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6406U -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56406U
CN210656406U CN201921118767.9U CN201921118767U CN210656406U CN 210656406 U CN210656406 U CN 210656406U CN 201921118767 U CN201921118767 U CN 201921118767U CN 210656406 U CN210656406 U CN 210656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ainwater
water
plate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187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风
汪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nne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anne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anne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anne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187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56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56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56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涉及排水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管、收集处理装置、雨水汇总管、煤水沉淀池和补水管。所述的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被一竖向隔板分割成清水区和过滤区,所述的清水区和过滤区通过设置于竖向隔板上的透水孔相连通,所述过滤区设置有过滤介质。所述的清水区内设置有横向隔板,且所述的横向隔板、竖向隔板和箱体共同形成了一上端封闭的清水池,清水池的上端通过排气管与外界连通,清水池的下端通过补水管与煤水沉淀池相连通。所述的箱体上位于横向隔板的上方设置有与雨水管网相连的溢流管。该系统既减少了旱季煤水沉淀池补水量、又减少了雨季煤水沉淀池溢流水对雨水管网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电厂煤场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火力发电厂中,干煤棚周围会建立排水沟,用于收集冲洗废水,冲洗废水经过煤水沉淀池沉淀后再次用于冲洗煤堆。在旱季时,由于煤堆的吸收,造成回流至煤水沉淀池的水量减少,因此就需要不断向煤水沉淀池内补水,消耗厂区供水(一般为市政自来水或地表水)。在雨季(尤其是暴雨季节)时,煤棚周围地面和屋面的降水也会通过排水沟进入煤水沉淀池。在降雨量过大的时候,煤水沉淀池难以容纳大量降水,会通过溢流管道,将过量的废水溢流至就近雨水管道,而溢流水中会夹杂部分的煤颗粒,对雨水管网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将雨季干煤棚屋面雨水(水质比冲洗废水和地面雨水好)通过汇水管道收集后,统一排入雨水处理装置,经过过滤处理,达到冲洗用水的要求,在旱季时排入煤水沉淀池内作为冲洗补充水。既减少了旱季煤水沉淀池补水量、又减少了雨季煤水沉淀池溢流水对雨水管网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管、收集处理装置、雨水汇总管、煤水沉淀池和补水管;
所述的雨水收集管设置于干煤棚的顶部;
所述的雨水汇总管将雨水收集管收集的雨水导入收集处理装置内;
所述的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被一竖向隔板分割成清水区和过滤区,且所述的清水区和过滤区通过设置于竖向隔板上的透水孔相连通,所述过滤区的底部设置有过滤介质,且所述的过滤介质没过所述的透水孔;
所述的清水区内设置有横向隔板,且所述的横向隔板、竖向隔板和箱体共同形成了一个上端封闭的清水池,所述清水池的上端通过排气管与外界连通,所述清水池的下端通过补水管与煤水沉淀池相连通,且所述的补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所述的箱体上位于所述横向隔板的上方设置有与雨水管网相连的溢流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上位于所述横向隔板的上方设置有与雨水管网相连的初期雨水管,且所述的初期雨水管位于所述溢流管的下方,所述竖向隔板的上端面位于所述的溢流管和初期雨水管之间,所述过滤区的上方设置有导流板,且所述导流板的悬空端延伸至所述清水区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初期雨水管的顶部标高与所述竖向隔板的顶部标高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的横向隔板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上横板、竖板和下横板,且所述的上横板、竖板和下横板共同形成了台阶状,所述的溢流管位于所述上横板的上方,所述的初期雨水管位于所述下横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初期雨水管的管径小于溢流管的管径。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的上端位于所述格栅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介质为卵石、石英砂、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上端设置有格栅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对干煤棚屋顶的雨水进行收集,减小了暴雨时煤水沉淀池的蓄水压力,降低了煤水沉淀池溢流的几率,有利于减少雨季煤水沉淀池溢流水对雨水管网的污染。
