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56656U - 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道护岸 - Google Patents

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道护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56656U
CN206956656U CN201720262058.2U CN201720262058U CN206956656U CN 206956656 U CN206956656 U CN 206956656U CN 201720262058 U CN201720262058 U CN 201720262058U CN 206956656 U CN206956656 U CN 206956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stake
prefabricated
retaining wall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620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宇
缪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2620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56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56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56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道护岸,所述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包括预制T型桩,所述预制T型桩包括桩主体、挡板、预应力钢筋,所述挡板与所述桩主体固定连接,成型后结构的截面为T型,预应力钢筋埋设在所述桩主体与所述挡板内;河道护岸包括挡土墙、绿化区域、护脚台、河岸边坡,所述挡土墙包括若干预制T型桩和压顶梁,两相邻预制T型桩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压顶梁覆盖在所述预制T型桩的上方,所述绿化区域位于所述挡土墙后方,紧邻所述河道边坡的一端与所述护脚平台相接,所述河岸边坡的另一端延伸至河床;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河道护岸的总体工程量,简化了施工和验收程序,对施工质量能更好把控,减少了工程投资。

Description

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道护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整治工程,尤其是一种生态性好的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道护岸。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河道护岸挡土墙结构为:下部基础部分采用桩基处理,再在桩基上浇筑底板,底板上部再做挡土墙。这样的施工方式就导致挡土墙的工程量大、工程投资较大;不仅需开挖挡土墙后侧大量的土方,同时挡土墙的砌筑施工质量较难把握,且挡墙材料采用生态材料结构就较为松散,采用刚性结构又不生态;另外施工验收程序也繁琐。河道整治和景观工程尚需进行改进,以优化现有的粗放型河道工程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道护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包括预制T型桩,所述预制T型桩包括:
桩主体;
挡板,与所述桩主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桩主体形成截面为T字型的结构;以及
预应力钢筋,埋设在所述桩主体与所述挡板内;
其中,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过水孔,所述桩主体上远离所述过水孔的另一端设置有插齿。所述插齿是将所述预制T型桩插入泥土中的一端削成楔形面,即形成自桩主体至挡板处的斜面,所述插齿的高度为40cm,插齿的设置减少了入土阻力,能够使预制T型桩更容易打进泥土中。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的宽度为80mm,所述桩主体的宽度为100mm,且所述挡板关于所述桩主体对称。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的长度为400mm,所述桩主体的长度为100mm。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水孔沿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贯通。过水孔为通孔。
一种河道护岸,包括:
挡土墙,包括若干预制T型桩和压顶梁,两相邻预制T型桩之间并列排列,且沿河流分布,所述压顶梁的宽度大于所述预制T型桩的宽度,且所述压顶梁覆盖在所述预制T型桩的上方;
绿化区域,位于所述挡土墙后方、远离河道的土地处;
护脚平台,紧邻所述位于所述挡土墙,所述预制T型桩打设在所述护脚平台与绿化区域的分界处,所述护脚平台的高度小于所述预制T型桩的高度;
河道边坡,为斜面结构;以及
河床,所述河道边坡的一端与所述护脚平台相接,所述河道边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河床。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护脚平台的水平高度比所述挡土墙低1-1.5m,所述过水孔位于所述护脚平台与所述压顶梁之间的预制T型桩上。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护脚平台紧贴挡土墙挖有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凹坑,所述凹坑的上表面位于所述预制T型桩高度的1/5-1/4处。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凹坑的深度为0.5m。所述凹坑内填满抛石,抛石护脚能够有效对挡土墙起到支撑稳固作用,防止挡土墙因河流冲刷等原因造成的向河床侧倾斜,及挡土墙后方土开裂的问题。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桩主体位于挡土墙朝向所述绿化区域的一侧,所述挡板位于朝向护脚台的一侧。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绿化区域包括水平高度依次降低的第一绿化带、休闲平台、第二绿化带,所述第一绿化带为斜坡绿化带,所述第二绿化带为水生植物绿化带,所述水生植物绿化带延伸至所述挡土墙的压顶梁处。
