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45045U - 支架及羽毛球网架 - Google Patents

支架及羽毛球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45045U
CN210645045U CN201921159711.8U CN201921159711U CN210645045U CN 210645045 U CN210645045 U CN 210645045U CN 201921159711 U CN201921159711 U CN 201921159711U CN 210645045 U CN210645045 U CN 210645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tching
reinforcing
supporting
ne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597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597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45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45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45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及羽毛球网架,支架包括撑脚机构及拉展机构,撑脚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撑脚杆,各撑脚杆均具有对接端以及用于抵触于地面的接地端,各接地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各接地端的连线非直线设置;拉展机构包括均呈细长状并能够发生弹性弯曲的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拉展机构具有在受到外力后左撑拉构件与右撑拉构件均发生弯折的弯曲状态以及撤去外力后的自由状态,当拉展机构处于自由状态时,左撑拉端与右撑拉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球网的长度,当左撑拉端与右撑拉端分别连接球网的一端时,拉展机构处于弯曲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通过弹性恢复力拉展球网,这样便避免拉展机构发生倾倒,从而实现稳定定位。

Description

支架及羽毛球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及羽毛球网架。
背景技术
随着全民运动热潮的兴起,羽毛球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常常需要通过支架拉起球网,以便增强体验感或判定评分,现有的便携式可拆卸支架大多包括独立设置且分别连接球网一端的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使用者需要先将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反向拉拽以使得球网被撑开拉展,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还需要定位在撑开位置才能保证球网保持拉展状态,但是当羽毛球打到球网上时,由于羽毛球的运动惯性使得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向中间靠拢运动,这样球网便将处于松弛状态,还要通过人手动调整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恢复原位,使用十分不便,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的倾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及羽毛球网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的位置在初始放置及被羽毛球打到时均需要手动调整且在羽毛球队球网的外力作用下易倾倒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支架,用于拉展呈条状的球网,包括:
撑脚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撑脚杆,各所述撑脚杆均具有对接端以及用于抵触于地面的接地端,各所述对接端均相互连接,各所述接地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各所述接地端的连线非直线设置;
拉展机构,包括均呈细长状并能够发生弹性弯曲的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所述左撑拉构件具有连接于所述撑脚机构的左支撑端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球网的左撑拉端,所述右撑拉构件具有连接于所述撑脚机构的右支撑端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球网的右撑拉端,所述拉展机构具有在受到外力后所述左撑拉构件与所述右撑拉构件均发生弯折的弯曲状态以及撤去外力后的自由状态,当所述拉展机构处于所述自由状态时,所述左撑拉端与所述右撑拉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球网的长度,当所述左撑拉端与所述右撑拉端分别连接所述球网的一端时,所述拉展机构处于弯曲状态;
