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29370U - 搅拌器及其搅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搅拌器及其搅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29370U
CN210729370U CN201921550104.4U CN201921550104U CN210729370U CN 210729370 U CN210729370 U CN 210729370U CN 201921550104 U CN201921550104 U CN 201921550104U CN 210729370 U CN210729370 U CN 210729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longitudinal
pipes
cavity
trans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501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志强
温雪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501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29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29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29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搅拌器及其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竖管、两横管及两纵管。两横管相对于竖管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并位于竖管的两侧;横管的内部中空并形成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相通;横管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导流孔,第一导流孔与第二空腔相通;两纵管相对于竖管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纵管与横管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纵管凸伸出横管的侧部;纵管内部中空并形成有第三空腔,第三空腔与第二空腔相通;纵管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与第三空腔相通;各横管上的第一导流孔及各纵管上的第二导流孔均用于向外喷出气流,并以竖管的竖轴为中心带动物料向同一个方向旋转。

Description

搅拌器及其搅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搅拌器及其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搅拌方式为机械搅拌,即通过电机的驱动而带动搅拌轴旋转,进而带动叶轮或叶片转动,而实现搅拌功能。
但机械搅拌易破坏一些物料的结构,进而影响物料后续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时几乎不破坏物料结构的搅拌器及其搅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搅拌装置,包括:竖管,其内部中空并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用于与外部连通而接收气流;两横管,相对于所述竖管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并位于所述竖管的两侧;所述横管的内部中空并形成有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通;所述横管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与所述第二空腔相通;两纵管,与两所述横管一一对应连接,且两所述纵管相对于所述竖管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纵管与所述横管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纵管凸伸出所述横管的侧部;所述纵管内部中空并形成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相通;所述纵管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与所述第三空腔相通;其中,各所述横管上的第一导流孔及各所述纵管上的第二导流孔均用于向外喷出气流,并以所述竖管的竖轴为中心带动物料向同一个方向旋转。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横管上的各第一导流孔的开口及所述纵管上的各第二导流孔的开口均朝向水平方向,且各所述横管上的所述第一导流孔的开口与各所述纵管上的第二导流孔的开口遵循左手法则或右手法则。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纵管靠近所述竖管设置,且所述横管上的所述第一导流孔位于所述纵管的外侧。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横管上的多个所述第一导流孔等间距分布;各所述纵管上的多个所述第二导流孔等间距分布,且相邻两所述第二导流孔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所述第一导流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纵管的长度与所述横管的长度相等;所述横管上的第一导流孔的数量与所述纵管上的第二导流孔的数量相等。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竖管为所述PVC胶管,所述横管为所述PVC胶管,所述纵管为所述PVC胶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搅拌器,包括罐体、如上所述的搅拌装置及动力件;所述搅拌装置伸入所述罐体内,所述动力件为所述搅拌装置提供气流。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装置的下表面与所述罐体底面的距离为30~50cm。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装置的外端与所述罐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10cm。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件与所述搅拌装置的竖管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具有至少一弯折部;所述动力件为空气压缩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装置包括竖管、两横管及两纵管。竖管的第一空腔与横管的第二空腔相通,第二空腔与纵管的第三空腔相通,第一空腔与外部连通而接收气流,并向第二空腔及第三空腔输送气流。横管上设有第一导流孔,纵管上设有第二导流孔,且各横管上的第一导流孔及各纵管上的第二导流孔均用于向外喷出气流,并以竖管的竖轴为中心带动物料向同一个方向旋转。采用气流的方式搅拌,不仅与物料之间不存在机械接触,且整体过程较温和,因此不会破坏物料结构,保证了物料的使用效果。其气流搅拌方式的噪音较低。
