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3269U - 一种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83269U CN210683269U CN201921760872.2U CN201921760872U CN210683269U CN 210683269 U CN210683269 U CN 210683269U CN 201921760872 U CN201921760872 U CN 201921760872U CN 210683269 U CN210683269 U CN 2106832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tower
- circulating water
- water tower
- c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包括水塔、风机、储水罐、试剂箱、以及位于所述水塔内部的换流桶;所述换流桶内部设有填料,换流桶上设有进风口和冷却水进口,风机设置于所述水塔的顶部,并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换流桶的底部与所述水塔连通,且换流桶的底部与所述水塔的内底面之间具有冷却水净化区。所述水塔上设有试剂进口和冷却水出口,试剂箱经管路与所述试剂进口连通,试剂经抽吸泵泵入所述冷却水净化区内;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与所述储水罐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循环水中的微生物和钙镁离子的含量,从而消除了开放式冷却系统中循环水易产生沉淀堵塞设备换热器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水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是指冷却设备循环水通过风淋系统进行热交换来降低循环水温度,对设备进行降温的冷却系统,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中被加热后的冷却水在水塔内与空气换热冷却后进入储水罐内循环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不具备处理冷却水的设备,冷却水循环过程中极易生长微生物,加上自来水以及循环水中中钙镁离子含量高,这些微生物和水中离子生成絮状沉淀,会堵塞冷却设备换热系统,降低换热效率,引起设备过热故障停机,为消除水质中的钙镁离子和微生物,现有技术中的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需要每月进行清洗,费时费力,设备运行不连续,运行效率降低;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对冷却水进行处理,无需关闭设备即可清洁水质的循环水净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中存在不具备处理冷却水的设备,冷却水循环过程中易产生絮状沉淀,堵塞设备换热系统,降低换热效率,引起设备故障停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包括水塔、风机、储水罐、试剂箱、以及位于所述水塔内部的换流桶;所述换流桶内部设有填料,换流桶上设有进风口和冷却水进口,风机设置于所述水塔的顶部,并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换流桶的底部与所述水塔连通,且换流桶的底部与所述水塔的内底面之间具有冷却水净化区。
所述水塔上设有试剂进口和冷却水出口,试剂箱经管路与所述试剂进口连通,试剂经抽吸泵泵入所述冷却水净化区内;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与所述储水罐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出口与所述储水罐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钙硬度检测仪和电导率检测仪,所述钙硬度检测仪和电导率检测仪均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试剂箱分为抑制剂区和促沉淀剂区,所述抑制剂区内盛装有微生物抑制剂,所述促沉淀剂区内盛装有促沉淀剂,所述抑制剂区和促沉淀剂区分别经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与所述冷却水净化区连通。
优选的,所述水塔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设置有截止阀。
进一步的,所述水塔为圆桶形结构,水塔的底部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所述试剂进口和冷却水出口位于所述水塔的圆周侧壁上,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水塔的最低处。
进一步的,所述水塔为圆桶形结构,水塔的底面为平面,所述试剂进口和冷却水出口位于所述水塔的圆周侧壁上;所述水塔内还设置有适于将污泥推向所述排污口的刮板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组件包括置于所述水塔的内底面的刮板和设置于所述水塔的圆周侧壁上并与所述刮板连接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进气端位于所述水塔的外部并与气源连通,气缸的伸出杆位于所述水塔的内部并与所述刮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水塔的底部留出冷却水净化区,所述冷却水净化区位于填料的下方,冷却后的水落入冷却水净化区与泵入的试剂混合,并在水塔内产生沉淀,降低循环水中的微生物和钙镁离子的含量,从而消除了开放式冷却系统中循环水易产生沉淀堵塞设备换热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水塔内的沉淀物从排污口排出,水塔的底部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流到排污口处。
