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5530U - 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 - Google Patents
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85530U CN210685530U CN201921210480.9U CN201921210480U CN210685530U CN 210685530 U CN210685530 U CN 210685530U CN 201921210480 U CN201921210480 U CN 201921210480U CN 210685530 U CN210685530 U CN 2106855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bearing
- shaft
- garage
-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包括支架组件、驱动组件、传动组件、承载组件和AGV小车;所述支架组件有两个并且相对设置,所述支架组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动传动组件从而带动承载组件向预设位置移动,所述AGV小车适于承载车辆移动到承载组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实现汽车的自动停放,同时能够提高车位密度和停车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属于车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车辆出现在城市中的每个角落,因此汽车的停放成了当下非常严峻的问题。在人流量较大的商场、医院、住宅区等场所,由于建筑面积十分有限,因此为了满足更多车辆的停放,不得不尽可能的牺牲人的活动空间,从而造成人流的拥堵。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容量很大的停车场,也存在车位紧张或者进出拥堵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实用新型了能够利用较小的空间实现大容量存储的立体车库,也实用新型了利用AGV小车来代替人实现汽车的自动停放。前者能够提供更多的车位,但是在停车过程仍然需要人为操作以直接驶入车位,因此更考验停车技术,故效率不高,反而容易造成后面车辆的拥堵。后者虽然利用AGV小车代替人为操作实现高效率停车的目的,但是由于其仅能用于传统停车场这种场合,因此其车位容量并不能得到扩容,因此仍然存在车位紧张的问题。综上所述,停车难、停车慢的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实现汽车的自动停放,同时能够提高车位密度和停车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包括支架组件、驱动组件、传动组件、承载组件和AGV小车;
所述支架组件有两个并且相对设置,所述支架组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动传动组件从而带动承载组件向预设位置移动,所述AGV小车适于承载车辆移动到承载组件中;
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链条,主动轮的数目为两个,其同轴转动安装在支架组件上较高的位置,从动轮的数目为两个,其同轴转动安装在支架组件上较低的位置,传动链条的数目为两个,其分别连接位于同一侧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传动链条安装有若干对等距分布的悬臂,驱动组件的输出轴连接其中一个主动轮;
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前后两端各枢接一悬吊架,悬吊架的顶部中央枢接相应的悬臂的外端。
进一步,支架组件包括柱形支架,柱形支架的底部设有基座,其顶部设有上供驱动组件和主动轮安装的上支撑台,其中部设有供从动轮安装的下支撑台。
进一步,每个主动轮安装在一个短轴上,每个短轴分别安装在一个上轴承座内,其中一个短轴与驱动组件的输出轴相连,两个从动轮共同安装在一个长轴上,长轴安装在两个下轴承座内;每个上轴承座安装在相应的上支撑台上,每个下轴承座安装在相应的下支撑台上。
进一步,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减速器,电机的转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入轴,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其中一个短轴。
进一步,柱形支架的外侧与基座之间设有外加强筋板,上支撑台的底部和下支撑台的底部与柱形支架之间各设有一个下加强筋板。
进一步,每个柱形支架上安装有导向架,导向架上转动安装有两列导轮轴,每个导轮轴上转动安装有一个导轮,悬吊架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导向板,悬吊架沿直线移动时,其内侧的导向板受到相应一列导轮的导向。
进一步,承载板的前后端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悬轴,每个悬轴通过一个轴承与相应的悬吊架的一个端部枢接。
进一步,还包括具有一个能够伸缩的锁头的锁紧器,承载板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锁定板,锁定板上设有锁定孔,锁紧器的锁头能够插入位于预设位置的承载板的锁定孔中。
进一步,还包括固定安装在相应楼层中的第一位置检测器,承载板位于预设位置时,第一位置检测器被触发。
进一步,还包括固定安装在相应楼层中的第二位置检测器,承载板向预设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第二位置检测器先于第一位置检测器被触发。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AGV小车承载车辆实现自动侧方位入库,然后通过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和承载组件的配合,将已入库的车辆进行存储,能够提高车位密度和停车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前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右视图;
图7为图6中I-I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8所示,一种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包括支架组件1、驱动组件2、传动组件3、承载组件4和AGV小车8;
所述支架组件1有两个并且相对设置,所述支架组件1上设置有驱动组件2和传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2适于驱动传动组件3从而带动承载组件4向预设位置移动,所述AGV小车8适于承载车辆移动到承载组件4中;
