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8933U - 逆变器风道组件、逆变器及储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逆变器风道组件、逆变器及储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8933U
CN210608933U CN201921610570.7U CN201921610570U CN210608933U CN 210608933 U CN210608933 U CN 210608933U CN 201921610570 U CN201921610570 U CN 201921610570U CN 210608933 U CN210608933 U CN 210608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air duct
mounting
plat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05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士礼
李国宏
丁增付
周成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05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8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8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8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逆变器风道组件、逆变器及储能装置,其中逆变器风道组件包括风道、风道安装板及安装在逆变器的安装槽内的弹性折板,风道安装板包括分别设置在进风口相对两侧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弹性折板包括用于与安装槽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及与第一板体固定连接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夹角为钝角,第二板体的外侧面与第二安装板抵接,且受风道挤压向第一板体方向折弯。由于第二安装板与第二板体采用抵接限位,进而实现在安装风道里端无需工作人员单独锁紧固定,且拆卸时,第二安装板无需单独拆卸,进而有效地提高了风道的拆装效率。

Description

逆变器风道组件、逆变器及储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道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风道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逆变器风道组件的逆变器。本实用新型又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逆变器的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其可以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可用于各类设备,满足移动供电场所或无电地区用户对交流电源的需要。逆变器的结构设计包括外壳、逆变器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安装槽内的逆变器风道组件。
如图1所示,传统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包括风道01、风道安装板 02及安装在风道01出风口位置的安装框架03,其中风道01的进风口相对两侧均设有风道安装板02,其中风道安装板02上均设有用于安装锁紧件与外壳固定的安装孔。在组装逆变器时,一侧风道安装板02 推至安装槽的槽底,另一侧风道安装板02靠近门体位置。
然而,在安装逆变器风道组件时,风道01两侧的风道安装板02 均需要与外壳固定连接,且由于风道01中一侧的风道安装板02位于安装槽的槽底位置,空间较小,工作人员操作不便,使得风道01的拆装效率较低。
因此,如何提高风道的拆装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器风道组件,以提高风道的拆装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逆变器风道组件的逆变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逆变器的储能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逆变器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及风道安装板,所述风道安装板包括分别设置在进风口相对两侧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还包括安装在逆变器的安装槽内的弹性折板,所述弹性折板包括用于与安装槽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及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抵接,且受所述风道挤压向所述第一板体方向折弯。
优选地,还包括压板及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上的框架安装板,所述风道的出风口位置设有出口安装板;
所述框架安装板位于所述压板和所述出口安装板之间,且三者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出口安装板、所述压板和所述框架安装板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出口安装板分别位于所述出风口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进风口的风口边缘等间距分布,所述安装孔为腰型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板为平板结构。
优选地,所述风道和/或所述弹性折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道底端,所述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的侧端,且所述风道的通风道内设有对气流导向的导风面。
一种逆变器,包括外壳、逆变器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安装槽内的逆变器风道组件,所述逆变器风道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风道组件。
优选地,所述逆变器风道组件至少为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逆变器本体不同侧面。
优选地,所述逆变器风道组件位于所述逆变器本体外部,且所述外壳侧部设有用于供所述逆变器风道组件进出的安装开口。
