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8510U - 一种感温器固定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温器固定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8510U
CN210688510U CN201921197749.4U CN201921197749U CN210688510U CN 210688510 U CN210688510 U CN 210688510U CN 201921197749 U CN201921197749 U CN 201921197749U CN 210688510 U CN210688510 U CN 210688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base plate
copper
parallel flow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977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文祥
王晓峰
罗建成
李文杰
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977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8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8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8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温器固定座,包括基板、用于卡接铜管翅片换热器的卡铜管结构、用于卡接平行流换热器的卡平行流结构、连接于所述基板且与所述基板配合使用以固定感温器的卡扣;所述卡铜管结构和所述卡平行流结构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该感温器固定座能适用于两种换热器产品,有利于提高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提升售后维修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感温器固定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感温器固定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感温器固定座。
背景技术
铜管翅片换热器和微通道的平行流换热器是目前空调外机中换热器常用的两种,其中,外机的环温传感器是通过感温器座固定于换热器上,由于这两种换热器的结构形式不同,通常需要设置两种不同的感温器固定座,分别用于固定不同换热器产品的感温器,这样导致感温器固定座的通用性较差,增加了物料种类和零件模具,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而且也不便于售后维修。
因此,如何提高感温器固定座的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温器固定座,其能够适用于两种换热器产品,有利于提高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提升售后维修的便利性。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温器固定座,其包括基板、用于卡接铜管翅片换热器的卡铜管结构、用于卡接平行流换热器的卡平行流结构、连接于所述基板且与所述基板配合使用以固定感温器的卡扣;
所述卡铜管结构和所述卡平行流结构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扣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基板,所述卡扣的第二端设置有卡脚,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卡脚扣接配合的方形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脚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卡脚插接到所述方形槽内后由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基板相抵接;
所述卡扣的第一端设置有铰接于所述基板的连接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扣的中部设有凹陷部,所述卡脚扣接到所述基板上的所述方形槽中后,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感温器的空间;
所述凹陷部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基板与所述凹陷部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凸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平行流结构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插接部,相邻两个所述插接部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扁板的厚度,所述插接部的宽度小于等于两片相邻所述扁板的间距。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接部的前端设置有呈梯形状的导向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铜管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固定部和设于所述固定部上且用于卡接所述铜管翅片换热器的铜管的卡槽,所述卡槽呈弧形且该弧形为优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上间隔的设有多个所述卡槽,且两个相邻所述卡槽的间距等于两条相邻所述铜管的间距。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铜管结构和所述卡平行流结构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的第一端,所述卡扣铰接于所述基板的第二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平行流结构与所述基板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卡铜管结构所处平面垂直于所述卡平行流结构所处平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器固定座,包括基板、用于卡接铜管翅片换热器的卡铜管结构、用于卡接平行流换热器的卡平行流结构、连接于基板且与基板配合使用以紧固感温器的卡扣,卡铜管结构和卡平行流结构均固定连接于基板,通过同时设置卡铜管结构和卡平行流结构,使得该感温器固定座既可以卡接到铜管翅片换热器上,也可以卡接到平行流换热器上,安装方便,能够同时适用于两种换热器产品,而无需再针对两种换热器分别设置两个不同结构的感温器固定座,有利于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提升售后维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温器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温器固定座的卡扣合