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0750U - 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60750U CN210760750U CN201921865767.5U CN201921865767U CN210760750U CN 210760750 U CN210760750 U CN 210760750U CN 201921865767 U CN201921865767 U CN 201921865767U CN 210760750 U CN210760750 U CN 2107607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age
- driving
- main shaft
- hung
- guide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单梁轨道、用于支撑所述单梁轨道的支撑柱以及通过驱动行走装置侧挂在所述单梁轨道一侧或两侧并且能够沿单梁轨道行驶的车厢;所述单梁轨道上端面沿车厢行驶方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靠近车厢的一侧设有动力导轨,所述单梁轨道底端两侧沿车厢行驶方向对称伸出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靠近车厢一侧设有支撑导轨,所述驱动行走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防震行走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单梁轨道一侧或两侧通过驱动行走装置挂设有能够行驶的车厢,降低了该交通系统的高度,从而减小了该交通系统的空间占用,使得该交通系统能够适应空间较小的道路,并且也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和降低建设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的车辆保有量尤其是私家车的数量目前已经呈井喷式增加,以交通拥堵为代表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尤其在人口繁多和道路错综复杂的大中型城市中,一旦出现交通拥堵,会造成人们出行不便,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在城市中可以采用空中轨道列车分担一部分交通压力,即通过在空中开辟新的轨道交通来缓解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
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人们交通出行的比重越来越大,轨道交通不仅让人们出行更舒适,而且能够有效疏解城市拥堵;采用电气化的动力驱动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城市车辆尾气排放,且采用电气化的驱动方式是资源高效利用的体现,是一种集约化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形式多样化,一般分为地下地铁、地面有轨电车、地上高架轻轨等轨道交通系统。但是现有的轨道交通系统的高度一般由支撑柱、轨道梁以及车厢的高度之和组成,其运行和建设高度较高,导致轨道交通系统占用空间较大,对于空间较小的道路很难建设该系统,并且其建设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建设成本低的侧挂轨道交通系统,以解决现有轨道交通系统占用空间较大、建设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单梁轨道、用于支撑所述单梁轨道的支撑柱以及通过驱动行走装置侧挂在所述单梁轨道一侧或两侧并且能够沿单梁轨道行驶的车厢;在单梁轨道一侧或两侧通过驱动行走装置挂设有能够行驶的车厢,降低了该交通系统的高度,从而减小了该交通系统的空间占用,使得该交通系统能够适应空间较小的道路,并且也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和降低建设成本。
所述单梁轨道上端面沿车厢行驶方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靠近车厢的一侧设有动力导轨,所述单梁轨道底端两侧沿车厢行驶方向对称伸出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靠近车厢一侧设有支撑导轨,所述驱动行走装置一端与动力导轨配合,另一端与支撑导轨配合,并且通过驱动行走装置带动车厢在单梁轨道侧面行驶。
所述驱动行走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防震行走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一端与动力导轨配合连接并且能够在动力导轨上行驶,另一端与防震行走机构连接并且能够带动防震行走机构在支撑导轨上行驶,所述防震行走机构还连接车厢。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架、驱动系统和驱动轮,所述驱动系统固定于所述驱动架上并且驱动所述驱动轮行驶,所述驱动轮与动力导轨配合并沿凹槽长度方向行驶,所述驱动架远离驱动轮的一端还连接有与支撑导轨配合的防震行走机构;通过驱动系统带动驱动轮在动力导轨上行驶,从而通过驱动架带动防震行走机构在支撑导轨上行驶,从而实现了车厢在单梁轨道上行驶。
优选地,所述驱动轮包括第一钢轮和设置在第一钢轮两侧的橡胶轮,所述第一钢轮与动力导轨配合连接,所述橡胶轮与凹槽对应侧的内壁贴合并且能够沿内壁行驶;通过第一钢轮和橡胶轮的配合设置,保证驱动轮能够沿着动力导轨行驶,并且利用橡胶轮驱动行驶,增大驱动轮与凹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驱动机构的驱动力。
优选地,所述防震行走机构包括与所述驱动架能够转动连接的主轴、设置在所述主轴两侧并且能够与主轴铰接转动的转向架、以及通过轮架与转向架连接的第二钢轮,所述第二钢轮与支撑导轨配合并且能够在支撑导轨上行驶,所述转向架与主轴之间还设有减震机构,所述主轴还连接车厢并能够带动车厢在单梁轨道上行驶;通过转向架与主轴铰接配合以及减震机构的设置,减少第二钢轮在单梁轨道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在进入道岔或小半径弯道时产生剧烈震动,实现对该防震行走机构的减震,从而实现对车厢的减震,大大提高车厢内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优选地,所述转向架通过转动轴与主轴铰接。