一种储能装置,包括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为上述所述的逆变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包括风道、风道安装板及安装在逆变器的安装槽内的弹性折板,风道安装板包括分别设置在进风口相对两侧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弹性折板包括用于与安装槽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及与第一板体固定连接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夹角为钝角,第二板体的外侧面与第二安装板抵接,且受风道挤压向第一板体方向折弯。当需要组装逆变器风道组件时,首先将第一板体安装在逆变器的安装槽上,然后将第二安装板作为里端向安装槽内推送风道,直至第二安装板挤压第二板体,第一安装板与外壳安装孔对应,将第一安装板与外壳锁紧固定。当需要拆卸风道时,第一安装板与外壳拆卸,直接将风道拔出即可。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风道组件中,由于第二安装板与第二板体采用抵接限位,进而实现在安装风道里端无需工作人员单独锁紧固定,且拆卸时,只需拆卸第一安装板出锁紧件,进而有效地提高了风道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的逆变器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逆变器风道组件的三维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逆变器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逆变器风道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框架的三维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道的三维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述风道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所述风道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板的三维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述弹性折板的俯视图。
其中图1-14中:01、风道;02、风道安装板;03、安装框架;
1、风道;1-1、风道本体;1-2、进风口;1-3、出风口;1-4、导风面;1-5、安装孔;1-6、出口安装板;1-7、第二安装板;1-8、第一安装板;
2、安装框架;2-1、框架本体;2-2、框架安装板;2-3、方孔;
3、压板;3-1、压板安装孔
4、弹性折板;4-1、第一板体;4-2、第二板体;4-3、折板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逆变器风道组件,以提高风道的拆装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逆变器风道组件的逆变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逆变器的储能装置。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至图14。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包括风道1、风道安装板及安装在逆变器的安装槽内的弹性折板4,风道安装板包括分别设置在进风口1-2相对两侧的第一安装板 1-8和第二安装板1-7,第一安装板1-8上设有安装孔1-5,弹性折板4 包括用于与安装槽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4-1及与第一板体4-1固定连接的第二板体4-2,第一板体4-1与第二板体4-2的夹角为钝角,第二板体4-2的外侧面与第二安装板1-7抵接,且受风道1挤压向第一板体4-1方向折弯。弹性折板4可以为塑料板或金属板,具体可以为钢板结构。
具体的,第二板体4-2可以安装在安装槽的底面上,第二板体4-2 远离第一板体4-1的一端朝向安装槽外侧。
具体的,第一安装板1-8可以设有腰形的安装孔1-5,具体可以通过4个安装孔1-5安装压铆螺母或螺栓等结构实现风道1与外壳固定,第二安装板1-7也可以设折板安装孔4-3,具体可以为腰型孔,折板安装孔4-3可以为四个或八个等,折板安装孔4-3通过压铆螺母和螺栓与外壳固定。
当需要组装逆变器风道组件时,首先将第一板体4-1安装在逆变器的安装槽上,然后将第二安装板1-7作为里端向安装槽内推送风道 1,直至第二安装板1-7挤压第二板体4-2,第一安装板1-8与外壳安装孔对应,此时将风道1的出风口1-3与集装箱侧墙的安装框架2对齐,将第二安装板1-7与外壳锁紧固定。当需要拆卸风道1时,第一安装板1-8与外壳拆卸,直接将风道拔出即可。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风道组件中,由于第二安装板1-7与第二板体4-2采用抵接限位,进而实现在安装风道1 里端无需工作人员单独锁紧固定,进而有效地提高了风道1的安装效率。通过设置弹性折板4,使风道1可以直接从外侧推向弹性折板4 所在位置,实现了装配效率的提升,同时缩小了逆变器的占用空间,同时降低了对厂家的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成本。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该逆变器风道组件还包括压板3及安装框架2,安装框架2包括框架本体2-1及设置在框架本体2-1上的框架安装板2-2,风道1的出风口1-3位置设有出口安装板1-6。通过在出风口1-3位置安装框架2,减少出风口1-3位置形变。
框架安装板2-2位于压板3和出口安装板之间,且三者固定连接,具体的,三者可以通过拉铆螺母与螺栓配合实现连接,具体的,上述三者可以通过螺栓与外壳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安装框架2及压板3,提高了风道1的安装强度。具体的,框架安装板2-2开与压板3上压板安装孔3-1对应的腰孔对应的方孔2-3。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出口安装板1-6、压板3和框架安装板 2-2均为两个,两个出口安装板1-6分别位于出风口1-3相对两侧。通过设置两个出口安装板1-6和压板3,进一步提高出风口1-3位置强度,减小形变。
优选的,安装孔1-5为多个,多个安装孔1-5沿进风口1-2的风口边缘等间距分布,安装孔1-5为腰型孔。通过设置多个安装孔1-5,每个安装孔1-5通过锁紧件与外壳连接,提高整体安装连接强度。安装孔1-5为腰型孔,即使存在加工误差,也可实现风道1安装,降低加工要求,提高成品率。
为了便于加工及受力平衡,优选,第二安装板1-7为平板结构。
为了提高拆装效率,优选,风道1和/或弹性折板4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的,弹性折板4可以为一体折弯成型。
当风道1为一体成型结构时,风道1包括风道本体1-1,第一安装板1-8和第二安装板1-7均为风道本体1-1向外翻边,进风口1-2 和出风口1-3开设在风道本体1-1上,具体的,风道1还可以为一块板折弯成型结构。
在上述各方案的基础上,优选,风道1的进风口1-2位于风道1 底端,风道1的出风口1-3位于风道1的侧端,且风道1的通风道内设有对气流导向的导风面1-4。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逆变器,包括外壳、逆变器本体及设置在外壳的安装槽内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其中逆变器风道组件为上述任一种逆变器风道组件。前文叙述了关于逆变器风道组件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包括上述逆变器,同样具体上述技术效果。
