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13209U - 一种拼装板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拼装板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13209U
CN210713209U CN201920840090.3U CN201920840090U CN210713209U CN 210713209 U CN210713209 U CN 210713209U CN 201920840090 U CN201920840090 U CN 201920840090U CN 210713209 U CN210713209 U CN 210713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ody
board
clamping
buckl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400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常青
梁桂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ang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ang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ang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ang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400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13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13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132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拼装板房,通过墙体板上的弹性卡扣件和支撑柱上的卡槽的配合,实现墙体板与支撑柱的安装或拆卸,使得拼装板房的安装或拆卸均较为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拼装板房,包括:支撑柱、墙体板;墙体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卡扣件和开口,弹性卡扣件包括卡扣和弹性部件,弹性部件设置于开口内,卡扣的一端与弹性部件连接,卡扣的另一端在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探出开口外,且卡扣的另一端在外力作用下可缩回开口内;支撑柱上设置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墙体板的卡扣伸入卡槽内,用于将墙体板固定于支撑柱上;每个墙体板设置于两个支撑柱之间,每个支撑柱均连接有至少两个墙体板,多个支撑柱和多个墙体板组合拼装成拼装板房。

Description

一种拼装板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拼装板房。
背景技术
大部分施工工地上的工房均是拼装式的板房,由于其只是用作临时办公和住宿,其属于临时建筑,对于其主要的要求时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可移动,装拆方便且便于运输,建筑周期短能尽快实现其使用功能等。
板房通常是由具有支撑作用的骨架和墙体板构成,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通过将配套的骨架和墙体板运送至施工现场,再组装拼装成板房。其中,将骨架和墙体板拼装固定时通常使用螺栓固定或是焊接的方式,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往往需要安装大量的螺栓,无论是安装板房还是拆卸板房时均会使得工人的劳动量较大;而采用焊接的方式,虽然能较为快速地将板房的各个组件进行固定,但是焊接后的各个组件往往很难拆卸,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安装、拆卸均较为方便的拼装板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拼装板房,通过墙体板上的弹性卡扣件和支撑柱上的卡槽的配合,实现墙体板与支撑柱的安装或拆卸,使得拼装板房的安装或拆卸均较为方便,降低了用户在安装或拆卸拼装板房时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拼装板房,包括:支撑柱、墙体板;
所述墙体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卡扣件和开口,所述弹性卡扣件包括卡扣和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卡扣的一端与所述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卡扣的另一端在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探出所述开口外,且所述卡扣的另一端在外力作用下可缩回所述开口内;
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所述墙体板的卡扣伸入所述卡槽内,用于将所述墙体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
每个所述墙体板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每个支撑柱均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墙体板,多个所述支撑柱和多个所述墙体板组合拼装成所述拼装板房。
可选地,所述卡扣上探出于所述开口外的部分所对应的形状为三角形。
可选地,所述卡扣为梯形形状,所述卡扣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墙体板内,所述卡扣顶端的一个角探出于所述开口外。
可选地,所述弹性部件包括V形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墙体板内,所述弹簧顶端的一侧与所述墙体板的内壁接触,所述弹簧顶端的另一侧与所述卡扣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墙体板包括第一墙体板和第二墙体板;
所述第一墙体板和所述第二墙体板均设置于两个相同的支撑柱之间,且所述第一墙体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墙体板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墙体板与所述第二墙体板之间还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连接。
可选地,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头和卡接柱,所述卡接头与所述卡接柱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且所述卡接头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接柱的宽度;
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卡接件配合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沿所述支撑柱高度的方向延伸,所述卡接槽包括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卡接头的宽度,所述第二槽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卡接头的宽度并大于或等于所述卡接柱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分别位于所述卡接槽的两端;
所述卡接件可从所述第一槽口伸入所述卡接槽内,且能够在所述卡接槽内至移动所述第二槽口,并被卡于所述第二槽口内。
可选地,所述横梁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横梁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墙体板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一凸起,用于将所述第一墙体板嵌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第二墙体板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的第二凸起,用于将所述第二墙体板嵌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可选地,还包括梁架和盖板;
