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2976U - 接地结构 - Google Patents

接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52976U
CN210652976U CN201921350769.0U CN201921350769U CN210652976U CN 210652976 U CN210652976 U CN 210652976U CN 201921350769 U CN201921350769 U CN 201921350769U CN 210652976 U CN210652976 U CN 210652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grounding
conductive
bracket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07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永麟
江宝迪
吴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507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52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52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52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接地结构,用于实现带电器件的接地功能。所述带电器件包括导电接口。所述接地结构包括支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支架外表面绝缘,所述支架还包括固定接口以及接地接口,所述固定接口与所述接地接口之间电性导通。所述固定接口与所述导电接口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将所述带电器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将所述接地接口与接地的外部器件导通。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固定接口、所述接地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电性通路,以使得所述带电器件通过所述导电接口与所述外部器件导通并实现接地功能。在需要调整接地点时,只需要调整所述接地接口在所述支架上的位置即可实现。

Description

接地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动车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现车内电气箱体接地功能的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机动车领域中,大部分电气箱体都采用从壳体上引出导线固定至车架的方式来实现接地功能。这种接地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大多数电气箱体的壳体需要开模成型,壳体上的接地点已经在模具制造阶段实现固定,后续如果需要调整接地点则必须重新修改模具,成本相应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可稳定实现电气箱体接地功能的接地结构,且便于后续的接地点调整。本申请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地结构,用于实现带电器件的接地功能,所述带电器件包括导电接口,所述接地结构包括支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支架外表面绝缘,所述支架还包括分别穿过所述外表面连通至所述支架内部的固定接口以及接地接口,所述固定接口与所述接地接口之间电性导通,所述固定接口与所述导电接口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同时穿过所述固定接口和所述导电接口以将所述带电器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接地接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接地的外部器件导通,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固定接口、所述接地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电性通路,以使得所述带电器件通过所述导电接口与所述外部器件导通并实现接地功能。
其中,所述接地接口为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导通以实现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接地接口的电性导通。
其中,所述接地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实现所述接地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电性导通。
其中,所述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导电弹片,和/或,所述连接部为填充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接地接口之间的导电胶。
其中,所述导电接口为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导电接口配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导电接口的内壁搭接,或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导电接口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端面搭接,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导电接口的导通。
其中,所述固定接口为螺纹孔或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固定接口配合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螺纹孔螺接或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接口之间的电性导通。
其中,所述导电接口与所述固定接口均为多个,且所述导电接口与所述固定接口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固定接口均与所述接地接口之间电性导通。
其中,所述支架为绝缘材料制备,所述支架内预埋有电线,所述电线连通于所述接地接口与多个所述固定接口之间。
其中,所述支架为导电材料制备,所述支架外表面设置有绝缘层以实现所述支架外表面的绝缘。
其中,所述绝缘层通过喷粉处理形成。
