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1645U - 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21645U
CN210621645U CN201920827649.9U CN201920827649U CN210621645U CN 210621645 U CN210621645 U CN 210621645U CN 201920827649 U CN201920827649 U CN 201920827649U CN 210621645 U CN210621645 U CN 210621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absorption
floating
collecting branch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76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大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cean Guard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cean Guard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cean Guard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cean Guard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276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21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21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21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包括浮体,设于浮体下方的若干个相互联通的收集支管,及设于收集支管一侧的吸收管;所述浮体下侧联接有固定板;所述收集支管铰接于固定板;所述吸收管收集支管联通;所述收集支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气源装置联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在多点对污染液体进行吸收,提高吸收效率。浮液吸收装置形成的吸污围栏,能对水上污染物进行拦截和收集,能适应大面积的污染水域,拦截和收集的效率高,能有效减少二次污染。吸污围栏形成的系统,使用方便,运输和存储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清洁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海洋、河流、湖泊等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受到污染还会衍生出次污染。海洋、河流、湖泊等受到污染,大多数是因为水面上的漂浮物,特别是漂浮的液体,所以如何拦截、回收漂浮物成为世界难题。
由于污染物(如溢油、化学液体等)漂浮在水面,不定性强,扩散快,而且污染面积大,难于收集。一旦污染了,不及时的进行拦截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
而现有的拦截或者吸收围栏一般都是收集点较少,收集效率较低,在大面积受到污染后,收集时间较长,很容易形成第二次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包括浮体,设于浮体下方的若干个相互联通的收集支管,及设于收集支管一侧的吸收管;所述浮体下侧联接有固定板;所述收集支管铰接于固定板;所述吸收管收集支管联通;所述收集支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气源装置联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收集支管与浮体并行设置,且通过设有的连接杆相互固定;所述连接杆与固定板铰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收集支管与吸收管之间设有过渡管;所述过渡管两端封闭,其中一侧与吸收管联通,另一侧与收集支管联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吸收管均设有气动开关,且所述气动开关的进气端相互联通;所述气动开关的进气端通过设有的导管与气源装置联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吸收管的末端设有喇叭状吸头,且所述吸收管为软管;所述喇叭状吸头朝向水面一侧均布有若干个吸污口。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吸收管末端设有遇水融化的封堵块;或,所述吸收管末端设有用于检测水压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吸收管设有气动开关;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设定的水压,所述气动开关开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板向下延伸有平衡板;所述平衡板下端设有配重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收集支管之间通过设有的连接管联通;所述连接管为软质管。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浮体上端设有挡板;所述浮体与气源装置联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若干个所述收集支管与设有的收集主管联通;所述收集主管与设有气源装置联通。