2、对收集的干煤棚屋面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达到冲洗用水的要求,在旱季时排入煤水沉淀池内作为冲洗补充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节能环保,缓解了旱季时煤水沉淀池补水消耗大量新水的问题。
3、格栅板可以截留一些大的垃圾杂物,避免大的垃圾杂物进入堵塞管路。
4、通过设置初期雨水管,将进入收集处理装置的初期雨水进行弃流,减轻了过滤介质的负荷。
5、在雨季时,若收集处理装置出现溢流,由于溢流水未掺杂含煤废水,水质较好,即使溢流也不会污染雨水管网。
6、该系统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收集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水收集管,2-收集处理装置,21-箱体,22-格栅板,23-竖向隔板,231-透水孔,24-清水区,241-排气管,25-过滤区,251-过滤介质,26-横向隔板,27-初期雨水管,28-溢流管,29-导流板,3-煤水沉淀池,4-雨水汇总管,5-补水管,5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管1、收集处理装置2、雨水汇总管4、煤水沉淀池3和补水管5,其中所述的雨水收集管1设置于干煤棚的顶部,且沿所述干煤棚的边缘呈方形布置。所述的雨水汇总管4设置于所述的雨水收集管1和收集处理装置2之间,用于将雨水收集管1收集的雨水导入收集处理装置2内。所述的补水管5设置于所述的收集处理装置2和煤水沉淀池3之间,用于将收集处理装置2内处理过的清水导入煤水沉淀池3内,对煤水沉淀池3进行补水。
如图2所示,所述的收集处理装置2包括一上端开口的箱体21,且所述箱体21的上端(即开口端)设置有格栅板22,所述雨水汇总管4的下端口位于所述格栅板22的上方。
在这里,所述的箱体21可以通过金属板材焊接而成,也可以通过砖块等建筑材料砌筑而成。所述的箱体21可以整体位于底面上,也可以采用半地上方式,保证补水管5的标高高于煤水沉淀池3的溢流水位即可。
如图2所示,所述的箱体21内设置有一竖向隔板23,且所述的竖向隔板23将所述箱体21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左右两部分,其中左半部分为清水区24,右半部分为过滤区25。所述竖向隔板23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清水区24和过滤区25的透水孔231。所述过滤区25的底部设置有过滤介质251,且所述的过滤介质251没过所述的透水孔231,即所述过滤介质251的厚度大于所述透水孔231到箱体21下底面的最大距离。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介质251采用便于更换的卵石、石英砂、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几种。
如图2所示,所述的清水区24内位于所述竖向隔板23和箱体21之间设置有横向隔板26,且所述的横向隔板26、竖向隔板23和箱体21共同形成了一个上端封闭的清水池。所述的箱体21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清水池和外界环境的排气管241。所述清水池的下端通过补水管5与所述的煤水沉淀池3相连通,且所述的补水管5上设置有阀门51。
如图2所示,所述的箱体21上位于所述横向隔板26的上方设置有初期雨水管27和溢流管28,且所述的溢流管28位于所述初期雨水管27的上方。所述的初期雨水管27和溢流管28分别同过关于与雨水管网相连。
如图2所示,所述的箱体21上位于所述过滤区25的上方设置有导流板29,且所述导流板29的悬空端延伸至所述清水区24的上方。
下雨时,位于干煤棚顶部的雨水收集管1将收集的雨水通过雨水汇总管4导入到收集处理装置2内。通过格栅板22将雨水中的较大的杂物分离出来,避免较大的杂物进入,影响收集处理装置2的处理效果。进入到收集处理装置2内的雨水首先通过导流板29流道横向隔板26的上方,由于初期雨水管27位于溢流管28的下方,因此刚进入收集处理装置2内的雨水会经过初期雨水管27排入雨水管网。避免前期比较脏的雨水进入过滤区25,对过滤介质251造成负担,影响过滤效果。随着雨量的增大,当初期雨水管27的排量无法满足进水量时,过于的雨水便会漫过竖向隔板23的上端进入过滤区25,经过过滤的雨水通过透水孔231进入到清水池内。直至清水池内充满水,此时过滤区25内的水位会逐渐升高,直至没过溢流管28,多余的雨水会通过初期雨水管27和溢流管28一起排入雨水管网。
旱季时,打开补水管5上的阀门51,收集处理装置2内收集的清洁雨水便会通过补水管5进入到煤水沉淀池3内,对煤水沉淀池3进行补给。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收集处理装置2内的水从排气管241流出,如图2所示,所述排气管241的上端位于所述格栅板22的上方。
进一步地,由于初期雨水管27管径只需要满足初期雨水量即可,而溢流管28的管径要满足整个屋面暴雨时雨水排放要求,因此所述初期雨水管27管径小于溢流管28的管径,且所述初期雨水管27的顶部标高与所述竖向隔板23的顶部标高一致。
进一步地,为了增大清水池的蓄水量,合理利用空间,如图2所示,所述的横向隔板26呈从左往右高度依次降低的台阶状,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上横板、竖板和下横板,所述的溢流管28位于所述上横板的上方,所述的初期雨水管27位于所述下横板的上方。优选的,所述溢流管28的下部贴紧所述的上横板,所述初期雨水管27的下部贴紧所述的下横板。

Claims (8)

1.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管、收集处理装置、雨水汇总管、煤水沉淀池和补水管;
所述的雨水收集管设置于干煤棚的顶部;
所述的雨水汇总管将雨水收集管收集的雨水导入收集处理装置内;
所述的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被一竖向隔板分割成清水区和过滤区,且所述的清水区和过滤区通过设置于竖向隔板上的透水孔相连通,所述过滤区的底部设置有过滤介质,且所述的过滤介质没过所述的透水孔;