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就可充分实现对河岸土的阻挡,有效减少了现有河道护岸挡墙的工程量较大及挡墙后侧的土方开挖和回填的工程量;在预制T型桩中埋入形态分布的预应力钢筋,可在提高挡土墙强度的同时有效减少钢筋用量;采用预制T型桩不仅使施工变得更为简单,仅通过对预制桩进行打设即可,同时能保证所使用的桩体质量统一、稳定,从而使得施工质量更容易控制,避免了普通河道护岸挡墙存在的基础和墙体多重施工情况,减化了验收程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护脚平台及抛石护脚的设置,使得对挡土墙所形成的悬臂梁结构形成支撑作用,避免了因水流冲刷及后侧土压力过高引起的工程失效问题。通过在护脚平台以上的预制T型桩设置过水孔,使得挡墙前后侧的水体能自由交换,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T型桩墙一体式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预应力钢筋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预制T型桩的一种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个预制T型桩组成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T型桩墙一体式挡墙应用时的断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T型桩墙一体式挡墙应用时的断面图。
1、预制T型桩;11、桩主体;22、挡板;33、河岸轴线;2、压顶梁;3、预应力钢筋; 4、过水孔;5、插齿;31、第一配筋;32、第二配筋;6、横向配筋;7、竖向配筋;81、第一加强点;82、第二加强点;83、第三加强点;84、第四加强点;91、第一绿化带;900、休闲平台;92、第二绿化带;93、挡土墙;94、护脚平台;95、河道边坡;99、河床;13、凹坑;100、城市规划用地;10、河流正常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至8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包括预制T型桩1,所述预制T型桩包括桩主体11、挡板22、预应力钢筋3,所述挡板22与所述桩主体11采用混凝土一体浇铸成型,成型后结构的截面为T型,其中,所述挡板22相应于T型的上横部分,所述桩主体11相应于T型的竖向部分。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22的宽度为80mm,所述桩主体11的宽度为100mm,且所述挡板22关于所述桩主体11对称,所述桩主体11与挡板22在沿T字横向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为400mm、100mm。所述挡板22上开设有过水孔4,所述过水孔4为通孔,沿所述挡板22的宽度方向贯通。所述桩主体11上远离所述过水孔4的另一端设置有插齿5。所述插齿5是将所述预制T型桩1插入泥土中的一端削成楔形面,即形成自桩主体11至挡板22处的斜面,所述插齿5的高度为40cm,插齿5的设置减少了入土阻力,能够使预制T型桩1更容易打进泥土中。
所述桩主体11和挡板22内均埋设有预应力钢筋3,以使得预制T型桩1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所述预应力钢筋3包括第一配筋31、第二配筋32,所述第一配筋31包括横向配筋6、竖向配筋7,所述横向配筋6与竖向配筋7也呈T字状态分布,所述第二配筋32垂直于所述第一配筋31、且沿所述预制T型桩1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二配筋32在同一截面上的分布点连接起来也呈T型,所述第二配筋32整体呈被第一配筋31包箍的状态。所述第一配筋31与第二配筋32在预制T型桩1上交汇形成四处加强点,分别为第一加强点81、第二加强点82、第三加强点83和第四加强点84,如图4中圆圈圈出的部分所示。所述第一加强点81和第二加强点82分别分布在挡板22的两侧翼远离桩主体11的边缘处,所述第三加强点83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点81和第二加强点82连线的中心,所述第四加强点84与所述第三加强点83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加强点81和第二加强点82的连线,且第四加强点84位于主体桩11远离挡板22的边缘处。
实施例2
一种河道护岸,依次包括第一绿化带91、休闲平900台、第二绿化带92、挡土墙93、护脚台94、河道边坡95、河床99。所述第一绿化带91、休闲平台900及第二绿化带92的水平高度依次降低,均位于所述挡土墙93靠近城市规划用地100的一侧,所述第一绿化带91为斜坡绿化带,所述第二绿化带92为水生植物绿化带。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城市规划用地100与第一绿化带91再设置一道挡土墙93。
所述挡土墙93包括若干预制T型桩1和压顶梁2,若干预制T型桩1并列分布,沿河边、即河岸轴线33打设在泥土中,且所述压顶梁2的宽度大于所述预制T型桩1的宽度,以便所述压顶梁2完全覆盖在所述预制T型桩1的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T型桩1的高度为5m,宽度为180mm,单个预制T型桩的长度为400mm;所述压顶梁2的尺寸为300*200mm,300mm为其宽度、200mm为其高度。所述第二绿化带92延伸至所述挡土墙93的压顶梁2处,河流正常水位10高于压顶梁2时则水可蔓延到水生植物绿化带处。
所述护脚台94紧邻所述挡土墙93靠近所述河床99的一侧,所述预制T型桩1打设在所述护脚平台94与第二绿化带92的分界处,所述护脚平台94的水平高度比所述挡土墙93低1.2-1.7m,露在外面的预制T型桩1的高度为1m,上开设有过水孔4,即所述过水孔4位于所述护脚平台94与所述压顶梁2之间的预制T型桩1上。过水孔4使得挡土墙93内外侧的生态系统充分相融,具有良好的生态性。打设好的挡土墙93其桩主体11位于朝向所述第二绿化带92的一侧,所述挡板22位于朝向护脚台94的一侧,挡土墙93牢固的矗立在河岸深处的地下。
为了提高挡土墙93的稳定性,在紧贴挡土墙93处的护脚平台94挖有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凹坑13,然后填满凹坑13,形成抛石护脚,所述凹坑的深度为0.5m,所述凹坑13的上表面位于所述预制T型桩1高度的1/5-1/4处,本实施例中,所述脚平台94离所述压顶梁2的距离为1m。护脚平台94及所形成的抛石护脚94能对挡土墙93起到更有力的支挡,防止水流长期冲刷挡土墙根部的泥土造成挡土墙倾斜。所述河岸边坡95为斜面结构,本实施例采用1:3的斜度设计,所述河道边坡95的一端与所述护脚平台94相接,所述河岸边坡9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河床99。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采用的预制T型桩1高度为6m,露在外面的预制T型桩1的高度为1.5m,其余全部埋入土中;则相应地,所述护脚平台94离所述压顶梁2的距离为1.5m。所述挡土墙93后方的第二绿化带92的堆土高度高于实施例2中的堆土高度,堆土的边缘采用石头圈砌。这样施工方就可以方便地通过对挡土墙93参数及护脚平台94位置的调整使得挡土墙93来满足后方提高的土压力,实现了对河岸泥土的阻挡目的。
上述具体实施例只是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替换和改变,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包括预制T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T型桩包括:
桩主体;
挡板,与所述桩主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桩主体形成截面为T字型的结构;以及
预应力钢筋,埋设在所述桩主体与所述挡板内;
