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8142U - 控制部件及家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部件及家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28142U
CN210628142U CN201922093965.0U CN201922093965U CN210628142U CN 210628142 U CN210628142 U CN 210628142U CN 201922093965 U CN201922093965 U CN 201922093965U CN 210628142 U CN210628142 U CN 210628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ductive
conductive part
control componen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939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亚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939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28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28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28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控制部件及家电设备,其中,控制部件包括:电路板;支脚,与电路板连接;导电部,设置在支脚上,并相对于电路板倾斜地布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控制部件,支脚可以给导电部一个朝向电路板侧方的支撑力,在金属触摸板的触摸方向与电路板朝向不同的情况下,仍可保证控制部件的有效使用。

Description

控制部件及家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开关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部件及一种家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电磁炉等家电设备,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电路板102’与用户操作区106’之间设置导电部104’,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按压用户操作区106’,迫使导电部104’压缩并与触摸介质充分接触,实现对家电设备的控制。
但是,这种方案要求人手触摸的表面(即用户操作区106’的表面)与导电部104’垂直或者近似垂直,导电部104’才能被垂直压缩。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一旦人手触摸的表面与导电部104’存在较大角度,控制部件100’就会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部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部件,包括:电路板;支脚,与电路板连接;导电部,设置在支脚上,并相对于电路板倾斜地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控制部件包括电路板、支脚及导电部。其中,支脚与电路板相连接,导电部设置于支脚上,导电部通过支脚的支撑保证回弹;导电部倾斜于电路板布置,即,支脚可以给导电部一个朝向电路板侧方的支撑力,保证控制部件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控制部件,导电部倾斜于电路板布置,并通过支脚支撑导电部;支脚可以给导电部一个朝向金属板侧方的回弹力,保证控制部件的回弹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控制部件,在金属触摸板的触摸方向与电路板朝向不同的情况下,仍可保证控制部件的有效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控制部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电部包括导电片,导电片相对于电路板倾斜地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电部包括导电片。其中,导电片倾斜于电路板设置,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进而保证控制部件的正常使用。此外,导电片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且导电片保证足够的触摸面积,有利于减小触摸压强,便于用户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电部的一端与支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电部具有相对的两端,导电部的一端作为连接端与支脚相连接,保证支脚对导电部的有效支撑;导电部另一端作为活动端,并朝向电路板一侧延伸设置。在导电部受到外力时,导电部可发生形变,活动端朝向支脚一侧运动;当导电部承受的压力解除时,活动端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置。
基于导电部连接端与活动端的设置,使得导电部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导电部与支脚相互配合,可有效提升控制部件整体的回弹力,并增大用户触摸过程中的触摸阻力,提升触摸手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脚包括:支撑部,设置在电路板上,且位于导电部的侧方;过渡部,衔接支撑部与导电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脚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和过渡部。其中,支撑部设置于金属板上,并整体位于导电部的侧方,一方面可保证支脚稳定安装在电路板上,另一方面可从侧方支撑导电部,保证导电部的回弹力;过渡部用于衔接支撑部和导电部,保证支脚与导电部的连接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撑部与过渡部经由支脚折弯构造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部与过渡部经由支脚折弯构造成型。即,支脚至少存在有一处弯折形成支撑部和过渡部;支撑部和过渡部的延伸方向不同,支撑部朝向电路板的上端面延伸,过渡部朝向电路板的侧方延伸。