其中,所述撑脚机构能够支撑所述拉展机构并在所述拉展机构处于所述弯曲状态时使得所述球网远离地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机构,各所述撑脚杆的对接端均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连接件,所述左撑拉构件与所述右撑拉构件分别连接一所述连接件,两所述连接件相连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连接件具有连接段以及撑脚段,两所述连接件轴对称设置且两所述连接段相对接,所述撑脚段至少开设有两个撑脚槽,一所述撑脚杆插接于一所述撑脚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撑脚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撑脚槽的开口朝向斜下方,所述撑脚机构用于将所述连接机构支撑至与地面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其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连接段的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弯折设置且弯折拐角朝向上。
进一步地,所述拉展机构还包括两个加强组件以及两个分别连接于一所述加强组件的加强座,一所述加强组件连接一所述连接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杆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杆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均于其一端连接一所述连接件且于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强座,一所述撑拉构件连接于一所述加强座。
进一步地,所述拉展机构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一所述连接件的拉展座,各所述拉展座均开设有两个撑杆槽,一所述加强杆插接于一所述撑杆槽,两所述撑杆槽同向开设。
进一步地,所述拉展座包括第一撑杆件、与所述第一撑杆件平行设置的第二撑杆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撑杆件与所述第二撑杆件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撑杆件与所述第二撑杆件均开设有一所述撑杆槽。
进一步地,所述拉展座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撑杆槽的开口朝向斜上方,所述拉展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拉展座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羽毛球网架,包括呈条状的球网以及如上所述的支架。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撑脚机构具有至少三个撑脚杆,各撑脚杆的接地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各所述接地端的连线非直线设置,这样各接地端便形成了一个支撑平面,防止拉展机构发生晃动或倾倒。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通过将拉展机构设置为包括均能够发生弹性弯曲的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并将左撑拉端与右撑拉端之间的距离在拉展机构处于自由状态时设置为大于所述球网的长度,使得左撑拉端与右撑拉端端在拉展球网后拉展机构处于弯曲状态,且二者相向弯曲,这样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便能够将球网自动拉展而无需人工手动调整,此时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具有能够使得球网保持拉展状态的弹性恢复力,当羽毛球打到球网上时,球网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受到球网的拉力,使得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继续相向弯折,此时二者具有的弹性恢复力增大;当羽毛球停止运动后,球网上所受的外力消失,左撑拉构件的拉展端和右撑拉构件的拉展端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相背运动,使得球网再次被拉展,防止球网在被羽毛球打到后出现松弛状态,在羽毛球打到球网上后无需人手动调整即可复位,使用便捷。由于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在撑脚机构的连接作用下连接为一整体,因此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在通过弹性恢复力拉展球网时,对球网产生反向均衡的拉展力,且两拉展力作为拉展机构的内力相互抵消,羽毛球在打到球网上时不会使得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发生倾倒,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稳定定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羽毛球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一个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局部结构包括连接件、拉展座及第一加强筋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另一个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局部结构包括连接件、拉展座及第一加强筋。
附图标记说明:
11、撑脚杆;20、拉展机构;21、左撑拉构件;22、右撑拉构件;23、加强组件;231、第一加强杆;232、第二加强杆;24、拉展座;241、第一撑杆件;242、第二撑杆件;243、第一加强筋;25、第一加强筋;26、加强座;30、连接机构;31、连接件;311、连接段;3111、卡接弹片;3112、安装孔;312、撑脚段;32、连接杆;40、球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用于拉展呈条状的球网40。该球网40具有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度方向,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球网40为用于羽毛球运动的球网40。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包括撑脚机构、拉展机构20及连接机构30。
