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43693U - 液体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43693U
CN210643693U CN201920966278.2U CN201920966278U CN210643693U CN 210643693 U CN210643693 U CN 210643693U CN 201920966278 U CN201920966278 U CN 201920966278U CN 210643693 U CN210643693 U CN 2106436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input device
signal output
signal input
temperatur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62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秘
吴年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gu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K Kou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K Kou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K Kou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62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436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436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436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属于家庭电器技术领域。该液体加热器包括:壶体,包括底壁、侧壁和第一温度探测组件;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包括感温探头、绝缘体,感温探头通过绝缘体的固定与底壁外表面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温探头两端分别设有经绝缘体隔离的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底座包括:加热器件,控制主板和第二温度探测组件,第二温度探测组件包括分别设于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匹配位置的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均与控制主板连接,加热器件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该液体加热器既可实现精准的温度探测,又可清洗壶身,具有使用方便、温度探测精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液体加热器,通常使用探温元件感知待加热液体的温度,反馈至控制系统,从而控制加热器件的开启或功率大小,以达到控制液体加热过程的目的。
常规液体加热器包括一体式和可分离式等,其中,一体式液体加热器为将壶身和加热器件固定组装,使用时作为一个整体使用。此类液体加热器可将探温元件直接设置于壶体内部,直接探测液体温度,具有探温准确的效果。但由于电路系统的存在,此类液体加热器需要避免进水,无法进行整体清洗。
可分离式液体加热器的壶身和加热盘分离,加热元件和电路系统等设置在加热盘(底座)内,加热时将壶身置于加热盘上,完成加热后取下壶身使用。为了实现壶身可清洗的目的,此类液体加热器通常将探温元件设置在加热盘上,感温部直接与壶身底部接触,通过壶身外壁传导实现探温作用。但是,由于日常使用中,壶底外部可能沾染污迹,或探头表面附有灰尘等,会导致探温不准甚至失灵,轻则导致温控效果不佳,重则可能导致干扰或酿成事故。
同时,还可选用无线信号传导的探温元件安装于壶身,实现精准测温的目的,但是,此类设计中,感温探头内置于壶身内的两极仍需与电路板相连后,才可通过无线信号传导至底座的主板,因此同样无法克服壶身无法水洗的缺陷。并且,此类探温元件成本高,电路系统结构设计难度增加、易受外部干扰等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采用该液体加热器,既可实现精准的温度探测,又可清洗壶身,具有使用方便、温度探测精度高的优点。
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
壶体,包括底壁、侧壁和第一温度探测组件,所述底壁和侧壁围设形成容纳待加热液体的容纳腔,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包括感温探头、绝缘体、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所述感温探头通过所述绝缘体的固定,与所述底壁外表面直接或间接接触,所述感温探头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所述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经所述绝缘体隔离,且所述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在所述壶体底部设有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
底座,包括加热器件,控制主板和第二温度探测组件,所述第二温度探测组件包括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分别设于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匹配的位置,且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均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所述加热器件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
本发明人在前期研发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尝试设计可精准测温又可清洗壶身的液体加热器,大多存在结构复杂或成本高的问题,实操性较低。
随后经过长期的摸索后发现,可将加热系统中的弱电系统(信号传导)和强电系统(电量供给)分开设计,将强电系统和控制主板部分设置于底座内,将弱电系统中的感温探头部分与壶体贴合,达到精准测温的效果,并采用接触式传导的方式,将感温探头的检测信号由可接触/分离的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和第二温度探测组件传导至控制主板,成功解决了此类液体加热器壶身整体无法清洗或无线传输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破除了本领域中不会将电传导系统采用可分离接触式设计的偏见,将弱电信号传导系统拆分为可分离接触的两部分,由于此时传输的电信号为弱电信号,不存在安全隐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通过将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安装于安装槽内,既降低了安装工艺难度,确保壶身外形的完整优美,又可将第一温度探测组件置于较好的探温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接触的接触面。通过面-面传输的方式,可提高传输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片或传导块;
或者
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内还设有供注水用的注水通道,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设置;
或者
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导通,使所述安装槽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
或者
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底壁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底壁导通,使所述底壁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
或者
所述安装槽、底壁和侧壁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底壁和侧壁导通,使所述侧壁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
或者
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内还设有供注水用的注水通道,所述安装槽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设置;
或者
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片或传导块;
或者
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环。
上述不同实施方式,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设置,但其中以导线材料(不锈钢)制成的安装槽作为信号输入装置,可利用壶体本身的结构实现信号传导,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和所述环状导电套在所述壶体底部均设有沿所述壶体底部平面延伸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即为接触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温度探测组件还包括固定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均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装置上。通过弹性件的使用和弹力抵靠,使信号输入装置具有向信号输出装置移动的倾向,确保接触式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均为柱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分别套装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温探头与底壁之间通过导热硅脂间接接触。通过涂覆导热硅脂,使底壁与感温探头的传导更为充分彻底,提高测温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件为电磁发热线圈。即本液体加热器为电磁炉式加热方式,具有使用寿命长、温升迅速、热效率高、有效装水容量大、壶身易清洗等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体加热器,将加热系统中的弱电系统(信号传导)和强电系统(电量供给)分开设计,将强电系统和控制主板部分设置于底座内,将弱电系统中的感温探头部分与壶体贴合,达到精准测温的效果,并采用接触式传导的方式,将感温探头的检测信号由可接触/分离的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和第二温度探测组件传导至控制主板,成功解决了此类液体加热器壶身无法清洗或蓝牙传输成本高的问题。
