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47905U - 扁铁侧向压弯器 - Google Patents

扁铁侧向压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47905U
CN210647905U CN201921218665.4U CN201921218665U CN210647905U CN 210647905 U CN210647905 U CN 210647905U CN 201921218665 U CN201921218665 U CN 201921218665U CN 210647905 U CN210647905 U CN 210647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plate
supporting wheel
bending die
flat iron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86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宏旺
赵国录
魏建华
胡志龙
车向男
刘磊
赵新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CSCEC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CSCEC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CSCEC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186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47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47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47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扁铁侧向压弯器,涉及机械领域。该扁铁侧向压弯器包括:驱动装置、上翼板、下翼板、第一支撑轮和第一支撑轮销、第二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销以及弯曲模;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固定设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空间两侧,弯曲模设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呈三角形分布,且弯曲模的第一卡位槽槽口朝向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弯曲模的凹面固定连接;将扁铁两侧分别嵌入第一卡位槽和第二卡位槽内时,驱动装置可以通过驱动轴推动弯曲模向扁铁所在方向移动,使得弯曲模与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轮可以对扁铁产生挤压使扁铁产生侧向弯曲而改变扁铁的方向。

Description

扁铁侧向压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铁侧向压弯器。
背景技术
扁铁,也称镀锌扁铁,具有良好的防腐防锈功能,常作为导体被应用于建筑电气避雷接地中。扁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适用于焊接接地工程中的复杂环境,常常需要对扁铁的方向进行改变,例如,改变扁铁的侧向弧度。
现有技术中,改变扁铁方向的方式通常为:将扁铁切断,并重新进行二次焊接,然后在焊口处刷银粉漆作防腐处理,进而通过将切断后的扁铁以不同角度进行焊接而实现改变扁铁的方向。
但上述现有改变扁铁方向的方式中,焊接后的扁铁经常存在搭接长度不合格、焊接处存在夹渣、咬肉、不饱满,以及后续的防腐处理不合格等现象,导致扁铁在实际使用时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使得施工作业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扁铁侧向压弯器,用于改变扁铁方向,并避免扁铁存在上述搭接长度不合格、焊接处存在夹渣、咬肉、不饱满,以及后续的防腐处理不合格等现象,使得改变方向后的扁铁在实际使用时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消除施工作业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扁铁侧向压弯器,包括:驱动装置、上翼板、下翼板、第一支撑轮和第一支撑轮销、第二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销以及弯曲模;
上翼板与下翼板的板面相对;上翼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下翼板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设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空间两侧;第一支撑轮销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一支撑轮和第二通孔,将第一支撑轮固定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第二支撑轮销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支撑轮和第二通孔,将第二支撑轮固定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
弯曲模设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且位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连线的一侧,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呈三角形分布;弯曲模为弧形结构,且弯曲模上设置有槽口朝向第一支撑轮方向的第一卡位槽;第一卡位槽为弧形槽,且第一卡位槽的弧度与弯曲模的弧度相同;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上均设置有第二卡位槽,第二卡位槽与第一卡位槽相配合从扁铁的两侧对扁铁进行固定;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弯曲模的凹面固定连接,驱动轴驱动弯曲模直线运动,以使扁铁受力弯曲。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弯曲模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弯曲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弯曲模的弯曲弧度在45度~180度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位槽的径向深度大于等于扁铁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液压驱动装置或电机驱动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油缸座、顶杠、液压油泵和液压手柄;
上翼板和下翼板均固定设置于油缸座上;
顶杠作为液压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穿过油缸座与弯曲模固定连接;
液压油泵与顶杠传动连接;
液压手柄与液压油泵连接,用于驱动液压油泵产生动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扁铁侧向压弯器还包括:连接板和翼板销;
连接板的一端固定于上翼板或下翼板上,另一端设有固定孔;
油缸座上设有与固定孔对应的固定槽;
翼板销通过固定孔插入固定槽,将上翼板或下翼板固定于油缸座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机驱动装置包括:控制器、驱动电机和丝杆;
控制器和驱动电机电连接,控制驱动电机转动;
驱动电机与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
