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6385U - 倒置式曝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倒置式曝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56385U
CN210656385U CN201921149970.2U CN201921149970U CN210656385U CN 210656385 U CN210656385 U CN 210656385U CN 201921149970 U CN201921149970 U CN 201921149970U CN 210656385 U CN210656385 U CN 210656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aeration
gas mixing
mixing cylind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499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爱民
刘摇
黄国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ineng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ineng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ineng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ineng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499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56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56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563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倒置式曝气装置,其包括混气筒、推流泵以及曝气管;其中,混气筒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设置成相互贯通,推流泵包括电机和推流叶片,电机设置成驱动推流叶片转动,推流叶片设置在混气筒内,且推流叶片转动时所产生的推流方向设置成由混气筒的第一端指向混气筒的第二端;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开口和进气口,曝气开口与进气口通过曝气管相贯通设置;曝气管上曝气开口所在的部位延伸到混气筒内,且曝气开口设置在第一端与推流叶片之间。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Description

倒置式曝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置式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曝气工艺是指利用曝气设备向水体中通入空气,来达到提高水体中的含氧量的目的,而现有的曝气设备存在着结构复杂、体积过大的缺点;使用者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组装和搬运,可见现有的曝气设备存在着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倒置式曝气装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倒置式曝气装置,其包括混气筒、推流泵以及曝气管;其中,混气筒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设置成相互贯通,推流泵包括电机和推流叶片,电机设置成驱动推流叶片转动,推流叶片设置在混气筒内,且推流叶片转动时所产生的推流方向设置成由混气筒的第一端指向混气筒的第二端;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开口和进气口,曝气开口与进气口通过曝气管相贯通设置;曝气管上曝气开口所在的部位延伸到混气筒内,且曝气开口设置在第一端与推流叶片之间。
这样,在为水体增氧曝气时,将本装置沉入在水体中,曝气管上的进气口设置到水面以上(或者通过连接一根延伸到水面以上的气管),来使得空气能够从进气口进入,曝气管上的曝气开口沉入在水体中;然后启动电机,电机驱动推流叶片转动,由于推流叶片转动时所产生的推流方向设置成由混气筒的第一端指向混气筒的第二端,那么推流叶片转动时所产生的推流力驱动水不断地由第一端流入到混气筒内,并由第二端流出,那么可以理解为混气筒内位于第一端和推流叶片之间的第一区域内的压强小于混气筒外界的压强;因为只有第一区域内的压强小于混气筒外界的压强,才能将水从混气筒的外界由第一端吸入到混气筒内,同时由于曝气管上曝气开口延伸到混气筒内第一端与推流叶片之间的区域(即第一区域)内,只要推流叶片所产生的推流功率够大,使得第一区域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那么空气从曝气管的进气口经由曝气管从曝气开口喷射而出,空气随着水流一同流动,同时混入在水流中。混气筒内位于第二端和推流叶片之间的第二区域内的压强大于混气筒外界的压强,因为只有第二区域内的压强大于混气筒外界的压强,才能将水流从第二端排出到混气筒的外界;这样混有气体的水流从第二端排出到混气筒的外界,最终混入到水体中,增加了水体中的含氧量;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搬运的特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曝气管包括环形管、出气管以及进气管;曝气开口开设在出气管上,进气口开设在进气管上;其中,环形管环设在混气筒的外周,多个出气管均设置在环形管上,且多个出气管均与环形管贯通连接,多个出气管以圆形整列方式分布在混气筒的外周,出气管上曝气开口所在的部位延伸到混气筒内。
