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4231U - 一种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24231U
CN210624231U CN201921420263.2U CN201921420263U CN210624231U CN 210624231 U CN210624231 U CN 210624231U CN 201921420263 U CN201921420263 U CN 201921420263U CN 210624231 U CN210624231 U CN 210624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module
lamp cup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02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君伟
杨小明
衣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Eco Lighting Co Ltd
Zhangzhou Lidax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Eco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Eco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Eco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202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24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24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24231U/zh
Priority to AU2020101931A priority patent/AU2020101931A4/en
Priority to EP20192405.7A priority patent/EP3786522B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照明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灯具,灯具包括光源板、沿所述光源板的长度方向并排或并列设置于所述光源板上的多个发光模块,以及罩设于所述发光模块上的格栅灯杯,所述格栅灯杯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每一所述凹槽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光模块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防眩层。本实用新型通过沿光源板的长度方向在光源板上并排或并列设置多个发光模块,在发光模块上罩设格栅灯杯,该格栅灯杯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每一凹槽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发光模块对应第一通孔设置,并且在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防眩层,当发光模块发光时,其大角度光线全部被格栅灯杯遮挡,进而实现较佳的防眩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LED技术的日趋完善,LED灯具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各种场合。其中线性灯因具有耗电低、寿命长、高亮度及易弯曲等特点,经常被用于装饰建筑物轮廓、美化室内外场所、亮化户外景观和制作广告牌等。
目前,常见的线性灯多采用发光面罩,以减少眩光,但是发光面罩的防眩效果差,使用时还是会有一定的眩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旨在解决目前的线性灯防眩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灯具,包括光源板、沿所述光源板的长度方向并排或并列设置于所述光源板上的多个发光模块,以及罩设于所述发光模块上的格栅灯杯,所述格栅灯杯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每一所述凹槽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光模块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防眩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格栅灯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发光模块一一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格栅灯杯包括多个子格栅,每一所述子格栅上开设有一个所述凹槽,多个所述子格栅拼接形成条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格栅灯杯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格栅灯杯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格栅灯杯的遮光角为0至2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格栅灯杯的靠近所述发光模块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侧壁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格栅灯杯底部的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发光模块包括LED光源及罩设于所述LED光源上的透镜,所述透镜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灯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通过沿光源板的长度方向在光源板上并排或并列设置多个发光模块,在发光模块上罩设格栅灯杯,该格栅灯杯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每一凹槽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发光模块对应第一通孔设置,并且在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防眩层,当发光模块发光时,其大角度光线全部被格栅灯杯遮挡,进而实现较佳的防眩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格栅灯杯沿第一方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格栅灯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格栅灯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格栅灯杯沿第二方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光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0-第一发光模块;20-第二发光模块;30-格栅灯杯;31-凹槽;311-第一通孔;32-连接柱;33-加强片;4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该灯具可以是线性灯。具体地,该灯具包括光源板、沿光源板的长度方向并排或并列设置于光源板上的多个发光模块,以及罩设于发光模块上的格栅灯杯30,该格栅灯杯30上开设有多个凹槽31,每一凹槽31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311,发光模块对应第一通孔311设置。并且,在凹槽31的侧壁上设置有防眩层,该防眩层用于吸收光线。
本实施例通过在发光模块上设置格栅灯杯30,并且格栅灯杯30的凹槽31的侧壁上设置有防眩层,当发光模块发射光线时,格栅灯杯30可遮挡全部大角度光线,进而提升防眩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格栅灯杯30大致呈长条状,格栅灯杯30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31,该凹槽3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311,上述发光模块与凹槽31一一对应,即每一发光模块对应一个第一通孔31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311大致呈圆形,其贯穿凹槽31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格栅灯杯30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便于简化结构并节约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格栅灯杯30包括多个独立成型的子格栅,每一子格栅内开设有一个凹槽31,多个子格栅拼接形成条状,具体可通过粘接、卡接等连接方式拼接在一起。
