与混凝土板相接以及板梁体系的结合,有效传递和均匀分散上部荷载,在筒型基础处近似转化为拉力和压力,以发挥筒型基础最大的承载力,结构受力体系清晰;混凝土过渡段采用现浇工艺,为整体式结构,共同传递上部荷载,增加结构整体刚度,节省材料,降低造价。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其钢制塔筒和混凝土过渡段之间、钢制塔筒和两个内环梁之间均有弹性缓冲装置的设置,在有效传递上部弯矩荷载的同时,还可以消散一部分荷载,防止钢制塔筒和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硬接触压碎混凝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中去掉过渡段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中弹性缓冲结构的剖面图。
图中:1、钢筒结构;2、钢顶板;3、混凝土板;4、外环梁;5、中环梁;6、第一内环梁;7、第二内环梁;8、混凝土主梁;9、混凝土次梁;10、混凝土过渡段;11、钢制塔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效果,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包带有分舱结构的钢筒结构1、钢顶板2、混凝土板3、外环梁4、中环梁5、第一内环梁6、第二内环梁7、混凝土主梁8、混凝土次梁9、混凝土过渡段10、钢制塔筒11。
钢筒结构1的半径为10-25m,高度为5-15m,筒壁厚度为10-50mm。钢筒结构1通过分舱板分隔为多个舱室,多个舱室包括一个中间舱和围在中间舱周边的多个边舱。钢筒结构1的筒壁和分舱板之间、分舱板和分舱板之间均通过焊接相互连接。
钢顶板2设置于钢筒结构1顶部,与钢筒结构1的顶部焊接。钢顶板2的形状为圆形,厚度为0.006-0.01m。钢顶板2圆周处设置有向上的钢制肋板,钢制肋板的高度与混凝土板3和外环梁4的总高度相同;该钢制肋板用于插入到混凝土板3和外环梁4中,实现混凝土结构与钢筒结构1的有效连接。
钢顶板2上部设置有混凝土板3,混凝土板3与钢顶板2的轮廓一致,混凝土板的厚度为0.3-1m。混凝土板3浇筑于钢顶板2上部,且钢顶板2的钢制肋板向上深入到混凝土板3中,使混凝土板3与钢顶板2结合牢固。
如图4所示,混凝土板3顶面设置有四道环梁,包括外环梁4、中环梁5、第一内环梁6、第二内环梁7。外环梁4位于混凝土板3顶面外侧,其外缘与混凝土板3外缘齐平,且形状与混凝土板3的边缘一致;外环梁4宽度为0.5-1.5m,高度为0.8-1.8m。中环梁5位于混凝土板3顶面中部,形状为圆环形,宽度为0.5-1.5m,高度为0.8-1.8m;中环梁5的半径为钢制塔筒11半径的1.5-2.5倍。第二内环梁7设置在第一内环梁6外侧,第一内环梁6的外径比钢制塔筒11内径小0.2m-1m,宽度为0.5-2.5m,高度为0.8-1.8m。第二内环梁7的内径比钢制塔筒11的外径大0.2m-1m,宽度为0.5-2.5m,高度为0.8-1.8m。
混凝土板3顶面在环梁之间连接有混凝土主梁8和混凝土次梁9。混凝土主梁8径向均匀布置在混凝土板3顶面,由第二内环梁7延伸至外环梁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混凝土主梁8包括6根,相邻混凝土主梁8之间的夹角为60度;混凝土主梁8的宽度为0.5-1.5m,高度为0.8-1.8m。混凝土次梁9径向均匀布置在混凝土板3顶面的每两根相邻的混凝土主梁8之间,由中环梁5延伸至外环梁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混凝土次梁9包括12-18根,每两根相邻的混凝土主梁8之间布置有2-3根混凝土次梁9,相邻混凝土次梁9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度。
混凝土板3上部设置有混凝土过渡段10,混凝土过渡段10为圆环截面的直线型薄壁结构,且底部圆环直径大于顶部圆环直径。混凝土过渡段10为等厚结构,其壁厚为 0.5-1.5m,中间分布有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过渡段10的圆环形底面坐落在中环梁5上,其底面的圆环形截面与中环梁一致;混凝土过渡段10的高度为20-40m。直线型薄壁结构的混凝土过渡段10有助于将上部荷载传到混凝土梁板体系中,进而分散到钢筒结构1上。此外混凝土过渡段10增加了整个结构的自重,使整个结构可以利用自重来抵抗一部分水平的荷载。
混凝土过渡段10上部设置有一段钢制塔筒11,钢制塔筒11穿过混凝土过渡段10,直接与混凝土板3接触。钢制塔筒11底端插入至第二内环梁7和第一内环梁6之间。
钢制塔筒11与混凝土过渡段10顶部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装置,钢制塔筒11底部与第一内环梁6之间、钢制塔筒11底部与第二内环梁7之间均设置有弹性缓冲装置。
如图5所示,弹性缓冲装置由防水层a、抗氧化层b、弹性金属线圈c、第一橡胶层d、橡胶凸起层e、第二橡胶层f依次由胶体粘接组成,总体厚度为0.2-1m,高度为0.8-1.8m。
上述多筒组合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陆上预制好钢筒结构1,并将钢筒结构1与钢顶板2进行焊接;
(2)将钢顶板2作为混凝土板3的底面模板,在钢顶板2上绑扎钢筋,对混凝土板3、外环梁4、中环梁5、第一内环梁6、第二内环梁7、混凝土主梁8、混凝土次梁9以及混凝土过渡段10一同进行浇筑施工;
(3)将上述浇筑施工完成的整体结构吊入水中,检查气密性,在混凝土板3上安装钢制塔筒11,在钢制塔筒11底部与第一内环梁6之间、钢制塔筒11底部与第二内环梁7之间、钢制塔筒11与混凝土过渡段10顶部之间安装弹性缓冲装置,并在钢制塔筒11上安装机头,根据拖航要求调节钢筒结构1的吃水;
(4)将多筒组合基础结构和机头进行浮运拖航;
(5)将多筒组合基础结构和机头浮运拖航至到指定海域后,先进行自重下沉,再进行负压下沉到指定位置;
(6)下沉结束后对钢筒结构1内部的土体进行加固。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包括带有分舱结构的钢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筒结构顶部连接有钢顶板,所述钢顶板上部设置有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上部设置有混凝土过渡段,所述混凝土过渡段为圆环截面的直线型薄壁结构,且底部圆环直径大于顶部圆环直径;所述混凝土过渡段的上部设置有一段钢制塔筒,所述钢制塔筒下部穿过所述混凝土过渡段并与所述混凝土板接触;
所述混凝土板顶面设置有外环梁、中环梁、第一内环梁、第二内环梁;所述外环梁位于所述混凝土板顶面外侧边缘处;所述中环梁位于所述混凝土板顶面中部,并设置于所述混凝土过渡段下部;所述第一内环梁设置于所述钢制塔筒内侧,所述第二内环梁设置于所述钢制塔筒外侧;所述钢制塔筒底端插入于所述第二内环梁和所述第一内环梁之间;
所述混凝土板顶面径向均匀布置有混凝土主梁,所述混凝土主梁由所述第二内环梁延伸至所述外环梁;所述混凝土板顶面在每两根相邻的所述混凝土主梁之间径向均匀布置有混凝土次梁,所述混凝土次梁由所述中环梁延伸至所述外环梁;