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温器固定座与平行流换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温器固定座与铜管翅片换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其中,10、基板;11、方形槽;12、第二凸台;20、卡铜管结构;21、卡槽;22、固定部;30、卡平行流结构;31、插接部;311、导向结构;40、卡扣;41、卡脚;411、限位块;42、连接部;43、凹陷部;44、第一凸台;50、平行流换热器;51、扁板;60、铜管翅片换热器;61、铜管;70、感温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器固定座,包括基板10、卡铜管结构20、卡平行流结构30和卡扣40,卡铜管结构20适用于卡接铜管翅片换热器60、卡平行流结构30适用于卡接平行流换热器50,卡扣40连接于基板10,卡铜管结构20和卡平行流结构30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10,从而将两个部件集成到一起。卡扣40与所述基板10配合使用以紧固感温器70,达到固定感温器70的目的。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感温器固定座,通过在基座上固定连接卡铜管结构20和卡平行流结构30,卡铜管结构20可卡接于铜管翅片换热器60,卡平行流结构30可卡接于平行流换热器50,安装方便,从而实现既可以适用于铜管翅片换热器60,又可以适用于平行流换热器50,卡铜管结构20和卡平行流结构30均集成到基板10上,形成一个整体部件,而无需再针对两种换热器分别设置两个不同结构的固定座,有利于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提升售后维修的便利性。
具体地,卡扣40的第一端铰接于基板10,卡扣40的第二端设置有卡脚41,基板10上开设有与卡脚41扣接配合的方形槽11,卡脚41与方形槽11配合使用以将卡扣40的第二端固定于基板10上,从而使得卡扣40可以灵活开合。进一步地,卡扣40的第一端设置有铰接于基板10的连接部42,卡扣40通过该连接部42实现铰接于基板10,连接部42采用可变形折叠结构,在将卡扣40扣接到基板10上之后,连接部42折叠起来以节省空间。
进一步优选地,卡脚4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411,方形槽11的宽度大于限位块411的宽度,捏住卡扣40使其产生弹性形变后将卡脚41穿进方形槽11,然后卡扣40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卡脚41的左侧抵接到方形槽11的左侧,限位块411抵接于基板10的下方,实现将卡扣40锁紧于基板10上。需要打开卡扣40时,捏住卡扣40以使得卡脚41向右收缩变形,限位块411与基板10的底部脱离并从方形槽11中向上移出,即可打开卡扣40。这样,卡扣40可以实现灵活开合,便于感温器70的装卸。
作为优选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卡扣40的中间设有凹陷部43,卡扣40的卡脚41插接到方形槽11后,在凹陷部43与基板1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感温器70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43呈半圆形,凹陷部43与基板10之间形成半圆孔,以较好适应感温器70线体的圆柱体外形。优选地,凹陷部43上设置有第一凸台44,第一凸台44设置于朝向基板10的一侧,基板10与凹陷部43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台12,第一凸台44和第二凸台12可以压紧感温器70,使得感温器70的线体不易被拉动。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凸台44与第二凸台12均呈长条状,第二凸台12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一凸台4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凸台12的长度方向垂直,以起到更好的紧固效果。
优选地,卡平行流结构30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插接部31,在本实施例中,插接部31的数量为两个,相邻两个插接部31的间距大于等于平行流换热器50的扁板51的厚度,插接部31的宽度小于等于两片相邻扁板51的间距,如附图4、附图5所示,在安装到平行流换热器50上时,两个插接部31分别插接到扁板51的两侧,将扁板51夹在中间,即可将整个感温器固定座固定到平行流换热器50上,当需要拆下时,只需将插接部31抽出即可,十分方便快捷。插接部31的前端优选地设置有导向结构311,导向结构311呈梯形状,其头部较窄,可便于两个插接部31分别插入到扁板51两侧。进一步地,插接部31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锯齿结构,形成倒勾,这样在安装完成后能够防止感温器固定座脱出平行流换热器50的扁板51,从而提高其安装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附图6、附图7所示,卡铜管结构20包括连接于所述基板10的固定部22和设于固定部22上且用于卡接所述铜管翅片换热器60的铜管61的卡槽21,卡槽21优选地呈弧形且该弧形为优弧(大于半圆的弧),这样使得卡槽21的开口处小于卡槽21底部,安装时用力将铜管61从卡槽21的开口处卡入到卡槽21内,然后较小的开口可以限制铜管61从卡槽21内滑出,使得卡铜管结构20可以固定到铜管61上。
优选地,固定部22上间隔的设有多个卡槽21,多个卡槽21用于卡接铜管61,可以使得卡铜管结构20与铜管61之间的作用力更加均衡、连接更加牢固,在本实施例中,卡槽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相邻卡槽21的间距等于两条相邻铜管61的间距,以使得两个卡槽21的位置正好与两个铜管61相对。
作为优选方案,卡铜管结构20和卡平行流结构30均固定连接于基板10的第一端,卡扣40铰接于基板10的第二端,以避免安装时影响到卡扣40的开合。优选地,卡平行流结构30与基板10处于同一平面上,卡铜管结构20所处平面垂直于卡平行流结构30所处平面,卡扣40扣接到基板10上时,卡铜管结构20与卡扣40分别位于基板10两个侧面上。这样,当该感温器固定座安装到铜管翅片换热器60上时,卡平行流结构30与基板10贴近铜管翅片换热器60表面,当该感温器固定座安装到平行流换热器50上时,卡铜管结构20贴近平行流换热器50表面,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小感温器固定座占用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感温器固定座,通过同时设置卡铜管结构和卡平行流结构,使得该感温器固定座既可以卡接到铜管翅片换热器上,也可以卡接到平行流换热器上,能够同时适用于两种换热器产品,而无需再针对两种换热器分别设置两个不同结构的固定座,有利于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提升售后维修的便利性,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方法和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感温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用于卡接铜管翅片换热器的卡铜管结构、用于卡接平行流换热器的卡平行流结构、连接于所述基板且与所述基板配合使用以固定感温器的卡扣;
