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5257U - 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5257U
CN210765257U CN201920572123.0U CN201920572123U CN210765257U CN 210765257 U CN210765257 U CN 210765257U CN 201920572123 U CN201920572123 U CN 201920572123U CN 210765257 U CN210765257 U CN 210765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wire
capturing
guide
wire
circulating tum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21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霆辉
梁晓飞
宋萍
陆珺
邓海巨
孙剑玥
茅爱武
孙贤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5721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5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5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5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用于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包括:捕获导丝件,具有导丝部、连接块以及连接柱;捕获导管,套设在导丝部和连接柱的外部;以及伸缩驱动杆,一端伸入捕获导管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被推拉从而驱动导丝部伸出或缩进捕获导管。其中,导丝部上由多个呈波浪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导丝构成,每个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柱上,每个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当捕获导丝件被伸缩驱动杆推动从而伸出捕获导管时,导丝部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张开呈网状让多靶向抗体层捕获循环肿瘤细胞。

Description

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
背景技术
循环肿瘤细胞是从原生癌细胞组织上脱落下来进入人体外周血液中的循环癌细胞,此类循环肿瘤细胞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及患者分子基因组学的检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大部分此类循环肿瘤细胞脱落实体瘤进入血液后都会被消灭,所以其数量极其稀少(每10mL血液可能仅含几个到几十个此类循环肿瘤细胞),因此,如何有效获取更多的循环肿瘤细胞来获知患者更多的患病信息,成为了一大难点及关注点。
通过对患者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抓捕,可用于直接检测下游分析,包括基因突变、表面标志物等,也可用于体外培养,获得大量活细胞,以求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也可用于新药研发等。对于循环肿瘤细胞的获取,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人们开发了很多种用以捕获癌细胞的技术,如荧光免疫法、磁性免疫法等。然而,这些技术所需的仪器昂贵,获取效率不高,存在局限性。因此,研发能够实现高效、快速、较全面的抓捕体内各种循环肿瘤细胞的医疗器械具有必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缺点或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能够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结构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用于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其特征在于,包括:捕获导丝件,具有导丝部、固定设置在导丝部的一端的连接块以及固定设置在导丝部的另一端的连接柱;捕获导管,套设在导丝部和连接柱的外部;以及伸缩驱动杆,一端伸入捕获导管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被推拉从而驱动导丝部伸出或缩进捕获导管,其中,导丝部上由多个呈波浪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导丝构成,每个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柱上,每个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当捕获导丝件被伸缩驱动杆推动从而伸出捕获导管时,导丝部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张开呈网状让多靶向抗体层捕获循环肿瘤细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多靶向抗体层含有EpCAM抗体、Vimentin抗体、EGFR抗体、HER2抗体、GFAP抗体、MUC-1抗体、P53抗体、转铁蛋白、叶酸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多靶向抗体层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形成在导丝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连接块呈圆锥形,导丝部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具有较大端面的一端上。
