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8423U - 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8423U
CN210688423U CN201921556284.7U CN201921556284U CN210688423U CN 210688423 U CN210688423 U CN 210688423U CN 201921556284 U CN201921556284 U CN 201921556284U CN 210688423 U CN210688423 U CN 210688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heat
floor heating
heating pip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562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iant Phoenix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iant Phoenix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iant Phoenix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iant Phoenix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562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8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8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8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涉及地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暖管组件包括地暖管、导热介质、发热线和管道塞子,发热线设置于地暖管内并沿地暖管的延伸方向延伸,导热介质填充于地暖管内,管道塞子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封堵地暖管的两端端口,发热线用于在通电后发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地暖管组件的蓄热式地暖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具有蓄热效果好、耗能小和维护成本低的特点。

Description

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
背景技术
市面现有地暖方案按照热媒介质不同可划分为电地暖和水地暖,电地暖含发热电缆、发热膜、碳纤维等种类,水地暖的热源提供可为集中供暖,燃气壁挂炉、电锅炉、空气源热泵等。现有的电地暖和水地暖均具有明显不足,要么导热面积小、耗能高,要么安装成本高、后期维护成本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暖管组件,其具有蓄热效果好、耗能小和维护成本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关于地暖管组件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暖管组件,包括地暖管、导热介质、发热线和管道塞子,所述发热线设置于所述地暖管内并沿所述地暖管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导热介质填充于所述地暖管内,所述管道塞子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封堵所述地暖管的两端端口,所述发热线用于在通电后发热。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塞子包括管塞本体和密封件,所述管塞本体封堵于所述地暖管的端口,所述管塞本体设置有供所述发热线穿过的走线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走线孔配合并用于密封所述走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管塞本体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分割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分割部连接并围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分割部连接并围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封堵于所述地暖管的端口,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地暖管连通,所述走线孔设置在所述分割部上,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走线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塞子还包括锁固件,所述第二腔室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固件配合的螺纹,所述锁固件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发热线穿过的引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引线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孔为梯形孔,且孔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塞子还包括第一密封增强件和第二密封增强件,所述第一密封增强件和所述第二密封增强件分别与所述分割部的两端端面接触,所述第一密封增强件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密封增强件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走线孔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通过所述密封件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式地暖系统,其具有蓄热效果好、耗能小和维护成本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关于蓄热式地暖系统的技术方案:
一种蓄热式地暖系统,包括地暖管组件。所述地暖管组件包括地暖管、导热介质、发热线和管道塞子,所述发热线设置于所述地暖管内并沿所述地暖管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导热介质填充于所述地暖管内,所述管道塞子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封堵所述地暖管的两端端口,所述发热线用于在通电后发热。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式地暖系统还包括电子控制器和感温装置,所述发热线与所述电子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感温装置设置于所述地暖管上并用于检测所述地暖管的温度信息,所述感温装置与所述电子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发热线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式地暖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地暖管内并与所述电子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地暖管内的液位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式地暖系统还包括接地装置,所述接地装置设置于所述地暖管上并用于所述发热线接地。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导热介质和发热线设置在地暖管内,发热线在通电后发热,并加热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地暖管。地暖管与室内的地面接触,从而传热至地面。设置在地暖管两端的管道塞子具有封堵地暖管的作用,以用于将导热介质封堵于地暖管内。