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8320U - 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18320U
CN210618320U CN201921040134.0U CN201921040134U CN210618320U CN 210618320 U CN210618320 U CN 210618320U CN 201921040134 U CN201921040134 U CN 201921040134U CN 210618320 U CN210618320 U CN 210618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ipe
lower pipe
saddle
bal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401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鸽
吴鼎新
夏晶晶
陈彩红
丁才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10401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18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18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183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上管,上管的上端与车座固定连接;下管,下管的下端与车身固定连接,上管的下端由所述下管的上端插入下管内,在所述下管的侧壁上设有沿下管轴向设置的滚珠组,滚珠组由若干个在下管轴向上间隔分布的滚珠构成;插销孔;插销,插销穿过所述的通孔插入任一个插销孔内。通过滚珠组的设计,上管和下管之间的摩擦由传统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摩擦力,更易于将上管自下管内向上拉。通过插销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以及通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的设计,使得在插销插入插销孔后,车座的方向始终为前后方向,不发生偏离,无需多次重复调整即可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尤其是共享单车,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绿色出行的倡导,共享单车的普及,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系统,逐渐融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深受广大群众认可。然而,每辆自行车一天可能会接待到不同身高不同体重的人,为了安全舒适出行,调整车座是不可避免的。
公知的是,自行车的车座的升降机构尤其是共享单车普遍采用的是下述结构:车座杆插于车架的车座管中,车座管外设扳手,扳手连接有抵杆,抵杆横穿入车座管内,通过扣上扳手使抵杆一端抵住车座杆来实现车座的定位固定,通过掰开扳手使抵杆脱离车座杆,以使车座杆可以沿车座管轴向移动以实现车座的升高或降低,这种结构存在的缺陷是,车座管与插入车架的车座管之间为保证轴向的一致性,其间隙很小,接触的面积过大,产生的摩擦为滑动摩擦,并且两种结构采用的材质都为易生锈的材质,增加了两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使升降调整不仅费力而且精度难以掌握。同时,因抵杆抵住车座杆实现固定,因此,在调节高度的过程中,常出现车座前后方向发生偏离,人无法坐正,导致需要多次调节,此外,抵杆与车座管之间是螺纹的配合,在长时间使用后,螺纹损坏,导致无法固定的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通过滚珠组的设计,上管和下管之间的摩擦由传统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摩擦力,更易于将上管自下管内向上拉。通过插销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以及通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的设计,使得在插销插入插销孔后,车座的方向始终为前后方向,不发生偏离,无需多次重复调整即可实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包括:
上管,上管的上端与车座固定连接;
下管,下管的下端与车身固定连接,上管的下端由所述下管的上端插入下管内,在所述下管的侧壁上设有沿下管轴向设置的滚珠组,滚珠组至少有3组,且在所述下管周向上均匀分布,滚珠组由若干个在下管轴向上间隔分布的滚珠构成,滚珠突出所述下管内壁体积小于滚珠体积的一半,且与上管外壁接触配合,滚珠以自身球心为中心与所述的下管侧壁滚动配合;
插销孔,插销孔有若干个,且沿所述上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在上管上,插销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
插销,在所述下管的其中一个相邻两组滚珠组之间设置有通孔,通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插销穿过所述的通孔插入任一个插销孔内。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在所述下管内壁具有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径向设置轴向延伸的凸棱组,凸棱组包括沿所述下管某一径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的一端与下管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间隔设置;