所述卡铜管结构和所述卡平行流结构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基板,所述卡扣的第二端设置有卡脚,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卡脚扣接配合的方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温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脚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卡脚插接到所述方形槽内后由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基板相抵接;
所述卡扣的第一端设置有铰接于所述基板的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温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中部设有凹陷部,所述卡脚扣接到所述基板上的所述方形槽中后,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感温器的空间;
所述凹陷部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基板与所述凹陷部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感温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平行流结构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插接部,相邻两个所述插接部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扁板的厚度,所述插接部的宽度小于等于两片相邻所述扁板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温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前端设置有呈梯形状的导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感温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铜管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固定部和设于所述固定部上且用于卡接所述铜管翅片换热器的铜管的卡槽,所述卡槽呈弧形且该弧形为优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温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间隔的设有多个所述卡槽,且两个相邻所述卡槽的间距等于两条相邻所述铜管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感温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铜管结构和所述卡平行流结构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的第一端,所述卡扣铰接于所述基板的第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温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平行流结构与所述基板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卡铜管结构所处平面垂直于所述卡平行流结构所处平面。
CN201921197749.4U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感温器固定座 Active CN210688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7749.4U CN210688510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感温器固定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7749.4U CN210688510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感温器固定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8510U true CN210688510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902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97749.4U Active CN210688510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感温器固定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8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32538U (zh) 散热器固定结构及电连接器壳座组合
US9823027B2 (en) Cooling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CN210688510U (zh) 一种感温器固定座
EP1515588B1 (en) High manufacturable and high performance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er
KR101564338B1 (ko) 열교환기
CN211580297U (zh) 用于功率结构的固定装置
CN212692607U (zh) 一种能够改变换热面积的套管换热器
CN210464699U (zh) 一种感温包的固定件
CN216645011U (zh) 一种用于蛇形换热器的卡扣式安装组件
WO2021223768A1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支架及空调室外机
CN218511198U (zh) 卡扣固定架及热水器
CN217979903U (zh) 一种连接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热水箱
CN109341374B (zh) 高效散热器
CN209181596U (zh) 换热器翅片
CN217403242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CN216845211U (zh) 换热器组件
CN21526136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铝扁管
CN114234676B (zh) 一种换热器安装结构
CN214999804U (zh) 一种管卡安装结构
CN216080530U (zh) 冷柜
CN110848461A (zh) 多联管路固定卡扣
CN216049331U (zh) 一种板式冷凝器
CN213119268U (zh) 取暖器
CN118003867A (zh)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安装框架及热交换器组件
CN217900008U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新风进风管的快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