请参照图1,撑脚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撑脚杆11,各撑脚杆11均具有对接端以及用于抵触于地面的接地端,各对接端均相互连接,各接地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各接地端的连线非直线设置。这样各接地端便形成了一个支撑平面,防止拉展机构20发生晃动或倾倒。优选地,各对接端远离地面,各撑脚杆11倾斜设置,这样支架便只有各接地端接触地面,减小了撑脚机构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实际使用中,只需各接地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即可,无需地面非常平整,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撑脚机构包括四个撑脚杆11,且四个撑脚杆11两两对称设置。
请参照图1,拉展机构20包括均呈细长状并能够发生弹性弯曲的左撑拉构件21和右撑拉构件22,左撑拉构件21具有连接于撑脚机构的左支撑端以及用于连接球网40的左撑拉端,右撑拉构件22具有连接于撑脚机构的右支撑端以及用于连接球网40的右撑拉端,拉展机构20具有在受到外力后左撑拉构件21与右撑拉构件22均发生弯折的弯曲状态以及撤去外力后的自由状态,当拉展机构20处于自由状态时,左撑拉端与右撑拉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球网40的长度,当左撑拉端与右撑拉端分别连接球网40的一端时,拉展机构20处于弯曲状态。左撑拉构件21和右撑拉构件22可以平行于地面设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撑拉构件21和右撑拉构件22对称且均倾斜设置,优选为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以保持拉展机构20的平衡,防止发生倾斜。
其中,撑脚机构能够支撑拉展机构20并在拉展机构20处于弯曲状态时使得球网40远离地面,这样球网40便能够在拉展机构20的变形作用下达到预设高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拉展机构20设置为包括均能够发生弹性弯曲的左撑拉构件21和右撑拉构件22,并将左撑拉端与右撑拉端之间的距离在拉展机构20处于自由状态时设置为大于所述球网40的长度,使得左撑拉端与右撑拉端端在拉展球网40后拉展机构20处于弯曲状态,且二者相向弯曲,这样左撑拉构件21和右撑拉构件22便能够将球网40自动拉展而无需人工手动调整,此时左撑拉构件21和右撑拉构件22具有能够使得球网40保持拉展状态的弹性恢复力。
当羽毛球打到球网40上时,球网40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左撑拉构件21和右撑拉构件22受到球网40的拉力,使得左撑拉构件21和右撑拉构件22继续相向弯折,此时二者具有的弹性恢复力增大;当羽毛球停止运动后,球网40上所受的外力消失,左撑拉构件21的拉展端和右撑拉构件22的拉展端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相背运动,使得球网40再次被拉展,防止球网40在被羽毛球打到后出现松弛状态,在羽毛球打到球网40上后无需人手动调整即可复位,使用便捷。
由于左撑拉构件21和右撑拉构件22在撑脚机构的连接作用下连接为一整体,因此左撑拉构件21和右撑拉构件22在通过弹性恢复力拉展球网40时,对球网40产生反向均衡的拉展力,且两拉展力作为拉展机构20的内力相互抵消,羽毛球在打到球网40上时不会使得左撑拉构件21和右撑拉构件22发生倾倒,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稳定定位。
其中,左撑拉构件21与右撑拉构件22均可以为可拆卸的多段式,以便于安装及收纳。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机构30用于连接撑脚杆11的对接端,连接机构30包括两个连接件31,左撑拉构件21与右撑拉构件22分别连接一连接件31,两连接件31相连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便于撑脚机构对称设置,两连接件31优选为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以防止拉展机构20发生歪斜。请参照图2和图3,连接件31具有连接段311以及撑脚段312,两连接件31轴对称设置且两连接段311相对接,撑脚段312开设有两个撑脚槽,一撑脚杆11插接于一撑脚槽,这样,一个连接件31便实现了与两个撑脚杆11插接,便于在不使用时拆卸收纳,便于支架随身携带,节省占用空间。
请参照图1,两连接件31优选为左右设置,这样两连接件31便能够在左撑拉构件21和右撑拉构件22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晃动时为拉展机构20提供左右方向的支撑力,防止拉展机构20发生左右方向的倾倒。
请参照图3,优选地,各连接件31上的撑脚槽的槽底连通,形成撑脚孔,两撑脚杆11的对接端通过穿设于撑脚孔的弹性绳连接,弹性绳的设置使得撑脚杆11能够从撑脚槽中拔出,且在安装时起到导向及自动连接作用。这样便能够防止撑脚杆11与连接件31分离后部分零件丢失的情况。连接件31的侧壁开设有连通至撑脚孔的安装孔3112,使用者从安装孔3112能够观察弹性绳的连接状态,便于弹性绳的安装及更换。
为实现撑脚杆11的倾斜设置,请参照图2和图3,连接段311与撑脚段3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撑脚槽的开口朝向斜下方,这样撑脚机构便能够将连接机构30支撑至与地面间隔设置。撑脚段312可以为两个撑脚管组成,这样便能够节省加工原料,也可以为一个整体平面结构,以提高支撑力防止折断。
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连接机构30还包括其两端分别连接一连接段311的连接杆32。连接杆32拉长了两连接件31之间的距离,使得撑脚机构获得与地面更大的支撑面积,进一步起到防倾倒的目的。连接件31上设有用于实现与连接杆32的卡接配合的卡接弹片3111。
请参照图1,其中,连接杆32可以为直杆,但是直杆易在拉展机构20进行拉展动作时发生共振,出现上下弯折的震颤变形。本实用新型将连接杆32弯折设置且弯折拐角朝向上,这样便将连接杆32分成了两端直杆,减小了每段直杆的长度,有效减小了震颤幅度,弯折设置也提高了连接机构30的支撑力,增加了连接机构30的负重,使得支架的底盘稳定,进一步起到防止倾倒的作用。
