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51908U - 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51908U CN210751908U CN201921735963.0U CN201921735963U CN210751908U CN 210751908 U CN210751908 U CN 210751908U CN 201921735963 U CN201921735963 U CN 201921735963U CN 210751908 U CN210751908 U CN 2107519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cavity
- cloth bag
- cylinder part
- spec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包括首尾相连通的一级旋风除尘器、吸风机和二级布袋除尘器,所述一级旋风除尘器包括对称并列安装且共用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两个旋风除尘器;所述旋风除尘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相互连通的出风口、回旋排风罩、内管、直筒部和锥筒部,所述并列的两个锥筒部通过混合集尘腔连通,所述混合集尘腔的排出口设置有用于排出粉尘的关风机。本实用进行能够对喷涂的静电粉尘进行高效的收集除尘,通过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可以解决静电粉尘吸附的问题,对较小粒径的细微粉尘具有良好的收集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除尘的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用于管道喷涂产生的粉尘去除的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给排水用管道生产行业所专用的涂装设备和工艺都或多或少存在浮尘收集不到位的情况,严重的会给产品外观质量及生产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喷涂的浮沉颗粒粒径非常小,非常容易扩散到空气中,因此,为了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粉尘污染,作业除尘显得至关重要。在引进和推广静电喷涂技术后,粉尘的扩散现象得以改善,明显降低了粉尘的扩散。但为了尽可能保障作业环境的操作人员的健康,以及减少原材料的无效损耗,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除尘设备技术的研发势在必行。
现有的除尘设备主流的有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和滤芯除尘器,上述除尘器适用于清除的粉尘粒径由大到小。滤芯除尘器的除尘效果是最好的,但是由于滤芯更换成本高,同时对空气的压损和流阻较大,故而一般车间都不会采用。进一步地,滤芯除尘器在用于清除静电喷涂的粉尘时,粉尘由于带有静电会直接吸附在滤芯上而造成滤芯堵塞,过滤失效;同时还会对吸风机造成很大的工作负荷;因此,如何做到对静电喷涂粉尘的有效清除,又能降低除尘的成本投入是现有技术需要亟待革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尘系统对静电喷涂粉尘清除存在的成本高,易堵塞粘附过滤器导致除尘效率低,除尘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主要是针对现有的除尘设备进行改进,克服现有的除尘器存在的缺点,以达到更好的除尘效果,提高除尘效率;同时,针对静电喷涂产生的粉尘清除效果尤为明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包括首尾相连通的一级旋风除尘器、吸风机和二级布袋除尘器,所述一级旋风除尘器包括对称并列安装且共用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两个旋风除尘器;所述旋风除尘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相互连通的出风口、回旋排风罩、内管、直筒部和锥筒部,所述并列的两个锥筒部通过混合集尘腔连通,所述混合集尘腔的排出口设置有用于排出粉尘的关风机。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下部向所述直筒部内延伸直到内管的下端部与所述直筒部的下端部齐平。
优选地,所述二级布袋除尘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分别由净气腔、除尘腔和集尘腔组成,所述集尘腔下部设置有蝶形关断阀;所述净气腔和除尘腔之间通过隔板分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除尘腔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通过布袋单元将所述净气腔与除尘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布袋单元包括用于支撑并固定布袋的布袋架,所述布袋架通过振动单元连接有塑性波纹管,所述塑性波纹管通过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净气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振动单元包括与所述布袋架固定连接的金属管,以及横向贯穿所述金属管的驱动杆;还包括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设置在外壳体外面的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转盘靠近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偏心固定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内安装有用于滚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深沟球轴承,所述驱动杆另一端也采用相同的转盘和轴套固定,所述转盘的中心轴与所述外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板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为直径为150毫米的圆孔,所述进风口为直径为100 