这样,通过将多个出气管以圆形整列方式分布在混气筒的外周,并且将出气管上曝气开口所在的部位延伸到混气筒内;当电机驱动推流叶片转动时,空气从进气管的进气口进入到环形管中,然后再从环形管从多个出气管的曝气开口喷射出,同时混入在水流中;合理利用了混气筒的结构空间,增加了曝气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曝气开口设置成朝向推流叶片。
这样,推流叶片所产生的负压可以直接地传递给对准推流叶片的曝气开口,减少了负压的损失,这样可以尽可能多地使得空气由曝气开口喷射而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旋转筒和多个喷管;其中,旋转筒上开设有与旋转筒的内部腔室相贯通的进水口,进水口与混气筒的第二端连通设置,且进水口枢转地设置在混气筒的第二端;多个喷管分布在旋转筒的外周上,多个喷管均与旋转筒的内部腔室相贯通;多个喷管的喷射方向的反向延长线均设置成偏离旋转筒的虚拟中心转轴,且多个喷管的喷射方向均设置成围绕旋转筒的虚拟中心转轴同一时针方向偏转。
这样,当混有气泡的水流从混气筒的第二端流出后,水流会从第二端由进水口进入到旋转筒内,然后再由旋转筒进入到喷管内,最后由喷管喷射而出;由于多个喷管的喷射方向的反向延长线均设置成偏离旋转筒的虚拟中心转轴,那么当水流从喷管喷射而出时,会产生与喷管的喷射方向相反的反向推力,即该反向推力与前述的反向延长线同向且重叠,即反向推力作用在旋转筒上时会产生一个用于驱动旋转筒在混气筒的第二端上转动的转动力矩;另外由于多个喷管的喷射方向均设置成围绕旋转筒的虚拟中心转轴同一时针方向偏转,这确保了每一个喷管所产生的反向推力均设置为驱动旋转筒沿同一时针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混有气泡的水流从喷管喷射到水体的同时,还驱动旋转筒带着喷管一同转动,以使得混有气泡的水流可以均匀地散布在旋转筒周围的立体水体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旋转管和两个喷头,旋转管的中间部位上开设有与旋转管的内部腔室相贯通的进水口,进水口与混气筒的第二端连通设置,且进水口枢转地设置在混气筒的第二端;两个喷头分别设置在旋转管的两端上;两个喷头的喷射方向的反向延长线均设置成偏离旋转管的虚拟中心转轴,且多个喷头的喷射方向均设置成围绕旋转管的虚拟中心转轴同一时针方向偏转。
这样,当混有气泡的水流从混气筒的第二端流出后,水流会从第二端由进水口进入到旋转管内,最后由两个喷头喷射而出;由于多个喷头的喷射方向的反向延长线均设置成偏离旋转管的虚拟中心转轴,那么当水流从喷头喷射而出时,会产生与喷头的喷射方向相反的反向推力,即该反向推力与前述的反向延长线同向且重叠,即反向推力作用在旋转管上时会产生一个用于驱动旋转管在混气筒的第二端上转动的转动力矩;另外由于多个喷头的喷射方向均设置成围绕旋转管的虚拟中心转轴同一时针方向偏转,这确保了每一个喷头所产生的反向推力均设置为驱动旋转管沿同一时针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混有气泡的水流从喷头喷射到水体的同时,还驱动旋转管带着喷头一同转动,以使得混有气泡的水流可以均匀地散布在旋转管周围的立体水体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倒置式曝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倒置式曝气装置的剖面图;
图4为旋转筒和喷管安装在图1所示的倒置式曝气装置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喷管所产生的反向推力作用在旋转筒上的受力分析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倒置式曝气装置的示意图。
标号:1-混气筒、11-第一端、12-第二端、2-曝气管、21-环形管、22- 出气管、23-进气管、221-曝气开口、231-进气口、31-推流叶片、32-电机、 41-第一区域、42-第二区域、5-旋转筒、6-喷管、61-喷射方向、7-旋转管、 8-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至图5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倒置式曝气装置的结构。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该倒置式曝气装置,包括混气筒1、推流泵以及曝气管2;其中,混气筒1的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设置成相互贯通,推流泵包括电机32和推流叶片31,电机32设置成驱动推流叶片31转动,推流叶片31设置在混气筒1内,且推流叶片31转动时所产生的推流方向设置成由混气筒1的第一端11指向混气筒1的第二端12;曝气管2上设有曝气开口221和进气口231,曝气开口221与进气口231通过曝气管2相贯通设置;曝气管2上曝气开口221所在的部位延伸到混气筒1 内,且曝气开口221设置在第一端11与推流叶片31之间。