所述的清水区内设置有横向隔板,且所述的横向隔板、竖向隔板和箱体共同形成了一个上端封闭的清水池,所述清水池的上端通过排气管与外界连通,所述清水池的下端通过补水管与煤水沉淀池相连通,且所述的补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所述的箱体上位于所述横向隔板的上方设置有与雨水管网相连的溢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上位于所述横向隔板的上方设置有与雨水管网相连的初期雨水管,且所述的初期雨水管位于所述溢流管的下方,所述竖向隔板的上端面位于所述的溢流管和初期雨水管之间,所述过滤区的上方设置有导流板,且所述导流板的悬空端延伸至所述清水区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雨水管的顶部标高与所述竖向隔板的顶部标高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隔板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上横板、竖板和下横板,且所述的上横板、竖板和下横板共同形成了台阶状,所述的溢流管位于所述上横板的上方,所述的初期雨水管位于所述下横板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雨水管的管径小于溢流管的管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上端位于所述格栅板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介质为卵石、石英砂、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上端设置有格栅板。
CN201921118767.9U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Active CN210656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8767.9U CN210656406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8767.9U CN210656406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56406U true CN210656406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36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18767.9U Active CN210656406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564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3467A (zh) * 2020-10-13 2021-01-22 潘占国 一种带有沥砂装置的离心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3467A (zh) * 2020-10-13 2021-01-22 潘占国 一种带有沥砂装置的离心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5546B (zh) 一种控制雨污合流溢流污染的调蓄净化系统及方法
CN209723179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系统
CN206233333U (zh) 一种初期雨水过滤、沉淀、弃流及收集处理系统
CN105735449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06894466B (zh) 一种无动力雨水分流装置
CN207700339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降雨初期雨水弃流量的雨水口
CN206143897U (zh) 一种多功能雨水收集与处理回用系统
KR101239389B1 (ko) 자연형 침투도랑형 재이용수 활용 비점오염저감시설
CN210656406U (zh)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N207892011U (zh) 带有固、液分离功能的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分舱系统
CN204865241U (zh) 多级雨水净化处理设备
CN105056616B (zh) 雨水过滤器
CN111535516A (zh) 一种屋顶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08518041U (zh) 一种兼具调蓄与过滤净化功能的排水装置
CN21590669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
CN212956747U (zh) 一种绿化带雨水除污处理系统
CN211571912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水位控制系统
CN204326228U (zh) 一种雨水净化树箱系统
CN113846740A (zh) 一种初期雨水收集装置
CN108118769B (zh) 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化系统
CN206769233U (zh) 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2689073U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16752626B (zh) 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分压分质进出水浅埋式多功能调蓄池
CN217549249U (zh) 一种基于初沉池改造的污水处理厂合流制溢流处理设施
CN218374256U (zh) 一种用于小区路面雨水分流、净化、回用的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