并且通过对各个元部件的优化,降低了安装工艺难度,提高了信号传导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液体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第一温度探测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第一温度探测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液体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4中液体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5中液体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6中液体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
其中:110.底壁;111.安装槽;120.侧壁;131.感温探头;132.绝缘体;133.第一信号导线;134.第二信号导线;135.第一信号输出端;136.第二信号输出端;137.注水通道;200.底座;210.加热器件;230.控制主板;241.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2.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3.固定件;244.第一弹性件;245.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同时,他可以是接触式连接或非接触式信号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壶体和底座。
所述壶体包括:底壁、侧壁和第一温度探测组件,所述底壁和侧壁围设形成容纳待加热液体的容纳腔,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包括感温探头、绝缘体、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所述感温探头通过所述绝缘体的固定,与所述底壁外表面直接或间接接触,所述感温探头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所述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经所述绝缘体隔离,且所述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在所述壶体底部设有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
所述底座包括:加热器件,控制主板和第二温度探测组件,所述第二温度探测组件包括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分别设于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匹配的位置,且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均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所述加热器件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
上述绝缘体可采用环氧树脂等材料制成,感温探头可采用温敏电阻等。
可以理解的,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安装于底壁的方式可多种多样,仅需满足固定、感测温度和信号传导要求即可,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底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通过将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安装于安装槽内,既降低了安装工艺难度,确保壶身外形的完整优美,又可将第一温度探测组件置于较好的探温位置。
为提高传输的稳定性,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接触的接触面。与通过导线截面的点-点接触方式相比,通过面-面传输的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
对于第一信号输出端的设计,包括以下几类:
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片或传导块;或者,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内还设有供注水用的注水通道,所述安装槽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设置;或者,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环。
对于第二信号输出端的设计,包括以下几类:
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导通,使所述安装槽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或者,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底壁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底壁导通,使所述底壁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或者,所述安装槽、底壁和侧壁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底壁和侧壁导通,使所述侧壁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或者,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内还设有供注水用的注水通道,所述安装槽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设置;或者,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片或传导块;或者,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环。
可以理解的,对于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和第二温度探测组件中各元件的设置可根据要求进行调整组合,但需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主旨,例如,可采用以下方式:
方案一,所述安装槽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片或传导块,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导通,使所述安装槽裸露于所述壶体底部的边沿部分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的接触面。
方案二,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内还设有供注水用的注水通道,所述安装槽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设置,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导通,使所述安装槽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
方案三,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底壁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设置,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底壁导通,使所述底壁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
方案四,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底壁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设置,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底壁和侧壁导通,使所述侧壁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
方案五,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内还设有供注水用的注水通道,所述安装槽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设置,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片或传导块;
方案六,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内还设有供注水用的注水通道,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均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设置,且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由所述绝缘体隔离;
方案七,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均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片或传导块。