基于支撑部与过渡部配合,可保证导电部倾斜电路板设置,同时避免控制部件内部结构干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脚与导电部为一体金属部件,且支脚与导电部之间折弯构造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脚与导电部为一体金属部件,可有效提升整体强度,保证控制部件的使用寿命,并避免相关连接部件的使用;支脚与导电部之间折弯构造成型,可保证导电部倾斜电路板设置,同时避免控制部件内部结构干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脚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脚间隔地分布在电路板上,并分别与导电部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脚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支脚间隔与导电部及电路板相连。通过多个支脚的设置,可在触摸金属开关的过程中,为控制部件提供多个支撑力。基于多个支脚的设置,一方面可保证足够的支撑效果,保证导电部有效回弹,另一方面,可保证导电部受力均匀,避免金属触摸板因受力不均而倾斜或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支脚中的至少一个为第一支脚、至少一个为第二支脚,第一支脚与电路板连接于第一位置,第二支脚与电路板连接于第二位置,其中,导电部在电路板上的投影与第一位置的距离不同于导电部在电路板上的投影与第二位置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支脚至少包括第一支脚及第二支脚,且第一支脚与电路板连接于第一位置,第二支脚与电路板连接于第二位置,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实质上是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的支撑位置。即,保证第一支脚的支撑位置与电路板的距离和第二支脚的支撑位置与电路板的距离不同。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的支撑位置不同,使得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对导电部的支撑力大小及支撑效果不同,可有效提升对导电部的支撑效果,避免因使用频率过高或触摸力度过大造成金属触摸板无法回弹。
具体地,上述距离指的是支脚在电路板的连接位置与导电部在电路板上的投影的最近距离,即支脚在电路板的连接位置与导电部在电路板上投影的端部位置。
具体地,第一支脚的支撑位置与电路板的距离小于第二支脚的支撑位置与电路板的距离不同。在按压导电部的过程中,当导电部的移动已经超过第一支脚时,第二支脚同样会给导电部支撑力,进而使得导电部回弹,保证控制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支脚中的至少两个为第一支脚,其中,第二支脚的两侧分别布置有第一支脚。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支脚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支脚位于第二支脚的两侧。至少两个第一支脚对导电部的支撑效果相同,可保证导电部两侧的支撑力相同,避免导电部发生倾斜;至少两个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配合使用,从不同的位置支撑导电部,保证控制部件的使用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脚经由导电材料焊接在电路板上,支脚为导电部件,导电部经由支脚与电路板电性导通;或导电部经由导线与电路板电性导通;或支脚为导电部件,并经由导线与电路板电性导通,导电部经由支脚与电路板电性导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部件内部连接关系,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支脚经由导电材料焊接在电路板上,且支脚本身为导电部件。基于上述限定,一方面可保证支脚与电路板的连接强度,避免连接部件的使用;另一方面,导电部经由支脚直接与电路板电性导通,简化整体结构;或
导电部经由导线与电路板电性导通。基于上述限定,对于支脚的材料要求较低,不局限于导体,因此可完全基于弹性进行选取;或
支脚为导电部件,并经由导线与电路板电性导通,导电部经由支脚与电路板电性导通。基于上述限定,支脚与电路板通过导线导通,可保证两者之间电性导通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部件包括触摸开关、滑条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导电部包括金属件、导电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触摸开关、滑条;导电部包括金属件、导电膜。
其中,触摸开关可实现触摸控制,控制方式简单;滑条即为滑动控制部件的一种具体形式,可实现滑动控制。金属件及导电膜均可实现信号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电设备,包括:侧框架,导电部朝向侧框架的侧壁设置;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控制部件。其中,导电部在支脚的作用下与侧框架的内侧壁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家电设备包括侧框架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控制部件。其中,导电部朝向侧框架的侧壁设置,并在支脚的作用下与侧框架的内侧壁相抵接。
具体地,侧框架的侧壁设置有用户操作区,用户操作区的位置与控制部件相对设置。当用户调控家电设备时,按压用户操作区,以使得导电部在用户操作区的驱使下朝向电路板运动,进而使得电路板触发相应的控制信号;用户释放用户操作区后,导电部在支脚的作用下回弹,并紧密贴合于用户操作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家电设备,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侧框架的侧壁倾斜设置,且导电部的倾斜角度与侧框架的侧壁的倾斜角度相匹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侧框架的侧壁倾斜设置,使得位于侧框架侧壁的用户操作区朝向用户设置,便于用户操作;在装配烹饪设置的过程中,将侧框架自上而下安装,导电部的倾斜角度与侧框架的侧壁的倾斜角度相匹配,一方面可保证导电部与侧框架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另一方面便于装配,有利于提升装配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家电设备为烹饪器具,家电设备还包括:底座,侧框架设置于底座上;加热部件,设置于底座上,并与控制部件电连接;盖体,设置于侧框架上;面板,设置于侧框架上,加热部件位于面板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家电设备为烹饪器具,将侧框架设置于底座上,保证家电设备整体的稳定性;加热部件设置于底座,并与控制部件电连接,以在控制部件的控制下工作;侧框架上设置盖体及面板,以将加热部件隐藏于家电设备内部,提升整体美观性及是使用安全,避免家电设备烫伤用户。