优选地,所述主轴通过转动套与车厢连接,所述转动套两端均通过轴承与主轴连接;保证车厢在过弯道时能够以主轴为中心适应的转动,减小车厢的离心力。
优选地,所述主轴与转向架连接的一端伸出转向架并且通过套筒连接车厢,提高车厢与主轴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单梁轨道中心沿车厢行驶方向设有减重孔,不仅减轻单梁轨道的自重,还能减少单梁轨道材料的投入,从而降低建造成本。
优选地,所述单梁轨道凹槽上端面靠近车厢的一侧设有接触线。
优选地,所述单梁轨道为混凝土梁或钢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单梁轨道一侧或两侧通过驱动行走装置挂设有能够行驶的车厢,降低了该交通系统的高度,从而减小了该交通系统的空间占用,使得该交通系统能够适应空间较小的道路,并且也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和降低建设成本。
2、当单梁轨道两侧挂设双向行驶的车厢,则通过一个单梁轨道实现车厢的双向行驶,代替了传统的双向行驶需要双轨道的交通系统,由单轨道代替双轨道,大大减小了该交通系统的空间占用,适应空间较小的道路,并且也同样缩短了建设周期和降低了建设成本。
3、通过第一钢轮和橡胶轮的配合设置,保证驱动轮能够沿着动力导轨行驶,并且利用橡胶轮驱动行驶,增大驱动轮与凹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驱动机构的驱动力。
4、通过转向架与主轴铰接配合以及减震机构的设置,减少第二钢轮在单梁轨道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在进入道岔或小半径弯道时产生剧烈震动,实现对该防震行走机构的减震,从而实现对车厢的减震,大大提高车厢内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双侧挂设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侧挂设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梁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驱动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驱动行走装置与车厢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轮架与第二钢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单梁轨道1、用于支撑所述单梁轨道1的支撑柱2以及通过驱动行走装置3侧挂在所述单梁轨道1一侧或两侧并且能够沿单梁轨道1行驶的车厢4;由于原有的交通系统中车厢是架设在轨道之上,而本实施例在单梁轨道1一侧或两侧通过驱动行走装置3挂设有能够行驶的车厢4,这样相对于降低了一个轨道的高度,从而降低了该交通系统的建设高度,减小了该交通系统的空间占用,使得该交通系统能够适应空间较小的道路,并且也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和降低建设成本。
另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参阅图1,当单梁轨道1两侧挂设双向行驶的车厢4,通过一个单梁轨道1实现车厢4的双向行驶,代替了传统的双向行驶需要双轨道的交通系统,大大减小了该交通系统的空间占用,使得该交通系统能够适应空间较小的道路,并且由双梁变成单梁,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和降低建设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撑柱2沿设定的路线间隔设置,可以是等距设置,也可以是非等距设置。
参阅图3,所述单梁轨道1上端面沿车厢行驶方向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动力导轨12,所述单梁轨道1底端两侧沿车厢4行驶方向对称伸出支撑座13,所述支撑座13上设有支撑导轨14;再参阅图2,所述驱动行走装置3一端与动力导轨12配合,另一端与支撑导轨14配合,并且通过驱动行走装置3带动车厢4在单梁轨道1两侧双向行驶,实现单梁双向行驶,大大减小了空间的占用以及缩短建设周期和降低建设成本。
所述驱动行走装置3包括驱动机构31和防震行走机构32,所述驱动机构31一端与动力导轨12配合连接并且能够在动力导轨12上行驶,另一端与防震行走机构32连接并且能够带动防震行走机构32在支撑导轨14上行驶,所述防震行走机构32还连接车厢4,通过驱动机构31在动力导轨12上行驶,带动防震行走机构32在支撑导轨14上行驶,从而实现车厢4在单梁轨道1上的行驶。
参阅图4,所述驱动机构31包括驱动架311、驱动系统312和驱动轮313,所述驱动系统312固定于所述驱动架311上并且驱动所述驱动轮313行驶,所述驱动轮313与动力导轨12配合并沿凹槽11长度方向行驶,所述驱动架311远离驱动轮313的一端还连接有与支撑导轨14配合的防震行走机构32;具体的,通过驱动系统312带动驱动轮313在动力导轨12上行驶,从而通过驱动架311带动防震行走机构32在支撑导轨14上行驶,从而实现了车厢4在单梁轨道1上行驶。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系统312与驱动轮同轴设置或通过万涡轮结构传递驱动力。
进一步的,参阅图5,所述驱动轮313包括第一钢轮3131和设置在第一钢轮3131两侧的橡胶轮3132,所述第一钢轮3131与动力导轨12配合连接,所述橡胶轮3132设置在动力导轨12两侧与凹槽11对应侧的内壁贴合并且能够沿凹槽11内壁行驶;通过第一钢轮3131和橡胶轮3132的配合设置,保证驱动轮313能够沿着动力导轨12行驶,并且利用橡胶轮3132驱动行驶,增大驱动轮313与凹槽1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驱动机构31的驱动力。
