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4125U - 一种3×3 Butler矩阵 - Google Patents

一种3×3 Butler矩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44125U
CN210744125U CN201921480150.1U CN201921480150U CN210744125U CN 210744125 U CN210744125 U CN 210744125U CN 201921480150 U CN201921480150 U CN 201921480150U CN 210744125 U CN210744125 U CN 210744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ge coupler
lange
output
coupler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801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士禄
何建华
李泓霖
赵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filed Critical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Priority to CN2019214801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44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44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44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3 Butler矩阵,包括第一Lange耦合器、第二Lange耦合器、第三Lange耦合器以及若干个短路枝节;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Lange耦合器及微带线的级联,可以实现三波束天线矩阵中稳定的120°相差,其所使用微带线的实现方式,成本低,且有很好的稳定性,便于批量焊接,易于与射频线缆连接组成整机。不仅如此,由于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采用Lange电桥代替分支线耦合器的方案,还具有尺寸小,超宽频带,高隔离度的特点,适应了基站天线小型化、宽频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3×3 Butler矩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无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3 Butler矩阵。
背景技术
现有类似矩阵板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其中一种实现方式是微带线,采用分支线耦合器级联的方案,这种方案主要的缺点是单节分支线耦合器只能实现20%的带宽,如果要实现50%以上的带宽,需要多节分支线耦合器级联的方式,这无疑会大大地增加矩阵板的面积并给天线整机布局带来极大的不便;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带状线,采用带状线耦合器级联的方案,这种方案解决了上述微带线方案面积太大的问题,可以达到50%以上的带宽,但是受限于带状线的实现形式,存在成本高、不易与常用馈电网络级联焊接的缺点,这会导致整机易产生交调隐患且不易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达到50%以上的带宽且成本低的3×3 Butler矩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3 Butler矩阵,包括第一Lange耦合器、第二Lange耦合器、第三Lange耦合器以及若干个短路枝节;其中,每个Lange耦合器均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分别为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所述的3×3Butler矩阵还具有有三个输入端口和三个输出端口,分别为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第三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和第三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Lange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到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第三输入端口连接到第二Lange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第二Lange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到第一Lange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第一Lange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经过一段四分之一波长的微带线后连接到第三Lange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三Lange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到第二Lange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第二Lange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经过一段微带线后连接到第三输出端口;第三Lange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经过一段安装有若干个短路枝节的微带线后连接到第一输出端口,第三Lange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经过一段微带线后连接到第二输出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若干个短路枝节均为长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的短路枝节,若干个短路枝节用于提供与同长度的微带线90°的相差。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至第三Lange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分布于同侧,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分布于同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Lange耦合器和第三Lange耦合器均为3dB耦合器,第二Lange耦合器为6dB耦合器;