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但不局限于:电磁炉、炒菜机、电饭煲。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家电设备包括烹饪器具、洗衣机、电冰箱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家电设备包括但不局限于:烹饪器具、洗衣机、电冰箱。此外,该家电设备还可以为侧面设置有用户操作区的其他电器,均是可以实现的。
当家电设备为烹饪器具时,可通过控制部件调节烹饪器具的烹饪温度等;当家电设备为电冰箱时,可通过控制部件调节电冰箱内的温度等;当家电设备为洗衣机时,可通过控制部件调节洗衣机的工作模式或工作时间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控制部件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控制部件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相关技术中另一种控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控制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控制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控制部件的侧视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控制部件,102’电路板,104’导电部,106’用户操作区。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控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实施例的控制部件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所示实施例的控制部件的主视图;
图11是图8所示实施例的控制部件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实施例的控制部件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安装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使用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3所示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3所示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爆炸视图。
其中,图8至图1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控制部件,102电路板,104a第一支脚,104b第二支脚,1042支撑部,1044过渡部,1062导电片,1064连接端,1066活动端,200家电设备,202侧框架,204底座,206加热部件,208盖体,210面板,212电源线,214光栅,216光源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8至图17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部件100和家电设备200。
实施例一: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控制部件100,包括:电路板102、支脚(图中的第一支脚104a与第二支脚104b均为支脚)及导电部(导电片1062为导电部的结构)。
具体地,如图8至图10所示,支脚设置于电路板102的上表面,导电部设置于支脚上,并相对于电路板102倾斜布置。即,支脚可以给导电部一个朝向电路板102侧方的支撑力,保证控制部件100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控制部件100,金属触摸板的触摸方向与电路板102朝向不同,而基于支脚的使用,使得支脚可以给导电部一个朝向金属板侧方的回弹力,保证控制部件100的回弹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8至图10所示,导电部包括导电片1062,且导电片1062倾斜于电路板102设置。导电片1062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且导电片1062保证足够的触摸面积,有利于减小触摸压强,便于用户操作。
具体地,导电部可以采用金属件、导电膜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部件均可保证信号的传递。
具体地,控制部件100可以采用触摸开关、滑条中的一种或多种。当控制部件100采用触摸开关时,用户可采用触摸的方式进行控制;当控制部件100采用滑条时,用户可采用滑动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即,滑条为条状的触摸金属片,在使用过程中,沿滑条的长度方向滑动触摸,以实现控制。
实施例二:
如图8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控制部件100,包括:电路板102、支脚及导电部。其中,如图12所示,导电部的一端与支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端1066。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导电部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1064和活动端1066。其中,活动端1066与支脚相连接,活动端1066朝向电路板102一侧延伸设置。
在导电部受到外力时,导电部可发生形变,活动端1066朝向支脚一侧运动;当导电部承受的压力解除时,活动端1066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置。
通过对导电部的结构进行优化,特别是活动端1066的设置,使得导电部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导电部与支脚相互配合,可有效提升控制部件100整体的回弹力,并增大用户触摸过程中的触摸阻力,提升触摸手感。
实施例三:
如图8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控制部件100,包括:电路板102、支脚及导电部。其中,如图12所示,支脚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1042和过渡部1044。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支撑部1042设置于金属板上,支撑部1042位于导电部的侧方,支撑部1042从导电部的侧方支撑导电部;过渡部1044衔接支撑部1042和导电部,过渡部1044保证支脚与导电部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支撑部1042与过渡部1044经由支脚折弯构造成型。也就是说,支脚至少存在有一处弯折,以形成支撑部1042和过渡部1044,支撑部1042朝向电路板102的上端面延伸,过渡部1044朝向电路板102的侧方延伸。支撑部1042与过渡部1044配合使用,保证导电部可倾斜电路板102设置,并保证控制部件100内部结构有序,不会出现结构干涉的情况。
