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8322U - 一种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58322U
CN210658322U CN201822084821.4U CN201822084821U CN210658322U CN 210658322 U CN210658322 U CN 210658322U CN 201822084821 U CN201822084821 U CN 201822084821U CN 210658322 U CN210658322 U CN 210658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ological
pile
piles
retaining wall
bu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48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菊明
孙荣
梁玲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Wufe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Wufe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Wufe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Wufe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48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58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58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58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桩,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迎水面、后挡土面、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生态桩进一步包括空腔。所述迎水面设有生态斗,所述生态斗与所述空腔贯通。一种生态桩组成的集成挡墙,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相邻的生态桩设置所述生态斗(2)的相对位置不同。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道的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领域,传统的支护结构大多采用现场浇注的方法,施工工期长、工效低、工程造价高、施工工序复杂,而且浆砌块石、干砌块石结构耐久性较差,在气温变化后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一般2-3年就会出现块石与混凝土粘结脱裂、垮塌现象,结构质量极不稳定。
对比传统水利工程其他结构,板桩结构具有施工方便、耐久性强、性价比高、外形美观、节省用地等多种优势。目前广泛应用于大江大河防洪减灾、内河湖泊沿岸整治和加固、港口码头护岸、河堤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板桩结构主要分为钢板桩和混凝土板桩。钢板桩抗弯抗压能力好,但其造价昂贵,且易腐蚀生锈。混凝土板桩则成本更低,施工周期短等优点。但传统混凝土板桩安装不稳固,抗水流冲击能力弱,且忽略了生态发展和绿化环境的。
因此,开发一种稳固、具有绿化功能的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是十分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河道的生态桩,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迎水面、后挡土面、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生态桩进一步包括空腔,所述迎水面设有生态斗,所述生态斗与所述空腔贯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斗与所述空腔贯通连接处的上沿距离所述下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生态斗的外侧距离所述下表面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为内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为外凸设置。安装时,相邻两个生态桩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相邻两个生态桩形成一个整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迎水面或后挡土面中至少一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挡土面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表面为楔形切面。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态桩组成的集成挡墙,至少两个相邻的生态桩设置所述生态斗的相对位置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成挡墙为可弯曲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下表面左侧为楔形切面时,安装时,所述生态桩从右到左安装组成所述集成挡墙。
本实用新型所获得的有益技术效果:
1.生态桩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快捷,安全稳定,节省安装维护成本;
2.生态桩采用内凹和外凸设置,相邻两个生态桩贴合紧密,抗水流冲击能力强;
3.生态桩设有空腔和生态斗,可以用于种植植物,绿化环境;
4.生态桩的下表面为楔形切面,便于插入河底;
5.生态桩的外表面设有凸起,增加生态桩与泥土的接触,抗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态桩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态桩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态桩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态桩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态桩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态桩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态桩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生态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生态桩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生态桩的后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生态桩的左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生态桩的右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生态桩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生态桩的仰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的生态桩的部分剖面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的生态桩组成的集成挡墙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的生态桩组成的集成挡墙的主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的生态桩组成的集成挡墙的左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的生态桩组成的集成挡墙的俯视图。
附图说明:1、空腔;2、生态斗;3、生态斗2的外侧;4、生态斗2与所述空腔1贯通连接处的上沿;5、凸起;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地或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19所示,一种生态桩,其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迎水面、后挡土面、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生态桩进一步包括空腔1;所述迎水面设有生态斗2,所述生态斗2与所述空腔1贯通。
如图1和图8所示,上述第一侧面可以为生态桩的左侧面,上述第二侧面可以为生态桩的右侧面,上述迎水面可以为生态桩的前侧面,上述后挡土面可以为生态桩的后侧面,上述上表面可以为生态桩的上表面,上述下表面可以为生态桩的下表面(又称为底部)。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上”、“下”、“左”、“右”、“前”和“后”仅为了便于描述,并不构成限制。例如,上述迎水面可以为生态桩的右侧面,上述后挡土面可以为生态桩的左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腔1可以贯通或不贯通所述上表面,也可以贯通或不贯通所述下表面。
当空腔1贯通生态桩的下表面时,空腔1便于打桩,使得安装更稳固和简便。在一些实施例中,河道风浪大、水流湍急时,生态桩的安装和固定可能需要借助其他固定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腔1和生态斗2中可以填充泥土,用于种植植物。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腔1中可以填充部分泥土或者不填充泥土。
上述生态斗2的侧面为三角形、扇形或其他形状。由于生态斗2与空腔1 贯通,在生态桩的迎水面设有与生态斗2对应的通孔。生态斗2的数量和在迎水面上的安装位置(即距离下表面的高度),可以根据河道的高度灵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态斗2与所述空腔1贯通连接处的上沿3距离下表面的高度小于生态斗2的外侧4距离所述下表面的高度。如图 15所示,D2小于D1。此时,空腔1和生态斗2中填充的泥土不易被河水冲刷流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为内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为外凸设置;安装时,相邻两个生态桩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相邻两个生态桩形成一个整体。
