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1137U - 刹车控制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刹车控制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1137U
CN210761137U CN201921160091.XU CN201921160091U CN210761137U CN 210761137 U CN210761137 U CN 210761137U CN 201921160091 U CN201921160091 U CN 201921160091U CN 210761137 U CN210761137 U CN 210761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ystem
groove
brake control
sliding
sli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600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震
江文通
李春成
郭�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ngq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600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1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1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1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刹车控制系统和车辆。刹车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滑块,用于连接前轮刹车线;第二滑块,用于连接后轮刹车线;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滑动空间,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空间内。本实用新型在对前轮进行刹车时,前轮刹车线拉动第一滑块在移动,能够带动第二滑块共同移动,进而带动后轮刹车线移动,实现前后轮同时刹车,进而避免了刹车时只进行前轮刹车而导致的车辆前倾摔倒,保证了骑行者的安全。

Description

刹车控制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刹车控制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无论是自行车,还是电动车,其刹车系统均是分别独立设置,即前轮刹车线只进行前轮刹车,后轮刹车线只进行后轮刹车。
这样的设置方式,当在路上行驶,需要进行紧急刹车时,如果使用后轮刹车,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如果使用前轮刹车,就会出现车辆前倾,进而出现车辆摔到,人员甩出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控制系统,其能够实现前轮刹车时,同时进行后轮刹车,保证了行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能够不需要对车辆上的两个刹车把进行判断,使用任一个刹车把均能进行安全刹车,保证了人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刹车控制系统,其包括:
第一滑块,用于连接前轮刹车线;
第二滑块,用于连接后轮刹车线;
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滑动空间,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空间内。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刹车控制系统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滑轨为凸起结构,或所述滑轨为条状凹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滑轨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半圆形或T字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凸起结构为直线排列的凸点,或所述凸起结构为条状凸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的中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外壳体包括底壳和壳盖,所述滑动槽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壳盖与所述底壳连接,用于将所述滑动槽封闭。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滑动空间为孔结构或槽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滑动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或安装槽。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滑块的两端设置有缓冲结构,用于减少所述第二滑块对所述第一滑块产生碰撞。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缓冲结构为橡胶垫。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嵌入块,所述第一嵌入块用于与所述前轮刹车线连接;
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一嵌入槽,所述第一嵌入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入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两个。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嵌入槽的轴向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嵌入块为圆柱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嵌入块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嵌入槽的侧壁相抵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嵌入块的两端均设置有倒角。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倒角为圆角。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八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嵌入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槽,用于安装前轮刹车线。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八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嵌入槽的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嵌入块,所述第二嵌入块用于与所述后轮刹车线连接;