滚珠组安装在滚珠组支架上,滚珠组支架的截面为梯形,滚珠组支架插入第一凸棱、第二凸棱与下管内壁之间形成的区域内,在下管径向的向外方向上,区域的宽度变大,滚珠突出所述的滚珠组支架并由所述的间隔突出。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凸棱组和所述的下管一体成型。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滚珠组支架和所述的第一凸棱、第二凸棱、下管内壁接触配合。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插销为弹簧插销,弹簧插销包括固定座、弹簧、后座、销轴,固定座固定在所述下管的外壁上,固定座上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和通孔的轴线重合,销轴一端固定在后座上,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通孔后插入插销孔内,弹簧套在所述的销轴上且其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座,另一端固定连接后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通过滚珠组的设计,上管和下管之间的摩擦由传统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摩擦力,更易于将上管自下管内向上拉。
2、通过插销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以及通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的设计,使得在插销插入插销孔后,车座的方向始终为前后方向,不发生偏离,无需多次重复调整即可实现。
3、插销与插销孔的设计,避免螺纹的损坏导致无法锁紧固定的问题,通过滚珠组至少有3组,且在所述下管周向上均匀分布以及滚珠突出所述下管内壁体积小于滚珠体积的一半,且与上管外壁接触配合的设计,保证了上管与下管轴向的一致性。
4、采用弹簧插销的设计,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剖面图;
图3是图2去掉香袋和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插销孔与上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包括:
上管1,上管的上端与车座固定连接;
下管2,下管的下端与车身固定连接,上管的下端由所述下管的上端插入下管内,在所述下管的侧壁上设有沿下管轴向设置的滚珠组,滚珠组至少有3组,且在所述下管周向上均匀分布,滚珠组由若干个在下管轴向上间隔分布的滚珠3构成,滚珠突出所述下管内壁体积小于滚珠体积的一半,且与上管外壁接触配合,滚珠以自身球心为中心与所述的下管侧壁滚动配合;
插销孔4,插销孔有若干个,且沿所述上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在上管上,插销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
插销5,在所述下管的其中一个相邻两组滚珠组之间设置有通孔6,通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插销穿过所述的通孔插入任一个插销孔内。
在该方案中,通过滚珠组的设计,上管和下管之间的摩擦由传统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摩擦力,更易于将上管自下管内向上拉。同时,在本方案中,通过插销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以及通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的设计,使得在插销插入插销孔后,车座的方向始终为前后方向,不发生偏离,无需多次重复调整即可实现。且插销与插销孔的设计,避免螺纹的损坏导致无法锁紧固定的问题,通过滚珠组至少有3组,且在所述下管周向上均匀分布以及滚珠突出所述下管内壁体积小于滚珠体积的一半,且与上管外壁接触配合的设计,保证了上管与下管轴向的一致性。
对于滚珠组的设计,更具体的说,在所述下管内壁具有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径向设置轴向延伸的凸棱组,凸棱组包括沿所述下管某一径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凸棱7、第二凸棱8,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的一端与下管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间隔设置;
滚珠组安装在滚珠组支架9上,滚珠组支架的截面为梯形,滚珠组支架插入第一凸棱、第二凸棱与下管内壁之间形成的区域10内,在下管径向的向外方向上,区域的宽度变大,滚珠突出所述的滚珠组支架并由所述的间隔突出。
在该方案中,通过3组凸棱组与3组滚珠组配合的设计保证了上管与下管轴向的一致性,更为重要的是,凸棱组的设计,便于滚珠组支架的安装,滚珠组支架的设计,便于滚珠进行安装,若滚珠直接安装在下管上,因下管自身的管壁厚度问题,滚珠的体积需很小,对工艺要求高,制造成本高。而通过滚珠组支架和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的配合,使得滚珠在选型时不受下管壁厚的限制,可选择面更广,在该方案中,滚珠安装有下述方式,对于间隔的大小,若间隔的大小小于滚珠的直径,滚珠组支架内端面设置半球形槽,滚珠直接放置在半球形槽内,将滚珠组支架自上向下插入区域即可,具体如图1所示。反之,若间隔的大小大于滚珠的直径,则需在滚珠组支架的原理间隔的一侧开设碗状通孔,且距离间隔仅的一侧的碗状通孔口直径需小于滚珠的直径,另一侧根据需求设计,在本方案中应不小于滚珠的直径,具体如图2所示,径向上,滚珠自该碗状通孔突出滚珠组支架并突出间隔以满足滚珠可与上管外壁接触配合。
其中,凸棱组和所述的下管一体成型,加工速度快、效率高。
其中,滚珠组支架和所述的第一凸棱、第二凸棱、下管内壁接触配合,可使滚珠组支架上的滚珠保持在同一轴向上,避免滚珠组支架晃动,发生偏斜,导致下管与中管轴向偏离的问题。
其中,插销为弹簧插销,弹簧插销包括固定座11、弹簧12、后座13、销轴14,固定座固定在所述下管的外壁上,固定座上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和通孔的轴线重合,销轴一端固定在后座上,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通孔后插入插销孔内,弹簧套在所述的销轴上且其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座,另一端固定连接后座,采用弹簧插销的设计,使用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在安装时,将上管插入下管,再将安装滚珠的滚珠组支架插入区域内,将插销孔与通孔对齐,安装弹簧插销即可。
