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5833U - 一种浓水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浓水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35833U
CN210635833U CN201920999451.9U CN201920999451U CN210635833U CN 210635833 U CN210635833 U CN 210635833U CN 201920999451 U CN201920999451 U CN 201920999451U CN 210635833 U CN210635833 U CN 210635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ed water
liquid inlet
inlet pipe
conductivity
tee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994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周华平
宁重存
王胜
魏福毅
敬中国
刘建怀
叶宗顺
焦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Rundu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Rund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Rundu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Rund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994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35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35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35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浓水回收装置,所述的浓水回收装置包括浓水处理装置和原水箱,浓水进入进液管A41后,经装在其上的电导率分析仪进行分析,当电导率不大于180μs/cm,优选不大于150μs/cm,浓水直接进入原水箱;当电导率大于180μs/cm,优选大于150μs/cm,浓水进入浓水处理装置,经处理后回收浓水进入原水箱。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级浓水不经区分全部经浓水处理装置进行回收时成本高,负荷量大,能源浪费的问题,而且对于纯化水制备系统的寿命无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浓水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浓水的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纯水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其制备常用的方法有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及连续电除盐法(EDI)等。而通过相关技术得到纯水的同时又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量的浓水,如反渗透又称逆渗透,是一种以压差为动力,从原水中分离出纯水的膜分离操作,其对膜的一侧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水就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做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水,即纯水,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水,即浓水,此浓水含盐量很高,一般不具备回收价值。反渗透产水率通常设定为75%,即75%的纯水回收率,而占总水量25%的高含盐量浓水直接排放,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浓水回收的装置,通常是对所得到的浓水(一级浓水)再经过浓水反渗透装置或其他类似装置、系统处理得到更高浓度的浓水(二级浓水)和低浓度的回收浓水,回收浓水较浓水盐含量低,进而实现了浓水的部分回收利用,提高了产水率。但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原水含盐量的不同,经制备得到一级浓水含盐量有很大的差异,低含盐量的一级浓水可直接用于纯水的制备。若将所得到的一级浓水不经区分全部经浓水处理装置进行回收,势必造成负荷量大,能源浪费,纯水处理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浓水回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级浓水不经区分全部经浓水处理装置进行回收成本高,负荷量大,能源浪费的问题,而且对于纯化水制备系统的寿命无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浓水回收装置,包括进液管A,所述进液管A远离进液端连接有三通A,所述进液管A上装有可拆卸的电导率分析仪,所述三通A一端连接出液管A,一端连接进液管B;所述出液管A远离所述三通A一端连接三通B,所述进液管B远离三通A一端连接浓水处理装置,所述浓水处理装置具有出液管B和出液管C,所述出液管B远离浓水处理装置一端与所述的三通B连接,所述的三通B一端与进液管C连接,所述进液管C远离所述三通B一端连接原水箱;所述的三通A、三通B分别装有三通A阀门和三通B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电导率分析仪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器)相连,当电导率分析仪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的浓水的电导率升高或降低时,电导率分析仪将检测到的电信号发送给PLC控制器,由PLC控制器控制三通A阀门和三通B阀门。当电导率分析仪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的浓水电导率不大于180μs/cm时,优选电导率不大于150μs/cm,更优选电导率不大于120μs/cm,PLC控制器控制三通A阀门和三通B阀门,使浓水经过进液管A,出液管A,进液管C进入原水箱;当电导率分析仪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的浓水电导率大于180μs/cm时,优选电导率大于150μs/cm,更优选电导率大于120μs/cm,PLC控制器控制三通A阀门和三通B阀门,使浓水经过进液管A,进液管B进入浓水处理装置,经处理后得到的回收浓水经出液管B,进液管C进入原水箱,得到的二级浓水经出液管C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浓水回收装置还包括EDI模块、一级反渗透膜模块、二级反渗透膜模块、纯化水储罐和浓水储罐。所述的进液管A近进液端连接所述的浓水储罐,优选地浓水储罐内置有一搅拌桨,所述的浓水储罐还连接所述的EDI模块、所述的一级反渗透膜模块和所述的二级反渗透膜模块,优选地所述的EDI模块、所述的一级反渗透膜模块和所述的二级反渗透膜模块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浓水储罐连接。所述的EDI模块还连接有所述的纯化水储罐和所述的二级反渗透膜模块,优选地所述的EDI模块与所述的纯化水储罐和所述的二级反渗透膜模块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二级反渗透膜模块还与所述的一级反渗透膜模块连接,优选地所述的二级反渗透膜模块与所述的一级反渗透膜模块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一级反渗透膜模块还与原水箱连接,优选地所述的一级反渗透膜模块与原水箱通过管道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原水箱与一级反渗透膜模块之间连接有过滤器。