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0441U - 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30441U CN210630441U CN201921151522.6U CN201921151522U CN210630441U CN 210630441 U CN210630441 U CN 210630441U CN 201921151522 U CN201921151522 U CN 201921151522U CN 210630441 U CN210630441 U CN 2106304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 communicated
- purification pond
-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净化池养殖技术领域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包括供气装置、智能投饲装置、风送投饲管道、排污总管、生态净化池、多级沉淀池、植物吸收区以及若干流水养殖槽。智能投饲装置通过风送投饲管道连接流水养殖槽进水端的内腔,供气装置的出气端与风送投饲管道的进料端接通;流水养殖槽的出水端安装有固液分离机且与生态净化池连通;排污总管的进水端接引固液分离机排出的污水,排污总管的出水端与多级沉淀池进水口连接,多级沉淀池溢水口与植物吸收区连通,植物吸收区种植有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根系吸收、处理污水,经处理后的污水流入生态净化池。以循环利用水资源,达到良好的循环水养殖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净化池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渔业已经转变为以“生态优先、以养为主”为发展方针,建设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战略格局。生态净化池健康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追逐养殖产量导向的局势下,产生了一些不利问题:(1)水质监控、设施配套、卫生管理等关键技术水平低、集成体系建设薄弱,养殖废水任意排放;(2)养殖清洁生产意识淡薄,传统养殖操作方式普遍存在,成活率和养殖效益下降,抗风险能力弱;(3)目前的水产养殖模式仍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缺乏现代渔业机械化设施装备。上述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生态净化池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传统生态净化池养殖是以“进水渠+养殖生态净化池+排水渠”或“进、排水渠+养殖生态净化池”的形式为主,其本质上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生产的产品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能够高效地处理、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并且能够循环利用水资源,达到了良好的养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包括供气装置、智能投饲装置、风送投饲管道、生态净化池以及设置在生态净化池内的若干流水养殖槽,所述流水养殖槽内养殖有鱼类,所述风送投饲管道设有若干个且在数量上与若干流水养殖槽的数量相等,所述风送投饲管道一一对应流水养殖槽,所述智能投饲装置的出料端与若干风送投饲管道的进料端接通,所述风送投饲管道的出料端正对流水养殖槽的内腔,所述供气装置的出气端与若干风送投饲管道的进料端接通;
所述流水养殖槽的进水端安装有气提装置,所述气提装置用于将生态净化池中的水输送到流水养殖槽之内,所述流水养殖槽的出水端安装有固液分离机且与生态净化池连通;
该系统还设有排污总管以及植物吸收区,所有流水养殖槽的固液分离机的排污端均与排污总管接通,所述排污总管的出水端与植物吸收区连通,所述植物吸收区处于生态净化池内,所述植物吸收区种植有水生植物。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设有多级沉淀池,所述排污总管的出水端通过多级沉淀池与植物吸收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吸收区包括堤岸结构的道路,所述道路环绕整个植物吸收区布置且高于水面,所述道路内的区域分为进水沟渠、分流布水沟渠、排水沟渠以及植物种植区,所述道路用于植物吸收区生产交通,所述进水沟渠用于承接多级沉淀池溢出的污水,所述分流布水沟渠、植物种植区均设有若干条,所有分流布水沟渠与所有植物种植区交错相间排列,所述分流布水沟渠用于均匀布水进入植物种植区,所述进水沟渠与所有的分流布水沟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植物种植区中种植有水生植物,所有的植物种植区的出水端与排水沟渠连通,所述排水沟渠的出水端穿过环形道路与生态净化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沟渠、分流布水沟渠、植物种植区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分流布水沟渠和植物种植区相互平行,设进水沟渠的延伸方向为横向,所述分流布水沟渠、植物种植区纵向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渠为横向延伸的长条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流水养殖槽直线排列且依次相靠。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净化池包括第一生态净化池、第二生态净化池,以及同时接通第一生态净化池和第二生态净化池的过水涵管,所述植物吸收区处于第二生态净化池内,所述流水养殖槽处于第一生态净化池内。
进一步地,该系统配置有PLC控制器,所述供气装置、智能投饲装置、固液分离机、气提装置均受PLC控制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能够高效地处理、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流水养殖槽中产生的污水经由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机分离出的污水通过排污总管流入多级沉淀池,多级沉淀池溢出的污水进入植物吸收区的进水沟渠,然后分流到若干分流布水沟渠中,分流布水沟渠将水导引到植物种植区中,由植物种植区中的水生植物的根系来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以充分净化污水,净化后的污水被排回生态净化池;