丝杆作为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另一端与弯曲模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和下翼板底部分别设置有移动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铁侧向压弯器,通过设置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固定设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空间两侧,弯曲模设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呈三角形分布,且弯曲模的第一卡位槽槽口朝向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弯曲模的凹面固定连接,实现了将扁铁水平放置于弯曲模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之间,且两侧分别嵌入第一卡位槽和第二卡位槽内时,驱动装置可以通过驱动轴推动弯曲模向扁铁所在方向移动,使得弯曲模与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轮可以对扁铁产生挤压使扁铁产生侧向弯曲而改变扁铁的方向,避免了改变方向后的扁铁存在由于焊接而导致的搭接长度不合格、焊接处存在夹渣、咬肉、不饱满,以及后续的防腐处理不合格等现象,从而可以使得改变方向后的扁铁在实际使用时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消除了施工作业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铁侧向压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铁侧向弯曲效果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轮或第二支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弯曲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铁侧向压弯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铁侧向压弯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扁铁侧向压弯器,可以对扁铁的方向进行改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铁侧向压弯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扁铁侧向压弯器包括:驱动装置110、上翼板120、下翼板130、第一支撑轮140和第一支撑轮销150、第二支撑轮160和第二支撑轮销170以及弯曲模180。
其中,上翼板120与下翼板130的板面相对;上翼板120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21,下翼板130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121相对的第二通孔131。第一支撑轮140和第二支撑轮160设置于上翼板120和下翼板130之间的空间两侧;第一支撑轮销150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21、第一支撑轮140和第二通孔131,将第一支撑轮140固定于上翼板120和下翼板130之间;第二支撑轮销170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21、第二支撑轮160和第二通孔131,将第二支撑轮160固定于上翼板120和下翼板130之间。弯曲模180设置于上翼板120和下翼板130之间,且位于第一支撑轮140和第二支撑轮160连线的一侧,与第一支撑轮140和第二支撑轮160呈三角形分布。弯曲模180为弧形结构,且弯曲模180上设置有槽口朝向第一支撑轮140方向的第一卡位槽181;第一卡位槽181为弧形槽,且第一卡位槽181的的弧度与弯曲模180相同。第一支撑轮140和第二支撑轮160上均设置有第二卡位槽141,第二卡位槽141与第一卡位槽181相配合从扁铁的两侧对扁铁进行固定。驱动装置110的驱动轴与弯曲模180的凹面固定连接,驱动轴驱动弯曲模180直线运动,以使扁铁受力弯曲。
具体地,该扁铁侧向压弯器在使用时,可以将扁铁水平放置于弯曲模180与第一支撑轮140和第二支撑轮160之间,扁铁的一侧嵌入第一卡位槽181内,另一侧分别嵌入第一支撑轮140和第二支撑轮160上所设的第二卡位槽141内,将扁铁进行相对固定。将扁铁两侧嵌入第一卡位槽181和第二卡位槽141内后,驱动装置110可以通过驱动轴驱动弯曲模180沿着径向进行直线运动,推动弯曲模180向扁铁所在方向移动,弯曲模180与第一支撑轮140和第二支撑轮160可以对扁铁产生挤压,在挤压过程中,第一支撑轮140和第二支撑轮160会由于受到弯曲模180通过扁铁所施加的挤压力而沿着受力方向进行旋转,使得扁铁受到沿着弯曲模180径向的力而产生侧向弯曲。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铁侧向弯曲效果示意图。
如图2所示,当通过该扁铁侧向压弯器以上述操作方式对待压扁铁a进行压弯后,已压弯扁铁b可以如图2中所示的压弯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弯曲弧度,以适用于施工需求。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轮或第二支撑轮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轮140或第二支撑轮160上所设的第二卡位槽141为沿着第一支撑轮140或第二支撑轮160的圆周环绕设置的环形槽,可以保证该扁铁侧向压弯器在对扁铁进行挤压的过程中,扁铁可以一直与第二卡位槽有较好的接触而具有更好的稳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轮140或第二支撑轮160上所设的第二卡位槽141也可以为沿着第一支撑轮140或第二支撑轮160的圆周等间距或非等间距设置的多个凹槽,也可以在该扁铁侧向压弯器在对扁铁进行挤压的过程中,使得扁铁保持相对稳固。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扁铁侧向压弯器,通过设置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固定设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空间两侧,弯曲模设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呈三角形分布,且弯曲模的第一卡位槽槽口朝向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弯曲模的凹面固定连接,实现了将扁铁水平放置于弯曲模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之间,且两侧分别嵌入第一卡位槽和第二卡位槽内时,驱动装置可以通过驱动轴推动弯曲模向扁铁所在方向移动,使得弯曲模与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轮可以对扁铁产生挤压使扁铁产生侧向弯曲而改变扁铁的方向,避免了改变方向后的扁铁存在由于焊接而导致的搭接长度不合格、焊接处存在夹渣、咬肉、不饱满,以及后续的防腐处理不合格等现象,从而可以使得改变方向后的扁铁在实际使用时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消除了施工作业的安全隐患。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弯曲模180的材质可以是铜、铁等金属材质,也可以是其他硬度高、刚性好且不易发生形变的钢材,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10的驱动轴与弯曲模180可拆卸连接。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弯曲模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如图4所示,弯曲模180可以具有图4中所示的多个不同弯曲弧度。也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铁侧向压弯器,可以具有多个不同型号的弯曲模180,不同型号的弯曲模180具有不同的弯曲弧度。通过设置驱动装置110的驱动轴与弯曲模180可拆卸连接,可以使得该扁铁侧向压弯器在实际使用时,多个不同弯曲弧度的弯曲模180可以进行替换,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方向的扁铁所需的具体弯曲弧度,选择相应弯曲弧度型号的弯曲模180安装于该扁铁侧向压弯器中,按照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方式对扁铁方向进行改变,进而使得改变方向后的扁铁可以具有不同的所需弯曲弧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替换不同型号的弯曲模180时,可以相应调整第一支撑轮销150穿过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的位置、以及第二支撑轮销170穿过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的位置,通过将第一支撑轮销150以及第二支撑轮销170分别从不同的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穿过,可以实现改变第一支撑轮140和第二支撑轮160在上翼板120和下翼板130之间的位置,以能够与不同型号的弯曲模180相适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10的驱动轴与弯曲模18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弯曲模180与驱动装置110的连接处可以设有一凹槽,该凹槽的内壁上可以布设有内螺纹,驱动轴与弯曲模180连接的一端可以设有与该凹槽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弯曲模180与驱动装置110之间可以通过上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而实现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弯曲模180和驱动装置110也可以是通过卡扣、螺钉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弯曲模180的弯曲弧度可以在45度~180度之间。例如,弯曲模的弧度可以是45度、90度、135度、170度等。