<结构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用于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其特征在于,包括:捕获导丝件,具有连接块、导丝部以及连接管;捕获导管,套设在导丝部和连接管的外部;以及驱动件,具有用于驱动导丝部伸出或缩进捕获导管的伸缩驱动杆以及安装在该伸缩驱动杆的一端上的旋转驱动块,其中,导丝部由多个周围导丝以及设置在多个周围导丝的中间位置的中心导丝构成,多个周围导丝和中心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每个周围导丝的一端均固定在连接块上,另一端均固定在连接管的一端上,伸缩驱动杆远离旋转驱动块的另一端伸入捕获导管并固定设置在连接管远离周围导丝的另一端上,伸缩驱动杆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通孔,中心导丝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块上,另一端依次穿过连接管的管孔、通孔后固定在旋转驱动块上,旋转驱动块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伸缩驱动杆上,用于在导丝部伸出捕获导管后被逐渐旋出伸缩驱动杆从而拉动中心导丝和连接块朝向捕获导管移动,进而使得多个周围导丝弯曲共同形成篮状让多靶向抗体层捕获循环肿瘤细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连接块呈圆锥形,周围导丝和中心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具有较大端面的一端上,连接块的直径大于捕获导管的内径,当伸缩驱动杆被拉动使导丝部向捕获导管移动时,连接块用于推动动、静脉血管中的少量血液进入捕获导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捕获导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在导丝部位于捕获导管内时与周围导丝远离连接块的一端相对应的凹槽,该凹槽上粘附有抗凝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中心导丝为镍钛记忆合金弯曲微导丝。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因为捕获导丝件具有导丝部、固定设置在导丝部的一端的连接块以及固定设置在导丝部的另一端的连接柱,导丝部上由多个呈波浪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导丝构成,每个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柱上,捕获导管套设在导丝部和连接柱的外部;伸缩驱动杆的一端伸入捕获导管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捕获导管进入血管后,能够通过推动伸缩驱动杆使导丝部伸出捕获导管并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张开呈网状与血管中血液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同时,因为每个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所以导丝部能够通过多靶向抗体层准确、快速、高效地捕获循环肿瘤细胞,而不需要抽取血管中的血液再捕获循环肿瘤细胞,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导丝部部分伸出捕获导管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导丝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导丝部张开时的捕获导丝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B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导丝部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C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导丝部伸出捕获导管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导丝部张开呈篮状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导丝部张开为篮状后的剖面图;以及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进入血管中的模拟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100用于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包括捕获导丝件10、捕获导管20以及伸缩驱动杆30。
捕获导丝件10具有连接块11、导丝部12以及连接柱13。
连接块11呈圆锥形,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呈柱形。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导丝部部分伸出捕获导管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导丝部12上由多个呈波浪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导丝12a构成,每个导丝12a的一端(即图2所示的左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11具有较大端面的一端(即图1所示的右端)上。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导丝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3所示,每个导丝12a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12b。多靶向抗体层12b含有EpCAM抗体、Vimentin抗体、EGFR抗体、HER2抗体、GFAP抗体、MUC-1抗体、P53抗体、转铁蛋白、叶酸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多靶向抗体层12b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Ⅰ,按照预聚物:固化剂=8~9:1的质量比,将预聚物和固化剂混合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在常温下搅拌15~20分钟制得聚二甲基硅氧烷胶状物;
步骤II,将聚二甲基硅氧烷胶状物放入玻璃干燥器中并通过真空泵抽取真空直至观察到聚二甲基硅氧烷胶状物中气泡完全放出,真空状态下静置1小时得到混合物;
步骤III,将导丝部12放入混合物中使得在导丝部12上形成薄膜后对导丝部12在60-70℃干燥1小时;
步骤IV,配置浓度为300μg/mL的EpCAM抗体溶液;
步骤V,对形成薄膜后的导丝部12进行冷却后将其置于稀释后的EpCAM抗体溶液中,4℃孵育过夜即可在导丝部12上形成多靶向抗体层12b。
如图1所示,连接柱13的一端(即图1所示的左端)固定在多个导丝12a的右端。
