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3522U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3522U
CN210683522U CN201921559205.8U CN201921559205U CN210683522U CN 210683522 U CN210683522 U CN 210683522U CN 201921559205 U CN201921559205 U CN 201921559205U CN 210683522 U CN210683522 U CN 210683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pipe
sewage pool
pool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592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大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qing Suolo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qing Suolo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qing Suolo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qing Suolo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592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3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3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3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连通的污水池,每个污水池侧壁固定设置有承托架,承托架上方固定放置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上方均匀铺设有活性炭层,每个污水池还设置有主管,主管包括竖管和横管,竖管沿着污水池一侧的侧壁穿过活性炭层和第一滤网竖直固定在污水池中,横管连接竖管底端横向敷设在污水池池底;横管连接多根支管,横管与支管连通;每个污水池均设有出水口,每个污水池的出水口连通与之相邻的污水池的竖管的进水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多个污水池多次逐级过滤,减少排放物中的污染物,同时污水从主管进入以后从不同的支管流入污水池,使得污水均匀排放至污水池,避免污染物堆积在某一处。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经济的发展,工业过程中产生废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高效处理废水、控制水污染就成为当前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含高浓度无机盐和苯酚等有毒有害有机物的有机废水、重金属废水已然成为废水处理领域的难题。
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方法。物理化学法充分利用化学物理融合技术,通过吸附、化学氧化转化等方法降低、降解废水中污染物,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是废水处理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废水从一个污水池集中排放,虽然通过吸附降低、降解废水中污染物,但是处理得还不够充分,最后排放的污水里面还存在大颗粒的污染物,同时由于污水进入污水池时比较集中,导致污染物堆积在某一处,堆积在某一处的污染物由于浓度高,从污染物堆积处过滤掉的污染物相对较少,从而导致污染物没有充分过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不够充分,过滤掉的污染物相对较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连通的污水池,每个污水池侧壁固定设置有承托架,所述承托架上方固定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上方均匀铺设有活性炭层,所述每个污水池还设置有主管,所述主管包括竖管和横管,所述竖管沿着污水池一侧的侧壁穿过活性炭层和第一滤网竖直固定在污水池中,所述横管连接竖管底端横向敷设在污水池池底;所述横管连接多根支管,横管与支管连通;每个所述污水池均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活性炭层的上方,每个污水池的出水口连通与之相邻的污水池的竖管的进水口。多个污水池逐级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主管连接若干分管,污水均匀分布,不存在污染物集中堆积在某一处的问题,使得污染物充分过滤。
优选的,多根所述支管交错排布在横管两侧。
优选的,且所述支管垂直于所述横管间隔设置,所述支管平行于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横管为多根,分别与竖管连通;每个所述横管上设置若干个所述支管,每个所述支管垂直于所述横管。分层设置支管的目的是使污水分布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支管的管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横管的管径。支管管径小于横管的管径是为了减小排放压力,使得污水能够更加顺畅的排放。
优选的,所述横管的管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竖管的管径。
优选的,依次连通的污水池中最后一个污水池的出水口连接水泵,水泵通过水管接通排污口。水泵抽取经过多级过滤的污水,然后经过排污口排放到外界。
优选的,所述最后一个污水池为曝气池,曝气池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避免排出的污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优选的,除最后一个污水池以外的所有的污水池均为厌氧池,利用厌氧菌的作用,使有机物发生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的耗氧处理。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层上方还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第二滤网的作用是,防止活性炭层漂移,固定住活性炭层,使其限定在水池中特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污水池逐级对污水进行多次过滤处理,污染物在逐级过滤的过程中层层减少,充分处理污水,过滤掉大部分污染物,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主管连接若干分管,污水均匀分布,不存在污染物集中堆积在某一处的问题,使得污染物充分过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中主管与支管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中主管与支管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中主管与支管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池1、承托架2、第一滤网3、活性炭层4、主管5以及支管6。
所述污水池1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污水池1依次连通,图1中以三个污水池为例,每个污水池1侧壁固定设置有承托架2,所述承托架2上方固定放置有第一滤网3,所述承托架2用于承托第一滤网3以及置于第一滤网3上的物体,所以承托架2发挥的是托物的作用,对于其具体的设置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两个置于同一水平面的托子以提供被支撑物两个支撑点,也可以是沿着污水池1一周设置的托子,提供给被支撑物以面支撑,用于更加稳定的托住物体。所述第一滤网3上方均匀铺设有活性炭层4,第一滤网3是具有网孔且具有一定的硬度的用于过滤的物体,在其具有一定硬度的情况下,上方承重不易变形。
所述每个污水池1还设置有主管5,所述主管5包括竖管501和横管502,所述竖管501沿着污水池1一侧的侧壁穿过活性炭层4和第一滤网3竖直固定在污水池1中,所述横管502连接竖管501底端横向敷设在污水池1池底;所述横管502连接多根支管6,横管502与支管6连通;多根所述支管6交错排布在横管502两侧,且所述支管6垂直于所述横管502间隔设置,所述支管6平行于水平面。主管5的固定方式有多种,可以是通过钢丝固定在污水池1的侧壁上,也可以通过水泥浇筑将主管5卡在污水池1的侧壁上,或者从污水池1的底部搭设支架以固定主管5,所述支管6位于所述第一滤网3下方,如图2所示,为主管5与支管6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为主管5与支管6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图中只是给出一种支管6与主管5相对位置的示例,对于实际应用中,支管6可以与主管5保持除垂直关系以外的任一能够使得污水均匀排放的位置关系。
对于支管6的设置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为主管与支管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该实施方式中主管与支管的主视图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俯视图图2相同,所述支管6位于所述第一滤网3下方,所述横管502为多根,分别与竖管501连通;每个所述横管502上设置若干个所述支管6,每个所述支管6垂直于所述横管502。分层设置支管6的目的是使污水分布更加均匀。