这样,在为水体增氧曝气时,将本装置沉入在水体中,曝气管2上的进气口231设置到水面以上(或者通过连接一根延伸到水面以上的气管),来使得空气能够从进气口231进入,曝气管2上的曝气开口221沉入在水体中;然后启动电机32,电机32驱动推流叶片31转动,由于推流叶片31 转动时所产生的推流方向设置成由混气筒1的第一端11指向混气筒1的第二端12,那么推流叶片31转动时所产生的推流力驱动水不断地由第一端 11流入到混气筒1内,并由第二端12流出,那么可以理解为混气筒1内位于第一端11和推流叶片31之间的第一区域41内的压强小于混气筒1外界的压强;因为只有第一区域41内的压强小于混气筒1外界的压强,才能将水从混气筒1的外界由第一端11吸入到混气筒1内,同时由于曝气管2上曝气开口221延伸到混气筒1内第一端11与推流叶片31之间的区域(即第一区域41)内,只要推流叶片31所产生的推流功率够大,使得第一区域 41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那么空气从曝气管2的进气口231经由曝气管 2从曝气开口221喷射而出,空气随着水流一同流动,同时混入在水流中。混气筒1内位于第二端12和推流叶片31之间的第二区域42内的压强大于混气筒1外界的压强,因为只有第二区域42内的压强大于混气筒1外界的压强,才能将水流从第二端12排出到混气筒1的外界;这样混有气体的水流从第二端12排出到混气筒1的外界,最终混入到水体中,增加了水体中的含氧量;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曝气管2包括环形管21、出气管22以及进气管23;曝气开口221开设在出气管22上,进气口231开设在进气管23上;其中,环形管21环设在混气筒1的外周,多个出气管22均设置在环形管21上,且多个出气管22均与环形管21贯通连接,多个出气管22以圆形整列方式分布在混气筒1的外周,出气管22上曝气开口221所在的部位延伸到混气筒1内。
这样,通过将多个出气管22以圆形整列方式分布在混气筒1的外周,并且将出气管22上曝气开口221所在的部位延伸到混气筒1内;当电机32 驱动推流叶片31转动时,空气从进气管23的进气口231进入到环形管21 中,然后再从环形管21从多个出气管22的曝气开口221喷射出,同时混入在水流中;合理利用了混气筒1的结构空间,增加了曝气量。
在本实施例中,曝气开口221设置成朝向推流叶片31。
这样,推流叶片31所产生的负压可以直接地传递给对准推流叶片31 的曝气开口221,减少了负压的损失,这样可以尽可能多地使得空气由曝气开口221喷射而出。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筒5和多个喷管6;其中,旋转筒5上开设有与旋转筒5的内部腔室相贯通的进水口,进水口与混气筒1的第二端12 连通设置,且进水口枢转地设置在混气筒1的第二端12;多个喷管6分布在旋转筒5的外周上,多个喷管6均与旋转筒5的内部腔室相贯通;多个喷管6的喷射方向61的反向延长线均设置成偏离旋转筒5的虚拟中心转轴,且多个喷管6的喷射方向61均设置成围绕旋转筒5的虚拟中心转轴同一时针方向偏转。
这样,当混有气泡的水流从混气筒1的第二端12流出后,水流会从第二端12由进水口进入到旋转筒5内,然后再由旋转筒5进入到喷管6内,最后由喷管6喷射而出;由于多个喷管6的喷射方向61的反向延长线均设置成偏离旋转筒5的虚拟中心转轴,那么当水流从喷管6喷射而出时,会产生与喷管6的喷射方向61相反的反向推力,即该反向推力与前述的反向延长线同向且重叠,即反向推力作用在旋转筒5上时会产生一个用于驱动旋转筒5在混气筒1的第二端12上转动的转动力矩;另外由于多个喷管6 的喷射方向61均设置成围绕旋转筒5的虚拟中心转轴同一时针方向偏转,这确保了每一个喷管6所产生的反向推力均设置为驱动旋转筒5沿同一时针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混有气泡的水流从喷管6 喷射到水体的同时,还驱动旋转筒5带着喷管6一同转动,以使得混有气泡的水流可以均匀地散布在旋转筒5周围的立体水体空间内。
实施例二:
图6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倒置式曝气装置的结构。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管7和两个喷头8,旋转管7的中间部位上开设有与旋转管7的内部腔室相贯通的进水口,进水口与混气筒1的第二端12连通设置,且进水口枢转地设置在混气筒1的第二端12;两个喷头8分别设置在旋转管7的两端上;两个喷头8的喷射方向61的反向延长线均设置成偏离旋转管7的虚拟中心转轴,且多个喷头8的喷射方向61均设置成围绕旋转管7的虚拟中心转轴同一时针方向偏转。
这样,当混有气泡的水流从混气筒1的第二端12流出后,水流会从第二端12由进水口进入到旋转管7内,最后由两个喷头8喷射而出;由于多个喷头8的喷射方向61的反向延长线均设置成偏离旋转管7的虚拟中心转轴,那么当水流从喷头8喷射而出时,会产生与喷头8的喷射方向61相反的反向推力,即该反向推力与前述的反向延长线同向且重叠,即反向推力作用在旋转管7上时会产生一个用于驱动旋转管7在混气筒1的第二端12 上转动的转动力矩;另外由于多个喷头8的喷射方向61均设置成围绕旋转管7的虚拟中心转轴同一时针方向偏转,这确保了每一个喷头8所产生的反向推力均设置为驱动旋转管7沿同一时针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混有气泡的水流从喷头8喷射到水体的同时,还驱动旋转管7带着喷头8一同转动,以使得混有气泡的水流可以均匀地散布在旋转管7周围的立体水体空间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倒置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气筒、推流泵以及曝气管;
其中,所述混气筒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设置成相互贯通,所述推流泵包括电机和推流叶片,所述电机设置成驱动所述推流叶片转动,所述推流叶片设置在所述混气筒内,且所述推流叶片转动时所产生的推流方向设置成由所述混气筒的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混气筒的所述第二端;
所述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开口和进气口,所述曝气开口与所述进气口通过曝气管相贯通设置;
所述曝气管上所述曝气开口所在的部位延伸到所述混气筒内,且所述曝气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推流叶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置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包括环形管、出气管以及进气管;所述曝气开口开设在所述出气管上,所述进气口开设在所述进气管上;