毫米的圆孔;所述直筒部的直径为700毫米,所述锥筒部的纵向长度为1200毫米,所述内管的直径为350毫米,所述锥筒部的底部与所述内管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2000毫米。
优选地,所述布袋采用镀膜无纺布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级旋风除尘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后视图;
图4是图1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级布袋除尘器采用局部剖视结构展示);
图6是二级布袋除尘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区结构放大图;
图9是布袋单元结构图。
图中:1-一级旋风除尘器;11-出风口;12-回旋排风罩;13-内管;14-直筒部;15-锥筒部;16-混合集尘腔;17-进风口;2-关风机;
3-二级布袋除尘器;31-净气腔;311-排放口;32-除尘腔;33-集尘腔;34- 隔板;35-排气孔;36-塑性波纹管;37-布袋单元;38-观察窗;39-蝶形关断阀;
371-布袋架;372-驱动杆;373-齿轮;374-电机;375-固定板;376-转盘; 377-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的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包括首尾相连通的一级旋风除尘器1、吸风机和二级布袋除尘器3,图5中所述吸风机未示出,所述一级旋风除尘器1包括对称并列安装且共用进风口17和出风口11的两个旋风除尘器;所述旋风除尘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相互连通的出风口11、回旋排风罩12、内管 13、直筒部14和锥筒部15,所述并列的两个锥筒部15通过混合集尘腔16连通,所述混合集尘腔16的排出口设置有用于排出粉尘的关风机2。所述内管13 的下部向所述直筒部14内延伸直到内管13的下端部与所述直筒部14的下端部齐平。优选地,所述出风口11为直径为150毫米的圆孔,所述进风口17为直径为100毫米的圆孔;所述直筒部14的直径为700毫米,所述锥筒部15的纵向长度为1200毫米,所述内管13的直径为350毫米,所述锥筒部15的底部与所述内管13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2000毫米。
工作原理:吸风机安装在所述一级旋风除尘器1和二级布袋除尘器3之间,用于提供除尘系统空气流动的驱动力,使空气流经除尘系统达到去除粉尘的目的。夹杂有粉尘的空气在吸风机的驱动下,从进风口17螺旋进入直筒部14,并沿着直筒部14的圆周内壁旋转向下运动进入锥筒部15,由于锥筒部15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递减,因此,粉尘在空气螺旋流动作用下逐渐聚拢,同时,在重力的自然作用下,粉尘会集聚在锥筒部15的下部,由于锥筒部15下部处于常闭状态,空气只有在外部回旋的作用下,继续回旋上升进入所述内管13中,并依次通过回旋排风罩12排出,在此过程中,由于粉尘的粒径存在大小差异,故而较大的粉尘就会通过锥筒部15底部进入到混合集尘腔3中,较小粒径的粉尘则会随着空气从出风口11排出进入到二级布袋除尘器3中进行进一步的清除。
由于现有的一级除尘系统常规2.5厚度的镀锌铁皮为基材的旋风除尘器对气体流阻较大,本实施例中的一级旋风除尘器1将原基材变更为表面更为光滑的流阻更小的304不锈钢为基材。这样在混合气体旋流的过程中空气流动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空气在所述一级旋风除尘器1中产生紊流的发生概率,更加有利于混合气中粉尘的沉降。
由于现有通用型旋风除尘处理的混合气体一般都是含有较大粒度或较高密度的颗粒,通过旋转风阻和重力的综合作用,沉积到底部组合式关风机处进行初步排放收集。考虑到现有的旋风除尘系统对带有环氧树脂粉末的混合气体除尘效果不理想,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级旋风除尘器1根据环氧树脂粉末受空气流动和自身重力进行沉降的特性,同时,根据除尘的空气流速重新进行了设计。通过计算,将经过压降和压损的理论吸力为依据,结合其给予单个粉末颗粒产生的理论动能及实际验证结果为补充进行改进,目的是为了粉末具有更好的沉降条件,能够获得更好的粉末沉降效果,具体改造如下进行:
首先,加长内管13延伸至直筒部14内的长度,加大外涡旋旋风沉降时间和线性距离,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外涡旋和内涡旋之间的空气产生紊流的情况发生,同时又扩大外涡旋旋转半径,给予粉末更充裕的沉降时间。
其次,加直筒部14的直径,由原先的φ500mm改进为现有的φ700mm。进一步保障在高风速中,低密度低粒度的颗粒贴合涡旋沉降时间。
再者,缩短直筒部14的长度,控制粉末横向初速度;将锥筒部15延长至 1200mm,让该粒度的粉末得以充足的时间进行纵向沉降。
