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2445U - 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32445U
CN210732445U CN201921819582.0U CN201921819582U CN210732445U CN 210732445 U CN210732445 U CN 210732445U CN 201921819582 U CN201921819582 U CN 201921819582U CN 210732445 U CN210732445 U CN 210732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robot
utility
nanometer robot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195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景成
胡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Zaochen Nano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aochen Nano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aochen Nano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Zaochen Nano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195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324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32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324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纳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该纳米机器人包括设置有开口的半球形壳体,所述半球形壳体包括碳纳米材料内壳和复合在碳纳米材料内壳外侧的永磁性外壳。由于是半球形的空心结构,可使纳米机器人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更适用于负载药物等活性成分,特别是负载量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选择永磁性材料作为外壳材料,可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具有磁性,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可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进行运动,并可通过控制外加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对其运动情况进行调节,解决了现有纳米机器人动力不足,运动速度、方向难以控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纳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
背景技术
纳米机器人是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为设计原型,设计制造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其研制属于分子仿生学的范畴,所以纳米机器人也称“分子机器人”。理论上讲纳米机器人是大量原子或分子按确定顺序聚集而成为具有确定功能的微型器件。某些情况下,能进行纳米尺度微加工或操作的自动化装置也被称之为纳米机器人。因此,广义上来说,纳米机器人可分为生物纳米机器人和进行纳米加工的自动化装置2种。
纳米机器人是纳米生物学中最具有诱惑力的内容,第一代纳米机器人是生物系统和机械系统的有机结合体,这种纳米机器人可注入人体血管内,进行健康检查和疾病治疗。还可以用来进行人体器官的修复工作、作整容手术、从基因中除去有害的DNA,或把正常的DNA安装在基因中,使机体正常运行。第二代纳米机器人是直接从原子或分子装配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尺度的分子装置,第三代纳米机器人将包含有纳米计算机,是一种可以进行人机对话的装置。第三代生物纳米机器人目前还处于设想阶段。爱因斯坦曾预言:“未来科学的发展无非是继续向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军。”到21世纪中叶,纳米机器人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碳纳米材料是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nm的碳材料,是用于制造纳米机器人的理想材料,但由于纳米机器人本身的尺寸处于纳米量级,难以找到足够小的动能装置来充当碳纳米材料纳米机器人的发动机,因此如何使碳纳米材料纳米机器人获得动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另外,现有碳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在运输药物等活性成分时的负载量偏低,如何提高碳纳米材料纳米机器人的活性成分负载量,同样也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具有良好的永磁性,可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进行运动;且该纳米机器人为半球形的空壳结构,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可为药物等活性成分的负载提供充足的容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包括设置有开口的半球形壳体,所述半球形壳体包括碳纳米材料内壳和复合在所述碳纳米材料内壳外侧的永磁性外壳。
优选的,所述碳纳米材料内壳的厚度为20~50nm。
优选的,所述永磁性外壳的厚度为0.5~5nm。
优选的,所述碳纳米材料内壳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内壳或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内壳。
优选的,所述永磁性外壳为四氧化三铁外壳。
优选的,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半球形壳体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半球形壳体的内径为200~500n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包括设置有开口的半球形壳体,所述半球形壳体包括碳纳米材料内壳和复合在所述碳纳米材料内壳外侧的永磁性外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为空心半球形结构,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因此相比于传统“实心”结构的纳米机器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更适用于负载药物等活性成分,特别是负载量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选择永磁性材料作为外壳材料,可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具有磁性,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可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进行运动,并可通过控制外加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对其运动情况进行调节,解决了现有纳米机器人动力不足,运动速度、方向难以控制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纳米机器人的开口为半球形壳体的整个底面,将整个底面作为开口能够为纳米机器人提供较大的开口尺寸,这种设计方式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纳米机器人在进行药物等活性成分装填时的装填速度,另一方面在纳米机器人完成活性成分的装填并注入体内后,有助于活性成分的快速释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连接了可通电线路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包括设置有开口的半球形壳体,所述半球形壳体包括碳纳米材料内壳和复合在所述碳纳米材料内壳外侧的永磁性外壳。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表示内壳,2表示外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为空壳结构,由设置有开口的半球形壳体构成,所述半球形壳体包括内壳1和外壳2。其中,内壳1为碳纳米材料,优选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或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更优选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多孔性和稳定性;内壳1的厚度优选为20~50nm,具体可为20nm、21nm、22nm、23nm、24nm、25nm、26nm、27nm、28nm、29nm、30nm、31nm、32nm、33nm、34nm、35nm、36nm、37nm、38nm、39nm、40nm、41nm、42nm、43nm、44nm、45nm、46nm、47nm、48nm、49nm或50nm。