弯曲模180的弯曲弧度也可以是20度、30度等小于45度的值,弯曲弧度小于180度的弯曲模180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扁铁侧向压弯器均可使用。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位槽181的径向深度大于等于扁铁的宽度,以防止在挤压过程中,扁铁从第一卡位槽181或第二卡位槽141中脱落,进一步保证挤压过程中扁铁的稳固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扁铁侧向压弯器的驱动装置110可以为液压驱动装置或电机驱动装置。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如图5所示,当该扁铁侧向压弯器的驱动装置110采用液压驱动装置时,液压驱动装置可以包括:油缸座210、顶杠220、液压油泵230和液压手柄240。上翼板120和下翼板130均固定设置于油缸座210上;顶杠220作为液压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穿过油缸座210与弯曲模180固定连接;液压油泵230与顶杠220传动连接;液压手柄240与液压油泵230连接,用于驱动液压油泵230产生动力。
具体地,以液压驱动装置作为驱动装置110的扁铁侧向压弯器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操作液压手柄240驱动液压油泵230,液压油泵230中的液压油可以产生压力作为动力推动顶杠220做直线运动,顶杠220做直线运动时,可以作为驱动轴推动弯曲模180向扁铁所在方向移动,进而可以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通过弯曲模180与第一支撑轮140和第二支撑轮160对扁铁产生挤压,使扁铁受到沿着弯曲模180径向的力而产生侧向弯曲。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铁侧向压弯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扁铁侧向压弯器还可以包括:连接板190和翼板销191。连接板190的一端固定于上翼板120或下翼板130上,另一端设有固定孔192。油缸座210上设有与固定孔192对应的固定槽(图中未标出)。翼板销191通过固定孔192插入固定槽,将上翼板120或下翼板130固定于油缸座210上。
具体地,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实现上翼板120或下翼板130与油缸座210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由于连接板190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而使得上翼板120或下翼板130与油缸座210的连接更加牢固。其中,翼板销191与固定槽之前可以是通过内外螺纹配合的形式进行嵌入,也可是通过设置翼板销191的外径大小略小于固定槽的槽口大小而实现将翼板销191紧密插入固定槽中,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铁侧向压弯器中,也可以采用电机驱动装置作为驱动装置110。电机驱动装置可以包括:控制器、驱动电机和丝杆。控制器和驱动电机电连接,控制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电机与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丝杆作为驱动装置110的驱动轴,另一端与弯曲模180固定连接。
其中,控制器可以向驱动电机发出控制信号,例如,可以是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控制信号可以用于指示驱动电机启动以及启动后的转动时长,驱动电机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开始根据控制信号的指示进行转动。驱动电机与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可以使得驱动电机在转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转动运动,可以转换为丝杆的直线运动,丝杆做直线运动时,可以作为驱动轴推动弯曲模180向扁铁所在方向移动,进而也可以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通过弯曲模180与第一支撑轮140和第二支撑轮160对扁铁产生挤压,使扁铁受到沿着弯曲模180径向的力而产生侧向弯曲。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扁铁侧向压弯器,可以使用上述液压驱动装置和电机驱动装置中的任一个作为驱动装置110。当使用液压驱动装置作为驱动装置110时,液压手柄240可以是纯手动液压,操作简单且能够避免电气耗电。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铁侧向压弯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扁铁侧向压弯器的驱动装置110和下翼板130底部可分别设置有移动轮300。
具体地,通过在扁铁侧向压弯器的驱动装置110和下翼板130底部分别设置移动轮300,可以使得该扁铁侧向压弯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更加灵活地移动至不同区域。例如,当需要对大量扁铁进行改变方向时,则可以将该扁铁侧向压弯器通过底部所设的移动轮300移动至扁铁所在区域,而无需将大量扁铁进行搬迁。
可选地,驱动装置110或下翼板130底部所设的移动轮30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可以在驱动装置110底部设置一个移动轮300,在下翼板130底部设置两个分布于两侧移动轮300,三个移动轮300呈三角形区域分布,能够使得该扁铁侧向压弯器在移动过程中稳定性更好。对于移动轮300的具体设置数量以及驱动装置110或下翼板130底部的具体位置,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例如,移动轮300还可以是四个、六个或者更多的数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扁铁侧向压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上翼板、下翼板、第一支撑轮和第一支撑轮销、第二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销以及弯曲模;
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下翼板的板面相对;所述上翼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下翼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设置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的空间两侧;所述第一支撑轮销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支撑轮固定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撑轮销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轮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二支撑轮固定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