具体地,传动组件3包括主动轮301、从动轮302和传动链条303,主动轮的数目为两个,其同轴转动安装在支架组件1上较高的位置,从动轮302的数目为两个,其同轴转动安装在支架组件1上较低的位置,传动链条303的数目为两个,其分别连接位于同一侧的主动轮301和从动轮302,传动链条303安装有若干对等距分布的悬臂304,悬臂304的数目优选6个,驱动组件2的输出轴连接其中一个主动轮301;承载组件4包括承载板402,承载板402的前后两端各枢接一悬吊架401,悬吊架401的顶部中央枢接相应的悬臂304外端的固定轴306上。
如图1、3、4、5所示,支架组件1包括柱形支架105,柱形支架105的底部设有基座103,其顶部设有上供驱动组件2和主动轮301安装的上支撑台102,其中部设有供从动轮302安装的下支撑台101。
如图1、3、6所示,每个主动轮301安装在一个短轴上,每个短轴分别安装在一个上轴承座309内,其中一个短轴与驱动组件2的输出轴相连,两个从动轮302共同安装在一个长轴308上,长轴308安装在两个下轴承座301内;每个上轴承座309安装在相应的上支撑台102上,每个下轴承座301安装在相应的下支撑台101上。
如图6所示,驱动组件2包括电机201和减速器202,电机201的转轴连接减速器202的输入轴,减速器202的输出轴连接其中一个短轴。电机201通过减速器202直接输出扭矩到主动轮301上,避免了传统立体循环车库中因为还需采用其它传动机构而降低传动效率的情况。
如图6所示,柱形支架105的外侧与基座103之间设有外加强筋板105,上支撑台102的底部和下支撑台101的底部与柱形支架105之间各设有一个下加强筋板104。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柱形支架105的支撑能力。
如图1、6、7、8所示,每个柱形支架105上安装有导向架107,导向架107上转动安装有两列导轮轴108,每个导轮轴108上转动安装有一个导轮109,悬吊架401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导向板407,悬吊架401沿直线移动时,其内侧的导向板407受到相应一列导轮109的导向和支撑。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实现承载板402和悬吊臂401在其轨迹的竖直部分能够沿直线移动,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在侧方位入库时避免悬吊臂401侧移。
如图4、5所示,承载板402的前后端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悬轴403,每个悬轴403通过一个轴承404与相应的悬吊架401的一个端部枢接。
如图4、5、7、8所示,还包括具有一个能够伸缩的锁头的锁紧器,锁紧器优选液压缸或电动缸。承载板40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锁定板405,锁定板405上设有锁定孔406,锁紧器的锁头能够插入位于预设位置的承载板402的锁定孔406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在侧方位入库时,避免承载板402上下晃动,保证其稳定性。
如图8所示,还包括固定安装在相应楼层5中的第一位置检测器6,承载板402位于预设位置时,第一位置检测器6被触发。通过这种方式来判断承载板402是否到达预设位置,从而控制电机201是否需要暂停。还包括固定安装在相应楼层5中的第二位置检测器7,承载板402向预设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第二位置检测器7先于第一位置检测器6被触发。通过这种方式来判断承载板402是否即将到达预设位置,从而控制电机201是否需要减速。第一位置检测器6和第二位置检测器7优选为行程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循环车库,采用AGV小车8承载车辆实现自动侧方位入库,然后通过立体车库将已入库的车辆进行存储。具体地,该车库可以配合传统的多层停车场,在相应楼层5的同一位置开设安装孔位并安装锁紧器、第一位置检测器6和第二位置检测器7,同时设有锁槽501供锁定板405进出,然后在最底层布置该立体车库,设置承载组件4的间距以满足中间的每个楼层5能够与位于移动轨迹的竖直部份的承载板402相平齐,在中间楼层分别布置AGV小车8。
当车辆驶入停车场之后,只需将其停放在指定位置,然后车内人员即可离开,接着AGV小车8将车辆取走并来到车库入口,此时驱动组件2驱动立体车库运行,当其中一对承载板402到达预设位置,此时其板面与入口处楼层相平齐,锁紧器的锁头伸出插入承载板402的锁定孔406中将其固定,然后AGV小车8拖着车辆以侧移方式移到承载板402上。由于处于预设位置的承载板402有两个,且相对车库的中线对称,因此可同时驶入两辆分别承载有车辆的AGV小车,然后锁紧器解锁,电机201运行使承载板402移动以使另一个空位的承载板402到达预设位置。取车时,只需再次移动到预设位置,然后由AGV小车将车辆侧向移出并移动到取车位置即可。
由于同时对称驶入两辆车,因此保证了车库两边的重量差很小,大大减少电机201的负载,延长了使用寿命。而现有立体循环车库的进出时直进直出式,车辆从最低处的承载板进入,然后循环一圈后再驶出,这种方式造成在驶入或驶出后的两侧存在至少一辆车的重量差,因此增大了电机的负载,缩短了使用寿命,且停车效率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件(1)、驱动组件(2)、传动组件(3)、承载组件(4)和AGV小车(8);
所述支架组件(1)有两个并且相对设置,所述支架组件(1)上设置有驱动组件(2)和传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2)适于驱动传动组件(3)从而带动承载组件(4)向预设位置移动,所述AGV小车(8)适于承载车辆移动到承载组件(4)中;
所述承载组件(4)包括承载板(402),所述承载板(402)的前后两端各枢接一个悬吊架(401),所述悬吊架(401)的顶部中央与相应的悬臂(304)的外端枢接;
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主动轮(301)、从动轮(302)和传动链条(303),所述主动轮(30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主动轮(301)设置在支架组件(1)的顶部并同步转动,所述从动轮(30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从动轮(302)设置在支架组件(1)的中部,所述传动链条(30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传动链条(303)分别连接位于同一侧的主动轮(301)和从动轮(302),所述传动链条(303)上设置有若干对等距分布的悬臂(304),所述驱动组件(2)的输出轴连接其中一个主动轮(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柱形支架(105),所述柱形支架(105)的底部设置有基座(103),所述柱形支架(105)