(3)本实用新型通过由气缸推动的刮板将水塔内的沉淀物推向排污口,此时排污口的设置高度不受限制,并且可以迅速将水塔内的污泥清除,无需停机停机清理水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塔,2、风机,3、储水罐,4、试剂箱,401、抑制剂区,402、促沉淀剂区,5、换流桶,6、填料,7、进风口,8、冷却水进口,9、冷却水净化区,10、试剂进口,11、冷却水出口,12、抽吸泵,13、第一进液管,14、第二进液管,15、钙硬度检测仪,16、电导率检测仪,17、排污口,18、刮板,19、气缸,20、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包括水塔1、风机2、储水罐3、试剂箱4、以及位于水塔1内部的换流桶5;换流桶5内部设有填料6,换流桶5上设有进风口7和冷却水进口8,风机2设置于水塔1的顶部,并与进风口7连通,换流桶5的底部与水塔1连通,且换流桶5的底部与水塔1的内底面之间具有冷却水净化区9。
水塔1上设有试剂进口10和冷却水出口11,试剂箱4经管路与试剂进口10连通,试剂经抽吸泵12泵入冷却水净化区9内;冷却水出口11和冷却水进口8与储水罐3连通。
水塔1为圆桶形结构,水塔1内部中空,水塔1用于承接换流桶5内流下的循环水,并将循环水与试剂混合处理后排出,换流桶5为圆桶形或者长方体结构,换流桶5的内部为循环水与空气的换热空间,换流通通过支架架设在水塔1的中部并与水塔1的壁面不直接接触,可以避免水塔1表面温度过高。
试剂箱4具体分为抑制剂区401和促沉淀剂区402,抑制剂区401内盛装有微生物抑制剂,用于降低微生物比例,促沉淀剂区402内盛装有促沉淀剂,用于吸收钙镁离子使其转为沉淀物,抑制剂区401和促沉淀剂区402分别经第一进液管13和第二进液管14与冷却水净化区9连通,可以在水塔1上开设两个试剂进口10分别与第一进液管13和第二进液管14连通,也可以将第一进液管13和第二进液管14合流后共同连通同一试剂进口10,第一进液管13和第二进液管14上分别设置截止阀20,可以根据具体水质情况分配抑制剂和促沉淀剂的比例。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储水罐3存放有被加热的循环水,当储水罐3内循环水的温度较高时,储水罐3将换流桶5内供水,被加热的循环水进入换流桶5后铺设在填料6上,填料6可以增加循环水的停留时间,风机2将外部空气抽入换流桶5内部,空气和循环水在填料6上进行对流换热,并将循环水的热量带走,冷却后的循环水从换流桶5的底部流入水塔1内,同时试剂箱4向冷却水净化区9输入试剂,冷却后的循环水在水塔1底部的冷却水净化区9内与试剂混合,去除循环水内的微生物和钙镁离子,最后将净化后的循环水输送至储水罐3内。
使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在工作状态下对循环水进行净化,水质得到了很大提高,降低了换热设备的维修成本,设备清洗频率大大降低。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冷却水出口11与储水罐3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钙硬度检测仪15和电导率检测仪16,钙硬度检测仪15和电导率检测仪16均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可以实时监测净化后的循环水中微生物和钙镁离子的含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计算试剂比例,本实施例也可以将抽吸泵12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根据检测结果自动控制试剂输入量。
实施例3,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基础上,水塔1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17,排污口17处设置有截止阀20,通常情况下截止阀20关闭,当水塔1内部的循环水排出后,将截止阀20打开,水塔1底部的剩余沉淀物从排污口17排出,水塔1为圆桶形结构,水塔1的底部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试剂进口10和冷却水出口11位于水塔1的圆周侧壁上,冷却水出口11靠近水塔1的底面设置,便于自动排水,排污口17位于水塔1的最低处,污泥可以依靠重力作用自动流到排污口17处。
实施例4,在实施例3中,污泥仅依靠自身重力流到排污口17处,这会造成水塔1的内底面始终存在残留污泥,需要定期加水清洗,否则会导致水塔1结垢,影响循环水的水质,为此本实施例对实施例3中的排污方式作如下改进,如图2所示,水塔1的底面为平面,水塔1内还设置有适于将污泥推向排污口17的刮板18组件。
所述刮板18组件包括置于水塔1的内底面的刮板18和设置于水塔1的圆周侧壁上并与刮板18连接的气缸19,气缸19的进气端位于水塔1的外部并与气源连通,气缸19的伸出杆位于水塔1的内部并与刮板18连接。
刮板18可以为矩形面板,也可以为弧形板,弧形面朝向刮板18的前进方向,刮板18的底部与水塔1的内底面贴合,气缸19的缸体与水塔1的圆周侧壁固定,排污口17设置于远离气缸19的水塔1一侧,刮板18可以将污泥推向排污口17处,保证水塔1的内底面污泥彻底排清,进一步提高循环水的水质,无需停机对水塔1进行清理。
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塔(1)、风机(2)、储水罐(3)、试剂箱(4)、以及位于所述水塔(1)内部的换流桶(5);所述换流桶(5)内部设有填料(6),换流桶(5)上设有进风口(7)和冷却水进口(8),风机(2)设置于所述水塔(1)的顶部,并与所述进风口(7)连通,所述换流桶(5)的底部与所述水塔(1)连通,且换流桶(5)的底部与所述水塔(1)的内底面之间具有冷却水净化区(9);
所述水塔(1)上设有试剂进口(10)和冷却水出口(11),试剂箱(4)经管路与所述试剂进口(10)连通,试剂经抽吸泵(12)泵入所述冷却水净化区(9)内;冷却水出口(11)和冷却水进口(8)与所述储水罐(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出口(11)与所述储水罐(3)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钙硬度检测仪(15)和电导率检测仪(16),所述钙硬度检测仪(15)和电导率检测仪(16)均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箱(4)分为抑制剂区(401)和促沉淀剂区(402),所述抑制剂区(401)内盛装有微生物抑制剂,所述促沉淀剂区(402)内盛装有促沉淀剂,所述抑制剂区(401)和促沉淀剂区(402)分别经第一进液管(13)和第二进液管(14)与所述冷却水净化区(9)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塔(1)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17),所述排污口(17