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格栅灯杯3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片33,该加强片33用于加强格栅灯杯30的结构强度,同时还可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优选地,格栅灯杯3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加强片33等间距设置,且两侧的加强片33对称设置。在具体应用中,该加强片33大致呈三角形。进一步优选地,该加强片33与格栅灯杯30一体成型,以便于简化结构并节约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格栅灯杯30的遮光角为0至25°,具体可为5°、10°、15°、20°、25°等。在本实施例中,在格栅灯杯30的高度一定时,格栅灯杯30的遮光角不是越大越好,原因是,在格栅灯杯30的高度一定时,格栅灯杯30的遮光角越大,则其遮挡的光线越多,格栅灯杯30的出光角度也越小,此时光线的利用率越低。故,格栅灯杯30的遮光角选择为0至25°。在具体应用中,如图6所示,当格栅灯杯30的高度H为18mm时,格栅灯杯30的遮光角选择为25°,此时对应格栅灯杯30的最大出光角度大约为65°,即出光角度大约截止于65°。可以理解的是,当格栅灯杯30的高度越高时,格栅灯杯30的出光角度越小。故,可根据格栅灯杯30的出光角度的实际需求相应选择格栅灯杯30的高度和格栅灯杯30的遮光角。
请参阅图1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格栅灯杯30靠近发光模块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柱32。在具体应用中,每一组连接柱32包括沿格栅灯杯30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两个连接柱32,而连接柱32的组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置。优选地,该连接柱32与格栅灯杯30一体成型,以便于简化结构并节约成本。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凹槽31的侧壁倾斜设置,且凹槽31的侧壁由凹槽31靠近第一通孔311的一端朝远离第一通孔311的一端向外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凹槽31大致呈方形,凹槽31的四个侧壁均倾斜设置,以便于模具出模。在具体应用中,凹槽31的侧壁相对于竖直面倾斜的角度为10°至15°,该角度也可称为拔模角度。优选地,该凹槽31的侧壁相对于竖直面倾斜的角度为14°,此时参见图5,凹槽31的两相对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28°。可以理解的是,该凹槽31的侧壁相对于竖直面倾斜的角度也可以是其它可行的拔模角度。
请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灯具还包括设置于格栅灯杯30底部的连接件40,上述连接柱32用于与连接件40连接。具体地,在连接件4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与连接柱32匹配且用于供连接柱32插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发光模块包括LED光源及罩设于LED光源上的透镜,该透镜对应第一通孔311设置,如透镜部分容置于第一通孔311内,或者透镜的出光面容置于第一通孔31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灯具还包括驱动模块及并排或并列设置的至少两组发光模组,各发光模组均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发光模块,各发光模组的出光角度不同,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各发光模组的启闭和/或驱动电流。在本实施例中,各发光模块并排或并列设置,即各发光模块一字型排开。各发光模组分别与驱动模块电性连接,以便于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各发光模组的启闭和/或驱动电流。当然,当各发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发光模块时,各发光模组的至少两个发光模块也可以分别与驱动模块电性连接,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各发光模块的启闭和/或驱动电流。
在具体应用中,驱动模块主要包括驱动电路板及设置于驱动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该驱动模块的具体结构可采用目前常用的结构,其驱动发光模组发光的原理也与常规的驱动模块相同,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灯具通过并排或并列设置至少两组发光模组,各发光模组均包括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各发光模组的出光角度不同,且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各发光模组的启闭和/或驱动电流,在驱动模块控制各发光模组启闭和/或驱动电流的过程中,可实现出光角度的变换。例如,当驱动模块只控制其中一组发光模组开启时,可实现其中一种出光角度;又如,当驱动模块控制其中两组发光模组开启时,两组发光模组混合可实现另一种出光角度,以此类推,可实现多种出光角度,可以理解的是,此时驱动模块主要用于控制各发光模组的启闭,即驱动模组起到开关的作用。再如,当各发光模组均点亮的情况下,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各发光模组的驱动电流,即驱动模块可调节各发光模组的电流比例,进而直接改变不同发光模组组合出来的出光角度,而这种方式可变的角度更多更灵活。再如,驱动模组可以同时独立控制各发光模组的启闭和驱动电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灯具包括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其中,第一发光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模块,第二发光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模块,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的出光角度不同,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的启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可以实现三种出光角度的调节,具体为,驱动模块只控制第一发光模组发光时,为第一种出光角度;驱动模块只控制第二发光模组发光时,为第二种出光角度;驱动模块同时控制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发光时,为第三种出光角度,这三种出光角度分别为不同的角度。
请参阅图7,下面以第一发光模组包括一个第一发光模块10,第二发光模组包括一个第二发光模块20为例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更为具体地,以第一发光模块10的出光角度为80°、第二发光模块20的出光角度为36°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三种出光角度,设置有三路电路,分别为A电路、B电路和C电路。当切换到A电路时,出光角度为36°的第二发光模块20发光,第一发光模块10不发光,此时的出光角度为如图7中的两条L2光线之间的夹角;当切换到B电路时,出光角度为80°的第一发光模块10发光,第二发光模块20不发光,此时的出光角度为如图7中的两条L1光线之间的夹角;当切换到C电路时,第一发光模块10和第二发光模块20均发光,此时可按一定比例混合出中间的某个角度,即此时的出光角度为如图7中的两条L3光线之间的夹角,该出光角度小于80°且大于36°。如此,即可实现一盏灯变换多档照明角度的功能。