其中,所述环形管环设在所述混气筒的外周,多个所述出气管均设置在环形管上,且多个出气管均与环形管贯通连接,多个出气管以圆形整列方式分布在所述混气筒的外周,出气管上所述曝气开口所在的部位延伸到所述混气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置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开口设置成朝向所述推流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倒置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筒和多个喷管;
其中,所述旋转筒上开设有与旋转筒的内部腔室相贯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混气筒的所述第二端连通设置,且所述进水口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混气筒的所述第二端;
多个所述喷管分布在所述旋转筒的外周上,多个喷管均与所述旋转筒的内部腔室相贯通;
多个所述喷管的喷射方向的反向延长线均设置成偏离所述旋转筒的虚拟中心转轴,且多个所述喷管的喷射方向均设置成围绕旋转筒的虚拟中心转轴同一时针方向偏转。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倒置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管和两个喷头,所述旋转管的中间部位上开设有与旋转管的内部腔室相贯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混气筒的所述第二端连通设置,且所述进水口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混气筒的所述第二端;两个所述喷头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管的两端上;
两个所述喷头的喷射方向的反向延长线均设置成偏离所述旋转管的虚拟中心转轴,且多个所述喷头的喷射方向均设置成围绕旋转管的虚拟中心转轴同一时针方向偏转。
CN201921149970.2U 2019-07-19 2019-07-19 倒置式曝气装置 Active CN210656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9970.2U CN210656385U (zh) 2019-07-19 2019-07-19 倒置式曝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9970.2U CN210656385U (zh) 2019-07-19 2019-07-19 倒置式曝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56385U true CN210656385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36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49970.2U Active CN210656385U (zh) 2019-07-19 2019-07-19 倒置式曝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563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2131A (zh) * 2019-07-19 2019-09-24 广州易能克科技有限公司 倒置式曝气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2131A (zh) * 2019-07-19 2019-09-24 广州易能克科技有限公司 倒置式曝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201258B (en) Rotating-injector turbo mixer for mixing liquid and/or gaseous media
CN207076417U (zh) 一种气动搅拌装置
CN210656385U (zh) 倒置式曝气装置
WO2013007094A1 (zh) 一种离心组合式曝气增氧机
US5795504A (en) Apparatus for feeding and diffusing air or another gas into a liquid
CN111518680A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罐
CN212222519U (zh) 一种具有多点多方式高效混合装置的臭氧混合设备
CN103055729A (zh) 一种气液混合发生装置
CN209759128U (zh) 一种具有高气泡量的沉水曝气机
CN203428973U (zh) 一种离心增压射流曝气机
CN213855217U (zh) 农业喷洒设备
CN1986452A (zh) 表面曝气机的叶轮
US4033704A (en) Destratification device
CN201074577Y (zh) 一种用于水下的高速喷射泵
CN113828206A (zh) 一种提高流体混合效果的喷气式射流搅拌桨
CN204942105U (zh) 一种涡轮式水泵
KR101553661B1 (ko) 오존수 생성 장치
CN110272131A (zh) 倒置式曝气装置
CN220000464U (zh) 一种溶氧潜水泵
CN205575766U (zh) 章鱼旋混生物处理器
CN215886499U (zh) 无叶片式潜水推流器
CN214339484U (zh) 一种增氧机的叶轮结构
CN209752684U (zh) 一种高效发泡机
CN220144329U (zh) 一种连续式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设备
CN212974760U (zh) 一种连续式加湿混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