其中所述的过滤器包括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效果是,(1)通过对得到的一级浓水进行检测,对于低含盐量的一级浓水不经处理直接回收,提高了产水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浓水处理装置的负荷,节约成本;(2)采用自动控制阀门,可使一级浓水在回原水箱1和进入浓水处理装置自由切换,实现了自动化;(3)经研究表明,符合要求的低盐含量一级浓水直接回收再利用对纯水处理装置寿命无明显影响。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水箱;2、浓水处理装置;3、电导率分析仪;41、进液管A;42、出液管A;43、进液管B;44、出液管C;45、出液管B;46、进液管C;51、三通A;52、三通B;6、浓水储罐;7、纯化水储罐;8、EDI模块;9、二级反渗透膜模块;10、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1、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浓水回收装置,包括进液管A41,所述进液管A41远离进液端连接有三通A51,所述进液管A41上装有可拆卸的电导率分析仪3,所述三通A51一端连接出液管A42,一端连接进液管B43;所述出液管A42远离所述三通A51一端连接三通B52,所述进液管B43远离三通A51一端连接浓水处理装置2,所述浓水处理装置2具有出液管B45和出液管C44,所述出液管B45远离浓水处理装置2一端与所述的三通B52连接,所述的三通B52一端与进液管C46连接,所述进液管C46远离所述三通B52一端连接原水箱1;所述的三通A51、三通B52分别装有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
本实施例中,浓水流经进液管A41时,安装在进液管A41上的电导率分析仪3对浓水电导率进行检测,当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41的浓水电导率不大于180μs/cm时,优选电导率不大于150μs/cm,更优选电导率不大于120μs/cm,调节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使浓水经过进液管A41,出液管A42,进液管C46进入原水箱1;当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41的浓水电导率大于180μs/cm时,优选电导率大于150μs/cm,更优选电导率大于120μs/cm,调节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使浓水经过进液管A41,进液管B43进入浓水处理装置2,经处理后得到的回收浓水经出液管B45,进液管C46进入原水箱1,得到的二级浓水经出液管C44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导率分析仪3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器)相连,当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41的浓水的电导率升高或降低时,电导率分析仪3将检测到的电信号发送给PLC控制器,由PLC控制器控制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
本实施例中,当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41的浓水的电导率升高或降低时,电导率分析仪3将检测到的电信号发送给PLC控制器,由PLC控制器控制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当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41的浓水电导率不大于180μs/cm时,优选电导率不大于150μs/cm,更优选电导率不大于120μs/cm,PLC控制器控制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使浓水经过进液管A41,出液管A42,进液管C46进入原水箱1;当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41的浓水电导率大于180μs/cm时,优选电导率大于150μs/cm,更优选电导率大于120μs/cm,PLC控制器控制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使浓水经过进液管A41,进液管B43进入浓水处理装置2,经处理后得到的回收浓水经出液管B45,进液管C46进入原水箱1,得到的二级浓水经出液管C44排出。采用电导率分析仪3与PLC控制器相连,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的电信号发送给PLC控制器,由PLC控制器控制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实现了自动化,无需人工实时监控,节省成本,操作简便。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浓水回收装置还包括EDI模块8、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二级反渗透膜模块9、纯化水储罐7和浓水储罐6。所述的进液管A41近进液端连接所述的浓水储罐6,优选地浓水储罐6内置有一搅拌桨,所述的浓水储罐6还连接所述的EDI模块8、所述的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和所述的二级反渗透膜模块9,优选地所述的EDI模块8、所述的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和所述的二级反渗透膜模块9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浓水储罐6连接。所述的EDI模块8还连接有所述的纯化水储罐7和所述的二级反渗透膜模块9,优选地所述的EDI模块8与所述的纯化水储罐7和所述的二级反渗透膜模块9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二级反渗透膜模块9还与所述的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连接,优选地所述的二级反渗透膜模块9与所述的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还与原水箱1连接,优选地所述的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与原水箱1通过管道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原水箱1与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之间连接有过滤器11。
本实施例中,原水通过管道进入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优选地原水经过过滤器11进入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经处理得到一级淡水和浓水,所得到的一级淡水经管道进入二级反渗透膜模块9,所得到的浓水经管道进入浓水储罐6。进入二级反渗透膜模块9的一级淡水经处理得到二级淡水和浓水,所得到的二级淡水经管道进入EDI模块8,所得到的浓水经管道进入浓水储罐6。进入EDI模块8的二级淡水经处理得到纯化水和浓水,所得到的纯化水经管道进入纯化水储罐7备用,所得到的浓水经管道进入浓水储罐6。浓水储罐6的浓水在水泵的作用下进入进液管A41,安装在进液管A41上的电导率分析仪3对浓水电导率进行检测,当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41的浓水电导率不大于180μs/cm时,优选电导率不大于150μs/cm,更优选电导率不大于120μs/cm,调节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使浓水经过进液管A41,出液管A42,进液管C46进入原水箱1;当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41的浓水电导率大于180μs/cm时,优选电导率大于150μs/cm,更优选电导率大于120μs/cm,调节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使浓水经过进液管A41,进液管B43进入浓水处理装置2,经处理后得到的回收浓水经出液管B45,进液管C46进入原水箱1,得到的二级浓水经出液管C44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制备纯化水的过程中产生的浓水,进入进液管A41,安装在进液管A41上的电导率分析仪3对浓水电导率进行检测,当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41的浓水电导率不大于180μs/cm时,优选电导率不大于150μs/cm,更优选电导率不大于120μs/cm,调节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使浓水经过进液管A41,出液管A42,进液管C46进入原水箱1;当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41的浓水电导率大于180μs/cm时,优选电导率大于150μs/cm,更优选电导率大于120μs/cm,调节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使浓水经过进液管A41,进液管B43进入浓水处理装置2,经处理后得到的回收浓水经出液管B45,进液管C46进入原水箱1,得到的二级浓水经出液管C44排出。