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4910U - 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24910U
CN210624910U CN201921629689.9U CN201921629689U CN210624910U CN 210624910 U CN210624910 U CN 210624910U CN 201921629689 U CN201921629689 U CN 201921629689U CN 210624910 U CN210624910 U CN 210624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insulated
casing
gas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96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少波
王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anshan Keda Pu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Keda Bo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Keda Pu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Keda Bo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Keda Pu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Keda Bo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Keda Pu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96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24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24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24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tegrating Or M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隔热壳体,隔热壳体内部设有主体隔板、主体副隔板、壳体隔板,气体沿着主体隔板、主体副隔板、壳体隔板形成的路径进行移动,同时经电加热管进行加热,使得气体与电加热管的接触时间增加,从而提升了传热效率,出气口设有温度传感器,经温度传感器的测定获得加热气体的温度,从而调节电加热管的输出功率,进一步改变所需加热气体的温度,在排水口设置隔热阀门将气体加热残留的水排出,防止加热气体中的水分聚集在隔热壳体内部,影响气体加热效果,隔热端板与隔热壳体通过螺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方便了电加热管的更换,以及对气体加热器内部进行清理。

Description

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粉碎机进行物料粉碎的过程中,部分物料需要进行加热,才能很好的进行粉碎,这就需要用到气体加热装置,通过将气体进行加热,进一步对物料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加热粉碎的效果;
中国实用新型CN207975838U公开一种气体加热装置,该实用新型包括外壳、第一加热器、导热套筒,以及输气导管;将螺旋状的输气导管环设于加热器外端部的硬体设计,有效的增加输气导管的导热面积,以及避免排气管路中的废气凝结成粉尘而沉积于排气管内部,但该实用新型加热效果一般,螺旋状的输气导虽一定程度上的增加了导热面积,但气体无法直接接触加热装置,导致气体加热不均匀,同时无法获得指定温度的气体,气体中含有的部分水分也无法排出气体加热装置内,导致长时间进行加热后,装置内部聚集大量水分,从而影响气体加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针对目前常用的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的缺陷进行改进,常用的气体加热装置对气体的加热效果不好,气体流速较快时,气体的加热时间较短,导致气体无法达到加热效果,同时不能准确的对气体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应用范围较窄,常用的气体加热装置无法进行排水,被加热的气体中往往含有一部分水分,在加热过程中遇到设备壁冷凝成液滴,聚集在设备内,长时间聚集会影响气体加热效率,甚至出现设备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隔热壳体,隔热壳体的左侧端为开口端,隔热壳体的右侧端为密封端,隔热壳体的开口端设有隔热端板,隔热端板上设有安装座,隔热端板与隔热壳体螺接固定,隔热壳体的下端开有进气口和排水口,进气口位于隔热壳体开口端一侧,排水口位于隔热壳体密封端一侧,隔热壳体上端开有出气口,出气口位于隔热壳体开口端一侧,隔热壳体内部设有主体隔板,主体隔板与隔热端板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主体隔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主体副隔板,隔热壳体内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壳体隔板,隔热壳体内部还设有电加热管,电加热管穿过隔热端板与安装座固定连接,电加热管穿过主体副隔板和壳体隔板。