本申请所述的接地结构,首先通过表面绝缘,防止了所述支架的架体带电,保证了所述接地结构的安全性。然后通过与所述带电器件的导电接口位置匹配的固定接口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实现了所述带电器件在所述支架上的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固定接口与所述接地接口之间的电性导通,形成了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固定接口、所述接地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电性通路,最终达到所述带电器件通过所述导电接口与所述外部器件导通并实现接地的功能。当需要对带电器件的接地位置进行调整时,只需要调整所述支架上的所述接地接口的位置就可以实现,由此省去了在所述带电器件上修改壳体模具的动作,节约了所述带电器件的成本,同时也更利于机动车整体的性能优化调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接地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支架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电性通路的框架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看图1所示的本申请接地结构100,用于实现带电器件200在机动车车体上的接地功能,保证带电器件200的用电安全。带电器件200可以为机动车内的任意电气箱体,只要具备接地需求的箱体都可以采用本申请接地结构100实现接地功能。结合图2至图6,带电器件200包括导电接口201。接地结构100包括支架30、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支架30的外表面设置为绝缘,以使得支架30在与带电器件200接触时不会导电,保证车体的绝缘安全。支架30还包括固定接口301和导电接口302。其中固定接口301穿过支架30的外表面连通至支架30的内部,接地接口302也同样穿过支架30的外表面连通至支架30的内部。在支架30的内部里,固定接口301与接地接口302之间为电性导通的状态。在支架30的外部,固定接口301与带电器件200的导电接口201位置对应,第一连接件10同时穿过固定接口301和导电接口201,以将带电器件200固定于支架30上。可以理解的,支架30固定于车体上,带电器件200在支架30上的固定即实现了带电器件200在车体上的固定。本申请不限定支架30在车体上的固定位置,支架可以通过接地接口302与车体的任意外部器件300连接。具体的,第二连接件20穿过接地接口302与车体上能实现接地的外部器件300导通。
由此,请参见图3,本申请接地结构100通过第一连接件10、固定接口301、接地接口302和第二连接件20形成一个电性通路400,该电性通路400一端导通带电器件200的导电接口201,另一端导通车体上接地的外部器件300,从而使得带电器件200的导电接口201通过电性通路400导通至外部器件300,实现带电器件200的接地功能。本申请接地结构100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将接地点设在带电器件200的壳体上的方案,利用支架30和带电器件200的连接固定关系,通过第一连接件10的转换将带电器件200的接地点转移到支架30上。避免了设置专门的导线实现接地的方案。另一方面,因为支架30的结构相对简单,不需要开模制造,因此接地接口302在支架30上的设定也相应便捷,当需要调整接地点时,只需要在支架30上改变接地接口302的位置即可实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修改或更换模具来调整带电器件200的接地点的方案,本申请接地结构100具备更便捷的接地点调整能力,也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请参见图4的实施例,为保证第二连接件20与接地接口302的连接导通,将接地接口302设置为通孔,第二连接件20与接地接口302的通孔的内壁3021之间搭接导通,以实现第二连接件20与接地接口302的电性导通。在图4的实施例中,接地接口302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还设有用于实现和保证搭接导通的连接部。连接部可以为固定于第二连接件20上的导电弹片41,当第二连接件20伸入通孔内时,导电弹片41在内壁3021的抵持下产生形变,从而保证第二连接件20始终与内壁3021的接触以实现导通。当然,导电弹片41也可以设置在内壁3021一侧;或导电弹片41为独立结构,与第二连接件20一同配合伸入内壁3021中,都可以实现接地接口302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的电性导通。
在图5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为填充于第二连接件20与接地接口之间的导电胶42。即第二连接件20在伸入内壁3021时,还配合涂覆有导电胶42。导电胶42一方面填充于第二连接件20与内壁3021之间的间隙,保证第二连接件20与内壁3021之间的搭接导通,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内壁3021对第二连接件20的固持。
请一并参见图6,在导电接口201与第一连接件10的配合中,导电接口201也设置为通孔,第一连接件10包括与导电接口201配合的第一端11。通孔的导电接口201也包括有内壁2011,第一端11与导电接口201的搭接,可以与内壁2011接触实现搭接,也可以与导电接口201远离支架30的端面2012实现面接触以进行搭接。因为带电器件200的外壳可以导电,因此第一端11在设置与内壁2011的搭接上具备更大的灵活性。进一步的,第一端11与导电接口201的搭接,也可以引入连接部40进行辅助,增强导电接口201与第一连接件10的连接稳定性和搭接可靠性。
请继续参见图6,第一连接件10还包括与固定接口301配合的第二端12。为了实现带电器件200与支架30的牢固连接,固定接口301需要设置为螺纹孔或通孔,以便于第二端12穿过导电接口201后与固定接口301的连接固定。第二端12需要设置为与固定接口301配合的形状。即固定接口301为螺纹孔时,第二端12需要设置为相应的螺纹结构,与固定接口301实现螺接;当固定接口301为通孔时,第二端12宜设置为与通孔配合的杆状,伸入固定接口301以配合连接。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第二端12与通孔的内部接触实现导通,还宜设置第二端12与固定接口301为过盈配合,第二端12产生变形并嵌入固定接口301内。上述的连接方式都可以保证第一连接件10与固定接口301的可靠连接,且通过螺接或过盈配合的方式也可以保证电性通路400的导通。
在一种实施例中,带电器件200上的导电接口201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导电接口201分布于带电器件200的外表面上。相对应的,请参见图2的实施例,在支架30上也设有与导电接口201数量对应且位置对应的多个固定接口301。即导电接口201与固定接口301的数量相同,而固定接口301与接地接口302之间的电性导通,需要设置多个固定接口301均与接地接口302之间电性导通。由此在个别第一连接件10的导电功能出现故障缺失之后,其余第一连接件10仍可以继续保证电性通路400的导通功能。
一种实施例,支架30为绝缘材料制备,支架30内预埋有连通于接地接口302与固定接口301之间的电线。即固定接口301与接地接口302之间的电性导通是通过电性的搭接来实现的。因为支架30相对坚固,因此可以提供电线较好的保护和支撑。当然,当固定接口301为多个时,多个固定接口301均可以通过电线电性连接至接地接口302处。