捕获导管20套设在导丝部12和连接柱13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该捕获导管20靠近连接块11的一端(即图1所示的左端)的内径小于连接块11的右端的直径。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如入1和图4所示,伸缩驱动杆30的左端伸入捕获导管20并与连接柱13的右端固定连接,伸缩驱动杆30的右端用于被使用者推拉从而驱动导丝部12伸出或缩进捕获导管20。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100的使用原理。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导丝部张开时的捕获导丝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初始时,导丝部12位于捕获导管20内且连接块11的右端与捕获导管20的左端相抵接,多个导丝12a处于被捕获导管20的内壁挤压的状态。当将捕获导管20插入动/静脉血管后,使用者推动伸缩驱动杆30使导丝部12伸出捕获导管20后,导丝部12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张开呈网状,在血液流动的条件下,会使循环肿瘤细胞流经孵有多靶向抗体层12b的周围导丝12a,当多靶向抗体层12b识别到对应的循环肿瘤细胞上抗原后会自动富集,拖住大量循环肿瘤细胞或细胞团从而捕获该循环肿瘤细胞或细胞团。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使用穿刺针、超滑导丝、扩张管以及外鞘辅助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中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100捕获循环肿瘤细胞的使用过程。
首先,穿刺后引入超滑导丝直达腹主动脉或上下腔静脉并引入扩张管及外鞘;
其次,退出扩张管,置换捕获导管20,待捕获导管20的左端与外鞘对齐;
再次,推动伸缩驱动杆30使导丝部12呈网状,10min后,拉动伸缩推动杆30使得导丝部12缩进捕获导管20,并将外鞘、捕获导丝件10、捕获导管20一起退出血管;
最后,将捕获导管20密封并送检或将捕获导管20直接置于培养管中推出导丝部12,将循环肿瘤细胞分散到培养液中。
对于动脉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捕获可与肿瘤介入治疗合并进行,对于静脉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捕获需单独穿刺进行。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因为捕获导丝件具有导丝部、固定设置在导丝部的一端的连接块以及固定设置在导丝部的另一端的连接柱,导丝部上由多个呈波浪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导丝构成,每个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柱上,捕获导管套设在导丝部和连接柱的外部;伸缩驱动杆的一端伸入捕获导管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所以,本实施例的捕获导管进入血管后,能够通过推动伸缩驱动杆使导丝部伸出捕获导管并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张开呈网状与血管中血液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同时,因为每个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所以导丝部能够通过多靶向抗体层准确、快速、高效地捕获循环肿瘤细胞,而不需要抽取血管中的血液再捕获循环肿瘤细胞,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易于推广。
此外,因为多靶向抗体层含有EpCAM抗体、Vimentin抗体、EGFR抗体、HER2抗体、GFAP抗体、MUC-1抗体、P53抗体、转铁蛋白、叶酸中的至少一种,所以本实施例能够较全面地捕获不同类型的循环肿瘤细胞。
另外,多靶向抗体层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胶状物形成在导丝部上,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具有疏水性,从而避免了血液粘连在导丝部上。
进一步,因为连接块呈圆锥形,正是因为本实施例的连接块具有这种圆滑的椎形状,从而能够避免进入血管时对血管组织造成较大的伤害。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关说明。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100包括捕获导丝件10、捕获导管20以及驱动件40。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B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7所示,捕获导丝件10具有连接块11、导丝部12以及连接管14。
连接块11呈圆锥形。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导丝部的剖面图。
如图6至8所示,导丝部12由多个周围导丝12c以及设置在多个周围导丝12c的中间位置的中心导丝12d构成,多个周围导丝12c和中心导丝12d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12b。在本实施例中,多靶向抗体层12b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每个周围导丝12c的一端(即图7所示的左端)均固定在连接块11具有较大端面的一端(即图7所示的右端)上,另一端(即图7所示的右端)均固定在连接管14的一端(即图7所示的左端)上,
中心导丝12d为镍钛记忆合金弯曲微导丝,该中心导丝12d的一端(即图7所示的左端)固定在连接块11的右端上。
如图6至7所示,连接管14的一端(即图7所示的左端)固定在周围导丝12c的另一端(即图7所示的右端)。该连接管14具有让中心导丝的另一端(即图7所示的右端)穿过的管孔14a。
捕获导管20套设在导丝部12和连接管14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捕获导管20的内径小于连接块11的直径。捕获导管20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21,该凹槽21与在导丝部12位于捕获导管内时周围导丝12c的右端相对应。凹槽21上粘附有抗凝剂。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C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9所示,驱动件40具有伸缩驱动杆30以及安装在该伸缩驱动杆30的一端(即图9所示的右端)上的旋转驱动块41。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导丝部伸出捕获导管的示意图。