为了提到散热效率,优选,逆变器风道组件至少为两个,且至少两个风道的出风口1-3位于逆变器本体不同侧面。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逆变器风道组件位于逆变器本体外部,具体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安装在逆变器本体上方。外壳侧部设有用于供逆变器风道组件进出的安装开口,具体的,安装开口可以单独开设在外壳侧壁上。逆变器风道组件安装在逆变器本体外部,且通过安装开口,可以直接实现逆变器风道组件从外部进行安装和拆卸,进一步提高了逆变器风道组件的拆装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储能装置,包括逆变器,其中逆变器为上述任一种逆变器。前文叙述了关于逆变器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包括上述逆变器,同样具体上述技术效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逆变器风道组件,包括风道(1)及风道安装板,所述风道安装板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风道(1)的进风口(1-2)相对两侧的第一安装板(1-8)和第二安装板(1-7),所述第一安装板(1-8)上设有安装孔(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逆变器的安装槽内的弹性折板(4),所述弹性折板(4)包括用于与安装槽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4-1)及与所述第一板体(4-1)固定连接的第二板体(4-2),所述第一板体(4-1)与所述第二板体(4-2)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板体(4-2)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7)抵接,且受所述风道(1)挤压向所述第一板体(4-1)方向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3)及安装框架(2),所述安装框架(2)包括框架本体(2-1)及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2-1)上的框架安装板(2-2),所述风道(1)的出风口(1-3)位置设有出口安装板(1-6);
所述框架安装板(2-2)位于所述压板(3)和所述出口安装板(1-6)之间,且三者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安装板(1-6)、所述压板(3)和所述框架安装板(2-2)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出口安装板(1-6)分别位于所述出风口(1-3)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5)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1-5)沿所述进风口(1-2)的风口边缘等间距分布,所述安装孔(1-5)为腰型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7)为平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和/或所述弹性折板(4)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位于所述风道(1)底端,所述风道(1)的出风口(1-3)位于所述风道(1)的侧端,且所述风道(1)的通风道内设有对气流导向的导风面(1-4)。
8.一种逆变器,包括外壳、逆变器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安装槽内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风道组件为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风道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风道组件至少为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风道的出风口(1-3)位于所述逆变器本体不同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风道组件位于所述逆变器本体外部,且所述外壳侧部设有用于供所述逆变器风道组件进出的安装开口。
11.一种储能装置,包括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为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
CN201921610570.7U 2019-09-25 2019-09-25 逆变器风道组件、逆变器及储能装置 Active CN210608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0570.7U CN210608933U (zh) 2019-09-25 2019-09-25 逆变器风道组件、逆变器及储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0570.7U CN210608933U (zh) 2019-09-25 2019-09-25 逆变器风道组件、逆变器及储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8933U true CN210608933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3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0570.7U Active CN210608933U (zh) 2019-09-25 2019-09-25 逆变器风道组件、逆变器及储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89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2955A (zh) * 2021-07-01 2021-09-28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有轨电车车顶逆变器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2955A (zh) * 2021-07-01 2021-09-28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有轨电车车顶逆变器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1917B (zh) 电池模组
CN210608933U (zh) 逆变器风道组件、逆变器及储能装置
CN204497952U (zh) 一种电梯用变频器
CN213990517U (zh) 一种高效率光伏逆变器
CN209860805U (zh) 导风装置、散热系统以及光伏逆变器
CN210183748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逆变器
CN201204222Y (zh) 组合式易散热金属盒
CN205829105U (zh) 可多元组合的密集型母线槽
CN214102144U (zh) 分体式机箱结构
CN101299455A (zh) 组合式易散热金属盒
CN21774124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母线槽
CN219304790U (zh) 用于将电子设备安装至光伏组件的装置、电子模块和光伏组件
CN213577742U (zh) 一种尺寸规格可调的取暖器面板
CN212115096U (zh) 一种模块定子撑开装置
CN210610182U (zh) 一种环保无锡制程可变式紧固散热器
CN218218133U (zh) 一种逆变器的数据复合通讯结构
CN216212653U (zh) 磁性器件
CN220726666U (zh) 一种新型风道的风机过滤机组
CN216162601U (zh) 变频器
CN210246482U (zh) 一种微电机新型散热结构
CN213846252U (zh) 光伏逆变器的高动态dc电压控制器
CN210806679U (zh) 母线槽
CN212543516U (zh) 一种集成灶用电机
CN215378608U (zh) 一种减速电机
CN219893663U (zh) 一种功率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