上述不同实施方式,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设置,但其中以导电材料(不锈钢)制成的安装槽作为信号输入装置,可利用壶体本身的结构实现信号传导,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
上述导电材料为可以实现信号传导的导体材料,如不锈钢,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碳纤维材料等。
具体的,所述安装槽和所述环状导电套在所述壶体底部均设有沿所述壶体底部平面延伸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即为接触面。
对于第二温度探测组件的设计,优选的,所述第二温度探测组件还包括固定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均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装置上。通过弹性件的使用和弹力抵靠,使信号输入装置具有向信号输出装置移动的倾向,确保接触式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均为柱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分别套装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温探头与底壁之间通过导热硅胶间接接触。通过涂覆导热硅胶,使底壁与感温探头的传导更为充分彻底,提高测温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件为电磁发热线圈。即本液体加热器为电磁炉式加热方式,具有使用寿命长、温升迅速、热效率高、有效装水容量大、壶身易清洗等优点。
实施例1
一种液体加热器,如图1-3所示,包括:壶体和底座。
所述壶体包括:底壁110、侧壁120和第一温度探测组件,所述底壁110和侧壁120围设形成容纳待加热液体的容纳腔,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壁110上;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包括感温探头131、绝缘体132、第一信号导线133和第二信号导线134,所述感温探头131通过所述绝缘体132的固定,与所述底壁外表面直接接触,所述感温探头13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信号导线133和第二信号导线134,所述第一信号导线133和第二信号导线134经所述绝缘体132隔离,且所述第一信号导线133和第二信号导线134在所述壶体底部设有第一信号输出端135和第二信号输出端13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壁上设有安装槽111,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11内。通过将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安装于安装槽111内。既降低了安装工艺难度,确保壶身外形的完整优美,又可将第一温度探测组件置于较好的探温位置。
所述底座包括:加热器件210,控制主板230和第二温度探测组件,所述第二温度探测组件包括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2,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2分别设于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135和第二信号输出端136匹配的位置,且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2均与所述控制主板230连接,所述加热器件210与所述控制主板230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内还设有供注水用的注水通道137,所述安装槽111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135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137设置,所述第二信号导线134与所述安装槽111导通,使所述安装槽111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136。
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135和第二信号输出端136均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2接触的接触面。具体的,所述安装槽111和作为第一信号输出端135的环状导电套在所述壶体底部均设有沿所述壶体底部平面延伸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即为接触面,如图3所示。
对于第二温度探测组件的设计,具体为,所述第二温度探测组件还包括固定件243、第一弹性件244和第二弹性件245,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底座200上,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2均安装于所述固定件243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件243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上,所述第二弹性件244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件243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2上。通过弹性件的使用和弹力抵靠,使信号输入装置具有向信号输出装置移动的倾向,确保接触式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2均为柱状,所述136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245均为弹簧,分别套装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2上。
所述加热器件210为电磁发热线圈。即本液体加热器为电磁炉式加热方式。
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温度采集: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将感测到的温度信号,通过接触式信号传导方式,传导至第二温度探测组件,再传导至控制主板;
温度控制:控制主板接收温度信号反馈后,按照预定程序,调整控制加热器件(电磁阀发热线圈)的开闭和功率。
实施例2
一种液体加热器,与实施例1的液体加热器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探测组件设计为:所述安装槽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135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片或传导块,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导通,使所述安装槽裸露于所述壶体底部的边沿部分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的接触面,该第一温度探测组件结构如图4所示。
实施例3
一种液体加热器,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液体加热器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与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2均位于所述注水通道137的同一侧。
实施例4
一种液体加热器,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的液体加热器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11和所述底壁110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设置,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底壁导通,使所述底壁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
实施例5
一种液体加热器,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的液体加热器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11,所述底壁110和所述侧壁120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设置,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120导通,使所述侧壁120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
实施例6
一种液体加热器,如图8-10所示,包括:壶体和底座。
所述壶体包括:底壁110、侧壁120和第一温度探测组件,所述底壁110和侧壁120围设形成容纳待加热液体的容纳腔,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壁110上;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包括感温探头131、绝缘体132、第一信号导线133和第二信号导线134,所述感温探头131通过所述绝缘体132的固定,与所述底壁外表面直接接触,所述感温探头13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信号导线133和第二信号导线134,所述第一信号导线133和第二信号导线134经所述绝缘体132隔离,且所述第一信号导线133和第二信号导线134在所述壶体底部设有第一信号输出端135和第二信号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壁上设有安装槽111,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11内。通过将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安装于安装槽111内。既降低了安装工艺难度,确保壶身外形的完整优美,又可将第一温度探测组件置于较好的探温位置。