在本实用新型中,外壳2复合在内壳1的外侧,外壳2为永磁性材料,优选为四氧化三铁;外壳2的厚度优选为0.5~5nm,具体可为0.5nm、0.6nm、0.7nm、0.8nm、0.9nm、1nm、1.1nm、1.2nm、1.3nm、1.4nm、1.5nm、1.6nm、1.7nm、1.8nm、1.9nm、2nm、2.1nm、2.2nm、2.3nm、2.4nm、2.5nm、2.6nm、2.7nm、2.8nm、2.9nm、3nm、3.1nm、3.2nm、3.3nm、3.4nm、3.5nm、3.6nm、3.7nm、3.8nm、3.9nm、4nm、4.1nm、4.2nm、4.3nm、4.4nm、4.5nm、4.6nm、4.7nm、4.8nm、4.9nm或5n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球形壳体的开口位于所述半球形壳体的底面,优选为半球形的整个底面;所述半球形壳体的内径优选为200~500nm,具体可为200nm、210nm、220nm、230nm、240nm、250nm、260nm、270nm、280nm、290nm、300nm、310nm、320nm、330nm、340nm、350nm、360nm、370nm、380nm、390nm、400nm、410nm、420nm、430nm、440nm、450nm、460nm、470nm、480nm、490nm或500n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为空心半球形结构,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因此相比于传统“实心”结构的纳米机器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更适用于负载药物等活性成分,特别是负载量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选择永磁性材料作为外壳材料,可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具有磁性,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机器人可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进行运动,并可通过控制外加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对其运动情况进行调节,解决了现有纳米机器人动力不足,运动速度、方向难以控制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纳米机器人的开口为半球形壳体的整个底面,将整个底面作为开口能够为纳米机器人提供较大的开口尺寸,这种设计方式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纳米机器人在进行药物等活性成分装填时的装填速度,另一方面在纳米机器人完成活性成分的装填并注入体内后,有助于活性成分的快速释放。
为更清楚起见,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3D打印技术在平板玻璃上打印多个钛金属半球,得到设置有半球的模具,其结构如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中,1-1表示平板玻璃,1-2表示钛金属半球。之后,在模具上连接可通电线路,其结构如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连接了可通电线路的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中,1-1表示平板玻璃,1-2表示钛金属半球,1-3表示可通电线路。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钛金属半球1-2的直径为300nm。
b)采用电泳沉积的方式在模具表面沉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膜层,具体过程包括:将步骤a)得到的连接了可通电线路的模具作为阴极,以金属板作为阳极,将阴、阳极浸没到碳纳米粒子的悬浮液中,所述悬浮液由50wt%的纯净水、25wt%的带电氧化石墨烯和25wt%带电碳纳米管组成;之后通电,带电碳纳米粒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向所述模具移动,并在所述模具的表面形成沉积薄膜,即为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膜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膜层的沉积厚度为30nm。
c)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步骤b)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膜层表面镀制四氧化三铁膜层,镀制过程中,磁控溅射镀膜室的温度控制在20℃、Ar流量为200sccm、N2流量为200sccm、真空度为3.0×10-1P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四氧化三铁膜层的溅射厚度为1nm。
d)沿着模具上每个钛金属半球的底面边缘,对模具上形成的多层复合材料(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膜层/四氧化三铁膜层)进行激光切割,得到多个分别贴合在对应钛金属半球表面的空心半球纳米机器人。
e)采用高压水对模具进行冲刷,使空心半球纳米机器人从钛金属半球上剥离,然后对剥离得到的空心半球纳米机器人进行烘干和消毒,得到图1所示结构的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开口的半球形壳体,所述半球形壳体包括碳纳米材料内壳和复合在所述碳纳米材料内壳外侧的永磁性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材料内壳的厚度为20~5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性外壳的厚度为0.5~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材料内壳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内壳或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内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性外壳为四氧化三铁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半球形壳体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壳体的内径为200~500nm。
CN201921819582.0U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 Active CN210732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9582.0U CN210732445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9582.0U CN210732445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2445U true CN210732445U (zh) 2020-06-12

Family

ID=70988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19582.0U Active CN210732445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324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u et al. Softening gold for elastronics
Zou et al. Advances in nanostructures for high‐performanc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Wang et al. Engineering nonspherical hollow structures with complex interiors by template-engaged redox etching
Tang et al. Gallium liquid metal: the devil's elixir
Meng et al. Controlled fabrication of hierarchically branched nanopores, nanotubes, and nanowires
Huang et al. Assembly and Self‐Assembly of Nanomembrane Materials—From 2D to 3D
Wang et al. Standing enokitake-like nanowire films for highly stretchable elastronics
Levchenko et al. Hierarchical multicomponent inorganic metamaterials: intrinsically driven self‐assembly at the nanoscale
Liu et al. Micrometer-sized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shape-memory actuators for low-power microrobotics
Correa-Duarte et al. Layer-by-layer assembly of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on spherical colloids
Zhang et al. Formation of Fe2O3 microboxes with hierarchical shell structures from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nd their lithium storage properties
Guo et al. Ordered Ni− Cu nanowire array with enhanced coercivity
Schönenberger et al. Template synthesis of nanowires in porous polycarbonate membranes: electrochemistry and morphology
TWI384636B (zh) 以液態或凝膠態前驅物形成圖案化金屬氧化物層或圖案化金屬層之製作方法
Liu et al. Nano-SnO2/carbon nanotube hairball composite as a high-capacity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Xia et al. Bimetallic nanoparticle oxidation in three dimensions by chemically sensitive electron tomography and in 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i et al. Advances in 3D printing of magnetic materials: Fabrication, propert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Hou et al.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of flexible stretchable electrodes for electronics
Chhikara et al. Nanochemistry and Nanocatalysis Science: Research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Sander et al. Aligned arrays of nanotubes and segmented nanotubes on substrates fabricated by electrodeposition onto nanorods
EP2704990A1 (en) Hierarchical carbon nano and micro structures
JP2003159699A (ja) 中空グラフェンシート構造体及び電極構造体とそれら製造方法並びにデバイス
CN112706170A (zh) 一种壳型纳米机器人及其制备方法
CN210732445U (zh) 一种空心半球形纳米机器人
Berger Nanotechnology: the future is Tin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