其中,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过水孔,所述桩主体上远离所述过水孔的另一端设置有插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宽度为80mm,所述桩主体的宽度为100mm,且所述挡板关于所述桩主体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长度为400mm,所述桩主体的长度为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孔沿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贯通。
5.一种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
挡土墙,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若干预制T型桩和压顶梁,两相邻预制T型桩之间并列排列,且沿河流分布,所述预制T型桩中埋设的预应力钢筋伸入所述压顶梁中;所述压顶梁的宽度大于所述预制T型桩的宽度,且所述压顶梁覆盖在所述预制T型桩的上方;
绿化区域,位于所述挡土墙后方、远离河道的土地处;
护脚平台,紧邻所述挡土墙,所述预制T型桩打设在所述护脚平台与绿化区域的分界处,所述护脚平台的高度小于所述预制T型桩的高度;
河道边坡,为斜面结构;以及
河床,所述河道边坡的一端与所述护脚平台相接,所述河道边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河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脚平台的水平高度比所述挡土墙低1-1.5m,所述过水孔位于所述护脚平台与所述压顶梁之间的预制T型桩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脚平台紧贴挡土墙挖有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凹坑,所述凹坑的上表面位于所述预制T型桩高度的1/5-1/4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深度为0.5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主体朝向所述绿化区域,所述挡板朝向护脚台。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区域包括水平高度依次降低的第一绿化带、休闲平台、第二绿化带,所述第一绿化带为斜坡绿化带,所述第二绿化带为水生植物绿化带,所述水生植物绿化带延伸至所述挡土墙的压顶梁处。
CN201720262058.2U 2017-03-17 2017-03-17 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道护岸 Active CN206956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2058.2U CN206956656U (zh) 2017-03-17 2017-03-17 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道护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2058.2U CN206956656U (zh) 2017-03-17 2017-03-17 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道护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56656U true CN206956656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77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62058.2U Active CN206956656U (zh) 2017-03-17 2017-03-17 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道护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566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9093A (zh) * 2017-03-17 2017-05-31 李振宇 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岸护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9093A (zh) * 2017-03-17 2017-05-31 李振宇 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岸护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1001B (zh) 一种岩溶地区大型溶洞的复合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59093A (zh) 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岸护道
CN105464056A (zh) 一种适应土石坝沉降的防渗结构
CN100510281C (zh) 超大直径、超埋深度调蓄池的半逆作施工方法
CN206706772U (zh) 一种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
CN109594568A (zh) 一种岩石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及其方法
CN211200426U (zh) 一种微型钢管桩挡墙抗滑支挡结构
CN103334450B (zh) 一种带排水沟的桩柱预制板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CN201981551U (zh) 铁筋生态挡墙与混凝土挡墙组合的支挡结构
CN207582492U (zh) 一种台阶式景观挡土墙
CN206956656U (zh) 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道护岸
CN203729309U (zh) 组合双排桩联合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
CN106567365B (zh) 土石坝纵向加固施工方法
CN205100272U (zh) 适用于梯形渠道施工的挖斗
CN209779617U (zh) 一种高压旋喷桩兼做边坡支护桩的桩基结构
CN214301559U (zh)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CN211447015U (zh) 一种h形抗滑桩板墙
CN209836935U (zh) 一种堤坝水土保持装置
CN210013191U (zh) 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
CN209555882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208934005U (zh) 一种竖向弧形挡板景观桩板墙
CN106522163A (zh) 一种用于河道的生态砖
KR100461664B1 (ko) 식생 호안블록의 설치구조 및 시공방법.
CN207143843U (zh) 一种预制拼装式防爆土堤
CN206768738U (zh) 一种悬挂式防冲墙护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