)处设置有截止阀(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塔(1)为圆桶形结构,水塔(1)的底部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所述试剂进口(10)和冷却水出口(11)位于所述水塔(1)的圆周侧壁上,所述排污口(17)位于所述水塔(1)的最低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塔(1)为圆桶形结构,水塔(1)的底面为平面,所述试剂进口(10)和冷却水出口(11)位于所述水塔(1)的圆周侧壁上;所述水塔(1)内还设置有适于将污泥推向所述排污口(17)的刮板(18)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18)组件包括置于所述水塔(1)的内底面的刮板(18)和设置于所述水塔(1)的圆周侧壁上并与所述刮板(18)连接的气缸(19),所述气缸(19)的进气端位于所述水塔(1)的外部并与气源连通,气缸(19)的伸出杆位于所述水塔(1)的内部并与所述刮板(18)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60872.2U CN210683269U (zh) | 2019-10-18 | 2019-10-18 | 一种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60872.2U CN210683269U (zh) | 2019-10-18 | 2019-10-18 | 一种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83269U true CN210683269U (zh) | 2020-06-05 |
Family
ID=70897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60872.2U Active CN210683269U (zh) | 2019-10-18 | 2019-10-18 | 一种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83269U (zh) |
-
2019
- 2019-10-18 CN CN201921760872.2U patent/CN21068326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87842B (zh) | 一种新型电化学/光催化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 | |
CN113003737B (zh) | 一种地热流体除垢及防垢一体化系统 | |
CN203642731U (zh) | 哈蒙式间接空冷循环水回收系统 | |
CN103274546B (zh) | 印染废水清浊分离与余热利用系统 | |
CN103977584B (zh) | 硫酸铜真空蒸发装置自动进料和排料控制方法 | |
CN210683269U (zh) | 一种用于开放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循环水净化装置 | |
CN206339119U (zh) | 一种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乏汽消除及污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212403805U (zh) | 一种铝换热管式海水淡化系统前置过滤装置 | |
KR101777055B1 (ko) | 자동 청소 시스템이 구비된 보일러 | |
CN106705430A (zh) | 一种洗浴废水余热回收系统 | |
CN115557616A (zh) | 循环水脱盐装置 | |
CN104215095A (zh) | 一种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 |
CN111392827B (zh)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 |
CN212870199U (zh) | 一种洗澡热水回收利用的装置 | |
CN112939374A (zh) | 一种中水回用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
CN207716401U (zh) | 一种汽化冷却排污系统 | |
CN207713472U (zh) | 一种化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7699413U (zh) | 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6339118U (zh) | 一种用在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上的乏汽消除喷淋头 | |
CN206127221U (zh) | 高效率低耗能的石油预处理系统 | |
RU2149145C1 (ru) | Способ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ых шламов | |
CN205216406U (zh) | 一种活性炭清洗装置及能够在线再生的活性炭水净化系统 | |
RU2150587C1 (ru) |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и реализации пара на нефте-, или газо-, или нефтегазоперерабатывающем предприятии | |
CN110104711A (zh) | 一种开水速冷除垢制取饮用水工艺设备 | |
CN219264264U (zh) | 一种表面式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水质的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3031 No. 109, Liuyanghe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chuang testing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31 No.97, Liuyanghe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HECHUANG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