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嵌入槽,所述第二嵌入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嵌入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十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嵌入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槽,用于安装后轮刹车线。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前轮刹车线、后轮刹车线和上述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所述前轮刹车线和所述后轮刹车线均与所述刹车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前轮刹车线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后轮刹车线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且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块的滑动空间内,使得在对后轮进行刹车时,后轮刹车线拉动第二滑块在滑动空间内滑动时,第一滑块不移动,实现后轮的单独刹车;在对前轮进行刹车时,前轮刹车线拉动第一滑块移动,能够带动第二滑块共同移动,进而带动后轮刹车线移动,实现前后轮同时刹车,进而避免了刹车时只进行前轮刹车而导致的车辆前倾摔倒,保证了骑行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刹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刹车控制系统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刹车控制系统的立体图(没有壳盖);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刹车控制系统的爆炸图(没有壳盖);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刹车控制系统的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刹车控制系统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上刹车线;2:底壳;3:滑动槽;4:第一滑块;5:轨道;6:第一嵌入块;7:第一下刹车线;8:第二下刹车线;9:第二滑块;10:第二嵌入块;11:滑动空间;12:滑轨;13:第二上刹车线;14:安装槽;15:第一连接槽;16:第一嵌入槽;17:第二嵌入槽;18:第二连接槽;19:第一进线槽;20:第二进线槽;21:第一出线槽;22:第二出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刹车控制系统,其包括:
第一滑块4,用于连接前轮刹车线;
第二滑块9,用于连接后轮刹车线;
第一滑块4上设置有滑动空间,第二滑块9滑动设置在滑动空间内。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4通过前轮刹车线的拉动,进行上下移动。前轮刹车线向上拉动第一滑块4时,第一滑块4带动设置在滑动空间内的第二滑块9共同向上移动,由于第二滑块9与后轮刹车线固定连接,使得前轮刹车线和后轮刹车线同时向上拉动,实现前轮和后轮的同时刹车。
为保证第一滑块4向上移动时,移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外壳体,在外壳体内设置了滑动槽3,第一滑块4滑动设置在滑动槽3内,通过前轮刹车线的拉动,能够使第一滑块4在滑动槽3内进行滑动。
通过滑动槽3的设置,限定了第一滑块4的移动轨迹,以及保证了第二滑块9能够正常的在第一滑块4的滑动空间内移动,避免了第二滑块9从滑动空间内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槽3内设置有滑轨12,第一滑块4上设置有轨道5,轨道5滑动设置在滑轨12上。
为了保证第一滑块4在滑动槽3内进行滑动时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上设置了滑轨12,在第一滑块4上设置了轨道5,将轨道5滑动设置在滑轨12上,既能够对第一滑块4在滑动方向上进行限位,又能够避免拉动第一下刹车线7或第一上刹车线1时,对第一滑块4产生扭转力的情况发生,保证第一滑块4在进行滑动时的位置准确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滑轨12为条状凸起,或滑轨12为条状凹槽。
当滑轨12为条状凸起时,轨道5为条状凹槽;当滑轨12为条状凹槽时,轨道5为条状凸起。
凸起可以是设置为条状,也可以是设置为多个凸点结构,其只要保证凸起能够在条状凹槽内进行正常滑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条状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半圆形或T字形,与此同时,条状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与之相匹配的矩形、梯形、半圆形或T字形。
需要指出的是,条状凸起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上述几种形状,但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形状,其还可以其他的如三角形等形状,其只要能够通过滑轨12和轨道5之间的配合,实现对第一滑块4进行移动轨迹的限定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滑轨12设置在滑动槽3的中部。
滑块设置在滑动槽3中部时,使得第一滑块4在进行滑动时,能够较为平衡,保证了第一滑块4在滑动时的稳定性。
外壳体包括底壳2和壳盖,滑动槽3设置在底壳2上,壳盖与底壳2连接,用于将滑动槽3封闭。
在本实施例中,在底壳2和盖壳上均设置滑轨12,通过上下双向限定,能够更好的保证第一滑块4的滑动轨迹。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2上设置有第一进线槽19、第二进线槽20、第一出线槽21和第二出线槽22;第一上刹车线1的一端通过第一进线槽19与第一滑块4连接,第一下刹车线7通过第一出线槽21与第一滑块4连接,第二上刹车线13通过第二进线槽20与第二滑块9连接,第二下刹车线8通过第二出线槽22与第二滑块9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线槽19、第二进线槽20、第一出线槽21和第二出线槽22上均设置有密封环。通过密封环的设置,能够保证刹车线在进行拉动时,不会将外界的杂物带进壳体内,进而保证了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9的正常滑动,也保证了各个紧固装置的紧固效果。
第二滑块9的两端设置有缓冲结构,用于减少第二滑块9对第一滑块4产生碰撞。
在通过第二上刹车线13向上拉动第二滑块9时,第二滑块9会对滑动空间11的上端内壁产生碰撞,当通过第二下刹车线8拉动第二滑块9向下移动时,第二滑块9会对滑动空间11的下端内壁产生碰撞。
在第二滑块9对滑动空间的侧壁产生反复碰撞时,可能会对第二滑块9或第一滑块4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使用寿命。
为改善上述情况,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滑块9的上下两端均设置了缓冲结构,使得第二滑块9在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减少了与第一滑块4上的滑动空间11的侧壁的碰撞,保证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需要指出的是,缓冲结构还可以是设置在滑动空间11的侧壁上,其只要能够有效的防止第二滑块9与第一滑块4之间的碰撞即可。
同理,第一滑块4在滑动槽3内进行滑动时,其也会对滑动槽3的上下两端产生碰撞,进而影响的第一滑块4或外壳体的使用寿命。
为改善上述情况,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滑块4的上下两端也设置了缓冲装置,或在滑动槽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缓冲结构,其只要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滑块4与外壳体之间的碰撞,保证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结构为橡胶垫。
通过橡胶垫的设置,避免的第二滑块9与第一滑块4之间的直接碰撞,保证了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9的使用寿命。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结构为橡胶垫,但其不仅仅局限于橡胶垫,其还可以是使用其他的结构,如可以使用弹簧、弹片、纸板等结构,其只要能够避免第二滑块9与第一滑块4之间的直接碰撞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嵌入块6,第一嵌入块6用于与前轮刹车线连接;第一滑块4上设置有第一嵌入槽16,第一嵌入块6设置在第一嵌入槽16内。