参阅图4和图6,所述防震行走机构32包括与所述驱动架311能够转动连接的主轴321、对称设置在所述主轴321两侧并且能够与主轴321铰接转动的转向架322、以及通过轮架323与转向架322连接的第二钢轮324,所述第二钢轮324与支撑导轨14配合并且能够在支撑导轨14上行驶,所述转向架322与主轴321之间还设有减震机构325,所述主轴321还通过转动套326连接车厢4并能够带动车厢4在单梁轨道上行驶;通过转向架322与主轴321铰接配合以及减震机构325的设置,减少第二钢轮324在单梁轨道1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在进入道岔或小半径弯道时产生剧烈震动,实现对该防震行走机构32的减震,从而实现对车厢4的减震,大大提高车厢4内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机构325包括球头拉杆(图中未标注)和减震机构(图中未标注),所述球头拉杆的球头端与主轴321能够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转向架322连接,所述球头拉杆外侧还套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一端固定在主轴321上,另一端固定在转向架322上,通过球头拉杆的球头端与主轴能够转动的连接,保证转向架322在转动时,减震机构325能够跟随转向架322转动,提高减震机构325的适应性,进而提高减震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套326两端均通过轴承327与主轴321连接,保证车厢4在过弯道时能够以主轴321为中心适应的转动,减小车厢4的离心力;再进一步的,所述主轴321与转向架322连接的一端伸出转向架322并且通过套筒328连接车厢4,提高车厢4与主轴32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的,再参阅图4,所述转向架322相对称的同一端通过转动轴329铰接在主轴321上并且能够围绕转动轴329转动,所述转向架322远离主轴321的另一端设有通孔3221,所述轮架323一端通过轴承(图中未标注)能够转动的设置在通孔3221内,轮架323另一端连接第二钢轮324,通过轮架323能够在通孔3221内转动,保证在该装置在转弯时,轮架323能够带动第二钢轮324进行转动来适应不同路况,减少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
参阅图7,所述轮架323包括连接杆3231和U型件3232,所述连接杆3231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通孔3221内,另一端连接U型件3232的底端,所述U型件3232的开口端通过连接轴3233与第二钢轮324连接。
进一步的,参阅图8和图9,所述U型件3232的开口端两侧设有方形开口32321,所述连接轴3233的两端为能够与方形开口配合的方形段32331,所述U型件3232的开口端两侧还设有与方形开口32321垂直的第一固定孔32322,所述连接轴3233的方形段32331上也设有与第一固定孔32322同一中心轴且孔径相同的第二固定孔(图中未标注),所述连接轴3233通过插销(图中未示)穿过第一固定孔32322和第二固定孔与U型件3232的开口端固定,所述连接轴3233中间段为能够穿过第二钢轮324中心的圆柱段32332,通过连接轴3233的方形段32331与U型件3232的方形开口32321配合固定,防止连接轴3233与U型件3232发生空转,同时利用连接轴3233的圆柱段32332穿过第二钢轮324中心,保证第二钢轮324能够在连接轴3233上转动,实现第二钢轮324在轨道上行驶。
进一步的,所述单梁轨道1为混凝土梁或钢梁,所述单梁轨道1中心沿车厢4行驶方向设有减重孔15,不仅减轻单梁轨道1的自重,还能减少单梁轨道1材料的投入,从而降低建造成本。
再进一步的,参阅图3,所述单梁轨道1的凹槽11两端的上端面均设有为该交通系统提供电力的接触线16,再参照图1,所述驱动架311上设有与接触线16贴合的受电装置(图中未标注),并且在所述动力导轨12或支撑导轨14中任一导轨连接零线,使得该交通系统形成闭合的电路,为该交通系统提供电力。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驱动系统312带动橡胶轮3132在凹槽11内壁以及第一钢轮3231在动力导轨12上行驶,再通过驱动架311带动主轴321运动,而主轴321另一端两侧还依次通过转向架322和轮架323连接第二钢轮324,从使得主轴321带动第二钢轮324在支撑导轨14上行驶,由于主轴321还通过转动套326连接车厢4,从而带动车厢4在单梁轨道1的一侧行驶,另外,当第二钢轮324行驶在单梁轨道1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在进入道岔或小半径弯道时,利用转向架322与主轴321铰接配合以及在转向架322与主轴321之间设有减震机构325,大大减少了第二钢轮324在单梁轨道1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在进入道岔或小半径弯道时产生剧烈震动,实现对车厢4的减震,大大提高车厢4内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同样的,在单梁轨道1另一侧的车厢4也是根据以上步骤实现在单梁轨道1上下行驶;该交通系统代替了原有双向行驶的双梁轨道交通系统,大大减小了该交通系统的空间占用,使得该交通系统能够适应空间较小的道路,并且由双梁变成单梁,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和降低建设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梁轨道、用于支撑所述单梁轨道的支撑柱以及通过驱动行走装置侧挂在所述单梁轨道一侧或两侧并且能够沿单梁轨道行驶的车厢;
所述单梁轨道上端面沿车厢行驶方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靠近车厢的一侧设有动力导轨,所述单梁轨道底端两侧沿车厢行驶方向对称伸出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靠近车厢一侧设有支撑导轨,所述驱动行走装置一端与动力导轨配合,另一端与支撑导轨配合,并且通过驱动行走装置带动车厢在单梁轨道上行驶;