发热线可以穿过两端的管道塞子并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也可以通过管道塞子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供电设备可以控制发热线的发热功率等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蓄热式地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地暖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塞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塞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塞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蓄热式地暖系统;100-地暖管组件;110-地暖管;120-导热介质;130-发热线;140-管道塞子;141-管塞本体;1411-第一本体;1412-第二本体;1413-分割部;1414-走线孔;142-密封件;143-锁固件;1431-引线孔;1432-第一孔;1433-第二孔;144-第一密封增强件;145-第二密封增强件;200-电子控制器;300-感温装置;400-液位传感器;500-接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暖管组件100,以及包括该地暖组件的蓄热式地暖系统10,并具有蓄热效果好和维护成本低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地暖管组件100包括地暖管110、导热介质120、发热线130和管道塞子140,发热线130设置于地暖管110内并沿地暖管110的延伸方向延伸,导热介质120填充于地暖管110内,管道塞子140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封堵地暖管110的两端端口,发热线130用于在通电后发热。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导热介质120和发热线130设置在地暖管110内,发热线130在通电后发热,并加热导热介质120,导热介质120将热量传递至地暖管110。地暖管110与室内的地面接触,从而传热至地面。设置在地暖管110两端的管道塞子140具有封堵地暖管110的作用,以用于将导热介质120封堵于地暖管110内。发热线130可以穿过两端的管道塞子140并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也可以通过管道塞子140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供电设备可以控制发热线130的发热功率等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地暖管组件100相较于现有的电地暖和水地暖来说,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电地暖来说:电地暖的发热方式直接决定了发热体与室内地面导热层(蓄热层)接触面积不会很大,发热体对地面的热传导效率会偏低,导致空间面积单位温升能耗偏高,相对比较耗能。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地暖管组件100通过地暖管110与室内地面接触导热,导热面积明显大于电地暖,从而相对电地暖具有更高的热传导效率、更低的单位温升能耗。
第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水地暖来说:水地暖需要配置外接的热源对系统进行供热。以现有认知程度比较高的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电锅炉为例,普遍初装成本会比较高,空气源热泵的特性决定了使用时会对外界(室外))环境温度非常敏感。当外界温度降至零下5-10℃后,热水产出效率会大大降低,而且后期维护成本较高。燃气壁挂炉现在面临冬季使用的气荒问题,而且机器长时间使用后都存在结水垢问题,水垢产生后壁挂炉的热效率会大大降低,后期使用成本和售后成本相对较高。电锅炉同样面临水垢问题,而且现有主流电锅炉普遍采用电阻加热方式,单位面积设计功率很高,故障概率偏高。此外,燃气壁挂炉和电锅炉通常都会出现水温设定高于55℃的使用条件,这个温度会直接加速水垢的形成。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地暖管组件100不需要额外设置电锅炉等加热设备,直接通过发热线130加热导热介质120,并通过导热介质120和地暖管110传热至室内的地面,从而避免了水垢产生。
总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地暖管组件100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地暖和水地暖的缺陷,具有更高制热效率、更低单位温升能耗。同时,系统中也不易产生水垢,后期维护也比较简单。
同时,也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介质120可以为液态、固态或其他状态的物质,比如导热介质120为液态水等。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5,可选地,管道塞子140包括管塞本体141和密封件142,管塞本体141封堵于地暖管110的端口,管塞本体141设置有供发热线130穿过的走线孔1414,密封件142与走线孔1414配合并用于密封走线孔1414。
可以理解的是,走线孔1414用于供发热线130穿过的走线孔1414,密封件142密封走线孔1414,以密封地暖管110内的导热介质120。通过设置管塞本体141能够方便地导入或设置导热介质120,也能够便于发热线130的布置。
可选地,密封件142可以橡胶材料制成,比如密封件142可以为O型圈等密封圈。
进一步地,管塞本体141包括第一本体1411、第二本体1412和分割部1413,第一本体1411与分割部1413连接并围成第一腔室,第二本体1412与分割部1413连接并围成第二腔室,第一本体1411和第二本体1412封堵于地暖管110的端口,第一腔室与地暖管110连通,走线孔1414设置在分割部1413上,第一腔室通过走线孔1414与第二腔室连通。
可选地,第一本体1411、第二本体1412和分割部1413一体成型。在图示方案中,管塞本体141大致为圆筒形,当然,并不仅限于此,管塞本体14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管塞本体141的截面形状与地暖管110的截面形状可以保持一致,当然,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管道塞子140还可以包括锁固件143,第二腔室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锁固件143配合的螺纹,锁固件143设置有用于供发热线130穿过的引线孔1431。
锁固件143可以为螺栓形状的结构,其设置有供发热线130穿过的引线孔1431,以便于将发热线130引出并与供电设备电连接。
可选地,引线孔1431开设在锁固件143靠近中心的位置,以便于锁固件143相对第二本体1412转动时不会干扰发热线130。
进一步地,引线孔1431可以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1432和第二孔1433,第一孔1432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一孔1432为梯形孔,且孔径较小的一端与第二孔1433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孔1432和第二孔1433的设置可以参照附图。第一孔1432为梯形孔,走线孔1414的设置位置可以不在分割部1413的中心,此时,第一孔1432的梯形孔具有一个较大的开口,能够避免线的缠绕问题。
进一步地,管道塞子140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增强件144和第二密封增强件145,第一密封增强件144和第二密封增强件145分别与分割部1413的两端端面接触,第一密封增强件144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密封增强件145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走线孔1414的位置相对,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通过密封件142密封。
第一密封件142和第二密封件142分别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分别与第一本体1411和第二本体1412配合。第一密封件142和第二密封件142能够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当导热介质120为液态物质时,能够更好密封。
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包括地暖管组件100的蓄热式地暖系统10。该蓄热式地暖系统10可以使单个房间独立的蓄热系统。
进一步地,蓄热式地暖系统10还包括电子控制器200和感温装置300,发热线130与电子控制器200电连接,感温装置300设置于地暖管110上并用于检测地暖管110的温度信息,感温装置300与电子控制器200电连接,电子控制器200用于根据温度信息控制发热线130的工作状态。该工作状态包括但并不限于发热功率、时间等。
进一步地,蓄热式地暖系统10还可以包括液位传感器400,液位传感器400设置于地暖管110内并与电子控制器200电连接,液位传感器400用于检测地暖管110内的液位信息。