使用时,向上略用力提升车座,用手拉动弹簧插销的后座,使得销轴与插销孔脱离,再向上或下移动上管至合适位置,松开后座,销轴插入该合适位置处的对于的插销孔内即可。
本方案的可实现分级调节车座的高度的要求。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且不同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结合使用,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管,上管的上端与车座固定连接;
下管,下管的下端与车身固定连接,上管的下端由所述下管的上端插入下管内,在所述下管的侧壁上设有沿下管轴向设置的滚珠组,滚珠组至少有3组,且在所述下管周向上均匀分布,滚珠组由若干个在下管轴向上间隔分布的滚珠构成,滚珠突出所述下管内壁体积小于滚珠体积的一半,且与上管外壁接触配合,滚珠以自身球心为中心与所述的下管侧壁滚动配合;
插销孔,插销孔有若干个,且沿所述上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在上管上,插销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
插销,在所述下管的其中相邻两组滚珠组之间设置有通孔,通孔的轴向与车座的前后方向一致,插销穿过所述的通孔插入任一个插销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管内壁具有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径向设置轴向延伸的凸棱组,凸棱组包括沿所述下管某一径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的一端与下管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间隔设置;
滚珠组安装在滚珠组支架上,滚珠组支架的截面为梯形,滚珠组支架插入第一凸棱、第二凸棱与下管内壁之间形成的区域内,在下管径向的向外方向上,区域的宽度变大,滚珠突出所述的滚珠组支架并由所述的间隔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凸棱组和所述的下管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滚珠组支架和所述的第一凸棱、第二凸棱、下管内壁接触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插销为弹簧插销,弹簧插销包括固定座、弹簧、后座、销轴,固定座固定在所述下管的外壁上,固定座上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和通孔的轴线重合,销轴一端固定在后座上,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通孔后插入插销孔内,弹簧套在所述的销轴上且其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座,另一端固定连接后座。
CN201921040134.0U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18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0134.0U CN210618320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0134.0U CN210618320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18320U true CN210618320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51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4013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18320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183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0306A (zh) 自动调心滚动轴承和用于自动调心滚动轴承的保持架
CN210618320U (zh) 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节装置
CN104723791A (zh) 组合式麦克纳姆轮轮毂
CN201280030Y (zh) 车轮螺栓帽盖的拔取工具
CN105856156A (zh) 多功能拉马
CN209830148U (zh) 一种交叉滚子轴承套圈锻件辗制装置
SE440860B (sv) Forfarande for tillverkning av aluminiumburkar eller liknande
CN204622997U (zh) 组合式麦克纳姆轮轮毂
CN202579933U (zh) 同步带轮
CN210279509U (zh) 一种提取量子点用离心机
CN210218341U (zh) 一种具有滚动组件的升降立柱
CN212313375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水杯适配架
CN219774548U (zh) 一种玻璃幕墙安装用锚栓
CN219866205U (zh) 一种主减速行星轮坯
CN202262523U (zh) 登山杖内锁
CN218643836U (zh) 一种滑移限位装置
CN216540391U (zh) 一种旋压用仿形轮结构
CN220555003U (zh) 一种矫直辊车削专用夹具
CN210700416U (zh) 一种球磨机用挡料圈
CN217633446U (zh) 一种稳定型保持架用圆柱滚子轴承
CN208714839U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轮毂单元的分体式外圈
CN220483499U (zh) 一种儿童自行车用皮带齿轮传动组件
CN218456361U (zh) 一种用于磁编混合式步进电机的磁珠安装结构
CN215370609U (zh) 一种能承受复合载荷的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CN215355463U (zh) 一种风阀外框成型校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