所述梁架设置于所述墙体板上,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梁架上。
可选地,所述梁架包括第一梁架和第二梁架,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
所述第一梁架和第二梁架的形状相同且均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梁架和所述第二梁架分别平行设置于两个所述墙体板上;
所述第一盖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梁架和所述第二梁架上,且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梁架的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一盖板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梁架的第一侧边上;
所述第二盖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梁架和所述第二梁架上,且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梁架的第二侧边上,所述第二盖板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梁架的第二侧边上。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拼装板房,通过墙体板上的弹性卡扣件和支撑柱上的卡槽的配合,实现墙体板与支撑柱的安装或拆卸,使得拼装板房的安装或拆卸均较为方便,降低了用户在安装或拆卸拼装板房时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装板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和墙体板的拼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和墙体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卡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卡扣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卡扣件的内部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和横梁的拼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和横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和横梁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装板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至图10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装板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和墙体板的拼装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和墙体板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卡扣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卡扣件的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卡扣件的内部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和横梁的拼装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和横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和横梁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装板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装板房,包括:支撑柱1、墙体板2;
所述墙体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卡扣件21和开口22,所述弹性卡扣件21包括卡扣211和弹性部件212,所述弹性部件212设置于所述开口22内,所述卡扣211的一端与所述弹性部件212连接,所述卡扣211的另一端在所述弹性部件212的弹力作用下探出所述开口22外,且所述卡扣211的另一端在外力作用下可缩回所述开口22内;
所述支撑柱1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211配合的卡槽11,所述墙体板2的卡扣211伸入所述卡槽11内,用于将所述墙体板2固定于所述支撑柱1上;
通过将所述墙体板2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柱1之间,且每个支撑柱1均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墙体板2,多个所述支撑柱1和多个所述墙体板2能够组合拼装成所述拼装板房。具体地,以采用4个支撑柱1和4个墙体板2组合拼装成拼装板房为例,首先,将1个支撑柱1固定于地面上,然后将1个墙体板2上的弹性卡扣件21对准支撑柱1的卡槽11插入,实现该墙体板2与支撑柱1的固定;然后,再在该墙体板2的另一侧插入另一个支撑柱1,使得该墙体板2固定于两个支撑柱1之间;同理,按照上述的方法安装好其他的支撑柱1和墙体板2。值得注意的是,在安装好四个支撑柱1和三个墙体板2之后,在安装最后一个墙体板2的时候,首先通过外力将卡扣211按压进墙体板2的开口22内,然后将墙体板2放置在两个支撑杆之间,并且沿着两个支撑杆逐渐移动;在墙体板2的移动过程中,由于墙体板2的侧面始终贴合着支撑柱1的内侧面,因此,在支撑柱1的限制作用下,墙体板2的卡扣211始终被限制在开口22内;在当墙体板2移动至设定的位置时,墙体板2的卡扣211的位置与支撑杆上卡槽11的位置刚好匹配,失去了支撑柱1内侧面的限制作用之后,卡扣211在开口22内的弹性部件212的弹力作用下,被弹出至卡槽11内,并且与卡槽11紧紧配合,从而实现墙体板2和支撑杆之间的固定。此外,支撑杆可以设置为空心的,这样一来,在拆卸的时候,便可以通过在支撑杆内伸入外物并且挤压支撑杆内部的卡扣211,从而使得卡扣211与支撑杆的卡槽11相互脱离,最终实现第一墙体板23与支撑杆之间的拆卸。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卡扣211和卡槽11的配合作用,避免在外力作用下卡扣211容易从卡槽11中脱出,所述卡扣211上探出于所述开口22外的部分所对应的形状为三角形。当卡扣211探出于所述开口22外的部分所对应的形状为三角形时,可以保证卡扣211能够有效地卡槽11内而不容易脱出。
可以参阅图4至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卡扣211可以为梯形形状,所述卡扣211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墙体板23内,所述卡扣211顶端的一个角探出于所述开口22外。
此外,所述弹性部件212可以是V形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墙体板23内,所述弹簧顶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墙体板23的内壁接触,所述弹簧顶端的另一侧与所述卡扣211的一端连接。
显然,在卡扣211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弹簧会向外扩张,从而将卡扣211顶出开口22外,使得卡扣211能够伸入到卡槽11内;当卡扣211受到开口22外的外力挤压下,卡扣211会往开口22内挤压,并且缩回至开口22内,从而解除与卡槽11之间的卡锁作用。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墙体板2包括第一墙体板23和第二墙体板24;所述第一墙体板23和所述第二墙体板24均设置于两个相同的支撑柱1之间,且所述第一墙体板23设置于所述第二墙体板24的上方。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支撑柱1通常较高,如果将墙体板2设置成与支撑柱1的高度相配合时,墙体板2容易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而弯曲变形,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两个支撑柱1之间分别安装第一墙体板23和第二墙体板24,由第一墙体板23和第二墙体板24共同构成拼装板房的一个墙面,保证了用于构成拼装板房墙体的第一墙体板23和第二墙体板24不容易弯曲变形。