进一步地,蓄热式地暖系统10还可以包括接地装置500,接地装置500设置于地暖管110上并用于发热线130接地。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地暖管组件100的有益效果:导热介质120和发热线130设置在地暖管110内,发热线130在通电后发热,并加热导热介质120,导热介质120将热量传递至地暖管110。地暖管110与室内的地面接触,从而传热至地面。设置在地暖管110两端的管道塞子140具有封堵地暖管110的作用,以用于将导热介质120封堵于地暖管110内。发热线130可以穿过两端的管道塞子140并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也可以通过管道塞子140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供电设备可以控制发热线130的发热功率等工作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暖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暖管、导热介质、发热线和管道塞子,所述发热线设置于所述地暖管内并沿所述地暖管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导热介质填充于所述地暖管内,所述管道塞子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封堵所述地暖管的两端端口,所述发热线用于在通电后发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暖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塞子包括管塞本体和密封件,所述管塞本体封堵于所述地暖管的端口,所述管塞本体设置有供所述发热线穿过的走线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走线孔配合并用于密封所述走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暖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塞本体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分割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分割部连接并围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分割部连接并围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封堵于所述地暖管的端口,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地暖管连通,所述走线孔设置在所述分割部上,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走线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暖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塞子还包括锁固件,所述第二腔室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固件配合的螺纹,所述锁固件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发热线穿过的引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暖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孔为梯形孔,且孔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暖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塞子还包括第一密封增强件和第二密封增强件,所述第一密封增强件和所述第二密封增强件分别与所述分割部的两端端面接触,所述第一密封增强件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密封增强件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走线孔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通过所述密封件密封。
7.一种蓄热式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暖管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热式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式地暖系统还包括电子控制器和感温装置,所述发热线与所述电子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感温装置设置于所述地暖管上并用于检测所述地暖管的温度信息,所述感温装置与所述电子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发热线的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热式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式地暖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地暖管内并与所述电子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地暖管内的液位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热式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式地暖系统还包括接地装置,所述接地装置设置于所述地暖管上并用于所述发热线接地。
CN201921556284.7U 2019-09-18 2019-09-18 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 Active CN210688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6284.7U CN210688423U (zh) 2019-09-18 2019-09-18 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6284.7U CN210688423U (zh) 2019-09-18 2019-09-18 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8423U true CN210688423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7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56284.7U Active CN210688423U (zh) 2019-09-18 2019-09-18 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84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9901A (zh) * 2019-09-18 2019-11-19 宁波巨凰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9901A (zh) * 2019-09-18 2019-11-19 宁波巨凰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88423U (zh) 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
TWI673187B (zh) 車輛的充電裝置以及車輛
KR101515880B1 (ko) 전기보일러용 열교환기
KR101468724B1 (ko) 순간 가열식 전기보일러 시스템
CN108336447B (zh) 一种电池模组热管理结构
CN211084213U (zh) 加热管及暖气装置
CN108072087A (zh) 储水电加热壁挂炉
CN109473697A (zh)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循环系统
WO2019062969A1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110469901A (zh) 地暖管组件及蓄热式地暖系统
CN210425520U (zh) 一种热水器用电磁发热体组件
CN215002302U (zh) 一种组合式管状加热器
CN208025820U (zh) 一种水加热装置
CN101551160A (zh) 热水器
CN207568882U (zh) 一种电泵与控制器的一体式结构
CN104923878A (zh) 一种氮气保护装置
CN217109729U (zh) 一种具有保温系统的蓄热式楼宇供热机组
KR101515879B1 (ko) 전기보일러용 히터
CN217736478U (zh) 一种进出水防干烧电热龙头
CN214841120U (zh) 一种具有水电分离双系统电加热功能的散热器
CN213811135U (zh) 一种具有内循环回路的壁挂炉
CN210745588U (zh) 具有加热元件的暖气
CN216143700U (zh) 一种小型蒸汽炉
CN213119282U (zh) 电壁挂炉
CN209085057U (zh) 一种新型异形管道电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