进一步地,该搅拌装置的竖管、横管及纵管均为PVC胶管,因此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且取材方便,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搅拌器其中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第一视图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第二视图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图1第三视图方向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搅拌器;11、罐体;12、搅拌装置;121、竖管;122、横管;1221、第一导流孔;123、纵管;1231、第二导流孔;13、连接管;131、第一水平管段;132、竖直管段;133、第二水平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搅拌器1,该搅拌器1利用气流带动物料旋转,实现搅拌功能,利用气流的方式搅拌,与物料之间不存在机械接触,且搅拌方式较温和,保护了物料的结构。
该搅拌器1适用于污水净化处理工艺、污泥脱水工艺中高分子聚合物类试剂的溶解搅拌、混合搅拌等,在搅拌过程中,未破坏试剂的聚合物结构,保证了试剂的效果,进而保证了净化效果。该搅拌器1还可以适用于其他低粘度物料的搅拌。
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搅拌器1,包括罐体11、搅拌装置12和动力件。罐体11具有容置空间,搅拌装置12的底端伸入罐体11的容置空间内,动力件为搅拌装置12提供气流进行搅拌。
本实施例中,罐体11呈圆筒形。罐体11顶部具有进料口,物料通过该进料口进入罐体11的容置空间内。罐体11底部还具有出料口,方便卸料。
搅拌装置12包括一竖管121、两横管122及两竖管121。
竖管121竖立于罐体11内,竖管121的底端伸入罐体11的容置空间内,顶端与动力件连接。本实施例中,竖管121的顶端穿透罐体11的顶部并向外伸出,且竖管121位于罐体11的中心位置。其他实施例中,罐体11顶部还可以敞口设置,此时竖管121悬挂,并使竖管121的底端伸入罐体11内。
竖管121的两端均开口,且内部中空并形成第一空腔。
两横管122连接于竖管121的底部,且两横管122相对于竖管121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于竖管121的两侧。本实施例中,两横管122均与竖管121垂直连接。具体地,两横管122与竖管121的内径相同,通过一三通管实现连接,且三通管与横管122及竖管121采用胶水粘合连接。其他实施例中,两横管122也可以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横管122的中心设有开孔,与竖管121插接,并通过胶水粘合连接。
横管122的内部中空并形成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相通。具体地,横管122的内端开口,横管122的外端封堵。其中,横管122的内端和外端是以搅拌装置12的使用状态为参照,朝向竖管121的一端为内端,远离竖管121的一端为外端。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关于内端和外端的限定均与此处一致。
横管122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导流孔1221,多个第一导流孔1221沿横管12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各横管122上的第一导流孔1221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导流孔1221的开口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各第一导流孔1221均与第二空腔相通。
各横管122上第一导流孔1221等间距分布,即任意相邻两第一导流孔1221之间的间距相等。其中,两第一导流孔1221之间的间距指第一导流孔122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两纵管123与两横管122一一对应连接,且两纵管123相对于竖管121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具体地,纵管123与横管122垂直连接,且纵管123与横管122位于同一平面内。本实施中,纵管123与横管122均位于水平面内。
纵管123靠近竖管121而设置,且纵管123设置横管122上第一导流孔1221的内侧。纵管123与横管122连接时,横管122上开设有连接孔,纵管123插设于连接孔内,并通过胶水粘合连接。
纵管123的内部中空并形成有第三空腔,第三空腔与第二空腔相通。具体地,纵管123的内端开口,纵管123的外端封堵。
具体地,纵管123的长度与横管122的长度相等,纵管123的内径与横管122的内径相等。纵管123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导流孔1231,且各纵管123上的多个第二导流孔1231与各横管122上的多个第一导流孔1221相对于竖管121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即,多个第二导流孔1231沿纵管12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同一直线上。
各纵管123上第二导流孔1231等间距分布,即任意相邻两第二导流孔1231之间的间距相等,且纵管123上相邻两第二导流孔1231之间的间距与各横管122上相邻两第一导流孔1221之间的间距相等。
纵管上距离横管最近的第二导流孔与横管之间的距离,横管上距离竖管最近的第一导流孔之间的距离,两者相等。因此,第二导流孔在纵管上的分布与第一导流孔在横管上的分布相同。
第二导流孔1231的开口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各第二导流孔1231均与第三空腔相通。
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各横管122上的多个第一导流孔1221的开口与各纵管123的多个第二导流孔1231的开口遵循左手法则,即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大拇指所指方向为竖管121轴线方向,则四指所指方向表示转动的方向。以图3的视图方向为参照,位于竖管121左侧的横管122的第一导流孔1221的开口朝向图中的上方,连接于该横管122上的纵管123上的第二导流孔1231的开口朝向图中的右方;位于竖管121右侧的横管122的第一导流孔1221的开口朝向图中的下方,连接于该横管122上的总管上的第二导流孔1231的开口朝向图中的左方。
其他实施例中,各横管122上的多个第一导流孔1221的开口与各纵管123的多个第二导流孔1231的开口还可以遵循右手法则。
本实施例中,竖管121、横管122及纵管123均为PVC胶管,因此,该搅拌装置12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且取材方便,价格低廉。
搅拌装置12的下表面距离罐体11底面具有30~50cm的高度差,使罐体11底部的物料搅拌充分,避免了物料沉积于罐体11底部的现象。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根据罐体11的高度具体设置。
搅拌装置12的外端与述罐体11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10cm,使罐体11内的物料搅拌充分。具体地,搅拌装置12的外端指横管122及纵管123的外端。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根据罐体11的直径具体设置。