进一步,所述的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柱的一端,支撑柱的另一端与隔热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支撑柱的个数为两个。
进一步,所述的隔热端板上开有两个对立设置的端板螺孔,隔热壳体开口端上开有两个对立设置的端板固定螺孔,通过螺栓将隔热端板固定在隔热壳体开口端上,隔热端板上还开有两个对立设置的电加热管孔,电加热管孔的孔径与电加热管的直径相同,安装座位于隔热壳体的外部,电加热管由电加热管孔穿过隔热端板,电加热管的底部与安装座固定连接,电加热管穿过安装座与外部电源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主体隔板与隔热端板垂直设置,主体隔板将隔热壳体右端隔开形成两个独立区域,主体隔板上端面和主体隔板下端面均设有主体副隔板,主体副隔板与主体隔板垂直设置,隔热壳体上内壁和隔热壳体下内壁均设有壳体隔板,壳体隔板与隔热壳体的内壁垂直设置,主体副隔板与壳体隔板对角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出气口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排水口内设有隔热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隔热壳体内部设置主体隔板、主体副隔板、壳体隔板来设定气体加热路径,大大增加了气体与电加热管的接触时间,提升了传热效率,被加热的气体由出气口排出,经温度传感器的测定获得加热气体的温度,从而调节电加热管的输出功率,进一步改变所需加热气体的温度,在隔热壳体下端设置带有隔热阀门的排水口,将气体加热残留的水排出,防止加热气体中的水分聚集在隔热壳体内部,影响气体加热效果,隔热端板与隔热壳体通过螺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方便了电加热管的更换,以及对气体加热器内部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中隔热端板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中隔热壳体内部的左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11、支撑柱;2、隔热壳体;21、隔热端板;211、主体隔板;2111、主体副隔板;212、电加热管孔;213、端板螺孔;22、进气口;23、出气口; 231、温度传感器;24、排水口;241、隔热阀门;25、壳体隔板;26、端板固定螺孔;3、安装座;31、电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隔热壳体2,所述的隔热壳体2的左侧端为开口端,隔热壳体2的右侧端为密封端,隔热壳体2的开口端设有隔热端板21,隔热端板21上设有安装座3,隔热端板 21与隔热壳体2螺接固定,隔热壳体2的下端开有进气口22和排水口24,进气口22位于隔热壳体2开口端一侧,排水口24位于隔热壳体2密封端一侧,隔热壳体2上端开有出气口23,出气口23位于隔热壳体2开口端一侧,隔热壳体2内部设有主体隔板211,主体隔板211与隔热端板21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主体隔板21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主体副隔板2111,隔热壳体2内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壳体隔板25,隔热壳体2内部还设有电加热管31,电加热管31 穿过隔热端板21与安装座3固定连接,电加热管31穿过主体副隔板2111和壳体隔板25。
底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柱11的一端,支撑柱11的另一端与隔热壳体2下端固定连接,支撑柱11的个数为两个。
隔热端板21上开有两个对立设置的端板螺孔213,隔热壳体2开口端上开有两个对立设置的端板固定螺孔26,通过螺栓将隔热端板21固定在隔热壳体2 开口端上,隔热端板21上还开有两个对立设置的电加热管孔212,电加热管孔212的孔径与电加热管31的直径相同,安装座3位于隔热壳体2的外部,电加热管31由电加热管孔212穿过隔热端板21,电加热管31的底部与安装座3固定连接,电加热管31穿过安装座3与外部电源连接。
主体隔板211与隔热端板21垂直设置,主体隔板211将隔热壳体2右端隔开形成两个独立区域,主体隔板211上端面和主体隔板211下端面均设有主体副隔板2111,主体副隔板2111与主体隔板211垂直设置,隔热壳体2上内壁和隔热壳体2下内壁均设有壳体隔板25,壳体隔板25与隔热壳体2的内壁垂直设置,主体副隔板2111与壳体隔板25对角设置。
出气口23上设有温度传感器231,排水口24内设有隔热阀门241。
工作原理:关闭隔热阀门241将电加热管31打开进行加热,将需要加热的气体由进气口22通入隔热壳体2内部,气体沿着主体隔板211、主体副隔板2111、壳体隔板25形成的路径进行移动,同时经电加热管31进行加热,使的气体被加热,主体隔板211、主体副隔板2111、壳体隔板25形成的气体移动空间增加气体与电加热管31的接触时间,大大提升了传热效率,被加热的气体由出气口 23排出,经温度传感器的231测定获得加热气体的温度,从而调节电加热管31 的输出功率,进一步改变所需加热气体的温度,完成气体加热后,打开隔热阀门241将气体加热残留的水排出,防止加热气体中的水分聚集在隔热壳体2内部,影响气体加热效果,隔热端板21与隔热壳体2通过螺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方便了电加热管31的更换,以及对气体加热器内部进行清理。