通过对浓水进行检测,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浓水直接进行回收避免了现有技术对浓水回收处理量,降低了浓水处理装置2的负荷量,延长了浓水处理装置2的使用寿命,节约资源,降低了纯化水制备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浓水回收装置,包括原水箱(1)、浓水处理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导率分析仪(3);所述的电导率分析仪安装在进液管A(41)上,所述进液管A(41)远离进液端连接有三通A(51),所述三通A(51)—端连接出液管A(42),一端连接进液管B(43);所述出液管A(42)远离所述三通A(51)—端连接三通B(52);所述进液管B(43)远离三通A(51)一端连接浓水处理装置(2),所述浓水处理装置(2)具有出液管B(45)和出液管C(44),所述出液管B(45)远离浓水处理装置(2)—端与所述的三通B(52)连接,所述的三通B(52)—端与进液管C(46)连接,所述进液管C(46)远离所述三通B(52)—端连接原水箱(1);所述的三通A(51)、三通B(52)分别装有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导率分析仪(3)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当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41)的浓水的电导率升高或降低时,电导率分析仪(3)将检测到的电信号发送给PLC控制器,由PLC控制器控制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41)的浓水电导率不大于180μs/cm时,调节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使浓水经过进液管A(41),出液管A(42),进液管C(46)进入原水箱(1);当电导率分析仪(3)检测到流经进液管A(41)的浓水电导率大于180μs/cm时,调节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使浓水经过进液管A(41),进液管B(43)进入浓水处理装置(2),经处理后得到的回收浓水经出液管B(45),进液管C(46)进入原水箱(1),得到的二级浓水经出液管C(44)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导率为不大于150μs/cm时,调节三通A(51)阀门和三通B(52)阀门,使浓水经过进液管A(41),出液管A(42),进液管C(46)进入原水箱(1)。
5.根据权利要求1~2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水回收装置还包括EDI模块(8)、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二级反渗透膜模块(9)、纯化水储罐(7)和浓水储罐(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水储罐(6)具有内置的搅拌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水储罐(6)与所述的进液管A(41)、所述的EDI模块(8)、所述的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和所述的二级反渗透膜模块(9)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水箱(1)与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水箱(1)与一级反渗透膜模块(10)之间连接有过滤器(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11)包括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
CN201920999451.9U 2019-06-30 2019-06-30 一种浓水回收装置 Active CN210635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9451.9U CN210635833U (zh) 2019-06-30 2019-06-30 一种浓水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9451.9U CN210635833U (zh) 2019-06-30 2019-06-30 一种浓水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35833U true CN210635833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6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99451.9U Active CN210635833U (zh) 2019-06-30 2019-06-30 一种浓水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358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69526A (zh) * 2023-08-02 2023-10-31 东和恩泰热能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海水淡化装置用自动报警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69526A (zh) * 2023-08-02 2023-10-31 东和恩泰热能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海水淡化装置用自动报警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79821U (zh) 反渗透节水装置
CN201634539U (zh) 半导体行业切割废水回用为超纯水的处理系统
CN113413767B (zh) 旧膜修复方法
CN210635833U (zh) 一种浓水回收装置
CN201065345Y (zh) 海水淡化制取超纯水装置
CN210030227U (zh) 化学镀镍漂洗废水的浓缩处理装置
CN214734600U (zh) 一种纯水机反渗透浓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CN112028270A (zh) 化学镀镍漂洗废水的浓缩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11445331U (zh) 一种双极反渗透处理系统
CN205575728U (zh) 一种净水系统
CN210825779U (zh) 一种超纯水系统的节水系统
CN202046959U (zh) 一种中水回用设备
CN210915626U (zh) 一种放射性废水资源化回收系统
CN205035121U (zh) 反渗透膜水处理系统
CN204779112U (zh) 一种无废水产生的直饮机
CN209519609U (zh) 一种含能量回收的二级反渗透膜系统
CN207498149U (zh) 循环式无废水净水机
CN208120839U (zh) 一种双膜净水装置
CN201470316U (zh) 电渗析膜法除盐装置
CN204727689U (zh) 循环利用原水的净水装置
CN206660754U (zh) 一种海水淡化专用的前处理设备
CN213680139U (zh) 一种涂装车间纯水系统浓缩水再浓缩装置
CN203653348U (zh) 一种高回收率反渗透废水处理装置
CN214862548U (zh) 一种提纯浓缩异vc原液的高压纳滤膜系统
CN212954661U (zh) 提高反渗透回收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