最后,鉴于单体式旋风除尘器的能效局限性,将一级旋风除尘器1改为外旋并联组合式旋风除尘。将两组旋风除尘器分别共用进风口17和出风口11,缩小进风口17截面积,变相扩大吸风机末端对混合气体吸力的同时,补充分流后的混合气体流速;加大出风口11,进一步保障压降和压损不会有太大变化,不会对整体除尘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缩小组合式关风机2叶壳之间的空隙,提高其密闭性,便于粉末沉降回收;加大组合式关风机容积内容积,保障瞬间的大量粉尘能够顺便转移和收集。
按照本实施例设置,在经过一级旋风除尘器1后的混合气体,其内部粒度高于100um的粉尘颗粒收集率达到98.5%以上,有效除尘效果在98%以上。但仍难以满足对环境的要求,故决定在吸风机后端加装二次布袋除尘器3。
实施例2:
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除尘效果,提高除尘系统的免维护性,降低维护成本。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说明书附图6-9所示,所述二级布袋除尘器3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分别由净气腔31、除尘腔32 和集尘腔33组成,所述集尘腔33下部设置有蝶形关断阀39;所述净气腔31 和除尘腔32之间通过隔板34分隔;所述隔板34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除尘腔 32的排气孔35,所述排气孔35通过布袋单元37将所述净气腔31与除尘腔32 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布袋单元37包括用于支撑并固定布袋的布袋架371,所述布袋架371通过振动单元连接有塑性波纹管36,所述塑性波纹管36通过所述排气孔35与所述净气腔31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单元包括与所述布袋架371固定连接的金属管,以及横向贯穿所述金属管的驱动杆372;还包括转盘376,所述转盘376通过设置在外壳体外面的电机374驱动连接,所述转盘376靠近所述驱动杆372的一端偏心固定设置有轴套377,所述轴套377内安装有用于滚动连接所述驱动杆372 的深沟球轴承,所述驱动杆372另一端也采用相同的转盘376和轴套377固定,所述转盘376的中心轴与所述外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板375转动连接。所述布袋采用镀膜无纺布袋。
工作原理:
布袋除尘优点是能够将较小粒径的粉尘的过滤,主要是80um及其以下粉尘的收集。但是布袋除尘存在的明显弊端就是在收集粉尘达到一定数量后,吸附在布袋表面的粉尘会阻挡后续的空气流通,就对整个除尘系统产生非常严重的压损和压降,不利于后续的除尘的进行。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物理的震动,使得吸附在布袋上的粉尘抖掉,掉落在集尘腔33中,再通过设置在集成腔33 上的观察窗38观察粉尘的多少,当需要排出时,通过蝶形关断阀39排出粉尘。所述的抖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374驱动齿轮373转动,齿轮373的转动带动转盘376转动。由于转盘376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转盘376不同心的轴套377,那么当电机374在转动过程中,安装在所述轴套377中的驱动杆372就会绕着转盘376的圆心做小幅度的圆周运动,由于驱动杆372与支撑布袋的布袋架371 是固定连接的,因此,布袋也会随之震动。震动的频率由电机374决定,震动幅度大小由轴套377的偏心程度决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兼容性很高,可以根据待处理混合气中粉尘的情况进行灵活调节。在电机374的作用下,吸附在布袋上的粉尘会抖动落到集尘腔33中进行收集,定量排放,达到对粒径较小的粉尘进行收集的目的。最后,净化后的空气从布袋内侧通过排气孔35进入到净化腔31中,最后通过排放口311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包括首尾相连通的一级旋风除尘器(1)、吸风机和二级布袋除尘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旋风除尘器(1)包括对称并列安装且共用进风口(17)和出风口(11)的两个旋风除尘器;所述旋风除尘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相互连通的出风口(11)、回旋排风罩(12)、内管(13)、直筒部(14)和锥筒部(15),所述并列的两个锥筒部(15)通过混合集尘腔(16)连通,所述混合集尘腔(16)的排出口设置有用于排出粉尘的关风机(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3)的下部向所述直筒部(14)内延伸直到内管(13)的下端部与所述直筒部(14)的下端部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布袋除尘器(3)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分别由净气腔(31)、除尘腔(32)和集尘腔(33)组成,所述集尘腔(33)下部设置有蝶形关断阀(39);所述净气腔(31)和除尘腔(32)之间通过隔板(34)分隔;所述隔板(34)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除尘腔(32)的排气孔(35),所述排气孔(35)通过布袋单元(37)将所述净气腔(31)与除尘腔(3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袋单元(37)包括用于支撑并固定布袋的布袋架(371),所述布袋架(371)通过振动单元连接有塑性波纹管(36),所述塑性波纹管(36)通过所述排气孔(35)与所述净气腔(3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包括与所述布袋架(371)固定连接的金属管,以及横向贯穿所述金属管的驱动杆(372);还包括转