所述底座包括:加热器件210,控制主板和第二温度探测组件,所述第二温度探测组件包括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2,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2分别设于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135和第二信号输出端136匹配的位置,且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2均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所述加热器件210与所述控制主板230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11,底壁110和侧壁120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135为凹槽套状传导环,所述第二信号导线134与所述安装槽111,底壁110和侧壁120导通,使所述侧壁120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
对于第二温度探测组件的设计,具体为,所述第二温度探测组件还包括固定件243、第一弹性件244,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底座200上,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件243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上。通过弹性件的使用和弹力抵靠,使信号输入装置具有向信号输出装置移动的倾向,确保接触式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为柱状,所述第一弹性件244为弹簧,套装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241上。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装置242为弹片结构,抵靠于所述侧壁120上。
所述加热器件210为电磁发热线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体,包括底壁、侧壁和第一温度探测组件,所述底壁和侧壁围设形成容纳待加热液体的容纳腔,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包括感温探头、绝缘体、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所述感温探头通过所述绝缘体的固定,与所述底壁外表面直接或间接接触,所述感温探头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所述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经所述绝缘体隔离,且所述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在所述壶体底部设有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
底座,包括加热器件,控制主板和第二温度探测组件,所述第二温度探测组件包括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分别设于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匹配的位置,且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均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所述加热器件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接触的接触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片或传导块;
或者
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内还设有供注水用的注水通道,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设置;
或者
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导通,使所述安装槽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
或者
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底壁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底壁导通,使所述底壁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
或者
所述安装槽、底壁和侧壁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信号导线与所述安装槽、底壁和侧壁导通,使所述侧壁即为第二信号输出端;
或者
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内还设有供注水用的注水通道,所述安装槽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为环状导电套,环绕所述注水通道设置;
或者
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片或传导块;
或者
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为导电材料制成的传导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探测组件还包括固定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均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装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均为柱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分别套装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探头与底壁之间通过导热硅脂间接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件为电磁发热线圈。
CN201920966278.2U 2019-06-25 2019-06-25 液体加热器 Active CN2106436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6278.2U CN210643693U (zh) 2019-06-25 2019-06-25 液体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6278.2U CN210643693U (zh) 2019-06-25 2019-06-25 液体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43693U true CN210643693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09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6278.2U Active CN210643693U (zh) 2019-06-25 2019-06-25 液体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436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0974A (zh) * 2019-06-25 2019-08-23 广州市吉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器及温度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0974A (zh) * 2019-06-25 2019-08-23 广州市吉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器及温度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16422Y (zh) 一种直接感测加热锅体温度的电磁炉测温装置
CN210643693U (zh) 液体加热器
CN205197743U (zh) 一种电磁炉用锅具
CN104008919A (zh) 一种非短路式ptc断电复位温控器
CN210643692U (zh) 温度传感组件
CN103690056B (zh) 电饭煲防干烧装置
CN107280455B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温控方法
CN216363682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卷烟器
CN202041859U (zh) 一种温控器
CN210069952U (zh) 一种电磁炉的伸缩式探温结构
CN210810529U (zh) 一种安装有感温探头的温控器
CN212368813U (zh) 一种温控器结构及电饭锅
CN208187577U (zh) 传感器和电加热器
CN110150974A (zh) 液体加热器及温度控制方法
CN217937899U (zh) 一种电子式控温电火锅
CN201449938U (zh) 温控间歇开关的装配结构
CN219624928U (zh) 一种热敏电阻结构传感器
CN208859658U (zh) 电磁炉
CN216281567U (zh) 烹饪器具
CN214254931U (zh) 集成式耦合器的安装结构
CN202693147U (zh) 一种温度测量装置
CN210532471U (zh) 一种应用在电陶炉上的新型温控结构
CN219109186U (zh) 分离式电磁加热器具
CN210185282U (zh) 一种温控器和使用其的电热器具
CN216702313U (zh) 检测装置、充电盒、锅具构件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a, No. 895, Asian Games Avenue,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Jigu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a, No. 895, Asian Games Avenue,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K-KOU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