在本实施例中,将前轮刹车线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上刹车线1和第一下刹车线7,第一上刹车线1用于连接第一滑块4的上端和前轮车把,第一下刹车线7用于连接第一滑块4的下端和前轮上的刹车机构。
这样的设置,使得前轮刹车线在安装的时候,能够较为方便,在前轮刹车线损坏的时候,也便于对前轮刹车线进行维护和更换。
也就是说,在第一上刹车线1的端部设置了第一嵌入块6后,将第一嵌入块6嵌入到第一嵌入槽16内,使第一上刹车线1和第一滑块4连接在一起;在第一下刹车线7的端部也设置第一嵌入块6后,将第一嵌入块6嵌入到第一嵌入槽16内,使得第一下刹车线7与第一滑块4连接在一起。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嵌入槽16为两个,分别用于与第一上刹车线1上的第一嵌入块6和第一下刹车线7上的第一嵌入块6连接。
这样的设置,两个第一嵌入块6分别与两个第一嵌入槽16一一对应设置,使得第一嵌入块6在第一嵌入槽16内的安装较为稳定,不会因为两个第一嵌入块6的碰撞而导致第一嵌入块6在第一嵌入槽16内脱离。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嵌入槽16为圆形槽,第一嵌入块6为圆柱体。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嵌入槽16的轴线与第一嵌入块6的轴线相同。
在使用时,第一上刹车线1连接设置在第一嵌入块6的侧壁上,第一下刹车线7在第一嵌入块6上的连接位置,也是在第一嵌入块6的侧壁上,使得第一嵌入块6的侧壁能够与第一嵌入槽16的侧壁进行完全相抵,既保证了第一嵌入块6对第一上刹车线1,以及第一嵌入块6对第一下刹车线7的拉紧力,又能够有效的避免第一嵌入块6从第一嵌入槽16内脱离,保证了第一嵌入块6在第一嵌入槽16内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第一嵌入块6较为方便的插入到第一嵌入槽16内,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嵌入块6的两端均设置有倒角。
在第一嵌入块6的端部设置有倒角,能够较为方便快捷的将第一嵌入块6插入到第一嵌入槽16内,保证插入到第一嵌入槽16内时的准确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嵌入块6的两端均设置有倒角,使得第一嵌入块6在向第一嵌入槽16内插入时,可以不需要进行方向的选择,任意一端均能够插入到第一嵌入槽16内,方便操作。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倒角为圆角。
需要指出的是,倒角可以是设置为圆角,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圆角,其还可以是45°倒角,或30°倒角或60°倒角等,也就是说,只要具有倒角,便于将第一嵌入块6插入到第一嵌入槽16内即可。
第一嵌入槽16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槽15,用于安装第一上刹车线1或第一下刹车线7。
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上刹车线1的端部或第一下刹车线7的端部设置在第一嵌入块6上,且将第一嵌入块6插入到第一嵌入槽16内后,第一上刹车线1或第一下刹车线7能够安装进入到第一连接槽15内,保证在第一上刹车线1在拉动第一嵌入块6,或在第一嵌入块6拉动第一下刹车线7时,第一嵌入块6在第一嵌入槽16内的稳定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槽15的深度为第一嵌入槽16的深度的一半。
第一连接槽15的槽口设置在第一滑块4上设置有第一嵌入槽16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后轮刹车线也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二上刹车线13和第二下刹车线8,其中,第一上刹车线1的一端和第二下刹车线8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二滑块9的上下两端。
具体的,两部分中,第二上刹车线13的一端连接第二滑块9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后轮车把,第二下刹车线8的一端连接第二滑块9的另一端,第二下刹车线8的另一端连接后轮刹车控制系统。
同理,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对刹车线进行安装和维护。
为了便于第二上刹车线13和第二下刹车线8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块9上设置有第二嵌入槽17,第二上刹车线13的一端和第二下刹车线8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嵌入块10,第二嵌入块10设置在第二嵌入槽17内,将第二滑块9分别与第二上刹车线13和第二下刹车线8连接在一起。
并且,为了保证刹车线在连接后,第二嵌入块10在第二嵌入槽17内的稳定性,在第二嵌入槽17的侧壁上设置了第二连接槽18,用于安装第二上刹车线13或第二下刹车线8。
同理,第二连接槽18的深度为第二嵌入槽17的深度的一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块9所在的滑动空间11为通孔,使得第二滑块9可以在滑动空间11的任意一端均可以进行安装,使得安装方便快捷,并且,通孔的设置,使得在进行加工时较为方便,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空间11为条形孔,具体的,为矩形孔或矩形孔加半圆孔的结合等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空间11为直孔。
需要指出的是,滑动空间11可以是设置为直孔,但其不仅仅局限于直孔,其还可以是其他的孔结构,其只要能够与第二滑块9进行配合,使得第二滑块9能够在滑动空间11内进行上下方向的滑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空间11为孔结构时,其贯通方向与第二滑块9的滑动方向垂直,能够保证第二滑块9在滑动空间11内进行滑动时,受力较为平衡,且也能使得第一滑块4对第二滑块9产生的阻挡力最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滑动空间1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14。
通过安装槽14的设置,使得第二上刹车线13在于第二滑块9连接后,能够穿过滑动空间11的侧壁与后轮车把连接,保证了第二滑块9在向上拉动时的平稳性;也使得第二下刹车线8在于第二滑块9连接后,能够穿过滑动空间11的侧壁与后轮刹车控制系统连接,保证了第二滑块9向上拉动时,第二滑块9和后轮刹车控制系统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第二滑块9向下滑动时的稳定性。
同理,安装槽14的深度为第一滑块4厚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前轮刹车线、后轮刹车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前轮刹车线和后轮刹车线均与刹车控制系统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车辆,可以是电动车,也可以是自行车,可以是家用车辆,也可以是共享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前轮刹车线与第一滑块4固定连接,后轮刹车线与第二滑块9固定连接,且第二滑块9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块4的滑动空间11内,使得在对后轮进行刹车时,后轮刹车线拉动第二滑块9在滑动空间11内滑动时,第一滑块4不移动,实现后轮的单独刹车;在对前轮进行刹车时,前轮刹车线拉动第一滑块4移动,能够带动第二滑块9共同移动,进而带动后轮刹车线移动,实现前后轮同时刹车,进而避免了刹车时只进行前轮刹车而导致的车辆前倾摔倒,保证了骑行者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滑块,用于连接前轮刹车线;
第二滑块,用于连接后轮刹车线;