当第一至第三Lange耦合器的任何一个输入端馈电时,其异侧输出端的传输相位比同侧输出端的传输相位延迟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3Butler矩阵使用微带线的实现方式,成本低,且有很好的稳定性,便于批量焊接,易于与射频线缆连接组成整机。不仅如此,由于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采用Lange电桥代替分支线耦合器的方案,还具有尺寸小,超宽频带,高隔离度的特点,适应了基站天线小型化、宽频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Lange耦合器,2、第二Lange耦合器,3、第三Lange耦合器,4、短路枝节,5、微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3×3 Butler矩阵,包括第一Lange耦合器1、第二Lange耦合器2、第三Lange耦合器3以及若干个短路枝节4;其中,每个Lange耦合器均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分别为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所述的3×3Butler矩阵还具有有三个输入端口和三个输出端口,分别为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第三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和第三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Lange耦合器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到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第三输入端口连接到第二Lange耦合器2的第二输入端,第二Lange耦合器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到第一Lange耦合器1的第二输出端,第一Lange耦合器1的第一输出端经过一段四分之一波长的微带线5后连接到第三Lange耦合器3的第一输入端,第三Lange耦合器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到第二Lange耦合器2的第一输出端,第二Lange耦合器2的第二输出端经过一段微带线5后连接到第三输出端口;第三Lange耦合器3的第一输出端经过一段安装有若干个短路枝节4的微带线5后连接到第一输出端口,第三Lange耦合器3的第二输出端经过一段微带线5后连接到第二输出端口。
进一步优化本方案,所述的若干个短路枝节4均为长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的短路枝节4,若干个短路枝节4用于提供与同长度的微带线590°的相差。
进一步优化本方案,所述的第一至第三Lange耦合器3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分布于同侧,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分布于同侧。
进一步优化本方案,所述的第一Lange耦合器1和第三Lange耦合器3均为3dB耦合器,第二Lange耦合器2为6dB耦合器;
当第一至第三Lange耦合器3的任何一个输入端馈电时,其异侧输出端的传输相位比同侧输出端的传输相位延迟90°。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组1:1功分比的宽频带Lange电桥与一组2:1功分比的宽频带Lange电桥级联,以Lange电桥提供的90°稳定相差和不等功率矢量叠加产生的30°稳定相差合成稳定的等功分120°相差来实现。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3×3Butler矩阵有三个输入端口和三个输出端口,分别为第一输入端口in1、第二输入端口in2、第三输入端口in3、第一输出端口out1、第二输出端口out2和第三输出端口out3;本实用新型由第一Lange耦合器1,第二Lange耦合器2,第三Lange耦合器3,若干个短路枝节4以及微带线5组成。其中第一Lange耦合器1和第三Lange耦合器均为3dB的耦合量(即直通和耦合1:1的功分比),第二Lange耦合器是6dB的耦合量(即直通和耦合2:1的功分比)。
其中,第一输入端口in1、第二输入端口in2分别与第一Lange耦合器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输入端口in3和第一Lange耦合器1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第二Lange耦合器2的两个输入端口连接,第一Lange耦合器1的第一输出端先经过一段四分之一波长的微带线5后再与第二Lange耦合器2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第三Lange耦合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
第二Lange耦合器2的第二输出端经过一段微带线5与第三输出端口out3连接,第三Lange耦合器3的第二输出端经过一段微带线5与第二输出端口out2连接,第三Lange耦合器3的第一输出端经过一段微带线5并使用若干个长度小于1/4波长的短路枝节4后与第一输出端口out1连接,此短路枝节提供与同长度微带线90°的相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微带线的实现方案,其频带为1427-2690MHz的矩阵板,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幅相进行计算:
如果将第一输入端口in1作为输入端口,那么在节点1a处幅相为1/2(90°),节点1b处幅相为1/2(0°);节点2a处幅相为1/2(90°),节点2b处幅相为1/6(90°),节点2c处幅相为1/3(0°);节点3a处幅相为1/3(150°),3b处幅相为1/3(120°),3c处幅相1/3(0°);输出端口out1、out2、out3的幅相依次为1/3(240°),1/3(120°),1/3(0°);
如果将第二输入端口in2作为输入端口,那么在节点1a处幅相为1/2(0°),节点1b处幅相为1/2(90°);节点2a处幅相为1/2(0°),节点2b处幅相为1/6(180°),节点2c处幅相为1/3(90°);节点3a处幅相为1/3(120°),3b处幅相为1/3(-30°),3c处幅相1/3(90°);输出端口out1、out2、out3的幅相依次为1/3(-150°),1/3(-30°),1/3(90°)。
如果将第三输入端口in3作为输入端口,那么在节点2b处幅相为2/3(0°),节点2c处幅相为1/3(90°);节点3a处幅相为1/3(0°),3b处幅相为1/3(90°),3c处幅相1/3(90°);输出端口out1、out2、out3的幅相依次为1/3(90°),1/3(90°),1/3(90°)。