盘(376),所述转盘(376)通过设置在外壳体外面的电机(374)驱动连接,所述转盘(376)靠近所述驱动杆(372)的一端偏心固定设置有轴套(377),所述轴套(377)内安装有用于滚动连接所述驱动杆(372)的深沟球轴承,所述驱动杆(372)另一端也采用相同的转盘(376)和轴套(377)固定,所述转盘(376)的中心轴与所述外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板(375)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1)为直径为150毫米的圆孔,所述进风口(17)为直径为100毫米的圆孔;所述直筒部(14)的直径为700毫米,所述锥筒部(15)的纵向长度为1200毫米,所述内管(13)的直径为350毫米,所述锥筒部(15)的底部与所述内管(13)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200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袋采用镀膜无纺布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35963.0U CN210751908U (zh) | 2019-10-16 | 2019-10-16 | 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35963.0U CN210751908U (zh) | 2019-10-16 | 2019-10-16 | 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51908U true CN210751908U (zh) | 2020-06-16 |
Family
ID=71051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35963.0U Active CN210751908U (zh) | 2019-10-16 | 2019-10-16 | 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5190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80229A (zh) * | 2021-12-20 | 2022-06-03 | 华侨大学 | 袋式除尘器进气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袋式除尘器进气结构 |
CN115253567A (zh) * | 2022-07-28 | 2022-11-01 | 苏州西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双旋风型筒式多级除尘器 |
-
2019
- 2019-10-16 CN CN201921735963.0U patent/CN21075190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80229A (zh) * | 2021-12-20 | 2022-06-03 | 华侨大学 | 袋式除尘器进气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袋式除尘器进气结构 |
CN115253567A (zh) * | 2022-07-28 | 2022-11-01 | 苏州西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双旋风型筒式多级除尘器 |
CN115253567B (zh) * | 2022-07-28 | 2024-06-04 | 苏州西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双旋风型筒式多级除尘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35276U (zh) | 一种带旋流进口的袋式除尘装置 | |
CN210751908U (zh) | 一种涂装设备专用除尘系统 | |
CN2817957Y (zh) | 一种湿式除尘风机 | |
CN211302504U (zh) | 一种多风道综合除尘系统 | |
CN211069511U (zh) | 一种前置滤除式湿式除尘风机 | |
CN209333453U (zh) | 一种粉尘处理装置 | |
CN207769462U (zh) | 一种离心喷淋装置 | |
CN208389693U (zh) | 一种油雾处理机精密过滤器 | |
CN207237541U (zh) | 内循环水浴除尘系统 | |
CN203253284U (zh) | 外喷吹滤网在线旋转除尘装置 | |
CN217341871U (zh) | 一种自稳流式旋风分离器 | |
CN111672208A (zh) | 一种颗粒粉尘分离收集装置 | |
CN100339039C (zh) | 水循环参与过滤的旋风水过滤式吸尘器 | |
CN202900590U (zh) | 空压机进气过滤装置 | |
CN203253266U (zh) | 内置刮刀的滤网在线旋转除尘装置 | |
CN203043683U (zh) | 一种排沙自洁式过滤器 | |
CN208694571U (zh) | 一种水过滤旋风除尘器 | |
CN214182311U (zh) | 一种高效吸尘器 | |
CN214415956U (zh) | 气旋湿式除尘器 | |
CN210495720U (zh) | 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 | |
CN211246989U (zh) | 一种旋风式除尘降温装置 | |
CN114570132A (zh) | 一种水泥包装机过滤收尘装置 | |
CN107051013A (zh) | 旋进式空气净化器 | |
CN115212668A (zh) | 一种聚结滤芯及聚结过滤器 | |
CN208742207U (zh) | 一种水膜除尘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