所述钢制塔筒与所述混凝土过渡段顶部之间通过弹性缓冲装置接触,所述钢制塔筒底部与所述第一内环梁之间、所述钢制塔筒底部与所述第二内环梁之间均通过弹性缓冲装置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筒结构的半径为10-25m,高度为5-15m,筒壁厚度为10-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筒结构通过分舱板分隔为多个舱室,多个舱室包括一个中间舱和围在中间舱周边的多个边舱;所述钢筒结构的筒壁和分舱板之间、分舱板和分舱板之间均通过焊接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顶板周边设置有向上的钢制肋板,所述钢制肋板插入于所述混凝土板和所述外环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筒结构与所述混凝土板、所述钢顶板的轮廓一致,所述混凝土板的厚度为0.3-1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过渡段为等厚结构,其壁厚为0.5-1.5m,中间分布有预应力钢绞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梁的外缘与所述混凝土板外缘齐平,且形状与所述混凝土板的边缘一致;所述外环梁的宽度为0.5-1.5m,高度为0.8-1.8m;所述中环梁位于所述混凝土板顶面中部,形状为圆环形,宽度为0.5-1.5m,高度为0.8-1.8m;所述中环梁的半径为所述钢制塔筒半径的1.5-2.5倍;所述第一内环梁的外径小于所述钢制塔筒内径0.2m-1m,宽度为0.5-2.5m,高度为0.8-1.8m;所述第二内环梁的内径大于所述钢制塔筒的外径0.2m-1m,宽度为0.5-2.5m,高度为0.8-1.8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梁的宽度为0.5-1.5m,高度为0.8-1.8m;相邻所述混凝土主梁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混凝土次梁包括12-18根,每两根相邻的所述混凝土主梁之间布置有2-3根所述混凝土次梁,相邻所述混凝土次梁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装置12由防水层a、抗氧化层b、弹性金属线圈c、第一橡胶层d、橡胶凸起层e、第二橡胶层f依次组成,厚度为0.2-1m,高度为0.8-1.8m。
CN201920992182.3U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66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2182.3U CN210766847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2182.3U CN210766847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6847U true CN210766847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59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9218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66847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68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4442A (zh) * 2019-06-28 2019-11-08 天津大学 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4442A (zh) * 2019-06-28 2019-11-08 天津大学 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24442B (zh) * 2019-06-28 2024-05-10 天津大学 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3711B (zh) 一种弹性过渡段多筒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24442B (zh) 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397069B (zh) 一种带支撑结构的单筒多舱组合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766847U (zh) 一种弹性过渡段筒型基础结构
CN210621735U (zh) 一种多筒组合基础结构
CN103981894B (zh) 一种多个筒型基础组合的基础结构体系
CN210621737U (zh) 一种组合式环筒导管架基础结构
CN110397064B (zh) 一种组合式环筒导管架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766850U (zh) 一种环筒钢混组合基础结构
CN210621736U (zh) 一种多筒钢混组合基础结构
CN103981887B (zh) 一种适用于海洋风电的大尺度筒型基础结构
CN110397066B (zh) 一种多筒组合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766849U (zh) 一种带支撑结构的多筒钢混组合基础结构
CN210621734U (zh) 一种带支撑结构的单筒多舱组合基础结构
CN110397068B (zh) 一种多筒钢混组合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975819U (zh)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钢套箱吊架
CN103243734A (zh) 一种筒形基础与单桩的连接构件
CN114810503A (zh) 一种无支撑单柱结构的海上风机复合筒型基础
CN210975864U (zh) 海上风电复合筒基础施工结构
CN211036888U (zh) 水域桥梁柔性防撞墙
CN210827534U (zh) 一种整体式安装海上风电多桩基础结构体系
CN210564899U (zh) 一种新型预应力钢混塔架过渡段转换装置
CN110397067A (zh) 一种带支撑结构的多筒钢混组合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981892A (zh) 一种带支撑的四个筒型基础组合式基础结构体系
CN110424443B (zh) 一种环筒钢混组合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