以上计算的幅相包括幅度和相位,其中,幅度均为相对于输入端口的功率比,相位均为相对相位。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Lange耦合器的级联,in1,in2作为输入口可以实现out1,out2,out3三个输出端口稳定的±120°相差,in3作为输入口可以实现out1,out2,out3三个输出端口稳定的0°相差,并且三个输入端口有良好的驻波和隔离度,三个输出端口都是等功率且有稳定的相位差。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3×3 Butler矩阵,包括第一Lange耦合器(1)、第二Lange耦合器(2)、第三Lange耦合器(3)以及若干个短路枝节(4);其中,每个Lange耦合器均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分别为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3Butler矩阵还具有有三个输入端口和三个输出端口,分别为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第三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和第三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Lange耦合器(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到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第三输入端口连接到第二Lange耦合器(2)的第二输入端,第二Lange耦合器(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到第一Lange耦合器(1)的第二输出端,第一Lange耦合器(1)的第一输出端经过一段四分之一波长的微带线(5)后连接到第三Lange耦合器(3)的第一输入端,第三Lange耦合器(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到第二Lange耦合器(2)的第一输出端,第二Lange耦合器(2)的第二输出端经过一段微带线(5)后连接到第三输出端口;第三Lange耦合器(3)的第一输出端经过一段安装有若干个短路枝节(4)的微带线(5)后连接到第一输出端口,第三Lange耦合器(3)的第二输出端经过一段微带线(5)后连接到第二输出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3 Butler矩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个短路枝节(4)均为长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的短路枝节(4),若干个短路枝节(4)用于提供与同长度的微带线(5)90°的相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3 Butler矩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至第三Lange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分布于同侧,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分布于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3×3 Butler矩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Lange耦合器(1)和第三Lange耦合器(3)均为3dB耦合器,第二Lange耦合器(2)为6dB耦合器;
当第一至第三Lange耦合器的任何一个输入端馈电时,其异侧输出端的传输相位比同侧输出端的传输相位延迟90°。
CN201921480150.1U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3×3 Butler矩阵 Active CN210744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0150.1U CN210744125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3×3 Butler矩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0150.1U CN210744125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3×3 Butler矩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44125U true CN210744125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8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80150.1U Active CN210744125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3×3 Butler矩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441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5207A (zh) * 2019-09-06 2019-12-31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3 Butler矩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5207A (zh) * 2019-09-06 2019-12-31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3 Butler矩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2539B2 (en) Branch-line coupler
CN105789802B (zh) 一种基于新型互联结构的超宽带巴伦
CN102361151B (zh) 一种非对称共面波导横跨定向耦合器
CN106450643B (zh) E面波导定向耦合器及应用该耦合器的十六路波导功分器
CN109873612A (zh) 一种基于多阶梯枝节匹配网络的双频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CN110474142A (zh) 一种端接频变复数阻抗的双频威尔金森功分器
CN206947490U (zh) 一种不等分功率的定向耦合器
CN210744125U (zh) 一种3×3 Butler矩阵
US20150380817A1 (en) 3x3 butler matrix and 5x6 butler matrix
Zhou et al. A novel compact dual-band butler matrix design
CN203983455U (zh) 一种双圆极化定向天线
CN107196033B (zh) 一种不等分功率的定向耦合器
CN110635207A (zh) 一种3×3 Butler矩阵
CN210744127U (zh) 一种2×4 Butler矩阵
US7830224B2 (en) Compact Magic-T using microstrip-slotline transitions
CN112838840A (zh) 一种具有宽带深隔离度的宽带等功率分配/合成电路拓扑
CN105024125B (zh) 三等分奇数结构功分/合路器
CN107453046B (zh) 输出端口间相位差任意的Butler矩阵波束形成网络
Kao et al. Novel uniplanar 180/spl deg/hybrid-ring couplers with spiral-type phase inverters
CN105226365A (zh) 一种十六分功分器小型化设计
CN106505288B (zh) 一种三十二路波导e面功分器
WO2023201935A1 (zh) 带隔离的三等分功率分配器及微波发射系统
CN212033245U (zh) 一种馈电结构
CN219498151U (zh) 一种5×10 Butler矩阵
Santiko et al. Development of dual band power divider using meander line technique for local oscillato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