进一步地,混合方式以36°和80°混合出60°为例:同时点亮出光角度为36°的第二发光模块20和出光角度为80°的第一发光模块10,出光角度为36°的第二发光模块20和出光角度为80°的第一发光模块10的光通配比按照大约1:2.86左右;假设此时出光角度为36°的第二发光模块20的光通为700lm,则对应地,出光角度为80°的第一发光模块10的光通约为2000lm,此时二者光通叠加形成的角度就会变成60°左右。以此原理,变换多种光通比例的组合则可以出现更多不同的角度。该原理同样适合多个第一发光模块10和多个第二发光模块20的情况。并且,在理论上,设置的不同角度的发光模组越多,最终可能实现的角度组合越多。可以理解的是,在调节的过程中,当选择的出光角度为36°的第二发光模块20和出光角度为80°的第一发光模块10的光通配比不同时,最终得到的出光角度也不同,也就是说,在第一发明模块10和第二发光模块20点亮情况下调节角度时,中间会有除60°外的其它角度出现,可根据实际照明需求自行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块交替排布。请参阅图8,以设有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且第一发光模组包括五个第一发光模块10、第二发光模组包括五个第二发光模块20为例,五个第一发光模块10和五个第二发光模块20并排设置,且交替排布,此时同样能够实现多种出光角度,且光线分布均匀。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各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块也可以采用其它排列方式排成一排,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块的光源的出光角度不同,即同一发光模组内的发光模块的光源的出光角度相同,而不同发光模组的光源的出光角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不同的光源来实现不同的出光角度,简单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块的透镜的出光角度不同,即同一发光模组内的发光模块的透镜的出光角度相同,而不同发光模组的透镜的出光角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不同的透镜来实现不同的出光角度,简单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应用中,灯具还包括灯体等结构。本实施例的灯具实现了出光角度的变换,增加了灯具应用方法和场景的多样性,并且在一盏灯上面即可实现多角度的变换,节省空间,简洁有效,同时,多盏灯组合能够实现的角度变换则更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板、沿所述光源板的长度方向并排或并列设置于所述光源板上的多个发光模块,以及罩设于所述发光模块上的格栅灯杯,所述格栅灯杯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每一所述凹槽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光模块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防眩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发光模块一一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杯包括多个子格栅,每一所述子格栅上开设有一个所述凹槽,多个所述子格栅拼接形成条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杯为一体成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杯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杯的遮光角为0至25°。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杯的靠近所述发光模块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柱。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壁倾斜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格栅灯杯底部的连接件。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光模块包括LED光源及罩设于所述LED光源上的透镜,所述透镜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
CN201921420263.2U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灯具 Active CN210624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0263.2U CN210624231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灯具
AU2020101931A AU2020101931A4 (en) 2019-08-29 2020-08-21 Multi-angle shifting structure and linear lamp
EP20192405.7A EP3786522B1 (en) 2019-08-29 2020-08-24 Multi-angle shifting structure and linear lam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0263.2U CN210624231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24231U true CN210624231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54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0263.2U Active CN210624231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242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81421A1 (en) * 2021-05-28 2022-12-01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Led lighting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81421A1 (en) * 2021-05-28 2022-12-01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Led lighting device
US11781736B2 (en) * 2021-05-28 2023-10-10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LED lighting device and novel grille lamp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42078U (zh) 光源及具备该光源的照明器具
EP3674138B1 (en) Vehicle led linear lighting module
TWI633255B (zh) 光照系統及光照方法
US10578271B1 (en) Vehicle LED linear lighting module
CN210624231U (zh) 一种灯具
CN210624230U (zh) 一种多角度变换结构及线性灯
US20130141917A1 (en) Led light device
EP3786522B1 (en) Multi-angle shifting structure and linear lamp
CN105180032A (zh) 一种照明灯具及照明灯具组合
JP5529576B2 (ja) 発光装置
US20210098433A1 (en) Multi-cob-led lighting module
US11835219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light source emulation effect
EP3312502B1 (en) Reflector for lighting source and lighting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3115290B (zh) 排灯装置
CN102853291B (zh) 一种可拼装的led光引擎
US11137120B2 (en) Modular lighting system
WO2015125557A1 (ja) 照明装置
CN216976715U (zh) 一种可以快速组装的网屏灯具
KR101832689B1 (ko) 경질기판을 이용한 플렉시블 조명 패널
CN105156929A (zh) 一种照明模组及具有该照明模组的照明灯具
CN104832881A (zh) 一种光学元件及具有该光学元件的照明灯具
CN212961213U (zh) 一种灯具
CN220471435U (zh) 一种一体式长条泛光灯
CN212840962U (zh) 一种驱动与灯珠面板一体化的led灯具
CN219571660U (zh) 一种摄影直播专用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