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隔热壳体(2),所述的隔热壳体(2)的左侧端为开口端,隔热壳体(2)的右侧端为密封端,隔热壳体(2)的开口端设有隔热端板(21),隔热端板(21)与隔热壳体(2)螺接固定,隔热端板(21)上设有安装座(3),隔热壳体(2)的下端开有进气口(22)和排水口(24),进气口(22)位于隔热壳体(2)开口端一侧,排水口(24)位于隔热壳体(2)密封端一侧,隔热壳体(2)上端开有出气口(23),出气口(23)位于隔热壳体(2)开口端一侧,隔热壳体(2)内部设有主体隔板(211),主体隔板(211)与隔热端板(21)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主体隔板(21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主体副隔板(2111),隔热壳体(2)内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壳体隔板(25),隔热壳体(2)内部还设有电加热管(31),电加热管(31)穿过隔热端板(21)与安装座(3)固定连接,电加热管(31)穿过主体副隔板(2111)和壳体隔板(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柱(11)的一端,支撑柱(11)的另一端与隔热壳体(2)下端固定连接,支撑柱(11)的个数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端板(21)上开有两个对立设置的端板螺孔(213),隔热壳体(2)开口端上开有两个对立设置的端板固定螺孔(26),通过螺栓将隔热端板(21)固定在隔热壳体(2)开口端上,隔热端板(21)上还开有两个对立设置的电加热管孔(212),电加热管孔(212)的孔径与电加热管(31)的直径相同,安装座(3)位于隔热壳体(2)的外部,电加热管(31)由电加热管孔(212)穿过隔热端板(21),电加热管(31)的底部与安装座(3)固定连接,电加热管(31)穿过安装座(3)与外部电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隔板(211)与隔热端板(21)垂直设置,主体隔板(211)将隔热壳体(2)右端区域隔开形成两个独立区域,主体隔板(211)上端面和主体隔板(211)下端面均设有主体副隔板(2111),主体副隔板(2111)与主体隔板(211)垂直设置,隔热壳体(2)上内壁和隔热壳体(2)下内壁均设有壳体隔板(25),壳体隔板(25)与隔热壳体(2)的内壁垂直设置,主体副隔板(2111)与壳体隔板(25)对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口(23)上设有温度传感器(231),排水口(24)内设有隔热阀门(241)。
CN201921629689.9U 2019-09-27 2019-09-27 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 Active CN210624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9689.9U CN210624910U (zh) 2019-09-27 2019-09-27 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9689.9U CN210624910U (zh) 2019-09-27 2019-09-27 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24910U true CN210624910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52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9689.9U Active CN210624910U (zh) 2019-09-27 2019-09-27 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24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0168A (zh) 一种气体绝缘的介质阻挡放电装置
CN203898082U (zh) 压力式液体速热器
CN104181264B (zh) 一种低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N106895677B (zh) 一种盘类零件的烘干装置
CN207831686U (zh) 混水罐和燃气热水器
CN103400742B (zh) 一体式离子迁移谱漂移管
CN210624910U (zh) 粉碎机气体加热装置
CN103876635B (zh) 压力式液体速热器
CN102706679A (zh) 一种水冷冷水机组性能试验系统用恒温水箱
CN20888153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ptc液体加热总成
CN106989390B (zh) 一种本生灯式低温等离子体辅助燃烧装置
CN109429381A (zh) 一种高导热电加热器壳体
CN211366963U (zh) 双气隙臭氧发生单元检测装置
KR0163256B1 (ko) 처리가스용 가스가열기
CN210294186U (zh) 一种气相色谱仪的色谱柱装置
CN210532669U (zh) 发热体组件及采用发热体组件的电加热饮水装置
CN209624498U (zh) 一种液相色谱仪的进样器控温装置
CN103318845B (zh) 一种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及其独立的冷却室
CN113113856A (zh) 一种电力设备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配电柜
CN111921473A (zh) 一种光热反应装置
CN207515045U (zh) 一种供新能源使用的地热能加热热水器
US1103274A (en) Electric heater.
CN220135747U (zh) 一种排气效果好的燃气热水炉
CN208076448U (zh) 一种氧化锆氧量分析仪
CN216816573U (zh) 一种可扩展式柱后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