动力件与竖管121的第一空腔相通而向第一空腔提供气流,进而向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提供气流。本实施例中,动力件为空气压缩机。
进一步地,动力件与竖管121通过一连接管13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3包括竖直管段132、垂直连接于竖直管段132底部的第一水平管段131、垂直连接于竖直管段132顶部的第二水平管段133,第一水平管段131与第二水平管段133平行设置,并分别位于竖直管段132的两侧。
第一水平管段131与竖直管段132之间形成一弯折部,第二水平管段133与竖直管段132之间形成一弯折部,即连接管13具有两弯折部。
第一水平管段131、竖直管段132及第二水平管段133的内部均中空,且相通。
动力件与第一水平管段131相连通,第二水平管段133与竖管121相连通,进而实现动力件与竖管121的连通,并通过两弯折部的缓冲,使气流进入竖管121内。
以下具体以污水处理工艺中溶解混凝剂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搅拌器1:
该搅拌器1的罐体11的直径为100cm,高度为130cm。动力件采用10HP的空气压缩机,该动力件能够提供2Kg~3Kg的压力。
搅拌装置12的竖管121、横管122及纵管123的直径均为3.2cm,竖管121的长度为90cm,横管122的长度为45cm,纵管123的长度为45cm,即搅拌装置12距离罐底40cm,距离管壁5cm。
横管122上的第一导流孔1221的孔径为1cm,相邻两第一导流孔1221之间的间距为5cm。
纵管123连接于横管122内端距离竖管121的10cm处。纵管123上的第二导流孔1231的孔径为1cm,相邻两第二导流孔1231之间的间距为5cm。且第二导流孔1231在纵管123上的分布与第一导流孔1221在横管122上的分布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孔1221和第二导流孔1231的数量均为6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罐体11直径增加或减小时,第一导流孔1221的直径以及相邻两第一导流孔1221之间的间距不变化而增加或减少第一导流孔1221的数量,第二导流孔1231的直径以及相邻两第二导流孔1231之间的间距不变化而增加或减少第二导流孔1231的数量。
在搅拌器1的罐体11内预先加入水,然后再加入混凝剂,通过搅拌装置12的搅拌,促使混凝剂溶解。通过动力件所提供的气流带动罐体11内的液体旋转,使混凝剂快速及充分的溶解于水中。相较于机械搅拌,该搅拌方式在搅拌时未与混凝剂产生机械接触,避免了金属切割力,避免了破坏混凝剂的结构,保证了混凝剂的使用效果。且该搅拌方式的噪音较小。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装置包括竖管、两横管及两纵管。竖管的第一空腔与横管的第二空腔相通,第二空腔与纵管的第三空腔相通,第一空腔与外部连通而接收气流,并向第二空腔及第三空腔输送气流。横管上设有第一导流孔,纵管上设有第二导流孔,且各横管上的第一导流孔及各纵管上的第二导流孔均用于向外喷出气流,并以竖管的竖轴为中心带动物料向同一个方向旋转。采用气流的方式搅拌,不仅与物料之间不存在机械接触,且整体过程较温和,因此不会破坏物料结构,保证了物料的使用效果。其气流搅拌方式的噪音较低。
进一步地,该搅拌装置的竖管、横管及纵管均为PVC胶管,因此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且取材方便,价格低廉。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管,其内部中空并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用于与外部连通而接收气流;
两横管,相对于所述竖管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并位于所述竖管的两侧;所述横管的内部中空并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通;所述横管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与所述第二空腔相通;
两纵管,与两所述横管一一对应连接,且两所述纵管相对于所述竖管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纵管与所述横管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纵管凸伸出所述横管的侧部;所述纵管内部中空并形成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相通;所述纵管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与所述第三空腔相通;
其中,各所述横管上的第一导流孔及各所述纵管上的第二导流孔均用于向外喷出气流,并以所述竖管的竖轴为中心带动物料向同一个方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上的各第一导流孔的开口及所述纵管上的各第二导流孔的开口均朝向水平方向,且各所述横管上的所述第一导流孔的开口与各所述纵管上的第二导流孔的开口遵循左手法则或右手法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管靠近所述竖管设置,且所述横管上的所述第一导流孔位于所述纵管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横管上的多个所述第一导流孔等间距分布;
各所述纵管上的多个所述第二导流孔等间距分布,且相邻两所述第二导流孔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所述第一导流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管的长度与所述横管的长度相等;
所述横管上的第一导流孔的数量与所述纵管上的第二导流孔的数量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为PVC胶管,所述横管为PVC胶管,所述纵管为PVC胶管。
7.一种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搅拌装置及动力件;所述搅拌装置伸入所述罐体内,所述动力件为所述搅拌装置提供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的下表面与所述罐体底面的距离为30~50c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的外端与所述罐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10c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与所述搅拌装置的竖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具有至少一弯折部;
所述动力件为空气压缩机。
CN201921550104.4U 2019-09-17 2019-09-17 搅拌器及其搅拌装置 Active CN210729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0104.4U CN210729370U (zh) 2019-09-17 2019-09-17 搅拌器及其搅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0104.4U CN210729370U (zh) 2019-09-17 2019-09-17 搅拌器及其搅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29370U true CN210729370U (zh) 2020-06-12