的顶部设置有上供驱动组件(2)和主动轮(301)安装的上支撑台(102),所述柱形支架(105)的中部设置有供从动轮(302)安装的下支撑台(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动轮(301)固定在一个短轴上,每个所述短轴分别与一个上轴承座(309)转动连接,其中一个短轴与驱动组件(2)的输出轴相连,两个所述从动轮(302)共同固定在一个长轴(308)上,所述长轴(30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轴承座转动连接,每个所述上轴承座(309)固定在相应的上支撑台(102)上,每个所述下轴承座固定在相应的下支撑台(1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电机(201)和减速器(202),所述电机(201)的转轴连接减速器(202)的输入轴,所述减速器(202)的输出轴与一个主动轮(301)的短轴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支架(105)的外侧与基座(103)之间设置有外加强筋板,所述上支撑台(102)的底部和下支撑台(101)的底部与柱形支架(105)之间各设置有一个下加强筋板(10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柱形支架(105)上设置有导向架(107),所述导向架(107)上转动安装有两列导轮轴(108),每个所述导轮轴(108)上转动安装有一个导轮(109),所述悬吊架(40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导向板(407),所述悬吊架(401)沿直线移动时,其内侧的导向板(407)受到相应一列导轮(109)的导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402)的前后端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悬轴(403),每个所述悬轴(403)通过一个轴承(404)与相应的悬吊架(401)的一个端部枢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一个能够伸缩的锁头的锁紧器,所述承载板(40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锁定板(405),所述锁定板(405)上设置有锁定孔(406),所述锁紧器的锁头能够插入位于预设位置的承载板(402)的锁定孔(406)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在相应楼层(5)中的第一位置检测器(6),所述承载板(402)位于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器(6)被触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在相应楼层(5)中的第二位置检测器(7),所述承载板(402)向预设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位置第二位置检测器(7)先于第一位置检测器(6)被触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10480.9U CN210685530U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10480.9U CN210685530U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85530U true CN210685530U (zh) | 2020-06-05 |
Family
ID=70883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10480.9U Active CN210685530U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85530U (zh) |
-
2019
- 2019-07-30 CN CN201921210480.9U patent/CN2106855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810539A (en) | Maximum auto-parking device | |
CN112282462B (zh) | 具有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存取车辆的方法 | |
CN103669942A (zh) | 一种链条传动旋转中置升降机的板式纵列机械式停车设备 | |
CN203640363U (zh) | 一种链条传动旋转中置升降机的板式纵列机械式停车设备 | |
WO2017173797A1 (zh) | 一种与住宅小区单元楼集成的磁悬浮循环立体车库 | |
CN107882383A (zh) | 一种立体停车库车辆移动装置 | |
CN101429824A (zh) | 一种多出入口集群塔式立体车库 | |
CN108798118B (zh) | 一种适用于梳齿式搬运小车的垂直循环立体停车库 | |
CN211949829U (zh) | 一种立体地下停车库系统 | |
US20230234450A1 (en) | Wheel-track magnetic suspension vehicle system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
CN210685530U (zh) | 用于侧方位对称进出的立体循环车库 | |
CN207194552U (zh) | 一种新型升降横移类车库 | |
CN110130694B (zh) | 一种弹簧储能式立体停车库 | |
CN2934471Y (zh) | 一种多楼层全自动立体车库 | |
CN204940960U (zh) | 一种无避让滑轨式家庭立体停车库及升降斜移载车装置 | |
CN204940972U (zh) | 一种无避让滑轨式立体停车库及支撑框架 | |
CN110821247A (zh) | 一种九宫格的轨道式立体车库 | |
CN204940967U (zh) | 一种无避让滑轨式小区立体停车库及存取车装置 | |
RU2375532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арковки автомобилей | |
CN112282461B (zh) |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 | |
CN109826477B (zh) | 一种适合停放大型车辆的垂直停车设备 | |
CN211851121U (zh) | 一种九宫格的轨道式立体车库 | |
CN204940968U (zh) | 一种无避让滑轨式立体停车库 | |
CN210460126U (zh) | 一种基于梳齿式车位结构与agv相结合的智能停车场 | |
CN210622409U (zh) | 一种两层停放的道路停车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