可选地,可以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同一个面上设置第一墙体板23和第二墙体板24时,上方的第一墙体板23容易对下方的第二墙体板24造成挤压作用,而致使下方的第二墙体板24不稳定且容易弯曲变形,因此,在所述第一墙体板23与所述第二墙体板24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横梁3,所述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1连接。由于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1连接,因此,横梁3可以实现对上方的第一墙体板23的支撑,将上方的第一墙体板23的重力转移至由支撑杆来承受,避免了由下方的第二墙体板24直接承受上方的第一墙体板23的重力,保证了拼装板房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可以参阅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卡接件31,其中,卡接件31可以沿横梁3的长度方向向外伸出(即卡接件31与横梁3平行),卡接件31也可以是沿与横梁3垂直的方向向外伸出。所述卡接件31包括卡接头311和卡接柱312,所述卡接头311与所述卡接柱312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接柱312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3连接,且所述卡接头311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接柱312的宽度;
所述支撑柱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卡接件31配合的卡接槽12,所述卡接槽12沿所述支撑柱1高度的方向延伸(即当支撑柱1垂直于水平面放置时,卡接槽12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卡接槽12包括有第一槽口121和第二槽口122,所述第一槽口12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卡接头311的宽度,所述第二槽口122的宽度小于所述卡接头311的宽度并大于或等于所述卡接柱312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槽口121和所述第二槽口122分别位于所述卡接槽12的两端,具体地,第一槽口121可以设置于远离地面的一端,第二槽口122可以设置于靠近地面的一端;
在安装固定横梁3和支撑柱1时,可以将横梁3上的卡接件31从支撑柱1上卡接槽12的第一槽口121伸入,使得卡接头311处于卡接槽12内,而卡接柱312而处于卡接槽12的槽口位置处;然后,往下移动横梁3,使得卡接件31上的卡接柱312移动至第二槽口122处,由于卡接头311的宽度大于第二槽口122的宽度,因此,卡接头311会被卡在第二槽口122内,即卡接件31卡在卡接槽12内,而无法移出支撑柱1外,从而实现了横梁3和支撑柱1之间的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当横梁3为空心的时候,可以将卡接件31设置在一个连接片32上,该连接片32的表面积与横梁3的截面积基本相同,然后将该连接片32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横梁3的一端上,从而实现在横梁3上设置卡接件31。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墙体板23以及第二墙体板24与横梁3之间的固定作用,所述横梁3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横梁3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墙体板23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一凸起,用于将所述第一墙体板23嵌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墙体板24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的第二凸起,用于将所述第二墙体板24嵌于所述第二凹槽内。通过在横梁3上设置能够容纳墙体板2上凸起的凹槽,可以使得墙体板2相对横梁3固定,不容易与横梁3之间发生偏移作用,从而保证拼装房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可以参阅图1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梁架4和盖板5;所述梁架4设置于所述墙体板2上,所述盖板5设置于所述梁架4上。
具体地,所述梁架4包括第一梁架4和第二梁架4,所述盖板5包括第一盖板5和第二盖板5;所述第一梁架4和第二梁架4的形状相同且均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梁架4和所述第二梁架4分别平行设置于两个所述墙体板2上;所述第一盖板5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梁架4和所述第二梁架4上,且所述第一盖板5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梁架4的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一盖板5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梁架4的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二盖板5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梁架4和所述第二梁架4上,且所述第二盖板5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梁架4的第二侧边上,所述第二盖板5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梁架4的第二侧边上。其中,第一梁架4和第二梁架4与墙体板2之间均可以是通过上述的卡接件31和卡接槽12配合的方式来实现固定;在第一梁架4和第二梁架4的侧边上也可以设置卡接槽12,并且在第一盖板5和第二盖板5的两侧设置卡接件31来实现与第一梁架4和第二梁架4的固定,具体配合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在墙体板2上倾斜设置第一盖板5和第二盖板5,能够对拼装板房实现有效的遮蔽,并且能够在下雨的时候有效地引导雨水流走,避免拼装板房的屋顶存有积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拼装板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墙体板;
所述墙体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卡扣件和开口,所述弹性卡扣件包括卡扣和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卡扣的一端与所述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卡扣的另一端在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探出所述开口外,且所述卡扣的另一端在外力作用下可缩回所述开口内;
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所述墙体板的卡扣伸入所述卡槽内,用于将所述墙体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
每个所述墙体板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每个支撑柱均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墙体板,多个所述支撑柱和多个所述墙体板组合拼装成所述拼装板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上探出于所述开口外的部分所对应的形状为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装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为梯形形状,所述卡扣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墙体板内,所述卡扣顶端的一个角探出于所述开口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拼装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V形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墙体板内,所述弹簧顶端的一侧与所述墙体板的内壁接触,所述弹簧顶端的另一侧与所述卡扣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板包括第一墙体板和第二墙体板;