所述驱动行走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防震行走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一端与动力导轨配合连接并且能够在动力导轨上行驶,另一端与防震行走机构连接并且能够带动防震行走机构在支撑导轨上行驶,所述防震行走机构还连接车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架、驱动系统和驱动轮,所述驱动系统固定于所述驱动架上并且驱动所述驱动轮行驶,所述驱动轮与动力导轨配合并沿凹槽长度方向行驶,所述驱动架远离驱动轮的一端还连接有与支撑导轨配合的防震行走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包括第一钢轮和设置在第一钢轮两侧的橡胶轮,所述第一钢轮与动力导轨配合连接,所述橡胶轮与凹槽对应侧的内壁贴合并且能够沿内壁行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行走机构包括与所述驱动架能够转动连接的主轴、设置在所述主轴两侧并且能够与主轴铰接转动的转向架、以及通过轮架与转向架连接的第二钢轮,所述第二钢轮与支撑导轨配合并且能够在支撑导轨上行驶,所述转向架与主轴之间还设有减震机构,所述主轴还连接车厢并能够带动车厢在单梁轨道上行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通过转动轴与主轴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通过转动套与车厢连接,所述转动套两端均通过轴承与主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与转向架连接的一端伸出转向架并且通过套筒连接车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梁轨道中心沿车厢行驶方向设有减重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梁轨道凹槽上端面靠近车厢的一侧设有接触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梁轨道为混凝土梁或钢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65767.5U CN210760750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65767.5U CN210760750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60750U true CN210760750U (zh) | 2020-06-16 |
Family
ID=71042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65767.5U Active CN210760750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60750U (zh) |
-
2019
- 2019-10-31 CN CN201921865767.5U patent/CN2107607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279579B1 (en) | A suspended vehicles transportation system | |
CN107839696B (zh) | 一种永磁轴式直驱空地共享立体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 |
CN107415961B (zh) | 一种空轨列车车体及轨道结构 | |
WO2020000652A1 (zh) | 悬挂式轨道变轨系统 | |
CN103287440A (zh) | 复合式单轨公共交通系统 | |
CN110509945A (zh) | 永磁直驱电机驱动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单轴转向架 | |
CN101143589B (zh) | 高架单轨列车系统 | |
CN110509946B (zh) | 采用轮边减速器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单轴转向架 | |
EP3241690B1 (en) | City rail transit vehicle | |
CN112477907B (zh) | 一种工、客两用跨座式单轨转向架构架 | |
KR100864413B1 (ko) | 모노레일 운행 시스템 | |
CN108639091B (zh) | 用于悬挂式轨道系统中的机车 | |
CN205381270U (zh) | 一种空轨列车箱体安装结构 | |
CN112519804B (zh) | 一种悬挂式混合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 | |
CN110641483A (zh) | 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 | |
CN210760750U (zh) | 一种侧挂轨道交通系统 | |
CN210618138U (zh) | 采用轮边减速器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单轴转向架 | |
EP1279580B1 (en) | A suspended vehicles transportation system | |
CN215475079U (zh) | 适用于柔性钢索轨道交通系统的悬挂式索轨车辆 | |
RU2145557C1 (ru) | Монорельсовая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система навесного типа | |
CN203126374U (zh) | 多自由度独立旋转车轮 | |
WO2006021161A1 (fr) | Equipement de service de transport de passager courte distanc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 |
RU2158211C1 (ru) | Монорельсовая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система конвертируемого типа | |
CN220538403U (zh) | 一种带有悬挂式单轨的桥梁一体式系统 | |
CN210083224U (zh) |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径向转向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