一种吸污围栏,包括上述的若干个浮液吸收装置,且若干个浮液吸收装置依次连接,以形成围栏;相邻的浮液吸收装置的浮体通过设有的连接件相互连接,且相互联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收集主管通过设有的接头联通。
一种吸污系统,包括上述的吸污围栏,用于提供压力气和真空的回收泵站,及用于缠绕收纳吸污围栏的卷扬机构;所述回收泵站、卷扬机构设于岸边或船上;所述回收泵站为气源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浮液吸收装置在浮体的一侧或两侧设置若干个收集支管,并在收集支管联通若干个吸收管,通过在收集支管通入真空以使吸收管对水面的污染液体进行吸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在多点对污染液体进行吸收,提高吸收效率。
浮液吸收装置形成的吸污围栏,能对水上污染物进行拦截和收集,能适应大面积的污染水域,拦截和收集的效率高,能有效减少二次污染。
吸污围栏形成的系统,使用方便,运输和存储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浮液吸收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浮液吸收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浮液吸收装置的单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浮液吸收装置的设有喇叭状吸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浮液吸收装置的设有喇叭状吸头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浮液吸收装置的喇叭状吸头间隔设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浮液吸收装置的喇叭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浮液吸收装置的带气动开关的吸收管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浮液吸收装置的带封堵块的吸收管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污围栏的示意图及其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纸。
一种浮液吸收装置Q,请参阅图1至3,包括浮体10,设于浮体10下方的若干个相互联通的收集支管11,及设于收集支管11一侧的吸收管12。浮体10下侧联接有固定板13。收集支管11铰接于固定板13。吸收管12与收集支管11相互联通。收集支管11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气源装置联通。
其中,收集支管11与浮体10并行设置,且通过设有的连接杆14相互固定。连接杆14与固定板13铰接,且连接杆14与浮体10横向设置。固定板13两端延伸至浮体10的两侧,收集支管11固定在固定板13的两端。收集支管11可以在固定板13上对称设置,分别位于浮体10的两侧。收集支管11也可以设置在固定板13的一端,且位于浮体10的一侧。收集支管11可以设置在浮体10一侧或两侧。
收集支管11至少为一个,但是一般为了收集效率和增加整个装置的真空率,收集支管11的个数为二个、三个或四个。
其中,浮体10可以为气囊、泡沫等。浮体10为韧性大,可以折叠收卷的软质材料制品。优选的为气囊,在工作的过程,气源装置给气囊充气,以增加整个装置的浮力。控制气囊的充气量,可以控制整个装置的浮力。收集完毕后,放掉气囊内的气体,可以对气囊收卷。
收集支管11与吸收管12之间设有过渡管15。过渡管15两端封闭,其中一侧与吸收管12联通,另一侧与收集支管11联通。过渡管15可以为收集支管11与吸收管12之间缓冲区域,可以安装过滤材料。
优选的,过渡管15内填充有亲油疏水材料28,如过滤棉、过滤布,毛毡等,以使得收集到混合物进行过滤。
优选的,吸收管12均设有气动开关16,且所述气动开关16的进气端相互联通。气动开关16的进气端通过设有的导管17与气源装置联通。在收集的过程中,气动开关16通入压力气,气动开关16打开,然后吸收管12能对浮液进行吸收。每个气动开关16的进气端都与气源装置联通,在通入压力气时,每个气动开关16能同时动作,使得吸收管12导通,增加本装置的自动化水平。
优选的,请参阅图4至7,吸收管12的末端设有喇叭状吸头18,且所述吸收管12为软管。喇叭状吸头18朝向水面一侧均布有若干个吸污口181。喇叭状吸头18收集端始终漂浮于水面上,能对密度较小且漂浮在水面上厚度较小的浮液进行收集。
当水面是重油时,装配具有直径较大吸污口181的喇叭状吸头18,且吸收管12可以不设置亲油疏水材料28;当水面是轻油时,吸污口181可以是多个,且直径可以设置较小,吸收管12设置有亲油疏水材料28。