另一种实施例,为了提高支架30的刚强度,采用金属等导电材料来制备支架30。此时支架30整体为导体。为了使得支架30的外表面实现绝缘,可以采用在支架30的外表面设置绝缘层的方式来实施。目前较为通用的工艺可以采用对支架30的全部外表面进行喷粉处理来实现。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接地结构,用于实现带电器件的接地功能,所述带电器件包括导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结构包括支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支架外表面绝缘,所述支架还包括分别穿过所述外表面连通至所述支架内部的固定接口以及接地接口,所述固定接口与所述接地接口之间电性导通,所述固定接口与所述导电接口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同时穿过所述固定接口和所述导电接口以将所述带电器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接地接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接地的外部器件导通,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固定接口、所述接地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电性通路,以使得所述带电器件通过所述导电接口与所述外部器件导通并实现接地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接口为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导通以实现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接地接口的电性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实现所述接地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电性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导电弹片,和/或,所述连接部为填充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接地接口之间的导电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口为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导电接口配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导电接口的内壁搭接,或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导电接口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端面搭接,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导电接口的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口为螺纹孔或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固定接口配合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螺纹孔螺接或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接口之间的电性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口与所述固定接口均为多个,且所述导电接口与所述固定接口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固定接口均与所述接地接口之间电性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绝缘材料制备,所述支架内预埋有电线,所述电线连通于所述接地接口与多个所述固定接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导电材料制备,所述支架外表面设置有绝缘层以实现所述支架外表面的绝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通过喷粉处理形成。
CN201921350769.0U 2019-08-19 2019-08-19 接地结构 Active CN210652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0769.0U CN210652976U (zh) 2019-08-19 2019-08-19 接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0769.0U CN210652976U (zh) 2019-08-19 2019-08-19 接地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52976U true CN210652976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35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0769.0U Active CN210652976U (zh) 2019-08-19 2019-08-19 接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52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43740B2 (ja) コネクタ
US867270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JP5299262B2 (ja) 接続構造
CN103053079B (zh) 端子连接结构
JP3232147U (ja) 高電圧コネクタ配置用フィルタ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高電圧コネクタ配置
JP5598758B2 (ja) コネクタ
JP5333328B2 (ja) コネクタ
KR20130137026A (ko) 실드 커넥터
CN104838546A (zh) 连接装置
US20140008169A1 (en) High voltage device system of railcar and railcar
CN102918720B (zh) 电分配装置和其安装方法
JP6392814B2 (ja) 電力分配器装置
KR20200030595A (ko) 접속 장치 및 전기 모터
CN210652976U (zh) 接地结构
CN212725671U (zh) 一种连接器、三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KR20150028966A (ko) 차량 장치용 상호 연결 조립체 및 상호 연결 방법
KR101810128B1 (ko) 고전압 커넥터용 와이어 연결장치
CN20252393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5429433A (zh) 电力转换装置
KR102428491B1 (ko) 차량용 고전압 코어 전선 연결장치
KR20100061175A (ko) 배터리 충전단자를 구비하는 정션박스
CN213212486U (zh) 一种贴片式防水电源连接器
CN203056122U (zh) 具有两段式包线结构的rf同轴连接器
CN219811663U (zh) 耦连系统、插接嵌件及车辆
JP2012209259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