所述第一墙体板和所述第二墙体板均设置于两个相同的支撑柱之间,且所述第一墙体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墙体板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装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板与所述第二墙体板之间还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装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头和卡接柱,所述卡接头与所述卡接柱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且所述卡接头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接柱的宽度;
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卡接件配合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沿所述支撑柱高度的方向延伸,所述卡接槽包括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卡接头的宽度,所述第二槽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卡接头的宽度并大于或等于所述卡接柱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分别位于所述卡接槽的两端;
所述卡接件可从所述第一槽口伸入所述卡接槽内,且能够在所述卡接槽内至移动所述第二槽口,并被卡于所述第二槽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装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横梁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墙体板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一凸起,用于将所述第一墙体板嵌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第二墙体板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的第二凸起,用于将所述第二墙体板嵌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板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梁架和盖板;
所述梁架设置于所述墙体板上,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梁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拼装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架包括第一梁架和第二梁架,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
所述第一梁架和第二梁架的形状相同且均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梁架和所述第二梁架分别平行设置于两个所述墙体板上;
所述第一盖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梁架和所述第二梁架上,且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梁架的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一盖板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梁架的第一侧边上;
所述第二盖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梁架和所述第二梁架上,且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梁架的第二侧边上,所述第二盖板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梁架的第二侧边上。
CN201920840090.3U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拼装板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13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0090.3U CN210713209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拼装板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0090.3U CN210713209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拼装板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13209U true CN210713209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33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4009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13209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拼装板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13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7454A (zh) 太阳能装置及其扣合机构
KR101518446B1 (ko) 모멘트 발생크기를 고려한 특수구조보강재를 부착한 보와 기둥의 제작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철골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과 철골구조물
KR102017846B1 (ko) 태양광모듈의 지주 베이스 구조
CN204001219U (zh) 活动板房组装式梁柱连接装置
CN210713209U (zh) 一种拼装板房
CN210713210U (zh) 一种拼装房
CN104695605A (zh) 一种密肋楼板组装式模具
KR101640172B1 (ko) 건물의 단위구조부재와 이 단위구조부재를 이용한 바닥 구조
JP457039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室
CN210459674U (zh) 一种单元板块转角加强系统
JP2015214822A (ja) 屋根用支持装置
KR100878183B1 (ko) 물탱크용 기초 프레임
KR102098025B1 (ko) 저장탱크
CN111042330A (zh) 一种轻型木质支撑耗能结构
KR20150088125A (ko) 힌지형 대각부재를 이용한 건축물 개구부 보강 구조물
CN215533092U (zh) 一种床架安装结构及床架
CN217379223U (zh) 一种抗震交错桁架钢框架结构
KR20200046606A (ko) 태양광 구조물 지지 조립체
CN215166620U (zh) 一种具有高强度钢结构节点
KR200491805Y1 (ko) 지붕판 설치구조
KR102610232B1 (ko) 받침철물용 u헤드잭
JP6243168B2 (ja) 柱脚補強構造
CN109797754B (zh) 降低深基坑格构柱长细比的支撑结构
CN216007534U (zh) 一种快拆装房屋屋顶骨架结构
CN220666930U (zh) 一种柱模板用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