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滑动空间,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为凸起结构,或所述滑轨为条状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半圆形或T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直线排列的凸点,或所述凸起结构为条状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底壳和壳盖,所述滑动槽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壳盖与所述底壳连接,用于将所述滑动槽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空间为孔结构或槽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或安装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的两端设置有缓冲结构,用于减少所述第二滑块对所述第一滑块产生碰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为橡胶垫。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嵌入块,所述第一嵌入块用于与所述前轮刹车线连接;
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一嵌入槽,所述第一嵌入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入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两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入槽的轴向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嵌入块为圆柱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入块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嵌入槽的侧壁相抵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入块的两端均设置有倒角。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为圆角。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入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槽,用于安装前轮刹车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嵌入槽的一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嵌入块,所述第二嵌入块用于与所述后轮刹车线连接;
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嵌入槽,所述第二嵌入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嵌入槽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嵌入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槽,用于安装后轮刹车线。
2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刹车线、后轮刹车线和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刹车控制系统,所述前轮刹车线和所述后轮刹车线均与所述刹车控制系统连接。
CN201921160091.XU 2019-07-22 2019-07-22 刹车控制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0761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0091.XU CN210761137U (zh) 2019-07-22 2019-07-22 刹车控制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0091.XU CN210761137U (zh) 2019-07-22 2019-07-22 刹车控制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1137U true CN210761137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33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60091.XU Active CN210761137U (zh) 2019-07-22 2019-07-22 刹车控制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11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6934A (zh) * 2021-03-14 2021-05-11 郑州大学 一种先刹后轮的自行车刹车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6934A (zh) * 2021-03-14 2021-05-11 郑州大学 一种先刹后轮的自行车刹车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61137U (zh) 刹车控制系统和车辆
JP2020503480A (ja) 鋼板製弓形状クリアランスばねを備えた自動車の固定キャリパの部分ライニング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CN103375083A (zh) 连接装置、玻璃板组件、车窗调节器组件、以及安装和拆卸方法
CN211364586U (zh) 一种搬运推车
US6626423B2 (en) Longitudinal entry clip for use in a vehicle jack system and a vehicle jack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4180267A (zh) 一种组合式汽车尾灯
CN217649652U (zh) 云台快拆结构和无人机
CN109689452B (zh) 用于车辆的、特别是商用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
EP1518754B1 (en) Outside light indicator for a third brake light on automotive vehicles
CN109664844A (zh) 车用线束固定件、安装组件及车
CN210518462U (zh) 锁扣式夹持装置以及终端
JP5784559B2 (ja) カーテンレールブラケット
CN221610448U (zh) 一种方便安装刹车片的刹车泵
CN213974005U (zh) 一种卡轨车液压制动车卡轨装置
CN216994258U (zh) 一种汽车紧急制动装置
CN211519768U (zh) 刹车辅助机构和车辆
CN211474723U (zh) 一种压板和保护罩的连接结构
US6745874B1 (en) Anti-brake system for bicycles
CN217022452U (zh) 一种研磨子及轨道交通用踏面清扫装置
CN210503047U (zh) 刹车线分线器、刹车组件和单车
CN206528551U (zh) 座弓安装架
CN113501027B (zh) 闸瓦托及闸瓦固定机构
CN219382319U (zh) 拖曳镜框装置
CN210905308U (zh) 一种弹性固定的空气滤清器总成
CN116221305A (zh) 摩擦片回位装置、制动卡钳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2

Address after: 311199 Room 301, No. 108, Xincheng Road, Nanyuan street, Linpi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QINGQ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3, 2 / F, building 34, yard 8, Dongbei Wangx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