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拉展机构20还包括两个加强组件23、两个分别连接于一连接件31的拉展座24以及两个分别连接于一加强组件23的加强座26,一加强组件23通过一拉展座24连接一连接件31,加强组件23包括第一加强杆231以及与第一加强杆231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强杆232,加强杆均于其一端连接一拉展座24且于其另一端连接于加强座26,左撑拉构件21与右撑拉构件22分别连接于一加强座26。第一加强杆231、第二加强杆232与连接件31共同形成了一个近似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的形状,这样便为拉展机构20提供了其他方向上的支撑力,防止拉展机构20朝向第一加强杆231所在方向或者第二加强杆232所在方向晃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杆231与第二加强杆232为前后设置,减轻了拉展机构20在羽毛球打到球网40时前后晃动的幅度,提高了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加强座26起到了连接作用,加强座26可开设有三个安装槽,三个安装槽的槽口朝外,一第一加强杆231、一第二加强杆232以及左撑拉构件21分别插接于一加强座26的安装槽,另一第一加强杆231、另一第二加强杆232以及右撑拉构件22分别插接于另一加强座26的安装槽,各拉展座24均开设有两个撑杆槽,一加强杆插接于一撑杆槽。这样便实现了拉展机构20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收纳和携带。
请参照图1,优选地,第一加强杆231与第二加强杆232均能够发生弹性弯曲,两撑杆槽同向开设,两安装槽的轴线呈夹角设置,这样第一加强杆231与第二加强杆232便能够弯折设置且二者与加强座26的连接端相向弯折,若不弯折或与加强座26的连接端相背弯折,当拉展机构20前后晃动时,极易造成第一加强杆231或第二加强杆232顺着拉展构件整体的弯折方向继续弯折,第一加强杆231或第二加强杆232所提供的支撑力较小,而二者与加强座26的连接端相向弯折时,能够提供与拉展机构20反向的弯折,避免拉展机构20出现倾倒,支撑效果更佳。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弹性恢复力能够驱动加强座26复位,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地,拉展座24包括第一撑杆件241、与第一撑杆件241平行设置的第二撑杆件24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撑杆件241与第二撑杆件242的第一加强筋25243,第一撑杆件241与第二撑杆件242均开设有一撑杆槽。第一加强筋25243能够防止第一撑杆件241与第二撑杆件242发生弯折,提高了二者之间的支撑力。
优选地,拉展座24与连接段31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撑杆槽的开口朝向斜上方,这样拉展座24便为加强组件23的延伸方向起到了导向作用,减小了加强组件23的弯折幅度,便于组装。请参照图2,更优选地,拉展机构20还包括用于连接拉展座24与连接件31的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能够防止拉展座24在其他结构的重力作用下被折断,起到了稳定拉展座24与连接件31之间的夹角并稳定支撑的作用。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羽毛球网40架,包括呈条状的球网40以及如上的支架。该支架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支架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且所起作用相同,此处不赘述。其中,球网40可绑在支架上,也可设置上下方向延伸穿设腔,将支架穿设于穿设腔内以防止球网40摆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架,用于拉展呈条状的球网,其特征在于,包括:
撑脚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撑脚杆,各所述撑脚杆均具有对接端以及用于抵触于地面的接地端,各所述对接端均相互连接,各所述接地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各所述接地端的连线非直线设置;
拉展机构,包括均呈细长状并能够发生弹性弯曲的左撑拉构件和右撑拉构件,所述左撑拉构件具有连接于所述撑脚机构的左支撑端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球网的左撑拉端,所述右撑拉构件具有连接于所述撑脚机构的右支撑端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球网的右撑拉端,所述拉展机构具有在受到外力后所述左撑拉构件与所述右撑拉构件均发生弯折的弯曲状态以及撤去外力后的自由状态,当所述拉展机构处于所述自由状态时,所述左撑拉端与所述右撑拉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球网的长度,当所述左撑拉端与所述右撑拉端分别连接所述球网的一端时,所述拉展机构处于弯曲状态;