具体的,喇叭状吸头18浮于水面的一侧的外边缘设有浮体183(如塑料、泡沫、木材等),以使喇叭状吸头18形成凹腔结构182,且吸污口181设于凹腔结构182内。在进行吸污时,凹腔结构182内形成有负压,以对水面的污染物进行吸取。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至9,为了收集到的浮液纯度更加高,如浮液为轻油,吸收管12内设有亲油疏水材料28,以对收集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喇叭状吸头18间隔设置在吸收管12上,即吸收管12一半是直管,一半设有喇叭状吸头18,可以对不同的浮液进行吸收。喇叭状吸头18的吸污口181漂浮于水面,以对水面较薄的浮油层进行吸收。水平的吸收管12在浮液厚度大的时候,水平的吸收管12具有更大吸收效率。在此种情况下,设置有喇叭状吸头18的吸收管12的气动开关16的进气端相互联通,没有设置有喇叭状吸头18的吸收管12的气动开关16的进气端相互联通,两组气动开关16独自控制,互不影响。在水面污染浮液厚度较大时,没有设置喇叭状吸头18的吸收管12的气动开关16打开,对浮液进行吸收;在水面污染浮液厚度变小时,关掉没有设置喇叭状吸头18的吸收管12的气动开关16,同时打开设置喇叭状吸头18的吸收管12的气动开关16,从而使得喇叭状吸头18对厚度较小的水面浮液进行吸收,这样增加吸收效率,适应不同的环境。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为了结构的复杂性,吸收管12末端设有遇水融化的封堵块19。其中,封堵块19可以替代气动开关16。封堵块19为遇水即溶的材料做成,比如明胶、氢氧化钠制品、氯化钠制品等,在不沾水的情况下,封堵块19为块状结构。当整个装置放置在水面上,吸收管12内的封堵块19遇到水,封堵块19即会溶化,吸收管12导通,进而能吸收水面上的浮液。如果吸收管12由于某种情况不与水相遇,如吸收管12背向水面翘起,那么封堵块19不溶化,吸收管12不导通,避免吸收管12吸空的情况。
优选的,请参阅图8,吸收管12末端设有用于检测水压的压力传感器21,同时吸收管12设有气动开关16。压力传感器21检测到设定的水压,所述气动开关16开启,避免其中某个没有浸泡在水面或浮液中的吸收管12吸空。压力传感器21设置在吸收管12的末端,在检测到水压后,压力传感器21给控制中心发送信号,然后控制中心给气动开关16发送指令,使其开启,避免吸收管12吸空。
更加优化的,请参阅图9,吸收管12专门设置有与气动开关16并行的通道27,压力传感器21设置在通道27上,在收集支管11通入真空后,水或浮液在真空的作用下从通道27吸入,压力传感器21检测到压力后,进而控制气动开关16开启,控制更加精准,避免影响气动开关16的工作。压力传感器21设置在独立的通道27上,确保吸收管12浮于水面。
请参阅图1至3,为了使得本装置在水面上被倾覆,固定板13向下延伸有平衡板22。平衡板22下端设有配重件23。平衡板22沿浮体10的轴向设置,在浮体10受到两侧力时,平衡板22能保持装置不倾覆。
其中,收集支管11之间通过设有的连接管24联通。连接管24为软质管,使得收集支管11能发生一定范围的形变,抵消水浪的冲击。
优选的,浮体10上端设有挡板25,避免在水浪的作用下,未收集一侧的浮液扩散到已收集的一侧。其中,浮体10是气囊时,与气源装置联通。在收集开始前,气源装置向气囊充气,作为整个装置的浮力支撑,在收集完成后或储藏时,气囊内不充气体,处于扁平状态,以便于卷收。
若干个所述收集支管11与设有的收集主管26联通。收集主管26与设有气源装置联通。收集支管11的一端集合在一起并与收集主管26联通,气源装置产生真空将污染浮液吸走。
收集支管11通过设有的吼管29与收集主管26联通,使得收集支管11的液体能汇集到收集主管26。其中,吼管29为软质管。
一种吸污围栏Q1,请参阅图10,包括上述的若干个浮液吸收装置Q,且若干个浮液吸收装置Q依次连接,以形成围栏Q1;相邻的浮液吸收装置Q的浮体10通过设有的连接件相互连接,且相互联通。
其中,收集主管26通过设有的接头Q4联通。
一种吸污系统,请参阅图11,包括上述的吸污围栏Q1,用于提供压力气和真空的回收泵站Q2,及用于缠绕收纳吸污围栏的卷扬机构Q3。回收泵站Q2、卷扬机构Q3设于岸边或船上。回收泵站Q3为气源装置。如浮体10为气囊,则在卷扬机构Q3卷收时,气囊处于放掉气体,为平铺状态。
浮液吸收装置Q对水面上漂浮的污染液体进行吸收,回收泵站Q3对收集主管26内的污染液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回收。
其中,污染液可以为轻油、重油、浮于水面且不溶于水的化学液体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浮液吸收装置在浮体的一侧或两侧设置若干个收集支管,并在收集支管联通若干个吸收管,通过在收集支管通入真空以使吸收管对水面的污染液体进行吸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在多点对污染液体进行吸收,提高吸收效率。
浮液吸收装置形成的吸污围栏,能对水上污染物进行拦截和收集,能适应大面积的污染水域,拦截和收集的效率高,能有效减少二次污染。
吸污围栏形成的系统,使用方便,运输和存储简单。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设于浮体下方的若干个相互联通的收集支管,及设于收集支管一侧的吸收管;所述浮体下侧联接有固定板;所述收集支管铰接于固定板;所述吸收管与收集支管相互联通;所述收集支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气源装置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支管与浮体并行设置,且通过设有的连接杆相互固定;所述连接杆与固定板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支管与吸收管之间设有过渡管;所述过渡管两端封闭,其中一侧与吸收管联通,另一侧与收集支管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管均设有气动开关,且所述气动开关的进气端相互联通;所述气动开关的进气端通过设有的导管与气源装置联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管的末端设有喇叭状吸头,且所述吸收管为软管;所述喇叭状吸头朝向水面一侧均布有若干个吸污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管末端设有遇水融化的封堵块;