2)能够循环利用水资源,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3)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智能投饲装置通过风送投饲管道向流水养殖槽投放饲料,供气装置可输出气流将饲料从风送投饲管道吹向流水养殖槽中,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污水可及时进行循环处理,使得水体质量得以维持在一定的标准,保障了养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关系示意图。
图中,1智能投饲装置,2供气装置,3风送投饲管道,4流水养殖槽,5气提装置,6固液分离机,7排污总管,8多级沉淀池,9植物吸收区,9a道路,9b进水沟渠,9c分流布水沟渠,9d排水沟渠,9e植物种植区,10第一生态净化池,11第二生态净化池,12过水涵管,13 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包括供气装置2、智能投饲装置1、风送投饲管道3、生态净化池以及设置在生态净化池内的若干流水养殖槽4,所有流水养殖槽4直线排列且依次相靠,流水养殖槽4的布置方式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排布,流水养殖槽4内养殖有鱼类(或其它水产品),风送投饲管道3设有若干个且在数量上与若干流水养殖槽4的数量相等,风送投饲管道3一一对应流水养殖槽4,智能投饲装置1的出料端与若干风送投饲管道3的进料端接通,风送投饲管道3的出料端正对流水养殖槽4的内腔,供气装置2的出气端与若干风送投饲管道3的进料端接通。
上述流水养殖槽4的进水端安装有气提装置5,气提装置5用于将生态净化池中的水输送到流水养殖槽4之内,流水养殖槽4的出水端安装有固液分离机6且与生态净化池连通。
该系统还设有排污总管7以及植物吸收区9,所有流水养殖槽4的固液分离机6的排污端均与排污总管7接通,排污总管7的出水端与植物吸收区9连通,植物吸收区9处于生态净化池内,植物吸收区9种植有水生植物。
该系统还设有多级沉淀池8,排污总管7的出水端通过多级沉淀池8与植物吸收区9连通。多级沉淀池8由数个池子组成,多级沉淀池8溢出的污水会流入植物吸收区9,排污总管7排出的污水进入多级沉淀池8后进行沉淀,从而去除一部分污染物,相对清洁的污水从多级沉淀池8中溢出到植物吸收区9。
如图2所示,上述植物吸收区9包括堤岸结构的道路9a,道路9a环绕整个植物吸收区9布置且高于水面,道路9a所围成的区域分为进水沟渠9b、分流布水沟渠9c、排水沟渠9d以及植物种植区9e,道路9a用于植物吸收区9生产交通,进水沟渠9b用于承接多级沉淀池8溢出的污水,分流布水沟渠9c、植物种植区9e均设有若干条,所有分流布水沟渠9c与所有植物种植区9e交错相间排列,分流布水沟渠9c用于均匀布水进入植物种植区9e,进水沟渠9b与所有的分流布水沟渠9c的进水端连通,植物种植区9e中种植有水生植物,所有的植物种植区9e的出水端与排水沟渠9d连通,排水沟渠9d的出水端穿过环形道路9a与生态净化池连通;进水沟渠9b、分流布水沟渠9c、植物种植区9e为长条状结构,分流布水沟渠9c和植物种植区9e相互平行,设进水沟渠9b的延伸方向为横向,分流布水沟渠9c、植物种植区9e纵向布置;排水沟渠9d为横向延伸的长条状结构;若干条分流布水沟渠9c沿进水沟渠9b的长度方向均布,以达到分流均布的效果。
如图1所示,上述生态净化池包括第一生态净化池10、第二生态净化池11,以及同时接通第一生态净化池10和第二生态净化池11的过水涵管12,由于第一生态净化池10、第二生态净化池11互通,可以等效于一个生态净化生态净化池,植物吸收区9处于第二生态净化池11内,流水养殖槽4处于第一生态净化池10内。
如图3所示,该系统配置有PLC控制器13,供气装置2、智能投饲装置1、固液分离机6、气提装置5均受PLC控制器13控制,可以完成该养殖系统饲料的定时、定量、定点投喂、远程控制、应急启动和报警等操作。
结合图1-3所示,在PLC控制器13的控制下,智能投饲装置1通过风送投饲管道3向流水养殖槽4投放饲料,供气装置2可输出气流将饲料从风送投饲管道3吹向流水养殖槽4中,流水养殖槽4中产生的污水经由固液分离机6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机6分离出的污水通过排污总管7流入多级沉淀池8,流水养殖槽4的大部分水体排入第一生态净化池10,然后用气提装置5将第一生态净化池10中的水再次输入流水养殖槽4内,不断更新流水养殖槽4内的水体;多级沉淀池8溢出的污水进入植物吸收区9的进水沟渠9b,然后分流到若干分流布水沟渠9c中,再进入若干植物种植区9e中,由植物种植区9e中的水生植物的根系来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以充分净化污水,净化后的水汇集到排水沟渠9d后排出到第二生态净化池11中。
第一生态净化池10、第二生态净化池11均呈回字型,通过种植挺水植物、水体中浮游生物、放养滤食性水生动物等,形成生态净化水体的循环系统;多级沉淀池8中沉淀的固型污物经自然发酵后作为农田有机肥利用。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装置(2)、智能投饲装置(1)、风送投饲管道(3)、生态净化池以及设置在生态净化池内的若干流水养殖槽(4),所述流水养殖槽(4)内养殖有鱼类,所述风送投饲管道(3)设有若干个且在数量上与若干流水养殖槽(4)的数量相等,所述风送投饲管道(3)一一对应流水养殖槽(4),所述智能投饲装置(1)的出料端与若干风送投饲管道(3)的进料端接通,所述风送投饲管道(3)的出料端正对流水养殖槽(4)的内腔,所述供气装置(2)的出气端与若干风送投饲管道(3)的进料端接通;
所述流水养殖槽(4)的进水端安装有气提装置(5),所述气提装置(5)用于将生态净化池中的水输送到流水养殖槽(4)之内,所述流水养殖槽(4)的出水端安装有固液分离机(6)且与生态净化池连通;
该系统还设有排污总管(7)以及植物吸收区(9),所有流水养殖槽(4)的固液分离机(6)的排污端均与排污总管(7)接通,所述排污总管(7)的出水端与植物吸收区(9)连通,所述植物吸收区(9)处于生态净化池内,所述植物吸收区(9)种植有水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设有多级沉淀池(8),所述排污总管(7)的出水端通过多级沉淀池(8)与植物吸收区(9)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吸收区(9)包括堤岸结构的道路(9a),所述道路(9a)环绕整个植物吸收区(9)布置且高于水面,所述道路(9a)内的区域分为进水沟渠(9b)、分流布水沟渠(9c)、排水沟渠(9d)以及植物种植区(9e),所述道路(9a)用于植物吸收区(9)生产交通,所述进水沟渠(9b)用于承接多级沉淀池(8)溢出的污水,所述分流布水沟渠(9c)、植物种植区(9e)均设有若干条,所有分流布水沟渠(9c)与所有植物种植区(9e)交错相间排列,所述分流布水沟渠(9c)用于均匀布水进入植物种植区(9e),所述进水沟渠(9b)与所有的分流布水