如图6至图10所示,伸缩驱动杆30的另一端(即如图9所示的左端)伸入捕获导管20并固定设置在连接管14的另一端(即图9所示的右端)上,另一端(即如图9所示的右端)设置有外螺纹(图中未示出)。伸缩驱动杆30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让中心导丝12d的右端穿过管孔14a后穿过的通孔31。该伸缩驱动杆30用于被推拉从而使导丝部11朝远离捕获导管20的方向移动或朝向捕获导管20移动。
图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导丝部张开呈篮状的局部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导丝部张开为篮状后的剖面图。
如图6至12所示,旋转驱动块41的一端(即如图9所示的左端)具有与伸缩驱动杆30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孔,该旋转驱动块41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伸缩驱动杆30的右端上。旋转驱动块的左端与中心导丝12d依次穿过连接管14的管孔14a、伸缩驱动杆30的通孔31的右端固定连接,用于在导丝部12伸出捕获导管后被逐渐旋出伸缩驱动杆30从而拉动中心导丝12d和连接块11朝向捕获导管20移动,进而使得多个周围导丝12c弯曲共同形成篮状(即如图11和图12所示)让多靶向抗体层捕获不同类型的循环肿瘤细胞。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介入导丝捕获装置100的使用过程。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进入血管中的模拟效果图。
如图6至图13所示,初始时,导丝部12位于捕获导管20内,且捕获导管20的左端与连接块12的右端面相抵接。首先,将捕获导管20插入动/静脉血管,其次推动伸缩驱动杆30使导丝部11伸出捕获导管20;
再次,逐渐将旋转驱动块41旋出伸缩驱动杆30的右端使得多个周围导丝12c弯曲共同形成篮状,放置10-20分钟,当到了设定时间后,将旋转驱动块41逐渐旋进伸缩驱动杆30使中心导丝12d和连接块11向远离连接管14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周围导丝12c缩回直线状;
然后,拉动伸缩驱动杆30使导丝部11缩回捕获导管30,同时连接块11推动少量血液进入捕获导管20,该少量血液流至凹槽21处与该处的抗凝剂相结合;
最后,小心拔出捕获导管20。
在本实施例中,所收集的循环肿瘤细胞均为活细胞,在储存有血液及常温保存条件下,短时间内可进行活细胞培养、分子检测、真实药敏、细胞行为学研究,也可用于细胞下游测试及分析。
由于捕获导丝件具有连接块、导丝部以及连接管,导丝部具有多个周围导丝以及设置在多个周围导丝的中间位置的中心导丝,多个周围导丝和中心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每个周围导丝的一端均固定在连接块上,另一端均固定在连接管的一端上;捕获导管套设在导丝部和连接管的外部;驱动件具有伸缩驱动杆以及旋转驱动块,伸缩驱动杆远离旋转驱动块的另一端伸入捕获导管并固定设置在连接管远离周围导丝的另一端上,所以本实施例能够捕获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具有与实施例一一样的效果。
而且,由于旋转驱动块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伸缩驱动杆上,由于伸缩驱动杆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通孔,中心导丝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块上,另一端依次穿过连接管的管孔、通孔后固定在旋转驱动块上,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通过将旋转驱动块逐渐旋出伸缩驱动杆使拉动中心导丝和连接块朝向捕获导管移动,从而使得多个周围导丝弯曲共同形成篮状,因此,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导丝部与血管中的血液的接触面积更大。
另外,由于连接块呈圆锥形,连接块的直径大于捕获导管的内径,当伸缩驱动杆被拉动使导丝部向捕获导管移动时,连接块能够推动动、静脉血管中的少量血液进入捕获导管让该少量血液与抗凝剂相结合,使得循环肿瘤细胞进入捕获导管后能够短时间存活。
进一步,由于捕获导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在导丝部位于捕获导管内时与周围导丝远离连接块的一端相对应的凹槽,该凹槽上粘附有抗凝剂,因此,血液进入捕获导管后能够与该抗凝剂相结合,从而避免了血液进入捕获导管后凝固。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就能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用于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其特征在于,包括:
捕获导丝件,具有导丝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导丝部的一端的连接块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导丝部的另一端的连接柱;
捕获导管,套设在所述导丝部和所述连接柱的外部;以及
伸缩驱动杆,一端伸入所述捕获导管并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被推拉从而驱动所述导丝部伸出或缩进所述捕获导管,
其中,所述导丝部上由多个呈波浪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导丝构成,每个所述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
每个所述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当所述捕获导丝件被所述伸缩驱动杆推动从而伸出所述捕获导管时,所述导丝部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张开呈网状让所述多靶向抗体层捕获所述循环肿瘤细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靶向抗体层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形成在所述导丝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连接块呈圆锥形,所述导丝部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块具有较大端面的一端上。