如图1所示,每个所述污水池1均设有出水口101,所述出水口101位于活性炭层4的上方,每个污水池1的出水口101连通与之相邻的污水池1的主管5的进水口。需要说明的是,图1虽然为剖视图,但出水口101与下一污水池1之间的连接管道没有剖。
具体的,为了减小排放压力,使得污水能够更加顺畅的排放,所述支管6的管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横管502的管径。
具体的,所述横管502的管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竖管501的管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依次连通的污水池1中最后一个污水池1的出水口101连接水泵(图未示),水泵通过水管接通排污口(图未示)。水泵抽取经过多级过滤的污水,然后经过排污口排放到外界。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最后一个污水池1为曝气池,曝气池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避免排出的污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其中,除最后一个污水池1以外的所有的污水池1均为厌氧池,利用厌氧菌的作用,使有机物发生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的耗氧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活性炭层4上方还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图未示),第二滤网的作用是,防止活性炭层4漂移或者松散,固定住活性炭层4,使其限定在水池中特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工厂生产产生的废水通过主管5的进水口进入管道,然后随着主管5的管道走向从支管6排出,由于支管6间隔设置多个且支管6与主管5相对倾斜一定的角度设置,污水从经过多个支管6以后向污水池1的四面八方排放,达到均匀排放的目的,避免污染物堆积在一处。同时随着污水的注入,污水池1逐渐涨满,慢慢透过第一滤网3再透过活性炭层4溢出,溢出的过程中相当于进行了两次过滤,一次是通过第一滤网3过滤大的滤渣,一次是通过活性炭层4吸附小的滤渣以及水中的氯、胶体、有机物、重金属等,从而达到除臭除味,净化水源,经过活性炭层4过滤以后,污水池1中的水漫出活性炭层4所在层,到达出水口101,经出水口101将处理过的水排放到下一个污水池1中,再一次通过同样的方式过滤一次,得到净化效果更好的水,再排放到下一个污水池1中,同样重复操作,多个污水池1逐级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依次连通的污水池1中最后一个污水池1的出水口101连接水泵,水泵通过水管接通排污口。水泵抽取经过多级过滤的污水,然后经过排污口排放到外界,此时排出的水已经经过多级净化,对于外界水源的污染大大降低。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能够避免污染物集中堆积在污水池中的某一处而难以充分过滤,同时逐级进行过滤,降低污染物排放。通过第一滤网过滤大的滤渣,再通过活性炭层吸附小的滤渣以及水中的氯、胶体、有机物、重金属等,从而达到除臭除味,净化水源,经过活性炭层过滤以后,污水池中的水漫出活性炭层所在层,到达出水口,经出水口将处理过的水排放到下一个污水池中继续过滤,从而实现反复过滤,反复去除污染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依次连通的污水池,每个污水池侧壁固定设置有承托架,所述承托架上方固定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上方均匀铺设有活性炭层,所述每个污水池还设置有主管,所述主管包括竖管和横管,所述竖管沿着污水池一侧的侧壁穿过活性炭层和第一滤网竖直固定在污水池中,所述横管连接竖管底端横向敷设在污水池池底;所述横管连接多根支管,横管与支管连通;每个所述污水池均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活性炭层的上方,每个污水池的出水口连通与之相邻的污水池的竖管的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支管交错排布在横管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且所述支管垂直于所述横管间隔设置,所述支管平行于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为多根,分别与竖管连通;每个所述横管上设置若干个所述支管,每个所述支管垂直于所述横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的管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横管的管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的管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竖管的管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连通的污水池中最后一个污水池的出水口连接水泵,水泵通过水管接通排污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个污水池为曝气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除最后一个污水池以外的所有的污水池均为厌氧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层上方还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
CN201921559205.8U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0683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9205.8U CN210683522U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9205.8U CN210683522U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3522U true CN210683522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8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59205.8U Active CN210683522U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3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8231A (zh) 一种固定化微生物人工湿地系统
CN101219842A (zh) 垃圾渗滤液回用工艺及其设备
CN20434259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5439342A (zh) 化学包装桶清洗废水的模块化处理系统
CN105585216B (zh) 微污染水源给水深度处理方法
CN202912804U (zh)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104030517A (zh) 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回收工艺
CN203653393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CN103145264A (zh) 一种高含盐中水净化处理回用工艺
CN105129969A (zh) 周边过滤出水生化沉淀池
CN104876368A (zh) 一种可漂浮于水面的河湖水体净化治理设备
CN104098179A (zh) 组装式好氧厌氧固定化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CN204918235U (zh) 一种多模移动式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
CN210683522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11470719A (zh) 一种地下水硝酸盐高效去除装置
CN212403883U (zh)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
CN105645674A (zh) 高盐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18941A (zh)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人工湿地装置
CN213112937U (zh) 基于强化耦合生物膜反应器的河湖水体原位净化系统
CN211770679U (zh) 一种利用压力臭氧实现连续清洗的水处理系统
CN211078800U (zh) 一种靶向脱氮除磷树脂再生废液处理的系统
CN209481424U (zh) 一种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至地表ⅲ类水标准的系统
CN208104065U (zh) 一种地埋生活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7294513U (zh) 一种污水厂尾水同级排入处理系统
CN206751617U (zh) 一种地下水修复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