或,
所述吸收管末端设有用于检测水压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吸收管设有气动开关;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设定的水压,所述气动开关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向下延伸有平衡板;所述平衡板下端设有配重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支管之间通过设有的连接管联通;所述连接管为软质管。
9.一种吸污围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若干个浮液吸收装置,且若干个浮液吸收装置依次连接,以形成围栏;相邻的浮液吸收装置的浮体通过设有的连接件相互连接,且相互联通。
10.一种吸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污围栏,用于提供压力气和真空的回收泵站,及用于缠绕收纳吸污围栏的卷扬机构;所述回收泵站、卷扬机构设于岸边或船上;所述回收泵站为气源装置。
CN201920827649.9U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Active CN210621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7649.9U CN210621645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7649.9U CN210621645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21645U true CN210621645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63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7649.9U Active CN210621645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216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6845A (zh) * 2019-05-31 2019-08-09 深圳海洋卫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6845A (zh) * 2019-05-31 2019-08-09 深圳海洋卫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66614A (en) Oil spill cleanup system
US3847816A (en) Pollution suction water sweeper
CN109736277B (zh) 一种海上快速吸污装置及其吸污围栏和吸污围栏系统
CN111196338B (zh) 一种移动式海洋微塑料回收装置
US4049554A (en) Oil spill cleanup system
CN107128450A (zh) 一种通过压差抽吸清理水体悬浮物的打捞船
CN210621645U (zh) 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US5531890A (en) Oil separation and disposal systems
CN207376591U (zh) 一种液面垃圾自动收集装置
CN213192606U (zh) 一种快速高效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
US3959136A (en) Oil spill cleanup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088784B (zh) 一种文丘里效应控制的无动力水面垃圾收集器
US529243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oil spill
CN108517854A (zh) 水上漂浮物柔性打捞系统
CN101565942B (zh) 海上铲式浮油收集器
CN116770799B (zh) 一种海洋漂浮垃圾回收装置
CN210216361U (zh) 一种多点吸污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CN219527581U (zh) 一种河面漂浮垃圾收集船
AU2011226899A1 (en) Removing oil from the surface of a body of water
WO2020237774A1 (zh) 一种浮液吸收装置及其围栏和吸污系统
CN103938600B (zh) 一种水面油污清除回收装置
CN209958311U (zh) 一种海上快速吸污装置、吸污围栏和吸污围栏系统
CN112340897B (zh) 一种基于再生回收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CN108867596A (zh) 一种水上漂浮物的打捞方法
CN111827230A (zh) 一种自感知分解式水面油污吸附浮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