进一步地,支脚与导电部为一体金属部件,提升整体强度,保证控制部件100的使用寿命。支脚与导电部之间折弯构造成型,保证导电部倾斜电路板102设置,同时避免控制部件100内部结构干涉。
实施例四:
如图8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控制部件100,包括:电路板102、支脚及导电部。其中,支脚的数量为多个。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支脚间隔与导电部及电路板102相连,多个支脚从不同的位置为控制部件100提供支撑力。一方面可保证足够的支撑效果,保证导电部有效回弹;另一方面,可保证导电部受力均匀,避免金属触摸板因受力不均而倾斜或损坏。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多个支脚至少包括第一支脚104a及第二支脚104b。其中,第一支脚104a连接于电路板102的第一位置,第二支脚104b连接于电路板102的第二位置,且导电部在电路板102上的投影与第一位置的距离不同于导电部在电路板102上的投影与第二位置的距离。基于上述位置限定,使得第一支脚104a与第二支脚104b的支撑位置不同,第一支脚104a与第二支脚104b对导电部的支撑力大小及支撑效果不同,可有效提升对导电部的支撑效果,避免因使用频率过高或触摸力度过大造成金属触摸板无法回弹。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支脚104a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支脚104a位于第二支脚104b的两侧。至少两个第一支脚104a与导电部在电路板102上的投影的距离相等,可以保证至少两个第一支脚104a对导电部的支撑效果相同,保证导电部两侧的支撑力相同,避免导电部发生倾斜。至少两个第一支脚104a与第二支脚104b配合使用,从不同的位置支撑导电部,保证控制部件100的使用效果。
更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支脚包括两个第一支脚104a及一个第二支脚104b。其中,两个第一支脚104a位于第二支脚104b的两侧,两个第一支脚104a在电路板102的连接位置与第二支脚104b在电路板102的连接位置构成三角形。两侧的第一支脚104a更加靠近电路板102在电路板102上的投影。在按压导电部的过程中,当导电部的位移已经超过第一支脚104a时,第二支脚104b同样会给导电部支撑力,进而使得导电部回弹,保证控制部件100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部件100内部的电源连接关系,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支脚经由导电材料焊接在电路板102上,且支脚本身为导电部件。基于上述限定,一方面可保证支脚与电路板102的连接强度,避免连接部件的使用;另一方面,导电部经由支脚直接与电路板102电性导通,简化整体结构;或
导电部经由导线与电路板102电性导通。基于上述限定,对于支脚的材料要求较低,不局限于导体,因此可完全基于弹性进行选取;或
支脚为导电部件,并经由导线与电路板102电性导通,导电部经由支脚与电路板102电性导通。基于上述限定,支脚与电路板102通过导线导通,可保证两者之间电性导通稳定性。
实施例五:
如图13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家电设备200,包括:侧框架202;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控制部件100。
具体地,侧框架202的侧壁设置有用户操作区,用户操作区的位置与控制部件100相对设置。当用户调控家电设备200时,如图14所示,沿箭头方向水平按压用户操作区,以使得导电部在用户操作区的驱使下朝向电路板102运动,进而使得电路板102触发相应的控制信号;用户释放用户操作区后,导电部在支脚的作用下回弹,并紧密贴合于用户操作区设置。
进一步地,侧框架202的侧壁倾斜设置,使得位于侧框架202侧壁的用户操作区朝向用户设置,便于用户操作。如图14所示,在装配烹饪设置的过程中,沿箭头所示方向,将侧框架202自上而下安装,导电部的倾斜角度与侧框架202的侧壁的倾斜角度相匹配,一方面可保证导电部与侧框架202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另一方面便于装配,有利于提升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将侧框架202设置于底座204上,保证家电设备200整体的稳定性;如图17所示,加热部件206设置于底座204,并与控制部件100电连接,以在控制部件100的控制下工作;如图17所示,侧框架202上设置盖体208及面板210,以将加热部件206隐藏于家电设备200内部,提升整体美观性及是使用安全,避免家电设备200烫伤用户;如图17所示,在侧框架202内设置配合使用的光源板216和光栅214,为家电设备200提供照明;在侧框架202内设置电源线212,保证家电设备200供电正常使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家电设备200包括但不局限于:烹饪器具、洗衣机、电冰箱。此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家电设备200还可以是侧面设置有用户操作区的其他电器。
当家电设备200为烹饪器具时,可通过控制部件100调节烹饪器具的烹饪温度等;当家电设备200为电冰箱时,可通过控制部件100调节电冰箱内的温度等(图中未示出);当家电设备为洗衣机时,可通过控制部件100调节洗衣机的工作模式或工作时间等(图中未示出)。
其中,当家电设备200为烹饪器具时,烹饪器具包括但不局限于:电磁炉、炒菜机、电饭煲等。
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异形的金属触摸开关,这种触摸开关能够与倾斜表面构成控制装置。
如图13所示,先在家电设备200内部安装好电路板102(电路板102水平放置),再垂直往下盖紧侧框架202;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侧框架202的内表面与导电部轻微干涉,导电部通过三个弯脚的弹性发生形变与侧框架202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形成控制部件100。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家电设备200,包括上述具体实施例中的异形的金属触摸开关。
具体地,如图13至图17所示,本具体实施例提出的家电设备200为电磁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支脚,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导电部,设置在所述支脚上,并相对于所述电路板倾斜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部包括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相对于所述电路板倾斜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部的一端与所述支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包括:
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且位于所述导电部的侧方;
过渡部,衔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导电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过渡部经由所述支脚折弯构造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脚与所述导电部为一体金属部件,且所述支脚与所述导电部之间折弯构造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脚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脚间隔地分布在所述电路板上,并分别与所述导电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支脚中的至少一个为第一支脚、至少一个为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电路板连接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电路板连接于第二位置,其中,所述导电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位置的距离不同于所述导电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支脚中的至少两个为所述第一支脚,其中,所述第二支脚的两侧分别布置有所述第一支脚。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脚经由导电材料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支脚为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经由所述支脚与所述电路板电性导通;或
所述导电部经由导线与所述电路板电性导通;或
所述支脚为导电部件,并经由导线与所述电路板电性导通,所述导电部经由所述支脚与所述电路板电性导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包括触摸开关、滑条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导电部包括金属件、导电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12.一种家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框架,所述导电部朝向所述侧框架的侧壁设置;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部件,其中,所述导电部在所述支脚的作用下与所述侧框架的内侧壁相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家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框架的侧壁倾斜设置,且所述导电部的倾斜角度与所述侧框架的侧壁的倾斜角度相匹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家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电设备为烹饪器具,所述家电设备还包括:
底座,所述侧框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加热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
盖体,设置于所述侧框架上;
面板,设置于所述侧框架上,所述加热部件位于所述面板的下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家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家电设备包括烹饪器具、洗衣机、电冰箱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922093965.0U 2019-11-28 2019-11-28 控制部件及家电设备 Active CN210628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3965.0U CN210628142U (zh) 2019-11-28 2019-11-28 控制部件及家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3965.0U CN210628142U (zh) 2019-11-28 2019-11-28 控制部件及家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28142U true CN210628142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53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93965.0U Active CN210628142U (zh) 2019-11-28 2019-11-28 控制部件及家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28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28142U (zh) 控制部件及家电设备
WO2008080795A2 (en) A cooking device
US7189950B2 (en) Electric oven
CN205994251U (zh) 烹饪器具
CN212435956U (zh) 电发热板
CN20528599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2326124U (zh) 一种提供开盖断电保护的烹煮器具
CN210349705U (zh) 一种可调温控器
CN215062257U (zh) 便于控制模块及其加热烹饪装置
KR100735185B1 (ko) 전기오븐의 인쇄회로기판 장착구조
CN216317155U (zh) 烹饪设备的底座及烹饪设备
CN215502466U (zh) 烹饪器具
CN211984944U (zh) 烹饪器具
CN210624617U (zh) 烹饪器具
CN219222521U (zh) 一种具有无线供电功能的电磁炉
CN116919194A (zh) 一种多功能厨房电器
CN216652020U (zh) 电加热锅装置
CN218651380U (zh) 一种压力锅的半弹片结构
CN203609191U (zh) 用于电饭煲的面板组件及电饭煲
CN210129446U (zh) 一种感应弹簧按键、印刷板组件及家用电器
KR20230170742A (ko) 조리 기구
CN213367757U (zh) 一种感应弹簧按键、印刷板组件及家用电器
CN208368429U (zh) 温控开关
CN214949240U (zh) 烹饪器具
CN218269193U (zh) 一种触控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