其中,所述撑脚机构能够支撑所述拉展机构并在所述拉展机构处于所述弯曲状态时使得所述球网远离地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机构,各所述撑脚杆的对接端均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连接件,所述左撑拉构件与所述右撑拉构件分别连接一所述连接件,两所述连接件相连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连接件具有连接段以及撑脚段,两所述连接件轴对称设置且两所述连接段相对接,所述撑脚段至少开设有两个撑脚槽,一所述撑脚杆插接于一所述撑脚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撑脚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撑脚槽的开口朝向斜下方,所述撑脚机构用于将所述连接机构支撑至与地面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其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连接段的连接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弯折设置且弯折拐角朝向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展机构还包括两个加强组件以及两个分别连接于一所述加强组件的加强座,一所述加强组件连接一所述连接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杆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杆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及所述第二加强杆均于其一端连接一所述连接件且于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强座,所述左撑拉构件与所述右撑拉构件分别连接于一所述加强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展机构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一所述连接件的拉展座,各所述拉展座均开设有两个撑杆槽,所述第一加强杆插接于一所述撑杆槽,所述第二加强杆插接于另一所述撑杆槽,两所述撑杆槽同向开设。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展座包括第一撑杆件、与所述第一撑杆件平行设置的第二撑杆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撑杆件与所述第二撑杆件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撑杆件与所述第二撑杆件均开设有一所述撑杆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展座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撑杆槽的开口朝向斜上方,所述拉展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拉展座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加强筋。
10.一种羽毛球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条状的球网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支架。
CN201921159711.8U 2019-07-22 2019-07-22 支架及羽毛球网架 Active CN210645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9711.8U CN210645045U (zh) 2019-07-22 2019-07-22 支架及羽毛球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9711.8U CN210645045U (zh) 2019-07-22 2019-07-22 支架及羽毛球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45045U true CN210645045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24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59711.8U Active CN210645045U (zh) 2019-07-22 2019-07-22 支架及羽毛球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450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74632A (en) Supporting means for nets and the like for sporting activities
JP3195344B2 (ja) ネット支持構成物
US7198274B2 (en) Portable net device
JP2016190027A (ja) ゴルフ練習用テント
US20160198850A1 (en) Boot rack
US20070142132A1 (en) Collapsible batting practice device and frame
CN210645045U (zh) 支架及羽毛球网架
JP3210065U (ja) スポーツ向け用具
KR101900191B1 (ko) 축구 전술 더미 받침장치
US5180167A (en) Golf swing practice net
KR102574030B1 (ko) 액자 받침대
WO2010035243A1 (en) A collapsible sports goal
CN212308823U (zh) 一种便携式可调节的球网架
CN212575568U (zh) 球门
US5097546A (en) Biaxial rocking swinging hammock frame
CN110772811A (zh) 用于篮球练习的游戏结构件
CN218420925U (zh) 球类运动网架及球类场地设备
CN216439944U (zh) 电子计分器及运动场地设备
KR102357503B1 (ko) 이동식 운동용 네트장치
CN215736142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园林树木固定架支座
CN110115826A (zh) 具有两个主连接器的划界装置
CN217697855U (zh) 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
CN109718518B (zh) 一种可收纳成背包的足球门
CN216754025U (zh) 蚊帐支架
KR100854101B1 (ko) 낚시대 받침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