Family

ID=70985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50104.4U Active CN210729370U (zh) 2019-09-17 2019-09-17 搅拌器及其搅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29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68062B1 (ko) 포기 및 교반장치
US9744505B2 (en) Stirrer
US20150352504A1 (en) Stirred tank reactor
CN102958589A (zh) 微气泡产生装置
WO2017014511A1 (ko) 미세기포 발생장치
CN210729370U (zh) 搅拌器及其搅拌装置
CN209759229U (zh) 具有自动搅拌功能的污水处理设备
CN116605970B (zh) 一种造纸污水处理池絮凝剂投放设备及投放方法
CN211419613U (zh) 一种加药曝气搅拌装置
CN211111226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装置
CN210559440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生化构筑物内的除沫装置
CN209759228U (zh) 无需外部动力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07435165U (zh) 一种旋混式曝气器
KR100581748B1 (ko) 자흡기능과 교반기능이 구비된 유체공급장치와 이를이용한 포기장치
CN2072219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罐
KR101949947B1 (ko) 기체 유도관 및 이를 이용한 임펠러
WO2017124128A1 (en) Jet aeration and mixing nozzle
CN206184387U (zh) 一种化工原料搅拌机
CN216296324U (zh) 一种具有消泡功能的加药装置
CN215559316U (zh) 一种射流曝气机
CN219156549U (zh) 一种污水罐
CN212559662U (zh) 推流曝气装置和曝气系统
CN220159707U (zh) 一种混合稀土氧化物制备用配比搅拌装置
CN214076434U (zh) 一种搅拌反应釜用内部导气装置
CN110627232B (zh) 一种氧气增溶装置及利用该装置搭建的污水处理中的好氧池曝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ie Zhiqiang

Inventor after: Wen Xueling

Inventor before: Xie Zhiqiang

Inventor before: Wen Xuel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