作为示例,安装相邻两块生态桩(例如,第一生态桩和第二生态桩) 时,第一生态桩右侧面的外凸结构可以卡进第二生态桩左侧面的内凹结构。进而,第一生态桩和第二生态桩可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相邻两个生态桩的内凹结构和外凸结构可以充分贴合,也可以部分贴合。所述生态桩的内凹结构和外凸结构的半径可以相同或不同。
应当理解的是,三个以上的生态桩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形成一个整体。如图 16所示,多个生态桩的内凹结构和外凸结构可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集成挡墙。集成挡墙为可弯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挡墙可以根据河道弯曲的情况,相应地弯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态斗2可以等间距或非等间距的设置在生态桩的迎水面。相邻两个生态斗2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求调整。不同的生态桩设置生态斗 2的高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如图16所示,相邻两个生态桩设置生态斗2的高度不同,安装成整体时,相邻两个生态桩的生态斗2错位交叉,十分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态桩的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至少一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凸起5。作为示例,生态桩的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有凸起5,各个侧面的凸起5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上述凸起5具有阻滑的作用,可以增加生态桩与泥土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生态桩的安装更稳固。生态桩上设置凸起5的位置可以根据生态桩插入泥土的深度进行调整,例如,距离下表面三分之一高度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态桩的后侧面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6。所述通孔6的数量可以与生态斗2相同或不同,所述通孔6的位置可以与生态斗2的位置相对应或不对应。作为示例,通孔6的数量与生态斗 2的数量相同,每个通孔6的位置与生态斗2的位置相对应。此时,通孔6可以水土交换,种植在生态斗2中的植物可以通过通孔6扎根到河岸,使得生态桩的安装更加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态桩的底部为楔形切面。所述楔形切面使得生态桩更易插入泥土,使得安装程序更加简单高效。
在一些特定的实施例中,生态桩的底部左侧为楔形切面。当生态桩插入泥土时,受到泥土的推力,生态桩会向具有楔形切面的一侧 (即,左侧)倾斜。因此,在安装集成挡墙时,如图16所示,应当自右向左安装生态桩,利用泥土的推力,将多个生态桩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应当理解的是,当生态桩的底部右侧为楔形切面时,在安装集成挡墙时,应当自左向右安装生态桩。
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部分实施例,凡常规的替代或者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整合和参数变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生态桩,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迎水面、后挡土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桩进一步包括空腔(1);
所述迎水面设有生态斗(2),所述生态斗(2)与所述空腔(1)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斗(2)与所述空腔(1)贯通连接处的上沿(3)距离所述下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生态斗(2)的外侧(4)距离所述下表面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为内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为外凸设置;安装时,相邻两个生态桩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相邻两个生态桩形成一个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迎水面或后挡土面中至少一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凸起(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土面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为楔形切面。
7.一种集成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挡墙由如权利要求1-6任一一项所述的生态桩组成,至少两个相邻的生态桩设置所述生态斗(2)的相对位置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挡墙为可弯曲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挡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下表面左侧为楔形切面时,安装时,所述生态桩从右到左安装组成所述集成挡墙。
CN201822084821.4U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Active CN210658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4821.4U CN210658322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4821.4U CN210658322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58322U true CN210658322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17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4821.4U Active CN210658322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583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0594A (zh) * 2018-07-20 2019-06-25 嘉兴五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0594A (zh) * 2018-07-20 2019-06-25 嘉兴五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20938A (en) Block-formed revetment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oil erosion
CN200985498Y (zh) 连锁护坡砌块
WO2008094673A1 (en) Prefabricated levee apparatus and system
CN215405889U (zh) 一种水利工程防护装置
CN109356090A (zh) 一种三角模块化生态型海堤
CN210658322U (zh) 一种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CN209508921U (zh) 一种三角模块化生态型海堤
CN211340642U (zh) 一种永临结合的挂板式护岸结构
CN212835353U (zh) 一种生态桩
CN109930594A (zh) 一种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KR100461664B1 (ko) 식생 호안블록의 설치구조 및 시공방법.
CN212026132U (zh) 一种水利工程防护缓冲坡
CN214219540U (zh) 一种拱形生态桩及其组成的集成挡墙
CN211079871U (zh) 水力插板防风浪桥及设有该桥的高效养殖区
CN208266607U (zh) 管钉固定整体式土工格室
CN215758828U (zh) 一种植草型护岸构件
CN206956656U (zh) 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道护岸
KR200414869Y1 (ko) 옹벽블록
CN205894060U (zh) 一种预制生态板桩与挡水挡土用建筑结构
CN217325241U (zh) 一种桩基石笼生态挡墙结构
CN216552064U (zh) 一种挡土墙绿化用的预制花槽
CN212772181U (zh) 一种可在水上施工的生态护岸结构
KR200346774Y1 (ko) 식생용 호안블록
CN216864998U (zh) 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
CN107574787B (zh) 一种用于浅水滩的漫水台阶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ai Bu Zhen Wu Feng Cun, Haiy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xing Wufe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ai Bu Zhen Wu Feng Cun, Haiy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WUFE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