4.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用于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其特征在于,包括:
捕获导丝件,具有连接块、导丝部以及连接管;
捕获导管,套设在所述导丝部和所述连接管的外部;以及
驱动件,具有用于驱动所述导丝部伸出或缩进所述捕获导管的伸缩驱动杆以及安装在该伸缩驱动杆的一端上的旋转驱动块,
其中,所述导丝部由多个周围导丝以及设置在多个所述周围导丝的中间位置的中心导丝构成,多个所述周围导丝和所述中心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
每个所述周围导丝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连接块上,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上,
所述伸缩驱动杆远离所述旋转驱动块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捕获导管并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周围导丝的另一端上,所述伸缩驱动杆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通孔,
所述中心导丝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块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管的管孔、所述通孔后固定在所述旋转驱动块上,
所述旋转驱动块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伸缩驱动杆上,用于在所述导丝部伸出所述捕获导管后被逐渐旋出所述伸缩驱动杆从而拉动所述中心导丝和所述连接块朝向所述捕获导管移动,进而使得多个所述周围导丝弯曲共同形成篮状让所述多靶向抗体层捕获所述循环肿瘤细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连接块呈圆锥形,所述周围导丝和所述中心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块具有较大端面的一端上,
所述连接块的直径大于所述捕获导管的内径,当所述伸缩驱动杆被拉动使所述导丝部向所述捕获导管移动时,所述连接块用于推动所述动、静脉血管中的少量血液进入所述捕获导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捕获导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在所述导丝部位于所述捕获导管内时与所述周围导丝远离所述连接块的一端相对应的凹槽,该凹槽上粘附有抗凝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中心导丝为镍钛记忆合金弯曲微导丝。
CN201920572123.0U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 Active CN210765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2123.0U CN210765257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2123.0U CN210765257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5257U true CN210765257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62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2123.0U Active CN210765257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5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0045B (zh) 肠道内容物负压自动取样器
CN109701152A (zh) 一种装载药物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76592A1 (zh) 一种用于血液液体活检的体内收集装置
CN107260226A (zh) 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体内富集装置
CN107376132A (zh) 一种新型光纤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49697A (zh) 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
CN210765257U (zh) 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
CN104587493A (zh) 应用于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早期、快速、实时动态监测与多模态成像的检测试剂
CN205072922U (zh) 心脏室间隔膜部缺损封堵器
CN203763188U (zh) 一种新型肿瘤活检穿刺针
CN208388683U (zh) 一种血管近端保护器
CN101642380B (zh) 一种直接植入式微透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CN204910304U (zh) 植入式骨髓输注装置
CN101991438A (zh) 全消化道肿瘤细胞采集器
CN205072942U (zh) 心脏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CN105339034B (zh) 一种用于超声引导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适配引导系统
US860299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crodialysis sampling
CN208926446U (zh) 心尖封堵器
CN207429124U (zh) 一种可置入上腔静脉中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CN209301966U (zh) 动物实验中插管用导管
CN113365562A (zh) 设备
CN212522079U (zh) 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和捕获导管
CN217162119U (zh) 一种左肾上腺静脉取血的多功能导管装置
CN105327365A (zh) 一种磁光双模态成像纳米探针及其应用
CN216535298U (zh) 一种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