所述弯曲模设置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连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弯曲模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弯曲模上设置有槽口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轮方向的第一卡位槽;所述第一卡位槽为弧形槽,且所述第一卡位槽的弧度与所述弯曲模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上均设置有第二卡位槽,所述第二卡位槽与所述第一卡位槽相配合从扁铁的两侧对扁铁进行固定;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所述弯曲模的凹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弯曲模直线运动,以使扁铁受力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铁侧向压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所述弯曲模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铁侧向压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所述弯曲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铁侧向压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模的弯曲弧度在45度~180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铁侧向压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位槽的径向深度大于等于扁铁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铁侧向压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驱动装置或电机驱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扁铁侧向压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油缸座、顶杠、液压油泵和液压手柄;
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油缸座上;
所述顶杠作为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穿过所述油缸座与所述弯曲模固定连接;
所述液压油泵与所述顶杠传动连接;
所述液压手柄与所述液压油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液压油泵产生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扁铁侧向压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和翼板销;
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翼板或所述下翼板上,另一端设有固定孔;
所述油缸座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对应的固定槽;
所述翼板销通过所述固定孔插入所述固定槽,将所述上翼板或所述下翼板固定于所述油缸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扁铁侧向压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包括:控制器、驱动电机和丝杆;
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
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
所述丝杆作为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另一端与所述弯曲模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扁铁侧向压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下翼板底部分别设置有移动轮。
CN201921218665.4U 2019-07-30 2019-07-30 扁铁侧向压弯器 Active CN210647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8665.4U CN210647905U (zh) 2019-07-30 2019-07-30 扁铁侧向压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8665.4U CN210647905U (zh) 2019-07-30 2019-07-30 扁铁侧向压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47905U true CN210647905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3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8665.4U Active CN210647905U (zh) 2019-07-30 2019-07-30 扁铁侧向压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479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5246A (zh) * 2019-07-30 2019-10-22 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扁铁侧向压弯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5246A (zh) * 2019-07-30 2019-10-22 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扁铁侧向压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47905U (zh) 扁铁侧向压弯器
EP2856562B1 (de) Elektrisches verbindungssystem
WO2014161823A1 (de)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s rohrkabelschuhs mit einer aus aluminium hergestellten litze
CN109473844B (zh) 一种钢绞线装配制作机
EP0380445B1 (de) Verbundstromschiene aus Aluminium und Stahl, insbesondere Hochleistungs-Bahnstromschiene
EP3769370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verbindung zwischen einem elektrischen anschlusselement für ein kraftfahrzeugbordnetz und einem kabel des kraftfahrzeugbordnetzes
US104249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air of radial deformation of multi-strand wire
CN207896632U (zh) 一种隧道内用电力电缆支架
CN212740536U (zh) 一种具有排绳功能的曳引机
CN210074389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
CN211464359U (zh) 扁钢煨弯工具
CN211191790U (zh) 不锈钢焊丝矫直装置
RU2365008C1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плашечный зажим
CN108222376B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先张梁的钢绞线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DE10007258A1 (de) Mobiler Kabelverbinder für elektrische Akkumulatoren
CN211396625U (zh) 一种用于贯穿楼板钢套管固定的限位装置
CN219419806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压接机
CN110355246A (zh) 扁铁侧向压弯器
CN204912609U (zh) 一种压波轮
CN215981282U (zh) 一种密封性强的堵油连接管
CN218224330U (zh) 拼管型材成型模具
CN108838300B (zh) 一种加工机和系统
CN211720243U (zh) 一种具有高分子绝缘涂层的电缆固定装置
CN214417556U (zh) 一种多层钢丝绳生产设备
CN210366315U (zh) 一种电线电缆用气动放线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