沟渠(9c)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植物种植区(9e)中种植有水生植物,所有的植物种植区(9e)的出水端与排水沟渠(9d)连通,所述排水沟渠(9d)的出水端穿过环形道路(9a)与生态净化池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沟渠(9b)、分流布水沟渠(9c)、植物种植区(9e)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分流布水沟渠(9c)和植物种植区(9e)相互平行,设进水沟渠(9b)的延伸方向为横向,所述分流布水沟渠(9c)、植物种植区(9e)纵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渠(9d)为横向延伸的长条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养殖槽(4)直线排列且依次相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净化池包括第一生态净化池(10)、第二生态净化池(11),以及同时接通第一生态净化池(10)和第二生态净化池(11)的过水涵管(12),所述植物吸收区(9)处于第二生态净化池(11)内,所述流水养殖槽(4)处于第一生态净化池(10)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配置有PLC控制器(13),所述供气装置(2)、智能投饲装置(1)、固液分离机(6)、气提装置(5)均受PLC控制器(13)控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51522.6U CN210630441U (zh) | 2019-07-22 | 2019-07-22 | 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51522.6U CN210630441U (zh) | 2019-07-22 | 2019-07-22 | 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30441U true CN210630441U (zh) | 2020-05-29 |
Family
ID=70792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51522.6U Active CN210630441U (zh) | 2019-07-22 | 2019-07-22 | 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3044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01392A (zh) * | 2019-07-22 | 2019-10-0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 |
-
2019
- 2019-07-22 CN CN201921151522.6U patent/CN21063044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01392A (zh) * | 2019-07-22 | 2019-10-0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10203B (zh) | 池塘循环流水四级生态种养方法 | |
CN108975614B (zh) | 沼液生态处理养殖系统的作业方法 | |
CN107487854B (zh) | 一种多级湿地处理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531436B (zh) | 一种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治理方法 | |
CN107410140A (zh) | 一种池塘生态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与净化系统 | |
CN210492208U (zh) | 一种循环利用流水的稻田养鱼生态系统 | |
CN102356760B (zh) | 一种虾蟹池塘养殖循环水系统的构建方法 | |
AU2020103871A4 (en) | A self-purification system for crab pond aquaculture with air stripping and water retracing flowing around the whole pond | |
CN103749366B (zh) | 一种简易高产且生态环保的养殖系统 | |
CN207070757U (zh) | 一种池塘生态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与净化系统 | |
CN105145455A (zh) |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水处理系统 | |
CN111392990A (zh) | 尾水治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1066714A (zh) | 一种渔稻互作的生态复合培育系统 | |
CN108713489B (zh) |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 | |
CN114600825A (zh) | 一种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 |
CN210168781U (zh) | 流水养鱼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装置、养殖场 | |
CN112106720A (zh) | 一种智能生态循环水养殖池、控制方法及应用 | |
CN110089483B (zh) | 流水养鱼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 |
CN210630441U (zh) | 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 | |
CN104058506B (zh) | 一种淡水池塘养殖水处理方法及多功能复合生态沟渠 | |
CN212451094U (zh) | 一种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 |
CN109455877A (zh) | 一种农村污水水质净化系统和净化方法 | |
CN211558494U (zh) | 一种渔稻互作的生态复合培育系统 | |
CN105060648A (zh) | 工厂化循环水鱼类养殖脱氮零排放系统 | |
CN110301392A (zh) | 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